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89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1篇、会议论文272篇、专利文献66003篇;相关期刊990种,包括资源开发与市场、资源科学、地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19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时空特征的相关文献由8324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永强、王超、刘斌等。

时空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1 占比:3.45%

会议论文>

论文:272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66003 占比:96.15%

总计:68646篇

时空特征—发文趋势图

时空特征

-研究学者

  • 曹永强
  • 王超
  • 刘斌
  • 张俊飚
  • 张增祥
  • 张强
  • 严小冬
  • 刘纪远
  • 张宇
  • 徐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学翰; 胡四泉; 石志国; 张明
    • 摘要: 基于面部动态表情序列,针对静态表情缺少时间信息等问题,将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融合,利用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领域良好的特征,对需要进行细节分析的表情序列进行处理,提出基于分离式长期循环卷积网络(Separate long-term 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tworks,S-LRCN)的微表情识别方法.首先选取微表情数据集提取面部图像序列,引入迁移学习的方法,通过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表情帧的空间特征,降低网络训练中过拟合的危险,并将视频序列的提取特征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am memory,LSTM)处理时域特征.最后建立学习者表情序列小型数据库,将该方法用于辅助教学评价.
    • 刘红波
    • 摘要: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土地利用发生巨大转变,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大连旅顺区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旅顺区土地利用及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2005-2016年,旅顺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9.51 km2、13.19 km2;耕地、林草地及其他用地呈减少趋势;11年间,旅顺区地表温度整体逐渐升高;各用地的地表温度呈现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耕地和园地>林草用地和水域"状态.
    • 刘馨语; 李玄; 惠富斐; 谢南; 陶威
    • 摘要: 利用2015~2017年攀枝花市污染因子和气象要素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空气污染因子和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攀枝花市首要污染物为PM_(10),其次是NO_(2);秋冬以PM_(10)和NO_(2)污染为主,春夏PM_(10)和O_(3)为主。不同季节,各气象要素对本地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及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弄弄坪一带PM_(2.5)和SO_(2)、CO浓度偏高,市中心炳草岗一带PM_(10)、O_(3)和NO_(2)浓度偏高。结合本地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根据气象要素分析,为攀枝花市分区分季节的防污减排决策提供气象参考。
    • 吴强; 胡智胜; 张园园
    • 摘要: 文章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基于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3个省份生猪生产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呈现“高耦合-高协调、低耦合-低协调”的同步发展趋势。耦合度水平较高,13个省份均已进入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水平不够理想,仍有7个省份处于过渡发展阶段。(2)13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布呈现由“波动重组”向“稳定微调”发展的趋势,由南向北从“∧”型向“W”型分布格局演化,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域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山东和河南的耦合协调度占绝对优势。(3)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市场带动、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投资拉动、技术水平、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市场带动、投资拉动和产业集聚,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于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被削弱,资本和市场的驱动力量已然崛起。
    • 李迪; 张巧玉; 何凯; 孙晶; 赵志楠
    • 摘要: 邢台地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侧,受焚风影响强烈。选择邢台市2011—2020年18个国家站正点气温、相对湿度、10 min平均风向和10 min平均风速4种气象要素逐小时数据,运用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DB13/T 1271—2010《太行山东麓焚风等级》标准,对邢台市焚风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焚风和较强焚风的年度发生时次变化幅度较低;季度发生时次差异明显,春季最多占焚风总发生时次的49.6%;月度分布看,3、4、5月发生时次最高,7、8月最低。(2)在空间维度上,焚风影响邢台全域,焚风发生高值位于邢台市西南部,较强焚风自西向东主要影响太行山以东50 km,有明显的梯度特征;不同季节焚风时次的空间分布虽然差异明显,但是高值均位于邢台西南部,低值位于邢台中部地区。
    • 丁俊菘; 邓宇洋; 马良
    • 摘要: 文章基于2015—2018年黄河流域71个市域单元的PM_(2.5)面板数据,考察了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年均 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季度 PM_(2.5)呈现单峰谷特征,月度PM_(2.5)浓度呈“U”型分布;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雾霾分布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性,中下游城市表现出高-高集聚模式,上游城市表现出低-低集聚模式;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定,另外人口密度、技术进步也是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
    • 姜昊; 郭文明
    • 摘要: 为解决web应用程序及服务中的异常自动发现问题,针对互联网运维中常用监控指标的异常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挖掘时空特征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模型。考虑到web服务场景中异常发现的时效性要求,模型加强了编码器对空间信息的建模能力。模型使用基于VGG+Bi-LSTM的编码器用于挖掘时序数据中时空特征,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与Bi-LSTM构成的解码器重构输入数据。异常判定模块基于重构结果与原始输入的偏离程度计算异常得分与发现异常。这是一种无监督、不需要对异常数据进行分布假设,是纯数据驱动的方法。基于重构输入数据的方式使其拥有发现不可预见错误的能力。充分挖掘时空特征使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异常。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异常识别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召回率提高6%,F1-score提高0.04。
    • 何静; 王凯; 李智慧; 刘依飞
    • 摘要: 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刻画其时空演化格局,进一步采用双变量LISA模型探究二者的空间联合演化趋势,以及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系统探究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1)时间层面上,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均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层面上,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表现为东部地区较高、东北地区较低且降幅明显、西部地区增幅最大。(2)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研究基期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到研究末期则逐渐转为负向空间关联性,区域异质性增大;高高集聚型集聚区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型集聚区片状分布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具有非线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的正向作用较西部地区薄弱。据此提出,应进一步筑牢环保意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优势以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以发挥减排效应等,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 汪丽; 李淑君; 甘薇薇; 高洁; 郭善云
    • 摘要: 采用近56 a四川省156县(市)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不同的强降温标准,研究四川强降温过程的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温频次距平的逐年时间序列基本呈“增加—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弱减少趋势。强降温频次的突变点在1990年,且自2005年后单站强降温频次的减少十分显著。盆地、攀西和川西高原的区域性强降温过程发生时间存在不同步性,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路径、影响系统及四川特殊地形和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区域性强降温频次盆地最多,攀西和川西高原少,单站强降温频次川西高原北部最多。
    • 高滢; 孙虎; 徐崟尧; 张世芳
    • 摘要: 基于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从生态分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31个气象站点日值数据,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及其各生态区的NDVI变化均显著上升,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秦巴山地落叶与阔叶林生态区(IV)NDVI值最高为0.86,陕北北部典型草原生态区(I)NDVI值最低为0.38。(2)年际尺度上,陕西省NDVI与极端气温暖极值(暖夜日数)和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陕西省北部NDVI变化主要受极端降水的影响,南部则对极端气温的敏感度更高。(3)多年月尺度上,各生态区NDVI对极端气温冷极值(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和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和极端气温暖极值(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和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多为3个月;与极端降水指数(单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说明陕西省内NDVI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