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沉降

湿沉降

湿沉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137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湖泊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13届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等;湿沉降的相关文献由8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军、裴丽欣、余新晓等。

湿沉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8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7137 占比:99.10%

总计:17293篇

湿沉降—发文趋势图

湿沉降

-研究学者

  • 刘学军
  • 裴丽欣
  • 余新晓
  • 余辉
  • 孙廷玺
  • 崔键
  • 张振旗
  • 张经
  • 张颖
  • 费先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昊; 潘非凡; 李丹丹; 刘念; 杨书运
    • 摘要: 降雨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湿沉降过程,为探究合肥地区降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湿沉降的特征趋势。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对合肥地区降水进行采集,测量降雨中硫酸根、总氮以及总磷含量,并分析雨水电导率、pH值以及氮沉降状况。结果表明降水中硫酸根含量的平均值为35.83 mg/L,因此合肥地区降水中硫酸盐含量较稳定,而冬季是防治大气硫污染物的关键时期。合肥降水中电导率明显高于中国背景点瓦里关山(2.126 mS/s),说明合肥市的降水污染需引起重视。合肥市降雨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值)的平均值为1.55,表明合肥市湿沉降中活性氮主要由于农业活动造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朱梦圆; 程新良; 朱可嘉; 赵星辰; 王铁森; 邹伟; 许海; 史鹏程; 施坤; 朱广伟
    • 摘要: 大气氮磷沉降是湖库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深刻地影响着湖库水体营养盐平衡及生态系统演化进程.为了解山区大型水库大气氮磷沉降对水体的贡献,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千岛湖街口和淳安县城2个监测站点开展了大气氮磷干湿沉降周年观测,分析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特征及入库负荷.结果表明:千岛湖街口监测点大气总氮(TN)、总磷(TP)沉降量分别为1774.83和34.11 kg/(km^(2)·a),淳安县城监测点大气TN、TP沉降量分别为1799.73和34.44 kg/(km^(2)·a).大气TN沉降以湿沉降为主,街口和淳安县城监测点TN湿沉降分别占总沉降的92%和88%;两个监测点大气TP沉降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街口监测点湿沉降占53%,淳安县城监测点干沉降占60%.气象条件(降雨)叠加人类活动(施肥等农业活动和旅游等城市活动)能够显著增加大气营养盐沉降量,全年85%的TN沉降和71%的TP沉降集中在降雨期.观测期间,千岛湖大气TN、TP干湿沉降入湖负荷分别估算为1041.98和20.04 t/a,分别占千岛湖河道TN、TP输入的9.4%和8.3%.研究显示,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量显著低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水体,但农耕、旅游等人类活动仍造成千岛湖大气营养盐沉降量明显升高.
    • 高郯; 张铎; 卢杰; 王超; 李江荣
    • 摘要: 以色季拉山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季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Fe、Mn、Zn、Cu、Cd元素进行了和测定分析,以期掌握高山松林大气降雨重金属元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高山松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率19.70%~38.82%,穿透雨占大气降雨的71.48%,树干茎流占大气降雨的4.53%。各水相中pH值的大小顺序为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量及各金属元素均表现为雨季盛期>雨季初期>雨季末期。雨季穿透雨中,Cd净淋溶为0,Fe、Zn净淋溶为负,分别为–0.005 mg/L和–0.008 mg/L。树干茎流中,Cd元素净淋溶为–0.001 mg/L。穿透雨与树干茎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净淋溶系数大小分别为Mn>Cu>Cd>Fe>Zn、Zn>Cu>Mn>Fe>Cd;穿透雨、树干茎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输入量均小于大气降雨,尤其是树干茎流,Cd、Fe、Zn元素的输入量为负。高山松林对重金属元素Cd、Fe、Zn具有吸收或吸附性,而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具有淋溶效应。
    • 徐雄; 孙艳亭; 肖培平; 肖方; 李敏
    • 摘要: 对2016年-2020年鲁西南核心区菏泽市两个湿沉降监测点位N、S湿沉降量进行了连续监测,考察了其年际、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大气中NO_(2)、SO_(2)、PM_(10)、PM_(2.5)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N、S湿沉降量年际差异明显,在调查时间段内,N、S的沉降量均在2018年达到顶峰,分别为18.47 kg/hm^(2)和21.37 kg/hm^(2)。NH^(+)_(4)-N、NO^(-)_(3)-N、SO^(2-)_(4)-S湿沉降量的季节变化具有较强规律性变化特征,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其在全年沉降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6.2%~76.3%、39.8%~59.7%、48.4%~70.7%。NH^(+)_(4)、NO^(-)_(3)、SO_(2)-4浓度均与空气中PM_(10)、PM_(2.5)浓度有一定正相关性,NO-3还与空气中NO_(2)正相关。
    • 杨小林; 贺梦微; 陈艺晏; 李义玲
    • 摘要: 大气环境中高氮以干/湿沉降的方式返回地表,进入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可能引起一系列负面生态效应。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18年的大气氮干湿沉降连续监测数据,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6~2018年,丹江口库区大气湿沉降中TN、AN、NN、DN通量分别为29.48,10.75,11.27,24.52 kg/(hm^(2)·a),其中,夏季TN、AN、NN和DN湿沉降通量最高,分别占全年各形态氮湿沉降总量的32.85%,43.94%,26.74%,33.59%。(2)库区TN、AN、NN和DN干沉降通量分别为8.38,1.56,1.26,5.77 kg/(hm^(2)·a),从季节分配上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点。(3)2016~2018年库区大气总氮沉降量为37.86 kg/(hm^(2)·a),其中,TN干、湿沉降通量分别占总沉降量的22.13%和77.87%。丹江口库区大气氮沉降过程与通量研究,可更好地揭示大气氮沉降对库区水体养分的输入贡献,丰富库区水体“营养源”的解析,为加强库区氮素管理,降低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风险提供依据。
