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磷

氮磷

氮磷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494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6851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湖泊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资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全国水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建设交流研讨会等;氮磷的相关文献由1153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王淑莹、吴鲁智等。

氮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3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851 占比:99.34%

总计:87429篇

氮磷—发文趋势图

氮磷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王淑莹
  • 吴鲁智
  • 李睿华
  • 周明耀
  • 张琼
  • 刘洋
  • 杨夏威
  • 窦超银
  • 马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嘉波; 施永海; 刘永士
    • 摘要: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 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沿程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0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1.031)、(0.627±0.734)mg/L,经处理后排放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23±0.427)、(0.427±0.369)mg/L,两年间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67%、31.89%,系统整体对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系统各级沿程对TN、TP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养殖尾水依次流经净化功能区,去除率逐级升高。研究表明:水生动物净化塘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的净化塘对TN、TP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随季节演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较高含量的TN、TP仍能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净化塘在秋季对TN、TP净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 陈伟江; 廖月清; 王苗苗; 郑小俊; 王军峰; 刘燕; 陈明
    • 摘要: 综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各类常见的修复方法,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复合型修复等。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修复方法对水体富营养化中N、P等污染因素的处理效果,并归纳总结了各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基于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修复技术应以生物修复及复合型修复为主,物理、化学修复为辅,并提出修复技术与空间技术相结合能更有效的修复和监测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此外,基于只控磷不控氮、藻类-微生物燃料电池等修复技术成本低、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孙雅峰; 吴忠信; 陈潇; 管鸿才
    • 摘要: 以温州文成西里村生态沟渠为例,调查分析生态沟渠的表流湿地、生态透水坝、反硝化除磷模块、生态塘等措施对沟渠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沟渠末端出口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水平,CODCr、氨氮、总磷的浓度分别降低了27.3%、88.5%和50.0%。说明该生态沟渠对氮、磷有着良好的拦截效果,可为浙南山区氮、磷拦截生态沟渠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 卢昶雨; 凃成琪; 刘星; 靳郑海; 葛光环; 储玖琳; 黄威
    • 摘要: 为探究嘉兴市下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排放对湖荡水质的影响,于2019年6月采集44个湖荡的上覆水、沉积物和间隙水样品,并将湖荡及附近160个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划分为9个区域,分析了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对湖荡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夏季湖荡水体污染严重,上覆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6.58、1.38、2.47和0.27 mg/L,间隙水的4项指标分别为51.12、18.13、30.32和0.58 mg/L,大部分湖荡为劣Ⅴ类水体。研究区域上覆水COD与间隙水CO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间隙水NH_(3)-N与沉积物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上覆水TN和TP浓度与设施出水排放氮磷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氮磷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氮磷去除率对湖荡上覆水中氮磷营养盐浓度存在影响。
    • 庞海熔; 张志昊; 刘承邦; 敬佩; 程家园; 叶志鑫; 梁心蓝
    • 摘要: 为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泥沙及养分分布情况,以雅砻江及其一级支流安宁河为研究对象,选择雅砻江—安宁河并流段为研究区,沿河流纵向选取6个断面,并对断面垂向与横向进行含沙量及氮磷浓度的监测,分析不同流域水沙沿程变化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安宁河含沙量整体大于雅砻江并流段,2条河流中下游的含沙量均大于上游,总体沿程增加。在泥沙断面垂向分布上,雅砻江无明显分层现象;安宁河分层现象明显,表现出底层>表层>中层的规律。在泥沙断面横向分布上,除安宁河中下游为左侧分布外,安宁河上游及雅砻江并流段均表现为右侧分布。雅砻江并流段泥沙断面均匀性总体优于安宁河。(2)雅砻江TN、TP整体均显著小于安宁河流域,且雅砻江—安宁河并流段氮磷空间分布在断面垂向和断面横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雅砻江并流段TN、TP浓度与含沙量呈线性正相关,其中断面横向拟合度优于断面垂向,且TN与含沙量的相关性高于TP;而安宁河则是断面垂向拟合度大于断面横向,TP与含沙量的相关性高于TN。
