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渤海海域

渤海海域

渤海海域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6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2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1384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石油地质与工程、海洋石油、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4年全国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会、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渤海海域的相关文献由99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心怀、徐长贵、王清斌等。

渤海海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2 占比:25.40%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3.15%

专利文献>

论文:1384 占比:71.45%

总计:1937篇

渤海海域—发文趋势图

渤海海域

-研究学者

  • 周心怀
  • 徐长贵
  • 王清斌
  • 杜晓峰
  • 韦阿娟
  • 王飞龙
  • 高坤顺
  • 王德英
  • 叶涛
  • 李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延宁; 郭曜欣; 宋世杰; 李晓东
    • 摘要: 烟台渤海海域海底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和风化基岩,其中第四系松散土层多为淤泥质黏性土、粉土、粉细砂以及黏性土等。在该类地层进行地质勘察钻探施工时,由于黏性土层多为流塑、软塑状态,粉细砂多为松散和稍密状态,钻进时易出现多种孔内事故,造成成孔困难、施工成本增加和施工工期延长等问题,较大地制约了海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烟台地区渤海海域工程地质钻探第四系地层,通过室内试验调试和比对,选用不同比例添加剂的海水泥浆配方,综合确定最优方案。并通过多项工程地质勘察钻探现场应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保证了烟台地区渤海海域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工作顺利进行。
    • 曹杨; 王红红; 陈坤亮; 张梦梦; 王魁涛; 张悦
    • 摘要: 挡风墙是冬季海上平台防寒保暖的重要设施,挡风墙高度是挡风墙设计关键参数之一。在确保满足充分通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海上平台挡风墙高度计算模型,从封闭空间充分通风要求的角度对挡风墙设计高度进行迭代计算,确定海上平台挡风墙临界高度。以渤海海域某海上平台为工程背景,运用计算模型进行案例计算分析,以海上平台通风换气次数为12次/ h为依据,通过通风量数值模拟与计算,确定了平台甲板挡风墙临界高度为4.5 m。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平台设计阶段的挡风墙高度计算提供参考。
    • 江尚昆; 王德英; 孙哲; 彭靖淞; 赵弟江
    • 摘要: 近20余年来,渤海油田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储量持续高速增长,但近年来渤海油田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勘探阶段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勘探阶段,其储量增长的特征、规律不同,勘探的思路和方法也不相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数量、油气探明程度、探明速率、探井控制面积、储量增长曲线及其变化特征等多因素,指出渤海油田目前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渤海油田储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但浅层、中层和深层储量将逐渐呈差异化增长的特征: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但仍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可能进入勘探高峰晚期阶段,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中小型油气田数量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在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同时,浅层应该加强中小型油气田的勘探,加强一体化勘探和油田内部挖潜,加强隐蔽油气藏勘探;中-深层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处于勘探高峰早期阶段前期,储量将高速增长,将是推动渤海油田储量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领域,中-深层应该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主要目标,以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勘探成功率。
    • 李威; 李友川
    • 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018年中国东部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发现,一举打开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展现了油型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本文利用气体同位素、金刚烷双质谱、饱和烃色谱-质谱、芳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技术,深入分析了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油气藏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该构造带“上油下气”纵向连续分布的形成机理。认为: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气成熟度均分布在Ro=1.50%左右,其中凝析油裂解程度较低,属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生成的产物;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生成的原生油气早期赋存于深层潜山圈闭中,后期由于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藏被破坏,原油发生降解作用且向上逸散运移进入浅层圈闭中,形成渤中19-4油田;而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油气进入渤中19-6圈闭中,形成现今的渤中19-6凝析气田。
    • 孙藏军; 康凯; 别旭伟; 常涛; 李永春
