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普通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80139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世界博览、教育教学论坛、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2000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等;海洋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2127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宗泽、杨丰、黄邦钦等。

海洋生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1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0139 占比:99.75%

总计:381095篇

海洋生物学—发文趋势图

海洋生物学

-研究学者

  • 邵宗泽
  • 杨丰
  • 黄邦钦
  • 区又君
  • 李加儿
  • 李钫
  • 郑新庆
  • 阮灵伟
  • 徐燕
  • 纪德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彩芬; 刘长安; 廖国祥; 张悦; 陈鹏飞; 周胜玲; 许道艳
    • 摘要: 为了研究利用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指标来估算植物生物量,根据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高度、密度、茎直径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性,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与植株高度、密度、茎直径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植株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将相关性显著的生物量和相应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拟合优度最优的回归模型分别是地上生物量与高度的“J”型增长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为R^(2)=0.904)、总生物量与密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为R^(2)=0.659)。经过应用精度验证,上述两个模型评价结果均较好,估算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范围为0.01~0.17 kg/m^(2),相对误差范围为0.71%~12.02%,符合实际估算应用需求。研究结果说明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可以通过与其相关性较高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估算获得。
    • 张飞; 郭亚平; 于涛; 纪建达; 汤坤贤; 吴元菲
    • 摘要: 为了筛选可以耐受高浓度铯离子(Cs^(+))的海洋细菌并探究细菌耐受Cs^(+)的机制,本研究从广西近海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出一株能够耐受700 mmol/dm^(3) Cs^(+)的海洋细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可耐受最高浓度Cs^(+)的细菌。通过形态学分析、16S rR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确定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故将该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p.Cs-700。在添加有700 mmol/dm^(3)氯化铯的培养基中,菌体对铯的移除率最高可达52.06%。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Cs-700不但具有耐受高浓度Cs^(+)的特性,还具有较好的铯移除能力,具有修复放射性铯污染环境的潜力。本研究可为探索海洋放射性铯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宁秋云; 赖廷和; 曹庆先; 莫珍妮; 李英花; 何斌源
    • 摘要: 本研究以种群生命表为基础,对位于广西珍珠湾内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种群、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秋茄(Kandelia obovata)种群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采用径级法及匀滑技术,编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进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白骨壤种群、秋茄种群和木榄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形,种群趋于Deevey-II型,即增长型,主要集中在I龄级,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均呈现出更新层死亡率较高的特征;②桐花树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属于Deevey-I型,为衰退型,更新层个体数量少,种群总体不具备显著增长性幅度;③4种红树种群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和V′_(pi)均大于0.00%,种群稳定但易受外部环境影响;④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4种红树种群中老龄级个体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充。
    • 杜运领; 陈玉珍; 钱爱国; 郦建锋; 徐建强; 傅菁菁; 蔡鹭春; 孙元敏; 刘斌; 张飞; 郑滢; 林莉; 马勇; 汤坤贤; 李开河
    • 摘要: 滨海植物是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绝大部分滨海植物的耐盐能力与生态适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马鞍藤(Ipomoea pescaprae)、小刀豆(Canavalia cathartica)、全缘冬青(Ilex integra)、大叶银边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4种滨海典型植物,通过对培养基质及植株叶片施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研究其根系和叶片的耐盐能力。主要结果如下:①根系胁迫中,盐度10导致大叶银边海桐、全缘冬青、小刀豆的老叶变黄或产生黄褐斑,盐度20和30促使植物叶片干枯、落叶,对叶片的损害从叶柄向叶脉延伸;盐度为30的叶片盐胁迫导致少量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②小刀豆、马鞍藤、全缘冬青与大叶银边海桐分别可耐受盐度为10、20、20、30的短期(49 d)根系盐胁迫,藤本植物的耐盐能力为马鞍藤>小刀豆,灌木的耐盐能力为大叶银边海桐>全缘冬青;4种植物均可耐受盐度30的叶片盐胁迫,耐盐能力为马鞍藤>全缘冬青>大叶银边海桐>小刀豆。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状态值对植物耐盐能力的指示作用更为准确与直观;4种植物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均可以作为海岸带、海岛的植被修复品种。植被修复实践中应综合考虑修复位置的海岸高程和离海距离,海水与海浪的影响状况,确定适宜的的植物品种。
