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87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普通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8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20186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与湖沼、应用海洋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种类组成的相关文献由2434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存根、郑基、李纯厚等。

种类组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8 占比:3.9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0186 占比:95.86%

总计:21058篇

种类组成—发文趋势图

种类组成

-研究学者

  • 俞存根
  • 郑基
  • 李纯厚
  • 刘勇
  • 徐兆礼
  • 贾晓平
  • 张汉华
  • 黄良民
  • 刘国平
  • 杜飞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勇; 叶孙忠; 马超; 庄之栋; 徐春燕; 沈长春; 蔡建堤; 谢少卿
    • 摘要: 根据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季度10个站位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游泳动物209种,隶属于3门4纲19目73科144属,其中鱼类154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7种。游泳动物种类数以秋季出现最多,四个季节共同出现的种类有42种。鲈形目种类最多,其次是十足目。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居多,占71.43%,暖温性种类次之(27.92%);生态类型以底层、近底层鱼类居多,两者合占75.97%。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和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等14个种类是三沙湾游泳动物的优势种类,季节性优势种居多。三沙湾定置张网调查渔业资源质量密度为111.09 kg/km^(2),尾数密度为13.72×10^(3) ind./km^(2),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三沙湾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同时重视对外来物种的监测。
    • 彭宇航; 张才学; 孙省利; 郑金容; 刘耀谦; 姚昕
    • 摘要: 根据2017年10月和2018年1、5、7月对雷州半岛沿岸海域浮游动物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桡足类80种,其中哲水蚤目55种,占总种类数的68.7%;剑水蚤目21种,占总种类数的26.2%;猛水蚤目3种,占总种类数的3.8%;鱼虱目1种,占总种类数的1.3%;种类数冬春季最多,各有45种,夏季40种,秋季最少仅29种;各季节间共有种数在18~25种之间,季节更替率变化范围为53.2%~67.9%。优势种有9种,均隶属于哲水蚤目,分别是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cerm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和真刺水蚤幼体(Eucharta larva),无全年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30~3.20之间,平均为1.68;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16~0.99,平均为0.70。桡足类丰度变化范围为0.09~790.95ind./m^(3),平均为34.94ind./m^(3),平均值春季最高,达60.92 ind./m^(3),冬季次之,为43.93 ind./m^(3),夏季为22.44 ind./m^(3),秋季最低,仅为12.47 ind./m^(3)。丰度的平面分布显示:雷州半岛南部沿岸海域4季均出现明显密集区,东部沿岸海域整体高于西部,西南部的丰度最低,与各区域的生物资源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秋季、冬季和春季桡足类丰度与水温和盐度均呈非显著负相关,夏季与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冬季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陆延; 程爱勇; 林波; 陈德慧; 宋伟华
    • 摘要: 根据2016—2019年夏季舟山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调查成果,研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等,进一步探究群落受舟山电厂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历年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密度、生物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等均在一定范围波动,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而空间变化较为显著,表现为排水口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密度、生物量总体略高于对照点海域。
    • 陈笙; 郭浩轩; 关开朗; 邓演文; 谢腾芳; 谭广文
    • 摘要: 采用文献追踪法及访谈估测法对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城古树后备资源进行普查,从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陆河县城共有古树后备资源116株,隶属于15科18属20种,主要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壳斗科(Fag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等优势科为主。其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集中在世界分布型、热带分布型及温带分布型。从结构特征来看,树龄主要集中在50~59 a,树高主要集中在8、12和16 m,胸围主要集中在130~190 cm,冠幅主要集中在6~8 m。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古树后备资源在不同经度和纬度区间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县城范围的西北部和东北部,中心区域无。从生长状况看,生长状况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的古树后备资源分别有94、16、6和0株,占总株数的81.03%、13.79%、5.17%和0。