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73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9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18962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地下水、中国岩溶、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大气降水的相关文献由19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升、尹观、张蓓蓓等。

大气降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9 占比:3.10%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8962 占比:96.38%

总计:19675篇

大气降水—发文趋势图

大气降水

-研究学者

  • 王东升
  • 尹观
  • 张蓓蓓
  • 徐庆
  • 余新晓
  • 章新平
  • 高德强
  • 侯书贵
  • 刘进达
  • 刘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建; 韩海东; 许君利; 颜伟
    • 摘要: 对内陆高寒山区的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末端夏季降水进行采样,在分析各离子浓度、电导率和pH值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及后向轨迹法,探讨区域降水的溶质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科其喀尔冰川末端大气降水的pH值介于7.15~8.52,整体偏弱碱性,阴、阳离子分别受HCO_(3)^(-)和Ca^(2+)支配,属于典型HCO_(3)-Ca型。白天降水的电导率和总离子浓度较夜间分别偏高11.56%和9.40%,这可能是在山谷风或冰川风作用下,塔里木盆地内气溶胶物质随近地层风从山麓地带与平原区迁移到研究区后湿沉降所致。(2)降水离子主要来自地壳源物质补给,占总离子量的85.54%。其中HCO_(3)^(-)、Ca^(2+)和Mg^(2+)主要受侏罗系沉积层和第四系黄土沉积层中碳酸盐岩(Ca_(x)Mg_(1-x)CO_(3))风化补给,Cl^(-)、SO_(4)^(2-)、Na^(+)和K^(+)主要受中亚与塔里木盆地因干旱而发育的盐湖(咸水湖)蒸发或冲积/洪积作用形成的盐土风化补给。降水中仅有41.52%的Na^(+)和96.22%的Cl^(-)源自海洋源,且二者浓度之比为2.13:1,表明海洋源气团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明显地受到降水再蒸发作用和地表物质风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海洋源补给量仅占降水总离子的4.87%。源自人类活动补给的溶质约是海洋源的2倍,以NH_(4)^(+)、NO_(3)^(-)和SO_(4)^(2-)为主,可为高寒山区土壤形成和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氮、硫元素。(3)气团后向轨迹追踪表明,西风环流对天山南坡降水及化学组成影响非常显著,形成降水的频次和降水量平均分别占64.35%和53.04%,其降水的离子总浓度虽然仅为局地环流的69.91%,但NO_(3)^(-)浓度平均为局地环流降水的1.42倍,间接表明塔里木盆地空气与水源质量可能受到中亚人类活动的影响。
    • 郭鑫; 李文宝; 杜蕾; 贾德彬; 刘廷玺
    • 摘要: 为探明内蒙古地区夏季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组成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于2017~2019年夏季采集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和浩特市市区、正蓝旗、克什克腾旗(达里湖)、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和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湖)等6个区域共计82次大气降水样品,结合来自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的包头、张掖等6个区域大气降水样品中δD和δ^(18)O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存在自西向东不断偏负的趋势,其中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最偏负;相对地,西部阿拉善左旗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值最偏正;内蒙古地区局地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同样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偏正的变化趋势,显示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逐渐下降,且局地蒸发水汽团对西部地区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如位于西风环流影响区的阿拉善左旗等区域局地蒸发气团占到8月部分单次大气降水来源水汽团的100%,而7月份,东亚夏季风环流对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的影响最为明显;整体上,虽然区域大气湿度变化引起的二次蒸发是影响内蒙古局地大气降水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大气降水量对夏季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最明显.即西风环流影响区大气湿度变化对氘盈余指数d值的影响程度明显强于东亚夏季风区大气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东亚夏季风环流影响区大气降水量对d值的影响程度则相对明显.
    • 普慧梅; 宋维峰; 吴锦奎; 王卓娟; 马菁; 张小娟
    • 摘要: 基于哈尼梯田水源区2014年6—8月和2015年全年(共15个月)采集的89个事件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了梯田水源区降水的水汽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季节差异,湿季(5月—10月)δD和δ^(18)O贫化,d值低;干季(11月至次年4月)δD和δ^(18)O值相对偏正,d值偏高。区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和中国大气降水线。降水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的降水量效应,但不存在温度效应。干季大气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输送的印度洋水汽以及局地蒸发,湿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 孔令健; 王振龙; 王兵
    • 摘要: 为探究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水与地下水埋深及降水的关系,基于五道沟实验站26 a的长系列资料,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对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期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其中0~0.2 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最低,0.3~0.5 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高。根据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值可知:土壤水δ;O和δD平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土壤水分蒸发会导致土壤重同位素富集,富集程度由土壤表层至深层递减。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30 cm和5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变化最为明显,土壤易接受降水补给,而且土壤蒸发较为强烈。
    • 黄丽娟; 王东秀; 王金平
    • 摘要: 为了解昆明市主城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变化,采集2019年1—12月期间昆明市主城区大气降水样品,分析pH、电导率、阴离子(SO_(4)2-、NO_(3)-、Cl-、F-)和阳离子(K^(+)、Na^(+)、Ca^(2+)、Mg^(2+)、NH_(4)^(+))。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7.6%。全年未监测到酸雨,降水pH值范围为6.93~7.70,年均值为7.28,其中中性降水占26.3%,碱性雨占73.7%。降水阴离子以SO_(4)^(2-)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53.7%,其次为NO_(3)-;降水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降水阳离子总量的65.4%,其次为钾离子。与2018年相比,大气降水pH值变化不明显,降水主要离子中SO_(4)^(2-)浓度降低,Ca^(2+)浓度显著升高,其余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
