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3篇、会议论文412篇、专利文献971523篇;相关期刊1055种,包括环境经济、环境科学与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1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文献由620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瑞新、吕庆淮、张德杰等。
大气污染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1523篇
占比:99.73%
总计:974108篇
大气污染物
-研究学者
- 吕瑞新
- 吕庆淮
- 张德杰
- 王志信
- 王春雨
- 王银川
- 本刊讯
- 王志轩
- 王斌
- 肖纯凌
- 王任群
- 王跃思
- 高会旺
- 司书春
- 姚小红
- 席淑华
- 王雁
- 田启明
- 秦东明
- 许军
- 贺克斌
- 吕森林
- 岑可法
- 崔宾宾
- 张强
- 李燕
- 杨复沫
- 杨洋
- 柴发合
- 毛志伟
- 王敏
- 王永红
- 王艳
- 王超
- 等
- 闫静
- 陆涛
- 陈建民
- 雷宇
- 丁涛
- 于洋
- 伏晴艳
- 修光利
- 刘伟
- 刘晓环
- 刘洋
- 夏萱
- 庄波
- 庞小兵
- 李晓超
-
-
张春迎
-
-
摘要:
以秦皇岛市为例,研究人为源控制对大气污染物减排效应,结果表明:2020年上半年秦皇岛市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用;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四个气象因素与秦皇岛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较小,1月中旬前后的减排效果主要是由于区域传输和疫情防控的共同作用,2月中旬到3月中旬的减排效果突出,表明了疫情防控措施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减排效应;秦皇岛市疫情防控措施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率较高。
-
-
何昊;
潘非凡;
李丹丹;
刘念;
杨书运
-
-
摘要:
降雨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湿沉降过程,为探究合肥地区降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湿沉降的特征趋势。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对合肥地区降水进行采集,测量降雨中硫酸根、总氮以及总磷含量,并分析雨水电导率、pH值以及氮沉降状况。结果表明降水中硫酸根含量的平均值为35.83 mg/L,因此合肥地区降水中硫酸盐含量较稳定,而冬季是防治大气硫污染物的关键时期。合肥降水中电导率明显高于中国背景点瓦里关山(2.126 mS/s),说明合肥市的降水污染需引起重视。合肥市降雨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值)的平均值为1.55,表明合肥市湿沉降中活性氮主要由于农业活动造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
张娜;
周国富;
黄启芬;
雷嫦;
刘纯军;
张迪
-
-
摘要:
为揭示贵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基于国控监测站点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样条函数插值法对贵阳市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污染物月变化呈现以下特征:O_(3)呈单峰型,NO_(2)呈波动上升变化,其余4种污染物月均质量浓度均呈U形的变化趋势;在季节变化方面,PM_(2.5)、CO、NO_(2)、SO_(2)质量浓度均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_(10)冬季>秋季>春季>夏季,O_(3)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从空间分布看,PM_(2.5)春、夏、秋和冬季具有一致性,其余5种污染物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3)在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相关性方面,PM_(2.5)、PM_(10)、CO、NO_(2)、SO_(2)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其中PM_(2.5)和PM_(10)显著相关,二者的排放具有协同性。春季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关键因素是相对湿度,夏季是降水量和气压,秋季是风速,冬季是气压。
-
-
梁林佐;
毋勇;
杨光福;
丁毅;
王雪梅;
洪叶
-
-
摘要:
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2020年12月8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9728—2020)。从排放源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要求和对比分析、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和达标成本、标准实施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该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标准的落地实施提供指导。
-
-
焦海洋;
张芷诺;
尉伟;
王一鸣;
牛继强
-
-
摘要:
论文以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 18 市为研究区域,从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选取了包括 PM2.5、PM10、SO2、CO、NO2、O3 在内的六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作为六个指标,构建出以环境空气质量为评价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 2015- 2020 年为研究时段,收集空气质量浓度数据,并以河南省大气污染现状为基础,结合气象和地形条件,对河南省大气污染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河南省的大气污染具有时间变动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变化河南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和空间分布不均匀,随后分析了相应的原因,具体包括工地和道路扬尘、交通运输、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几个方面。
-
-
-
罗红成;
廖琪;
容誉
-
-
摘要:
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预测2025年湖北省能源消费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设置基准(记为BAU)情景、低碳(记为LC)情景和强化低碳(记为ELC)情景3种控制情景,测算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并运用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法评价了CO_(2)减排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占比是影响湖北省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城市化率对能源消费有驱动作用,而能耗强度对能源消费有抑制作用。人口数量、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能耗强度、城市化率每发生1.000%的变化,将分别引起湖北省能源消费总量相应发生1.273%、0.215%、1.161%、0.014%和0.096%的变化。至2025年,ELC情景下预计可减少能源消费约1000万t(以标准煤计),削减0.14亿t的CO_(2)排放,同时可分别减少SO_(2)、NO_(x)、PM_(10)排放量2.06万、2.33万、0.93万t。工业和建筑业部门对CO_(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LC情景和ELC情景政策均对CO_(2)和大气污染物具有协同减排效应。
