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

金属

金属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3年内共计35543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63篇、会议论文216篇、专利文献343557篇;相关期刊3561种,包括材料导报、现代材料动态、不锈:市场与信息等; 相关会议170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25届年会——公共安全化学分会场、2006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研讨会、199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讨论会等;金属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磊、刘静等。

金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63 占比:3.28%

会议论文>

论文:21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43557 占比:96.66%

总计:355436篇

金属—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周岚曦; 邵路; 董士武; 喻正文
    • 摘要: 背景:血管生成对于组织修复与再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医用金属材料促血管生成的能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整理讨论了医用金属材料促内皮细胞血管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后续研发各种促血管生成的医用金属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edical metal materials OR alloy”“stent OR scaffold”“vascularization OR angiogenesis”“molecular mechanism OR signaling pathway”“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医用金属材料、金属”“支架”“血管化、血管生成”“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内皮细胞”,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医用金属材料植入机体后在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和提高成管能力来影响血管生成。②镁、锌、铜、锶及钴等金属离子可以激活Wnt、PI3K/Akt、MAPK、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通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诱导血管生成。③金属植入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不仅影响植入材料的稳定性,还会影响血管化及成骨效果。④金属离子的浓度会影响血管生成的过程,金属材料降解过快,金属离子爆发积累会导致细胞毒性。确定金属离子最佳促血管化及成骨分化的浓度,是开发多功能金属材料的关键。⑤通过合金化、表面修饰改性等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调控金属离子释放速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成骨和血管生成微环境,加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⑥金属促血管生成的机制丰富,但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彻底明晰,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朱善清; 韩梦洁; 高吉成
    • 摘要: 金属/聚合物复合结构为工程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搅拌摩擦焊及其衍生技术可以实现金属与聚合物的连接并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结合连接机制,综述了金属/聚合物复合结构搅拌摩擦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金属/聚合物复合结构搅拌摩擦焊研究方向。
    • 常洁; 赵志祥; 周志勇; 陈同祥; 孙蕾; 张琳
    • 摘要: 为探讨橡胶密封件与金属法兰之间的黏附效应产生的原因及黏附效应对密封的影响,根据硅橡胶密封结构的使用特点,设计硅橡胶密封圈与金属法兰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黏附实验。通过硅橡胶密封圈与防锈铝合金和2种不锈钢材料的对比实验发现,硅橡胶密封圈与不锈钢金属法兰易发生黏附,与防锈铝合金金属法兰不易发生黏附。通过对金属法兰表面接触角测试,得出金属表面能越大、氧化层越稀疏,黏附越容易发生。研究表明,硅橡胶密封圈长期与金属法兰接触产生的黏附效应是界面之间存在化学键导致,且这种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时间增加而加剧。密封圈力学分析和密封结构泄漏率测试结果表明:无论黏附效应是否发生,结构的静密封性能不会发生改变。
    • 柯冲; 李中发; 朱志平; 蒋永东
    • 摘要: 由于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特殊结构和高疏水性,当其应用在金属表面时,能有效阻止金属基材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使用寿命。首先对固体表面浸润理论以及超疏水材料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了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的常用工艺技术;最后,总结并讨论了超疏水表面涂层在钢、铝和镁等金属材料上的近期发展与应用状况。
    • 武振晓; 胡塔峰; 薛凡利; 任秀龙; 李淑娇; 牛红亚