    • 摘要: 利用大量原油物性分析化验资料,通过饱和烃色谱-质谱、芳香烃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方法,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等成藏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曹妃甸6-4油田原油物性差异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原油物性差异分布主要表现为原油品质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好,其中东三段和东二下段为轻质油藏,馆陶组为中质油藏,明下段为重质油藏;②研究区不同含油层位的原油均源自于同一套成熟烃源岩,因此造成原油物性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油气运移成藏过程中经历了微生物降解、水洗和氧化作用等次生改造;③研究区古近系东营组油藏为2期充注(第1幕次充注少量低熟重质油,第2幕次充注成熟度高的轻质油)、以第2期为主,而新近系油藏为1期充注成藏,即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东营组油藏被破坏,原油向浅层馆陶组、明下段运移成藏,并且在运移成藏过程中经历了微生物降解、水洗和氧化作用等次生改造,使得原油品质逐渐变差。本文研究认识可以为区域上在类似靠近凸起边缘的有利圈闭带中寻找轻质油藏提供一种新思路。
    • 刘宗宾; 程奇; 吕坐彬; 房娜; 王双龙
    • 摘要: 为了掌握锦州南强非均质性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模式,基于钻井取心、薄片、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碎裂岩以及辉绿岩等多种岩性,其中片麻岩以及碎裂岩是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性;构造裂缝、破碎粒间孔、溶蚀孔构成了多样性的储集空间,其中尤以构造裂缝占主导.(2)岩性、构造以及风化作用对优质储层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花岗片麻岩储层发育程度优于中基性侵入体,多期断裂叠加部位储层厚度大,古地貌高部位受风化改造强,对先期裂缝扩溶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储层的品质.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古构造主导下的储层发育模式,即平台区储层发育稳定,高斜坡区域储层发育较厚,凸起区储层厚度变化最大,低斜坡储层发育较薄,凹陷区储层发育较差.
    • 王少鹏; 李久; 张岚; 秦润森; 张正龙
    • 摘要: 渤海海域南部渤中34地区新近系明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且局部区域受气云影响,地震资料品质低,储层描述难度大。针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发育特征,优化了地震采集参数与震源设计方案,实现了高密度、高覆盖的地震数据采集。引入气云区优势道集模拟技术,依据AVO规律,利用叠前道集中受气云影响小、成像质量高的道集模拟受气云影响大、成像比较差的道集,从而减少了气云对地震资料成像的影响范围;采用潜波层析反演技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有效改善了气云区内的成像质量。总结了浅水三角洲不同叠置样式砂体的沉积特征,利用等时地层切片、气云区外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参数约束气云区影响下河道展布,实现了储层的精细描述。本文方法在渤中34区域应用效果较好,气云区内部新增探明储量300万方,新增开发井10口,新增可采储量82万方。
    • 仝志刚; 李友川; 何将启; 姚爽
    • 摘要: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为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深入研究其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对今后渤海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开放和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渤海优质腐泥型湖相烃源岩[ω(TOC)=3.93%,I_(H)=727 mg/g(每克有机碳中干酪根热解烃量,下同)]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的比例仅为10%,以排油为主;偏腐殖型湖相烃源岩热解生气比例也不大,I_(H)=100 mg/g时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比例仅为30%,但由于干酪根的吸附作用,其中的残留烃在烃源岩中裂解成气,最后以排气为主。渤中19-6天然气为沙三段Ⅱ_(1)、Ⅱ_(2)和Ⅲ型混合烃源岩成熟到高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干酪根热解气与残留烃裂解气的混合物,且其供烃区为渤中凹陷西南的局部区域,供烃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早期以排油为主,晚期(15 Ma以后)以排气为主,晚期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82%。下一步在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要选择供烃区烃源岩排烃气油比大、以排气为主的目标进行钻探。
    •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 摘要: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三角洲和河湖交互体系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东营组形成于坳陷期,受盆外水系供给影响形成滑塌浊积扇和坡移扇2类大型湖底扇岩性油气藏;沙河街组形成于断陷期,受盆内局部物源影响,形成了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型、走向斜坡地层超覆型、上倾尖灭型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其中明下段河湖交互体系与沙河街组近源扇体是最有利的领域。(2)黄河口凹陷西段以及部分环渤中凹陷斜坡区的明下段勘探潜力极大,是渤海储量增长最现实的勘探领域;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渤南低凸起陡坡带以及埕北低凸起陡坡带等区域的沙河街组近源扇体为下步勘探的重点突破方向;环渤中凹陷以及辽中凹陷中部和北部东营组湖底扇勘探前景良好;莱州湾凹陷北部等沙三段大型前积三角洲和环渤中凹陷沙一二段滩坝为后续潜在的有利勘探领域。
    • 郑华; 康凯; 刘卫林; 龚敏; 陈善斌
    • 摘要: 渤中13-2大型潜山地区是渤海海域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通过已钻井的岩心、薄片、测试、测井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成岩作用、古地貌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潜山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的高效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多期次构造运动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风化淋滤和裂缝充填是造成储层纵向差异的主要原因。(2)利用结构张量场与绕射波耦合属性可以有效指导研究区储层平面预测,根据最大似然属性体能够较好地预测潜山裂缝走向。(3)平面上靠近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较好,纵向上风化带裂缝好于内幕带裂缝,渤中13-2地区主力层段风化带储层可划分为4类,Ⅰ类储层最好,主要位于构造高部位;Ⅱ类储层次之,主要位于构造腰部;Ⅲ类储层较差,主要位于距离断层较近区域的构造翼部;Ⅳ类储层最差,主要位于距离大断层较远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