    • 田莹莹; 许凯;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 摘要: 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功能,非常有必要研究海洋酸化对坛紫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充入高CO_(2)浓度(1000×10^(-6))的空气模拟海洋酸化,探讨了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海洋酸化对坛紫菜叶状体的生理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长约1 cm的叶状体接种密度从1株/dm^(3)提高到3株/dm^(3)时,比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了14.8%。低接种密度条件下,海洋酸化导致比生长速率降低了6.7%。相反,高接种密度条件下,海洋酸化导致坛紫菜的比生长速率增加了6.7%。这表明,海洋酸化能部分缓解提高接种密度导致的负面影响。无论何种接种密度,海洋酸化对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总蛋白含量和色素蛋白含量以及藻体组织中碳、氮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量。特别地,在低接种密度条件下,海洋酸化显著提高了溶解有机碳(DOC)的释放量,增幅为70.2%。综上,海洋酸化对坛紫菜叶状体的碳积累速率和有机物释放的影响依赖于接种密度。
    • 林镇跃; 陈建明
    • 摘要: “共生”和“钙化”一直是珊瑚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为加深对珊瑚共生和钙化生物过程的理解,以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作为研究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珊瑚共生体的细胞显微结构及骨骼的形态特征,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骨骼的微量元素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珊瑚共生体的外膜层和内膜层分别起源于宿主细胞和虫黄藻细胞,珊瑚共生体膜的复杂结构对“珊瑚-虫黄藻”的代谢物交换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珊瑚外皮细胞可分泌大量的黏液而且体壁表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能与共生虫黄藻和微生物的穿梭有直接的关系。另外,珊瑚的骨骼显微结构表明,骨骼有机基质(Skeletal Organic Matrix,SOM)的分泌对于钙化晶体和骨架纤维的形成至关重要,支持珊瑚矿化由生物控制的学说。本研究加深了对共生珊瑚形态学的认识,为未来珊瑚应对海洋环境变化的细胞应激反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史琛榆; 赵淳朴; 胡艺潇; 沙桃平; 王亚军; 王丹丽; 徐善良
    • 摘要: 为探究银鲳(Pampus argenteus)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本研究设置4个温度组:对照组26°C和实验组28、30、32°C。并对银鲳的肝、肾和鳃的组织结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相对活性变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以及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温度的上升,3种组织的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逐步加深,且肝、鳃组织表现更为明显且复杂;(2)高温显著影响了银鲳抗氧化酶活性,短期热胁迫时,银鲳对28°C能逐步适应,而在30°C和32°C高温胁迫下,则会对银鲳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3)随应激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下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均在0.5天时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回落。研究表明:短期热胁迫时,银鲳对28°C能逐步适应,而在30°C下,胁迫将对其产生严重损伤;32°C高温胁迫下,银鲳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响应,胁迫对其造成致命损伤。
    • 李琰; 方鸿飞; 郑新庆
    • 摘要: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珊瑚礁鱼——双棘刺尻鱼(Centropyge bispinosa)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双棘刺尻鱼在关灯(日落)后10~20 min产出配子,其受精卵呈透明圆球状,卵直径为638.5±5.7μm,卵内存在单一油滴,直径为179.9±10.3μm,油滴内部占据空间最多的是卵黄。在24.5°C的水温下受精后16 h 30 min孵化。初孵仔鱼体长为1161.3±55.2μm,大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无口和消化道,眼睛无色素沉淀,不具备主动游泳的能力。孵化后第1天其体长快速发育至2241.7±54.2μm,卵黄大部分被吸收,躯干上出现较大的色素细胞。孵化后第2天仔鱼体长发育速度减缓,增长至2476.4±12.7μm,但是同时重要器官如消化道、肛门发育完成,卵黄几乎全部被吸收。孵化后第3天,体长几乎没有增长,但是眼睛完成色素沉淀开始发挥功能,口部也发育完成,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有能力对猎物和捕食者做出反应。本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双棘刺尻鱼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为未来进一步开展该鱼的人工繁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 刘珉璐; 陈鹏
    • 摘要: 为了探讨福建沿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本研究在福建近岸有居民岛屿前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部分无居民岛屿植物多样性及环境和人口密度调查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两方面比较了19个岛屿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岛屿面积是影响植物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SR)和Faith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PD)最重要的因素,纬度和年均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19个岛屿系统发育结构倾向于聚集,植物群落的构建可能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地理距离对岛屿间植物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变化影响不显著。建议对PD较高的东山岛、粗芦岛、南日岛、湄洲岛、厦门岛、平潭岛、三都岛进行重点保护,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岛屿功能定位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本研究可以为多层次的多样性评价指标应用于岛屿植物多样性评估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分析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李渊; 王浩展; 蔡紫紫; 刘成; 刘世刚; 张然; 林龙山
    • 摘要: 众所周知鲳科鱼类均为重要的经济种类,在中国沿海仅见鲳属(Pampus)鱼类分布,而低鳍鲳属(Peprilus)和真鲳属(Stromateus)则分布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海南、广西和广东水产品市场上出现的“南鲳”进行物种鉴定,同时下载该物种的COⅠ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纠正GenBank中的错误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南鲳”学名实为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为冰冻进口货品,在我国沿海无该物种的分布报道,其与国内已知的6种鲳属鱼类在鳃耙、背鳍、臀鳍等外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COⅠ基因水平上与鲳属鱼类遗传距离为0.138,分化于中新世晚期。本研究可为水产品市场种类鉴定提供借鉴,也为鲳科鱼类的研究和海洋鱼类分类学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