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营养盐

营养盐

营养盐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海洋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5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91543篇;相关期刊434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等;营养盐的相关文献由5066位作者贡献,包括石晓勇、秦伯强、刘素美等。

营养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5 占比:1.65%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91543 占比:98.24%

总计:93180篇

营养盐—发文趋势图

营养盐

-研究学者

  • 石晓勇
  • 秦伯强
  • 刘素美
  • 王修林
  • 张经
  • 朱广伟
  • 王敏
  • 陈洪涛
  • 张传松
  • 沈志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琦; 张达娟; 张树林; 王泽斌; 贾滢暄; 黄兰英; 梁鹏飞; 陈璇; 龙成凤
    • 摘要: 【目的】优化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培养基,筛选其生长的最佳营养盐浓度。【方法】采用响应面法,筛选f/2培养基中的NaNO_(3)、NaH_(2)PO_(4)·H_(2)O、Na_(2)SiO_(3)和C_(6)H_(8)FeNO_(7)浓度,优化小新月菱形藻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小新月菱形藻相对适宜的营养盐浓度:NaNO_(3)为0.2、0.5和0.8 g/L,NaH_(2)PO_(4)·H_(2)O为0.005、0.0075和0.01 g/L,Na_(2)SiO_(3)为0.02、0.05和0.08 g/L,C_(6)H_(8)FeNO_(7)为0.001、0.002和0.003 g/L;通过响应面优化,4种营养盐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强弱依次为:NaNO_(3)、NaH_(2)PO_(4)·H_(2)O、C_(6)H_(8)FeNO_(7)、Na_(2)SiO_(3),最佳浓度分别为NaNO_(3)0.5 g/L,NaH_(2)PO_(4)·H_(2)O 0.0075 g/L,Na_(2)SiO_(3)0.05 g/L,C_(6)H_(8)FeNO_(7)0.002 g/L,营养盐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小新月菱形藻生长;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该藻,藻细胞密度提高28.15%,显著高于f/2培养基组的细胞密度(P<0.05)。
    • 朱梦圆; 程新良; 朱可嘉; 赵星辰; 王铁森; 邹伟; 许海; 史鹏程; 施坤; 朱广伟
    • 摘要: 大气氮磷沉降是湖库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深刻地影响着湖库水体营养盐平衡及生态系统演化进程.为了解山区大型水库大气氮磷沉降对水体的贡献,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千岛湖街口和淳安县城2个监测站点开展了大气氮磷干湿沉降周年观测,分析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特征及入库负荷.结果表明:千岛湖街口监测点大气总氮(TN)、总磷(TP)沉降量分别为1774.83和34.11 kg/(km^(2)·a),淳安县城监测点大气TN、TP沉降量分别为1799.73和34.44 kg/(km^(2)·a).大气TN沉降以湿沉降为主,街口和淳安县城监测点TN湿沉降分别占总沉降的92%和88%;两个监测点大气TP沉降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街口监测点湿沉降占53%,淳安县城监测点干沉降占60%.气象条件(降雨)叠加人类活动(施肥等农业活动和旅游等城市活动)能够显著增加大气营养盐沉降量,全年85%的TN沉降和71%的TP沉降集中在降雨期.观测期间,千岛湖大气TN、TP干湿沉降入湖负荷分别估算为1041.98和20.04 t/a,分别占千岛湖河道TN、TP输入的9.4%和8.3%.研究显示,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量显著低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水体,但农耕、旅游等人类活动仍造成千岛湖大气营养盐沉降量明显升高.
    • 张凯; 王广军; 龚望宝; 郁二蒙; 李志斐; 夏耘; 田晶晶; 谢骏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零换水池塘运行情况,比较其与常规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差异,进而探索其零换水机制,本研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池塘为实验组,草鱼-鳙-鲫普通养殖池塘为对照组,进行了为期2年的室外池塘养殖试验。养殖期间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养殖水体水温(T)、电导率(C)、总溶解性固体(TDS)、pH、溶解氧(DO)、透明度(SD)、叶绿素(Chla)、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磷酸盐(PO_(4)^(3)-P)、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含量以及养殖池塘底泥的TN、TP、TO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期间,零换水池塘水体的C、TDS和底泥TOC含量显著低于普通池塘,SD显著高于普通池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零换水养殖不仅没有造成池塘环境恶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池塘环境。
    • 洪雄业
    • 摘要: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沿海地区营养盐含量显著增加,导致海湾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了解水体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之间的关系,是对海湾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前提。本研究以2010—2019年福建省厦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性、季节性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海湾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为氮、磷污染物治理提供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厦门湾自2013年以来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波动降低,但同安湾无机磷含量近年来有明显增加。春季和秋季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氮、磷含量均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趋势,反映出典型的陆源输入特征。硝酸盐氮是厦门湾无机氮的最主要成分,其与无机磷的比值普遍高于Redfield比值。无机氮、无机磷是导致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富营养化指数较高的主要因子,受径流调控明显,无机磷在秋季还受到沿岸排污口的显著影响。厦门湾亟需加强对所有入海河流氮、磷污染的总量控制,建议强化沿岸排污口的管控。
    • 陈瑶; 林广发; 邹晓梅; 江辉仙; 陈志彪
