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998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0篇、会议论文1642篇、专利文献2971篇;相关期刊131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亚热带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679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等;生态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851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正文、何培民、许文年等。
生态修复
-研究学者
- 刘正文
- 何培民
- 许文年
- 张光灿
- 叶春
- 张博
- 高之栋
- 刘霞
- 张健
- 张建军
- 王颖
- 石磊
- 胡振琪
- 许建新
- 高鹏
- 任洪涛
- 吴鹏
- 张德顺
- 张饮江
- 戴方喜
- 李春华
- 王磊
- 王芳
- 董丽
- 霍进臣
- 俞孔坚
- 刘军
- 刘学军
- 周启星
- 姜霞
- 张勇
- 张绍良
- 张蕾
- 徐国钢
- 李少丽
- 李文朝
- 潘继征
- 王书航
- 王伟
- 王勇
- 王新
- 王新民
- 田乐
- 赖庆旺
- 邓卓智
- 丰瞻
- 何文辉
- 刘丹
- 刘信儒
- 刘兴国
-
-
漆志飞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介绍了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应用于城镇居民集中区黑臭河道生态修复系统.针对无锡唐周巷洪河道居民集中区可用地较少、排口来水复杂、水质较差的特征,设计了生物膜、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的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工艺,能有效改善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水质.该系统实现了河道常年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同时解决了周边百姓因农耕行为对河道沿线景观的破坏,并为沿岸百姓提供了河道散步、观景、纳凉的民生服务,为城镇可用地较少的居民集中区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与示范.
-
-
彭俊杰;
黎颖治;
程秀云;
吴兴;
温汉中;
张桂华;
齐东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惠州西湖是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型湖泊类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世纪90年代,西湖部分湖区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的状况.2004年惠州市在对西湖实施了截污、清淤、引清等综合整治措施的基础上启动了生态修复示范工程,2007年实施了生态修复中试工程,2015年在更大面积湖区推广,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牵头研发单位会同环境监测部门和施工维护单位对已实施生态修复的28万m2湖区水体分别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湖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由Ⅴ类提升到了Ⅲ类或Ⅳ类,富营养化程度均从富营养化水平下降到中营养;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后的湖区恢复了维定的生态自净功能,水质和景观保持良好,为城市景观湖泊生态修复治理行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
-
Wang hanbing;
王寒冰
- 《2019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区域环境规划治理,本文简介了阜新市新邱区的区域环境治理修复规划,污染的治理的工具,环保医院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实施方案。努力做到全面整治于重点治理相结合、污染治理于生态修复相结合、部门协作与市场化综合治理相结合、长期治理与近期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解决重大生态问题为导向,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建设与长效管护相结合,统筹谋划、阶段实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区域环境的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
-
-
漆志飞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太湖贡湖入湖污染负荷高、蓝藻堆积、退渔还湖区基底稳定性差、沉水植被规模化恢复工程技术成熟度低、修复初期生态系统自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滨湖区域地表径流、河道和河口污染拦截与水质净化、生态岸堤构建和生境改善、规模化水生植被重建与生态调控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贡湖湾综合示范区2.32km2内水体透明度>100cm,TN<1.5mg/L,TP<0.1mg/L,水生植物覆盖度>50%,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实现了"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目标.
-
-
王宇萍;
杨晖;
杨磊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庞大的、涉及多学科、领域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水生态修复也如此,目的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强化、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加速对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有效恢复.人类在水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经验教训并举,认为水生态的修复是水环境外在的保护修复与内在的水生态的修复,这里特别是强调水环境的恢复,水环境修复保护是水生态修复的基础,是长久的治本之策.
-
-
梁斌;
鲍晨光;
于春艳;
许妍;
李冕;
梁雅惠;
李亚青;
马明辉;
关道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渤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以来,渤海海水质量总体呈企稳向好趋势,但近岸局部海域尤其是三大湾的污染仍堪忧,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和河口区盐度偏高等.陆源污染输入、自然岸线丧失、流域淡水人海量减少等是造成目前渤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在回顾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
-
梁斌;
鲍晨光;
于春艳;
许妍;
李冕;
梁雅惠;
李亚青;
马明辉;
关道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渤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以来,渤海海水质量总体呈企稳向好趋势,但近岸局部海域尤其是三大湾的污染仍堪忧,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和河口区盐度偏高等.陆源污染输入、自然岸线丧失、流域淡水人海量减少等是造成目前渤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在回顾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
-
梁斌;
鲍晨光;
于春艳;
许妍;
李冕;
梁雅惠;
李亚青;
马明辉;
关道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渤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以来,渤海海水质量总体呈企稳向好趋势,但近岸局部海域尤其是三大湾的污染仍堪忧,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和河口区盐度偏高等.陆源污染输入、自然岸线丧失、流域淡水人海量减少等是造成目前渤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在回顾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
-
梁斌;
鲍晨光;
于春艳;
许妍;
李冕;
梁雅惠;
李亚青;
马明辉;
关道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渤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以来,渤海海水质量总体呈企稳向好趋势,但近岸局部海域尤其是三大湾的污染仍堪忧,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和河口区盐度偏高等.陆源污染输入、自然岸线丧失、流域淡水人海量减少等是造成目前渤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在回顾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海洋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