    • 孙晨云; 郑和祥; 李瑞平; 邬佳宾; 曹雪松; 李建昆
    • 摘要: 【目的】揭示灌区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鄂尔多斯沿黄灌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以及水汽来源。【方法】采用液态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20年6-9月鄂尔多斯沿黄灌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气温、日降水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通过氘盈余值的变化示踪水汽来源,利用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判定了研究区水汽来源的可靠性。【结果】(1)研究区大气降水同位素值在7、8月明显低于其他月,与降水量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研究区大气降水线为δD=7.13δ18O-1.67,受蒸发影响较大;(3)6月水汽来源除了西风带和极地气团影响外还伴随了部分东南沿海方向的水汽,7、8月水汽来源较为相似,均为西北方向,9月则受西风带水汽、极地气团以及局地蒸发水汽的影响。【结论】降水量是降水同位素值变化的主控因素,在6—9月西风带水汽为研究区水汽来源的主要贡献者。
    • 王剑; 侯启婧; 郭蕊; 徐美; 毛娜; 赵亚楠; 毛羽丰; 庞亚恒
    • 摘要: 基于2017年沧州市降水观测数据(p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及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并从降水总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长3个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PM_(2.5)和PM_(10)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5.75~8.61,降水量加权均值为6.63,降水未发生酸化.电导率变化范围为10.79~361μs·cm^(-1),降水量加权均值为75.26μs·cm^(-1).降水离子总浓度变化范围为95.82~2519.19μeq·L^(-1),降雨量加权均值为785.36μeq·L^(-1).Ca^(2+)和NH_(4)^(+)是降水中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阳离子总浓度的66.49%和13.63%.SO_(4)^(2-)和NO_(3)^(-)是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63.49%和25.45%.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一定清除作用,降水日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分别比非降水日降低34.41%和47.30%.降水对PM_(2.5)和PM_(10)清除效率随着降水总量、降水时长的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同等降水条件下,降水对PM_(2.5)的清除效果要优于PM_(10).
    • 闫胜文; 刘加珍; 陈永金; 马笑丹; 张亚茹; 朱海勇
    • 摘要: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δ(D)和δ(^(18)O)是示踪水真实动力过程的最理想的环境同位素,对揭示水汽输送来源与环境效应等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聊城地区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的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特征及变化规律,探讨了局地气象要素和水汽来源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和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反映出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聊城大气降水除与水汽来源、蒸发源区的气象条件有关外,还受雨滴在降落过程中的蒸发富集、当地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该地区全年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45±0.29)δ(^(18)O)+(4.20±2.41),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从季节来看,春、夏、秋3个季节的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均偏小,而冬季明显偏大。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贫富变化明显,11月至翌年4月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富集期,这一时期过量氘月均值高于10‰(全球降水过量氘平均值);5—10月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贫化期,这一时期过量氘偏低,月均值低于10‰。降水δ(D)和δ(^(18)O)在全年尺度和大气相对湿度较高的5—10月,都呈现反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而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的11月至翌年4月呈现降水量效应。过量氘的变化和HYSPLIT气团轨迹表明聊城地区5—10月大气降水主要来源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所携带的海洋水汽,11月至翌年4月大气降水主要来源于亚欧大陆内部水汽及局地的水汽再循环。
    • 高阳; 韩磊; 韩永贵; 黄晓宇; 彭苓; 柳利利
    • 摘要: 为揭示银川平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尺度效应及水汽来源,采用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1)银川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半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38.6‰±51.6‰和-4.5‰±5.2‰)明显偏正于夏半年(-40.9‰±17.7‰和-5.7‰±3.0‰);不同时段下,局地大气降水线(LMWL)具有显著差异,夏半年LMWL的斜率、截距(5.43、-9.71)低于冬半年的斜率、截距(9.10、5.08)和银川平原全年LMWL的斜率、截距(6.79、-2.79)。(2)在全年、夏半年和冬半年,降水中δ18O的气温效应显著,气温效应分别为(0.473±0.210)‰·°C^(-1)、(0.258±0.037)‰·°C^(-1)和(0.211±0.031)‰·°C^(-1),降水量效应不显著。(3)在夏半年和冬半年,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西风水汽,同时受局地蒸发水汽的影响。夏半年,水汽蒸发源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地区及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冬半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地区和西部。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地区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水汽来源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胡晓艳; 张丽明; 汤彧
    • 摘要: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降水中4种低浓度无机阴离子F^(-)、Cl^(-)、SO_(4)^(2-)、NO_(3)^(-)的方法。以KOH为流动相,使用3.0~30.0mmol/L,1.0mL/min流速进行梯度淋洗。其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n=6),检出限0.003~0.01 mg/L(n=9),加标回收率96.9%~110%,可在22min内完成四组份大气降水样品的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