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H4

CH4

CH4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6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24039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低温与特气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四川省核学会放射化学与化工2006年学术交流会等;CH4的相关文献由174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跃思、徐华、辜敏等。

CH4—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1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4039 占比:99.55%

总计:124605篇

CH4—发文趋势图

CH4

-研究学者

  • 王跃思
  • 徐华
  • 辜敏
  • 鲜学福
  • 万运帆
  • 李玉娥
  • 李哲
  • 王明星
  • 郑循华
  • 黄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竹君; 陆忠奇; 何清; 王建林
    • 摘要: 利用2009~2019年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CH_(4)浓度数据、气象要素数据,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其CH_(4)浓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a间阿克达拉站CH_(4)浓度增长明显,年平均浓度为(1934.30±30.94)×10^(−9),平均增长率0.45%;季节变化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征,冬季(1973.77±36.72)×10^(−9)>秋季(1935.86±36.14)×10^(−9)>春季(1922.36±26.38)×10^(−9)>夏季(1920.92±29.82)×10^(−9).阿克达拉站CH_(4)浓度受到气象因素综合影响,气温和相对湿度占主导作用.基于HYSPLIT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阿克达拉站气团移动的主要通道是与额尔齐斯河河谷平行,途径阿拉山口和老风口的西北路径,且秋冬季节气团移动速度慢、春夏快,可能影响了CH_(4)浓度季节变化.
    • 廖颖敏; 张静
    • 摘要: 将煤层气中的CH_(4)排放至空气则易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温室效应,因此开发具有高CH_(4)吸收容量和高选择性的新型多孔碳材料并用于煤层气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至关重要。分别阐述活性炭、碳分子筛、碳纳米材料等碳材料在分离、富集CH_(4)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汇总相关资料分析可知:经KCl改性的商用活性炭对CH_(4)/O_(2)的分离系数达7.9,即商用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经过硝酸/尿素改性的混合煤活性炭有望成为有效分离、富集煤层气中CH_(4)的碳材料;选择合适的生物质前驱体、改性剂,获得具有较高CH_(4)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的新型多孔碳材料以用于煤层气中CH_(4)的富集和分离,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为提高对CH_(4)的吸附容量,可通过调整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参数提高氮磷掺杂的碳分子筛对CH_(4)/N_(2)的分离系数,选择合适的改性剂和改性条件对碳纳米管等碳材料进行改性;金属负载的碳材料催化剂将成为CH_(4)催化转化方面具有巨大前景的备选材料。
    • 张云飞; 张晓娣; 王影; 李国强; 张国杰
    • 摘要: 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量CO_(2)温室气体排放,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和气候问题。主要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处理和利用已迫在眉睫。CH_(4)-CO_(2)干重整(DRM)将CO_(2)和CH_(4)转化为工业原料气合成气,可以实现2种温室气体的利用。贵金属催化剂对DRM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但由于资源有限、价格高,限制了其应用。非贵金属Ni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不仅可以与贵金属相媲美,且来源丰富、价格低,是最有可能被产业化的催化剂之一。但Ni基催化剂存在易烧结和积碳的问题。研究者对Ni基催化剂进行了大量改性工作以提高其催化活性、抗烧结能力和抗积碳能力。为更全面深入认识DRM反应及其Ni基催化剂,首先综述了CH_(4)-CO_(2)重整反应的热力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热力学研究表明,高温低压有利于DRM反应进行;但至今没有适合于所有催化剂统一的反应机理,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速控步骤不同。进一步对影响Ni基催化剂性能的载体、助剂、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载体、助剂、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载体与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力和表面酸碱性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介绍了新型结构的Ni基干重整催化剂进展,发现新型结构催化剂的限域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和抗积碳能力。最后,对Ni基DRM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未来新型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 马清祥; 张静; 王毅婕; 吕凌辉; 范辉; 曾春阳; 赵天生
    • 摘要: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CH_(4)-CO_(2)重整反应(DRM)以两大温室气体为原料,在消耗利用CH_(4)和CO_(2)的同时,产生H_(2)/CO物质的量比接近1的合成气,是费托合成生产液体燃料或高值化学品的理想原料。镍基催化剂是DRM反应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但在高温反应条件下易因烧结和积碳而失活,阻碍了其工业应用。针对镍基催化剂因积碳而失活的不足,综述了DRM反应热力学和反应机理,对催化剂积碳失活机理进行分析,论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助剂以及制备方法等。CH_(4)-CO_(2)重整热力学分析表明高温低压有利于平衡向生成合成气方向移动。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会消耗原料中CO_(2)产生CO,因此一般情况下CO_(2)转化率高于CH_(4)转化率,H_(2)/CO物质的量比小于1。反应温度557~700°C时,积碳主要来源于CO歧化反应和CH_(4)裂解反应。反应温度超过700°C,不利于CO歧化反应的发生,积碳主要来源于CH_(4)裂解反应。积碳依据活性不同可分为无定形碳和石墨碳,无定形碳在低于573 K即可被H_(2)或含氧物种消除。而石墨碳需要在较高温度才能被气化消除,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增加原料气中CO_(2)/CH_(4)物质的量比、在原料气中添加水蒸气或氧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积碳,但解决积碳问题的核心是催化剂的研究。双金属镍基催化剂在一定比例下形成合金,在活化CH_(4)及消碳过程起协同作用。载体介孔结构的限域效应使镍颗粒尽可能存在于催化剂孔道中,有利于减小金属镍颗粒尺寸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催化剂对DRM反应催化活性和抗积碳能力。具有特殊氧化还原性质和超常储氧能力(OSC)的载体可利用氧空位来促进CO_(2)活化和解离,通过将表面碳氧化为CO来减少由于碳沉积而导致的催化剂失活。使用碱性载体或助剂可适当增加催化剂碱性,使CH_(4)裂解反应的碳沉积速率与碳消除反应速率相当,从而减少积碳。通过研发新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反应过程强化和反应过程耦合,均可有效降低和消除反应积碳。说明适当调变催化剂组成和结构,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在DRM反应中的抗积碳能力。
    • 贺萌萌; 李文科; 刘晓强; 李美俊; 杨义; 周鑫玥
