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树林

红树林

红树林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23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1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944篇;相关期刊930种,包括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湿地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暨中国第四纪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14联合学术年会等;红树林的相关文献由5313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宝文、林鹏、范航清等。

红树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1 占比:72.25%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2.59%

专利文献>

论文:944 占比:25.16%

总计:3752篇

红树林—发文趋势图

红树林

-研究学者

  • 廖宝文
  • 林鹏
  • 范航清
  • 李玫
  • 陈桂珠
  • 刘文爱
  • 卢昌义
  • 陈玉军
  • 郑松发
  • 叶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邓素炎; 叶晖; 罗松英; 李秋霞; 李一锋; 洪嘉欣; 梁晓琪; 黄诗涵
    • 摘要: 选择深圳福田和湛江观海长廊入海排污口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红树林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福田和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值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但福田研究区重金属质量分数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观海长廊仅Cd、Cu和Zn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看,福田红树林各站点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观海长廊为轻微至强生态风险。从地累积指数结果看,福田红树林土壤中Cu达到了中等-强污染,Cd、Ni、Zn达到了中等污染,Pb、Cr为轻度污染;而观海长廊红树林土壤中Cd、Zn和Cu属于轻度-中等污染,Ni、Pb和Cr均未受污染。福田红树林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污和交通污染;观海长廊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排污。
    • 乐易迅; 胡敏杰; 肖琳; 赖兴凯; 王硕; 丁思龙; 李婷婷
    • 摘要: 以泉州湾河口人工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研究不同红树林恢复(桐花树、秋茄、秋茄-桐花树混交林)对河口湿地土壤pH、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元素(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呈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相对于无植被的光滩(恢复前),红树林植被恢复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不同红树林恢复模式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大致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全磷含量则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恢复前,红树林植被恢复均增加了表层土壤主要养分(氮磷钾)含量,其中,以桐花树—秋茄混交林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综上,不同模式红树林植被恢复对河口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动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中,混交林模式通过高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归还量,显著改善了土壤养分动态,是河口区植被恢复的优选手段。研究结果可为加强河口红树林湿地养分管理、维护湿地系统养分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 张雷; 吴德星; 袁琳
    • 摘要: 这是一座工程浩大的在建大桥:被称为“广西第一跨海大桥”,混凝土浇筑一再打破世界纪录。这将是一座景色别致的跨海大桥:建成后,桥下桥边的红树林生境依旧,或飞或歇的野鹭群四季常伴,穿行其间,如入仙境……这就是打通钦州和防城两大港区交通“卡点”的广西龙门大桥,动土动海的工程已基本完成,作业区红树林却安然无恙,没有一棵被砍伐。
    • 陈光程; 王静; 许方宏; 杨袁筱月; 范敏; 黄山枫; 王振阳; 杨彪; 聂曦; 陈顺洋; 张晶; 陈彬
    • 摘要: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 黄华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地向海洋延伸,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又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对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的天堂角特大桥跨越海域施工时的施工技术方案选择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对红树林带等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该施工经验可供相关人员借鉴。
    • 王程
    • 摘要: 红树林度假世界是三亚旅游业的重点企业,但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存在着管理难度大、服务水平不均衡、竞争压力大等问题。要想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该酒店需要在现有情况梳理的基础上,在战略上进行规划升级,明确酒店发展使命和愿景。
    • 刘晓烜; 孙楠; 张海文; 石惠宇; 李连彬; 王学梅
    • 摘要: 研究旨在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为微生物β-葡萄糖苷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腐殖层土壤中筛选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J1,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研究发现聚多曲霉J1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条件下可以产β-葡萄糖苷酶,故对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响应面法在摇瓶发酵水平对聚多曲霉J1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C和5.0,葡萄糖抑制常数IC_(50)高达178.5 mmol/L;通过响应面法获得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浓度1%、氮源浓度0.5%、pH 8.05、接种量5.02×10^(6)个/mL,培养温度28.7°C,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该条件下酶活达3.37 U/mL,较优化前酶活提高了333.6%。聚多曲霉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在饲用酶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潜力。
    • 吴悦宏; 林文欢; 朱晓武; 肖泽鑫; 陈翠蓉
    • 摘要: 为探索适宜粤东地区潮间带深水区红树林造林树种,选择5个树种,在不同水位浸淹下(退潮裸露、退潮水深0~20 cm和退潮水深20~40 cm)进行了1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5个树种对水位条件的敏感度强,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5个树种的保存率和年生长量逐渐降低;桐花和白骨壤的保存率高、生长快、长势较好,是适宜粤东地区潮间带深水区的优良红树林树种,秋茄、木榄和红海榄在退潮裸露区域可以正常生长,而在深水位地区则不宜种植;垫高种植,能明显提高红树林幼树的保存率,促进其生长。
    • 叶锦玉; 虞皓琦; 廖宝文; 游奕来; 刘新科; 林寿明; 杨道德; 胡慧建
    • 摘要: 动物群落的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构建的特点,具有多种相对固定的模式。验证植被变化前后动物群落物种的组合模式是否具有稳定性,是验证动物群落构建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也可对动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开展了广东珠海淇澳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恢复红树林前后的2次鸟类调查(恢复前于2001年3月—12月,恢复后于2015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红树林恢复前后物种组成、种属结构关系、体长分布、区系、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同时,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模型分别对种-属数量和属含物种数频次分布进行拟合,用协方差分析判断红树林恢复前后模型的一致性。2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9种,分别为11目29科58属78种和12目33科57属80种,约24%的鸟类物种发生变化,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等4种在水边灌丛或空地上觅食的鸟类消失,而蓝矶鸫(Monticola solitaries)等3种在林间活动的鸟类,以及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等3种在较深水域觅食的鸟类出现,这与红树林恢复后滩涂区面积减少,红树林区面积增加有关。但恢复前后的鸟类物种丰度仅相差2种,卡方检验表明红树林恢复前后总物种以及单次调查各季节物种的体长、区系、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的频次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恢复前后的种-属数量线性模型和属含物种数频次分布乘幂模型均具有一致性。因此得出结论:淇澳岛大规模种植红树林后,部分鸟类物种发生变化,但在物种组合模式上具稳定性,即鸟类群落在构建物种组合上具有可重复性。这在指导群落重建与恢复中判断动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确定恢复对象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何子邦; 李顺莲; 吴友浪; 陈明胜; 庹利
    • 摘要: 目的研究广西3个主要红树林生态区土壤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为研发微生物药物提供菌种资源储备。方法从广西茅尾海、北仑河口、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27份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涂布法和8种分离培养基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菌株纯化后,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并提交到EzBioCloud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比对;构建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多样性和新颖性分析;潜在放线菌新种经发酵离心后,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分离出菌株246株,其中放线菌181株,分布于6个目12个科19个属,菌株M2SK6-2、M2SK3-10、M5SK3-12和M1QZ16-11分别与最近有效种Streptomyces avicenniae DSM 41943^(T)、Rhodococcus olei JCM 32205^(T)、Agromyces kandeliae Q22^(T)和Humibacillus xanthopallidus KV-663^(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相似率分别为97.4%、97.7%、98.4%和98.4%,为潜在新种;4株潜在放线菌新种中,菌株M2SK6-2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广西沿海红树林放线菌资源丰富多样,新颖性高,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