    • 摘要: 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15—2019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活性磷酸盐(PO_(4)^(3-)-P)和无机氮(DIN)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流径流对闽三角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枯水期最高,平水期最低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近岸高,向外海逐渐降低的特征,这5年期间营养盐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漳州海域PO_(4)^(3-)-P含量有所上升.氮磷比的季节变化特征与营养盐含量相反,表现为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采用基于营养盐的闽三角海域常见赤潮藻种中肋骨条藻赤潮危险度评估方法,计算得到闽三角海域赤潮危险度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历史赤潮多发区与营养盐高值区、赤潮高危险区基本一致.
    • 马旺
    • 摘要: 根据前期模拟唐山京唐港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布设5个站位,分别于2020年5月、8月、11月进行调查取样工作。通过调查取样得出的水温、盐度、电导率、叶绿素a等水文分布特征和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等营养盐分布特征,结合影响范围内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电厂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JTG-1受到硅酸盐影响较大,其余站位受到硝酸盐或盐度影响;8月份各站位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11月份则与盐度呈负相关。在优势种中,大洋角管藻受盐度影响较大,曲舟藻和新月菱形藻受硅酸盐和铵盐影响较大,微小原甲藻受硝酸盐影响较大。
    • 王孝程; 贾川; 张怡; 靳青青; 王紫竹; 刘永健; 王燕; 邵魁双; 王守强; 关春江; 郭皓
    • 摘要: 为促进黄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灾害治理工作,文章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区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气候变化和营养盐变化是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赤潮、绿潮和水母暴发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主要生态灾害;应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测和合作,不断构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区域监测体系。
    • 王允; 张红梅; 吴念; 张桂玲; 刘素美
    • 摘要: 根据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和2018年小浪底水库泄洪期间对黄河下游营养盐的月观测和日观测,系统的分析了黄河下游溶解态营养盐浓度、组成和通量变化。结果表明,除DON(溶解有机氮)、DSi(溶解态硅)和DIP(溶解无机磷)外,其他各溶解态营养盐浓度均呈丰水期低、枯水期高的特点。在观测期间,DSi/DIN(溶解态硅/溶解无机氮)比值月变化呈升高趋势,而DIN/DIP和DSi/DIP比值呈降低的趋势,可能与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有关。水库泄洪期间DIN和DSi浓度升高,主要与水库下泄高浓度营养盐水体和大径流冲刷沿岸土壤导致营养盐释放进黄河水体有关;DIP和DOP(溶解有机磷)浓度降低,主要受到大径流稀释和悬浮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影响。水库泄洪期间DSi/DIP与DSi/DIN比值增加,而根据水体富营养化潜力指标(ICEP)显示,水库泄洪的年份P-ICEP和N-ICEP均高于非水库泄洪的年份数倍,进一步证明水库泄洪事件会加剧营养盐失衡,潜在影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2018年水库水沙调控期间输送了全年各项营养盐入海通量的13%~25%,在全年营养盐输送通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陈锦峰; 张家卫; 李朗; 陈长平; 孙琳; 梁君荣; 高亚辉
    • 摘要: 为研究沙尘沉降和营养盐输入对中国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3—4月在中国黄、东海进行沙尘和不同营养盐(NO_(3)^(-)、PO_(4)^(-)、尿素)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沙尘(2 mg/L)和尿素添加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细胞密度及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显著,优势种均为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不同比值的氮、磷无机营养盐添加对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中氮磷比为64∶1的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18.20μg/L和7.86×10^(5) cells/L。沙尘和营养盐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峰值及不同优势种所占比例的差异,而各个实验组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陈阳; 李琼芳; 陈启慧; 郑建中; 王雪松; 王晓杰; 皋云; 朱玉婷; 施红菊
    • 摘要: 以北部太湖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为研究区域,基于2013-2018年蓝藻暴发期三湖湾出入湖河道的水量数据和湖湾的水质及气象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法及互信息法分析了三湖湾Chl.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三个湖湾Chl.a与由Pearson相关法确定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解释回归方程以及与由互信息法确定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方程。结果表明:(1)互信息法显示三湖湾的Chl.a浓度与水温、风速、TN、TP浓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梅梁湾和贡湖湾的Chl.a浓度与出湖水量有较好相关性,而竺山湾的Chl.a浓度则与入湖水量有较好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法表明除梅梁湾Chl.a浓度与出湖水量存在弱相关性外,三湖湾的Chl.a浓度仅与水温、TP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2)对于梅梁湾和贡湖湾,水温风速等气象因子与营养盐浓度共同影响藻类的生长;而在营养盐水平最高的竺山湾,水温风速等气象因子成为蓝藻水华暴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3)拟合三湖湾Chl.a浓度与其主要影响因子关系的非线性方程R^(2)均在0.9以上,而线性方程R^(2)均小于0.7,表明互信息法能更加全面地筛选出蓝藻水华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太湖蓝藻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