    • 摘要: 通过量化计算探索了CO_(2)与CH_(4)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直接转化为CH_(3)COOH的反应机理。采用高精度CCSD(T)/CBS方法对CO_(2)与CH_(4)转化为CH_(3)COOH进行基准研究,并预测了该反应决速步骤活化能为88.40 kcal/mol。为了减小计算花费,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基组对该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3LYP/aug‐cc‐PVQZ方法可靠、经济,该法所得活化能值(88.25kcal/mol)与CCSD(T)/CBS获得的基准值一致。此外,探索了溶剂化效应和水辅助质子转移对该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乙醚溶剂有利于该反应活化能的降低,而显性乙醚溶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性。与此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水辅助质子转移能够促进该反应的进行,活化能为76.98kcal/mol,与基准值相比降低了14.62%。研究结果为CO_(2)与CH_(4)共转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其碳捕获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陈晨; 黄莉
    • 摘要: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CH_(4)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排放量,对于合肥市污水处理行业CH_(4)的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估算了2009~2018年合肥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CH_(4)的排放量,分析了CH_(4)的排放量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性研究,从完善管网系统和相关政策、整合现有技术以及开发低碳新技术等方面为合肥市的CH_(4)减排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合肥市污水处理行业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转型和CH_(4)的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 梁林佐; 马滢; 毋勇; 杨光福; 丁毅; 王雪梅; 洪叶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未将温室气体纳入大气污染物,而是规定VOCs与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中VOCs和CH_(4)具有同根、同源性,VOCs是其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产生CH_(4)排放。GB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协同控制CH_(4)。文章从协同控制的必要性、排放源分析、VOCs与CH_(4)协同控制、标准实施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该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标准的落地实施提供指导。
    • 刘章勇; 晏晓原; 郭显金; 高珍珍; 王蓉; 金涛
    • 摘要: 为研究江汉平原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施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N)、油菜秸秆加常规施肥(S+N)、油菜秸秆加减氮20%施肥(S+N 80%)3种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稻田CH_(4)与N_(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CH_(4)排放总量范围为69.69~166.97kg/hm^(2),S+N处理较N处理CH_(4)累计排放量增加50.26%,S+N 80%处理较N处理减排CH_(4)达37.28%,以S+N 80%处理减排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为0.49~0.72kg/hm^(2),S+N处理较N处理N_(2)O减排达27.28%,S+N 80%处理较N处理减排N_(2)O达31.94%,以S+N 80%处理减排效果最佳。此外,CH_(4)与N_(2)O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_(4)^(+)-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N_(2)O与土温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进一步计算100a尺度下CH_(4)和N_(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可知,S+N处理较N处理GWP增加了44.75%,S+N 80%处理相较于N处理GWP减少了36.92%;S+N处理较N处理GHGI上升了32%,S+N 80%处理较N处理GHGI下降了36%,3种施肥模式对产量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S+N 80%处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肥方式。
    • 高兴艾; 朱凌云; 闫世明; 裴坤宁; 张逢生; 王淑敏; 成鹏伟
    • 摘要: 利用山西省临汾城市站2013—2018年CO_(2)、CH_(4)摩尔分数及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 PBL(planet boundary laye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再分析资料,分析高碳排放城市临汾两种温室气体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临汾市年平均CO_(2)和CH_(4)摩尔分数分别为441.7×10^(-6)和2359.5×10^(-9),均高于全球平均值、青海瓦里关本底站以及上海浦东等城市站,且春、秋、冬季两种气体浓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临汾市人为碳排放是碳循环的主导因素。临汾市CO_(2)和CH_(4)摩尔分数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月际变化,冬季两种气体摩尔分数均最高,而CO_(2)夏季最低,CH_(4)春季最低;CO_(2)和CH_(4)摩尔分数06:00—09:00(北京时,下同)较高,15:00—17:00较低,前者日变化幅度夏季最大、春季最小,而后者冬季最大、春季最小。除排放源外,气象条件对临汾市两种温室气体浓度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夏季光合作用和光化学反应增强,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CO_(2)和CH_(4)浓度降低,而其他季节二者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小;平均风速与两种气体摩尔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低风速有利于气体浓度升高,且东北风和东南风易将工业及其他排放气体输送到站点附近,导致气体浓度升高。临汾市冬季CO_(2)和CH_(4)浓度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主要是因为冬季两种气体受人为排放源影响最大。此外,临汾东部区域全年CH_(4)浓度较高,这可能是该区域拥有中国产煤最多的沁水煤田。
    • 王小雨; 邓祥征; 刘玉洁; 史文娇; 周德民
    • 摘要: 在100年时间尺度上,甲烷(CH_(4))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是CO_(2)的25倍,研究CH_(4)排放的时空特征及排放源组成结构对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中的数据集,刻画了中国CH_(4)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揭示了CH_(4)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并基于不同的行业部门排放数据对CH_(4)的排放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70—2018年CH_(4)排放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北以及华南地区,有逐渐向西北地区延伸的趋势;年CH_(4)排放量平均值达8.33 t·a^(-1)·km^(-2),变化曲线总体上呈现平缓上升—急速上升—稳定排放三个阶段;从各行政区的排放量来看,上海一直处于最高,全市排放量十年间平均值不低于25 t·km^(-2);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的CH_(4)排放量贡献突出,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煤炭开采近些年排放占比逐渐攀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