在陆河县城,村落分布是影响古树后备资源空间分布重要因素,围绕村落以防风林或风水林的形式集中分布,而在县城中心几近无分布,说明了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致使古树后备资源群破碎化及生长受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对陆河县城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 李祥艳; 田辉伍; 蒲艳; 唐锡良; 严忠銮;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 摘要: 本研究于2017―2019年每年4―7月在宜宾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宜宾江段有鱼类22种,隶属于3目5科,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为主,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特有鱼类6种。不同鱼类繁殖时间具有明显的年内和年间差异,但均在6月进入繁殖盛期。2017―2019年,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12.10×10^(6)、70.42×10^(6)和35.77×10^(6)粒,鱼苗总径流量分别为30.95×10^(6)、41.47×10^(6)和39.44×10^(6)尾,其中,特有鱼类3年累计总卵径流量为15.91×10^(6)粒。经推算,在宜宾江段分布着多个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规模较大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周坝、桃子湾和华龙码头3处。吻(Rhinogobio typus)产卵场从东岳庙至向家坝坝下均有分布,3年累计产卵量最大达40.93×10^(6)粒,且吻产卵场有向下游迁移的趋势。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马铭溪码头和桃子湾。CC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水温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卵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和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在水温和流量较高时产卵;草鱼和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繁殖条件相近,与水位、流量和流速相关性较高;吻和铜鱼(Coreius heterokon)产卵受溶解氧和透明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虽然受到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宜宾江段作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多种鱼类产卵繁殖的重要分布区,近年来,资源量呈上升趋势缓慢恢复。建议加强该江段早期资源研究,开展生境保护与修复,落实好“十年禁渔”,以促进资源恢复。
    • 张鲜花; 李江艳; 吴咏梅; 朱进忠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时期自然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方法】采用定位连续测定方法,分析测定1985~2001年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以镰芒针茅(Stipa caucsica)、博洛特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果】在连续测定的17 a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1985~1995年时段内,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产量波动幅度不大,与自然降水量波动规律保持基本一致,影响草地基本数量特征的变化,降水量是主因,放牧干扰是次因;1996年~2001年时段内,草地基本数量特征波动较大。【结论】在1985~2001年期间,研究区草地群落植物种类组成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群落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在群落中的序位稳定,始终保持着群落原有的结构与功能。
    • 妙星; 宋普庆; 刘世刚; 王芮; 李海; 王良明; 李渊; 林龙山; 祝茜
    • 摘要: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重要栖息海域,为了解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情况,于2011—2012年在该海域开展了秋季和春季两次调查,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资源密度以及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00种,隶属15目41科72属(其中鱼类最多,达65种),优势种多为鳀科、鲱科及鲾科等小型鱼类;两个季节多样性水平均不高,分布上多为一些饵料鱼类,种类组成小型化、低值化明显;秋季及春季的资源密度分别为888.59 kg/km^(2)和554.62 kg/km^(2),与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其余海域相似,说明该海域资源水平不高,处于过度开发状态;ABC曲线显示,三娘湾海域秋季及春季的群落结构均受到一定程度扰动,种类组成均以生长快、性成熟早的小个体物种为主。
    • 杨超杰; 邢晓萱; 童玉和; 李金玲; 王艺璇; 郑佳琳
    • 摘要: 为了调查西沙永兴岛海域大型海藻的资源状况,于2021年4月对西沙永兴岛海域的大型海藻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且利用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对该海域大型海藻的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海藻42种,隶属于3门16目22科35属,其中,红藻门8目10科18属20种,绿藻门5目8科10属14种,褐藻门3目4科7属8种。此次调查的种类主要分布在低潮带与中潮带中,其温度性质以亚热带性种类为主。根据定量分析得出,在此次采集到的大型海藻种类中,红藻门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20.65 g·m^(-2);而绿藻门的平均生物量最小,为14.16 g·m^(-2)。本研究通过调查西沙永兴岛海域大型海藻的种类分布区域、分布数量以及分布特性,为今后对西沙永兴岛海域大型海藻资源的保护、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张正云; 万自学; 陈翠娜; 杨海君
    • 摘要: 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 刘勇; 马超; 赵文武; 翁祖桐; 徐春燕; 庄之栋; 蔡建堤; 谢少卿; 沈长春
    • 摘要: 根据2021年3月、5月、7月和8月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4个航次的拖网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104种,隶属于13目46科71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50种,鲱形目次之,有16种;暖水性鱼类占70.19%,底层、近底层鱼类合占69.23%;鱼类优势种有凤鲚(Coilia myst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等14种,多数鱼种仅是1~2航次的优势种,季节性差异明显;鱼类资源平均质量密度和数量密度分别为667.10 kg·km^(-2)和71.91×10^(3) ind·km^(-2),夏季明显高于春季;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海区均值为2.622,处于较好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