    • 黄明雨; 吕兴菊; 董琼蕃; 李航; 高登成
    • 摘要: 为了揭示洱海湖区大气氮磷湿沉降特征,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以总氮(TN)、总磷(TP)为主要水化学指标,对湖区布设的4个站点进行雨水监测;结合同期降水数据和湖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阐释了洱海湿沉降污染物浓度和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湿沉降直接入湖污染负荷量,并评估了其入湖负荷对湖区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洱海流域年降水量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9%~96%;②降水中总氮浓度均值为(1.180±0.682)mg/L,总磷浓度均值为(0.072±0.021)mg/L,降水总氮、总磷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浓度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③总氮、总磷湿沉降通量7月份最大、5月份最小,沉降通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④洱海湖面湿沉降总氮输入量约为183.32 t,总磷约为11.19 t,湖面湿沉降总氮直接入湖负荷占入湖河道年输入的20.01%,总磷占15.22%。
    • 孙雪梅; 陈睿弢; 凌晓欢
    • 摘要: 根据2014~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降水监测数据,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量和浓度对酸和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H+浓度和降水量对酸的湿沉降量都有明显影响,H+浓度是酸的湿沉降量的主导因素,而降水量是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的主导因素;较大的降水量能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同时可能增加酸的湿沉降量;减少酸雨,提高pH值(即减小H+浓度)能有效消除降水量增大带来的酸的湿沉降增加风险。
    • 张谦栋; 曲红拥; 李家宁
    • 摘要: 为研究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在烟台市设4个点位开展湿沉降采样工作。本次研究分析了2021年全年的湿沉降pH水平,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F^(-)、Cl^(-)、NO^(-)_(3)、SO^(2-)_(4)、Na^(+)、NH^(+)4、K^(+)、Mg^(2+)、Ca^(2+)共9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2021年烟台市大气湿沉降中,pH均高于5.6,属于非酸雨,电导率主要由水溶性离子提供,水溶性离子F^(-)、Cl^(-)、SO^(2-)_(4)、NO^(-)_(3)、Na^(+)、K^(+)、Mg^(2+)、Ca^(2+)、NH^(+)4平均当量浓度为(3.3±6.5)(135.2±238.3)(71.0±57.7)(38.5±43.7)(99.3±213.5)(5.1±10.5)(28.0±56.0)(64.3±110.3)(69.6±60.9)μeq/L,与“十三五”期间的组分特征有较大变化。通过计算NO^(-)_(3)和SO^(2-)_(4)的当量浓度比值显示固定源对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污染贡献更大。主成分分析显示,湿沉降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于海洋、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和生物质燃烧。
    • 钱学诗; 李勇; 钱壮壮; 葛晓敏; 唐罗忠
    • 摘要: 系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森林净化功能的重要基础。为揭示森林对降水中重金属的调节能力,以江苏省句容市下蜀林场的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大气降雨、林内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中的镉(Cd)、铅(Pb)、砷(As)质量浓度和通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2015年1—12月,大气降雨量为1763.1 mm,其中55.76%的降水集中在6—8月;林内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分别占大气降雨量的90.89%、3.81%和13.63%。各类降水中重金属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在雨季质量浓度普遍较低,旱季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大气降雨中Cd、Pb、As的年均加权质量浓度分别为0.114、0.151、0.681μg·L^(-1);与大气降雨相比,林内雨中Cd的年均加权质量浓度较低,Pb和As质量浓度较高;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年均加权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大气降雨和林内雨;地表径流的Pb质量浓度低于林内雨,高于大气降雨,Cd和As质量浓度均高于大气降雨和林内雨。从重金属通量看,大气降雨经过林冠和树干后增加了57.44%,经过凋落物和土壤表层后,降低了87.2%,表明林地凋落物和土壤表层对降雨中的重金属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今后有必要针对土壤渗透水量和水质进行研究,以便于全面评价该森林对降水污染的净化效应。
    • 张伟; 余婷; 何娇; 刘忠权
    • 摘要: 为研究伊宁市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变化特征,2020年5月—2021年4月进行采样,并定量分析大气氮沉降各形态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宁市年均总氮湿沉降量为6.15 kg/hm^(2),其中NO_(3)^(-)-N湿沉降量为1.33 kg/hm^(2),NH_(4)^(+)-N湿沉降量为2.78 kg/hm^(2),可溶性有机氮(DON)湿沉降量为2.04 kg/hm^(2);无机活性总氮(TIN)湿沉降量占总氮(TN)比例为66.83%,DON占TN比例为33.17%。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湿沉降量在春季、冬季较高,占全年总湿沉降量的59.02%。伊宁市氮湿沉降量接近西部干旱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4~10 kg/(hm^(2)·a)。因此,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及陆地生态系统(如草原、森林)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