-
-
江旭昌
-
-
摘要:
对水泥行业与火电行业年耗煤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所谓“超低排放”要求浓度限值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个行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对德国水泥工业NOx排放标准的发展和制订进行介绍,再结合中国水泥协会孔祥忠执行会长针对“超低排放”问题的有关论述,尤其是我国环保标准制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我国水泥行业目前有些省市已颁发的“严控标准”和所出台的“超低排放标准”值得认真思考!为解决水泥行业当前这种杂乱不一的情况,中国水泥协会引导和规范水泥企业实施满足国家配额要求的超低排放改造,为国家标准的修订做好准备,于2021年3月已开始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行业统一标准的编写工作。
-
-
王晨龙;
王堃;
左朋莱;
梁全明;
高佳佳;
童亚莉;
韩悦;
张晓曦
-
-
摘要:
在北京市选取了6家典型化学实验室,通过采样探针和不锈钢罐收集,GC-MS-FTIR和FID仪器分析,获得周期性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定量分析了这类实验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估算其排放量和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具有物种分布广、单一成分浓度低等特征,其中VOCs的排放受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影响较大。此外,化学实验室的污染物排放周期性较强,实验过程使用的原材料是影响最终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主要因素,从OFP值和排放总量可以看出,实验室的排放应作为未来环境管控的重点。
-
-
曹占高;
王立庆;
王亚楠
-
-
摘要: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为配合生态环境部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煤制氮肥的分级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大气环境治理,提出并牵头组织制定了团体标准《煤制合成氨、尿素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分级标准(大气污染物)》(T/CNFAGS 1—2021),2021年7月21日发布,2021年10月1日实施。介绍了T/CNFAGS 1—2021的制定背景、制定原则、分级设置、污染物排放浓度分级限值指标的确定,以期为制订科学、合理、经济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
-
- 《2020第23届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
| 2020年
-
摘要: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玻璃工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玻璃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放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
-
-
张宸赫;
赵天良;
陆忠艳;
王东东;
王富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为深入探究沈阳市区大气污染污染物变化特征和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2014-2019年沈阳市区PM10、PM2.5、O3和空气质量指数日监测数据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沈阳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选取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利用pe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物PM10、PM2.5、和O3质量浓度的影响,根据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预报污染物浓度,并评估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14-2019年沈阳市大气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指数显著下降,总污染天数及其占比逐年降低,优良天数明显增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急剧减少;PM10、PM2.5质量浓度逐年下降,O3质量浓度稍有上升,影响沈阳市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10、PM2.5月均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呈“U”型分布,O3月均浓度呈倒“U”型分布;空气质量指数和PM10、PM2.5质量浓度秋冬季高、春夏季低,O3反之.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风速、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是影响沈阳市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主要气象要素,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O3质量浓度的主要气象要素.小风、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足够的日照以及适量的降水通常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多元回归方程对于PM10、PM2.5、O3浓度日均值拟合度为12%-65%,准确率为29%-70%,级别命中率为38%-73%,回归方程能够准确反映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气象条件改变主要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
-
周静;