    • 蔡雅梅; 冯民权; 肖瑜
    • 摘要: [目的]探究自然河岸带和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的河岸带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分析和偏冗余分析等方法,以汾河临汾段典型河岸带为例,探讨自然河岸带及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岸带植被总氮(TN),总磷(TP)含量随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近岸处植物TN,TP含量大于远岸处植物TN,TP含量。河岸带植被TN,TP内稳性表现为自然河岸带>强人工干扰河岸带,两处河岸带植物TP属弱敏感态指标,N/P存在绝对稳态。河岸带土壤pH值、TN及TP含量与植物氮、磷含量的交互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汾河临汾段典型河岸带植被氮、磷时空分布与河岸带土壤氮、磷时空分布特性相似,人类活动对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 洪桂云; 罗刚; 张瑾
    • 摘要: 选取翡翠湖、环城河、董铺水库的表层水样和沉积物进行研究,测量表层水体中TN、TP、CODcr、Fe、Mn、Zn、Cu、Mo及沉积物中的上述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翡翠湖水体水质处于Ⅳ类水,环城河南岸水体水质处于Ⅴ类水,董铺水库水体水质处于Ⅲ类水。翡翠湖水体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处于三个水体中最高值,且南岸水体TN、TP浓度较北岸低,董铺水库水体则相反,环城河西部水体TN、TP浓度较东部水体低。三种水体TN浓度在采样期间均呈下降趋势,而TP浓度呈上升趋势,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在采样期间均呈稳定趋势,且各个水体不同采样点之间微量元素浓度变化不大。
    • 张瀚文; 张志勇; 郭文景; 王小治; 刘海琴; 张迎颖; 周庆
    • 摘要: 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径流是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主要污染物包括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N)等,可引发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对城市居民集中区的水体环境安全和城市景观造成危害。以典型城市(无锡)居民集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的方式重点开展了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不同下垫面初期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等研究,并通过多途径表征、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等方法研究了原生物炭(BC)、改性铁生物炭(BC-Fe)、磁性改性铁生物炭(BC-Fe_(3)O_(4))等不同生物炭材料对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典型城市居民集中区初期降雨地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不同下垫面类型(交通主干线、居民区内道路、屋面、公园绿地、停车场)地表径流中单位面积产生的TN和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4.17 kg/(hm^(2)·a)、2.82 kg/(hm^(2)·a)、0.88 kg/(hm^(2)·a)、0.69 kg/(hm^(2)·a)、0.62 kg/(hm^(2)·a)和0.78 kg/(hm^(2)·a)、0.56 kg/(hm^(2)·a)、0.13 kg/(hm^(2)·a)、0.06 kg/(hm^(2)·a)、0.18 kg/(hm^(2)·a),交通主干线地表径流中产生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量最高,但由于居民区内道路汇水面积是交通主干线的4.76倍,故居民区内道路地表径流中产生的TN和TP总污染负荷量最高;BC-Fe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最佳,而BC-Fe_(3)O_(4)材料可实现吸附剂的二次回收利用;在弱酸性条件下,3种生物炭材料对溶液中NO_(3)^(-)-N和PO_(4)^(3-)的吸附容量最高,其吸附规律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优;BC-Fe材料对实际污染水体中TN和TP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24.24 mg/g和3.58 mg/g,所需添加量最少,使用成本最低,但BC-Fe_(3)O_(4)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回收性、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不同的铁改性方法导致了生物炭对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和机制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生态拦截与控制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 徐雅; 张彩香; 范增辉; 廖小平; 南超; 吕幽
    • 摘要: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水源之一。通过对官厅水库上游区域代表性地表水和沉积物的氮磷含量调查,以及对两个典型地块进行了模拟地表径流的降雨试验,研究了官厅水库上游区域面源型氮磷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官厅水库上游区域大部分的地表水中氮/磷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Ⅴ类水标准限值,地表径流是水库中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降雨时,氮元素易于从土壤中释放且随水流迁移至更远距离,而磷元素易于被土壤中黏土矿物吸附,随降雨纵向下渗扩散;此外,不同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也决定着土壤中氮磷元素的迁移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上游区域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 刘晓茹; 朱国建; 张盼伟; 赵晓辉; 马立平; 赵正清; 倪洁
    • 摘要: 文章对新疆典型水库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及金属元素开展分析评价,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面及西面偏高,和我国相关沉积物比较,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沉积物C/N比在3.9~7.6之间,表明碳、氮、磷主要来自细菌及水生动植物的尸体或粪便等内源污染;采用有机指数法评价沉积物污染处于清洁与较清洁状态,氮污染较轻;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沉积物总磷为中度污染状态。阐明了水库主要的内源污染为鱼残体及植物的腐败分解,为水库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