    • 摘要: 借助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集了5种民用煤(3种块煤、1种蜂窝煤和1种煤球)燃烧排放的PM_(2.5)和单颗粒样品。利用ICP-MS分析了PM_(2.5)中16种金属元素(Mg、Al和K 3种轻金属;V、Cr、Mn、Fe、Co、Ni、Cu、As、Rb、Sr、Cd、Ba和Bi共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TEM和SEM-EDX研究了燃煤排放粒子的单颗粒特征。结果显示,蜂窝煤和煤球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9.7%和33.0%,高于块煤燃烧排放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8.9%~23.7%;Al是民用煤燃烧排放主要的轻金属元素,占3种轻金属总量的45.0%~57.8%;Fe、Ba和As是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其质量浓度总和占13种重金属总量的69.5%~78.4%。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块煤燃烧生成大量的烟尘集合体、球形粒子和不规则颗粒物,蜂窝煤和煤球燃烧排放颗粒物以球形粒子为主。蜂窝煤燃烧不同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均值分别为0.26μm、0.17μm和0.28μm,煤球燃烧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均值分别为0.11μm、0.47μm和0.06μm。与蜂窝煤和煤球相比,块煤小火燃烧阶段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均值较高,其3个燃烧阶段的粒径均值分别为0.38μm、0.45μm和0.36μm。块煤燃烧排放颗粒物的针状比值更高,球形度值更低,其燃烧排放90%以上的颗粒物针状比数值介于1.0~2.0,而蜂窝煤和煤球燃烧排放95%的颗粒物针状比值主要介于1.0~1.5;块煤燃烧不同阶段排放颗粒物的球形度均值分别为0.60、0.65和0.75,蜂窝煤3个阶段排放颗粒物的球形度值均在0.90附近,煤球的球形度值在0.80附近。单颗粒能谱结果显示,组成烟尘集合体的主要元素为C、O和Si;而其它形貌的粒子除C和O元素外,部分颗粒物中Al的峰值也较为明显,与全样分析Al元素含量较高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 王长; 郑永辉; 谭智勇; 何晓勇; 曹俊诚
    • 摘要: 太赫兹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低能性和宽带性,在高速空间通信、环境监测、外差探测、医学探测、无损检测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波导传输技术和功能器件是太赫兹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赫兹波导的性能决定了太赫兹系统的信号传输效率和集成度,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太赫兹波导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普通的金属空心波导到金属线波导、介质光纤,再到最近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石墨烯、铌酸锂等新型波导,它们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令人振奋。该综述全面介绍了太赫兹波导领域的发展及研究近况,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 王雪; 蒋兴家; 崔新安; 申明周; 施振东
    • 摘要: 渣油中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组分中.利用极性组分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施加电场的方式来强化渣油脱金属反应,从而改善渣油性质,提高渣油综合利用价值.针对一种减压渣油,选取正庚烷为稀释溶剂,在电场作用下,考察了剂油质量比、电场强度及电场布置方式对渣油中Fe,Ca,Ni,V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剂油质量比、提高电场强度、采用合理的电场布置方式均有利于渣油中金属的脱除.电场的强化作用促进了渣油中在自然沉降过程中较难析出、沉降的富含金属组分的脱除;在电场作用下,富含Ni、V的重质组分沿电场方向向罐壁移动、聚集、沉降,富含Fe、Ca的重质组分则向静电聚结罐底移动、沉降.
    • 王杰; 万维财; 王宗元; 秦运; 彭卓豪; 季思源
    • 摘要: 随着加工制造难度增大与服役环境恶劣化,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金属与陶瓷焊接在一起能克服各自缺点,满足矿山机械等方面运用要求,而二者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问题较为棘手。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焊接的多种方法,总结了陶瓷与金属焊接残余应力状态与分布规律,对目前残余应力的缓解途径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应将梯度陶瓷的构建与数值模拟分析作为缓解金属与陶瓷等异种材料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重点。
    • 夏波; 吴佳伦; 罗霜; 何晋; 李思思
    • 摘要: 为探究成都市区公园降尘中汞、砷金属元素含量及其风险,选择均匀分布于五城区的20个市区公园进行降尘采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金属汞、砷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公园降尘中汞、砷含量均值为0.273 mg/kg和9.163 mg/kg,高于成都背景值,且整体分布较均匀;地累积法评价中汞、砷的地累积指数均值为1.51和-0.56,仅汞存在低微风险;生态危害指数法中汞、砷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12.34和10.31,两种元素均不存在风险;健康风险评价中汞、砷非致癌风险值均明显小于1,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同时砷致癌风险值Risk为6.06×10^(-9),也不存在致癌风险;整体来看,成都市区公园空气质量较好,不受金属元素汞、砷影响。
    • 韦扬志; 赵忠贤; 姜涛; 李文戈; 高原
    • 摘要: 金属的腐蚀防护有机涂层逐渐向更加环保的水性化发展趋势,改性丙烯酸基水性防腐蚀涂料具有耐腐蚀、耐老化、耐化学介质等特点,在防腐蚀涂料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从高分子链结构和引入新材料复合改性乳液两个角度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水性丙烯酸树脂改性方法及机理,并简要介绍了改性水性丙烯酸防腐蚀涂料的应用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