韩照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为研究太原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利用气象观测数据,SO2、NO2、CO、O3、PM10、PM2.5监测浓度和山西大医院冠心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病例资料,利用SPSS22.0分析了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太原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各种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存在明显关联.单因子模型中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大气污染物中NO2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系数达到0.118,O3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本研究由9个气象因子、6个污染因子参入的逐步回归筛选,只有相对湿度1个气象因子迸入方程,说明相对湿度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气象要素.而大气污染物除了O3、NO2共2种污染物都迸入方程,另外,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回归方程因子有差异,心血管疾病因子是NO2、O3,而脑血管疾病因子是相对湿度和O3.说明诱发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种类稍有不同,NO2和O3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要大于脑血管疾病;相对湿度、O3主要对脑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综合因子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脑血管疾病趋势,可为政府和公众的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
-
刘桂青;
韩姣;
郝丽虹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大气污染物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较大影响.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精准查找污染成因、追溯污染责任,是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执法与环境管理的关键手段.本文介绍了传统稳定同位素、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单颗粒质谱在线源解析等其他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不足,根据不同溯源研究目的,寻找多技术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溯源研究有重要作用.
-
-
周芳;
季雪元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日益突显,本文结合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采用燃料法进行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分析港口货运和客运吞吐量与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并通过Aermod软件迸行模拟预测,分析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的影响程度,为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
孙闯;
曹宝;
张玉虎;
刘晓宇;
孙启宏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基于2013~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利用灰色理论构建大气污染物灰色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构建的GM(1,1)灰色模型能够预测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平均相对误差≤5.00%;(2)2019~2023年期间,六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年均浓度整体呈逐步下降趋势,O3呈现缓慢上升趋势;(3)六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中NO2、PM10、PM2.5和CO与环境空气质量表现强关联,且关联度最大.
-
-
繆明榕;
吴辉;
朱毅;
张琪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利用南通市2018年全年大气污染物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要素资料,对SO2、NO2、CO、O3、PM10、PM2.5污染物的时、日、月、季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南通市2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SO2、NO2、CO、PM10和PM2.5浓度均呈现夏季最低,其次是秋季,冬、春季浓度最高,浓度呈现明显春、夏季高于秋、冬季.SO2、NO2、CO、O3年平均排放量均较低.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气象因素影响情况不同导致污染物的浓度不同.O3浓度变化跟NO2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性.污染最高的天气,一般是气压较低,能见度较好的晴朗天气.而研究发现,PM2.5在气温较低、湿度高、气压高、日降水量较小、能见度低且风速较小的气象条件下,污染浓度更容易升高.NO2在低温高湿,气压高且风速较小的气象条件下时跟容易堆积.NO2、CO、O3与6种常规气象要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跟除湿度外的其他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关系正好与其他5种污染物相反.通过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后向轨迹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来源既有西北和偏北气流的长距离输送,也有偏西和偏南气流的区域性源.
-
-
焦小淼;
刘潇;
张伟;
崔日辉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为研究京津冀燃煤电厂SO2、NOx和PM2.5的减排潜力,本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活动水平和污染物减排技术建立减排潜力模型对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京津冀燃煤电厂SO2、NOx和PM2.5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SO2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33.08×104、34.01×104、34.35×104t、NOx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39.76×104、40.62×104、41.05×104t;PM2.5最大减排潜力可分别达到2.81×104、3.0×104、3.07×104t.
-
-
易海涛;
徐海红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通过环保治理设施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最根本措施.然而治理设施的运行和设备的制造本身也会经由各种途径间接排放污染物,当这些间接排放量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深度减排会不会出现得失不当的情形已经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评估.基于这一概念,提出深度减排的必要性问题,以期引起相关研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