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8421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安徽地质、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郯庐断裂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心怀、王应斌、刘德良等。

郯庐断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2.3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421 占比:97.52%

总计:8635篇

郯庐断裂—发文趋势图

郯庐断裂

-研究学者

  • 周心怀
  • 王应斌
  • 刘德良
  • 徐长贵
  • 黄晓波
  • 刘国生
  • 彭靖淞
  • 黄雷
  • 朱光
  • 李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云鹏; 黄颖; 鲁凤婷; 王改卫; 朱勇超
    • 摘要: 以渤东低凸起及其围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基于断层活动性统计、断裂体系展布特点和构造样式分析以及构造恢复等方法,恢复了渤东低凸起南北凸起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发育3期断裂体系,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断裂系统、渐新世断裂系统以及新近系断裂系统;渤东低凸起北高南低,北凸起自古近纪裂陷早幕开始形成,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继续隆升,形成单断式掀斜垒块;而南凸起在裂陷早幕开始活动,抬升幅度相对较低,东营组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剧烈走滑的影响,断裂活动强烈,发育二台阶,形成双断式地垒;北凸起边界断层持续活动,裂陷早幕和晚幕构造叠合较好,油气顺断层运移到浅层成藏;南凸起双断式地垒构造,二台阶断层不直接沟通油源,在深层形成地层超复型油藏。南北凸起不同的成藏模式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樊凯; 张海东; 王辰; 李振; 刘建朝; 邓聚庭; 张婧雯
    • 摘要: 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郯庐断裂西侧,为中国第三大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微山稀土矿床碳酸岩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共识别出4类不同岩性的碳酸岩脉,并划分了4个岩性带。基于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在含矿碳酸岩脉中识别出4个世代方解石、4个世代氟碳铈矿和3个世代萤石。单矿物原位微区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世代方解石(Cal-1)和磷灰石为岩浆成因,而第三世代方解石(Cal-3)为热液成因。矿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萤石可分为岩浆成因(Tb/La值为0.005~0.043)及热液成因(Tb/La值为0.17~0.28)两类。磷灰石富F(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86%~5.82%)、贫Cl(<0.03%)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碳酸盐-硅酸盐系列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r/Y、Th/U值,和极高的Sr含量((8615~19985)×10^(-6))、Ba含量((47~107)×10^(-6)),表明微山稀土矿床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了富稀土元素流体的改造。萤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稀土矿床中的成矿热液源自碳酸岩熔体,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成矿环境由还原环境逐步过渡为氧化环境。成矿流体富含F^(-)、SO_(4)^(2-),表明F^(-)、SO_(4)^(2-)是稀土元素高效迁移的主要载体。
    • 田忠华; 王伟; 刘平华
    • 摘要: 太古宙陆核的完整性对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内太古宙陆核构造上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包括前期断裂带南侧NNE向左行走滑和后期断裂带北侧NE向左行走滑。本文还原了郯庐断裂发育之前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太古宙陆壳的原始格局。构造恢复后古老地体及地体内岩石片麻理均呈NNW走向。通过对弓长岭地区BIF铁矿进行深入的构造解析工作,发现含矿太古宙表壳岩发育大量暗示水平运动的逆冲推覆构造。结合其年代学特征,本文进一步揭示新太古代末期一定规模的侧向挤压构造(水平运动)可能已经在华北克拉通内出现。
    • 杨勇刚; 钮凤林
    • 摘要: 非构造活动震源所引起的地面震动通常被看成是地震记录中的噪声信号,此类噪声与微震或非火山震颤等弱构造活动信号往往在时间域或频率域都难以区分,从而会影响利用常规方法对弱构造活动信号的识别与检测.即使利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微地震信号检测,若缺乏对噪声信号特性的了解,也会对监督模型的训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剖析地震噪声信号,理解其特征属性,以及背后可能的物理震源.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个布设于华北东部地区的短周期密集观测台阵,使用K-means算法聚类分析不同类型的地震噪声信号.分析表明密集台阵可以观测到6类噪声信号,噪声来源包括轨道交通、风和附近的电力输送线.
    • 罗霞; 方旭庆; 张云银; 张云涛
    • 摘要: 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在经历了残丘山勘探阶段、多样性潜山勘探阶段之后,位于正向构造单元之间的中低位序复杂隐蔽潜山成为勘探主要方向.桩海地区东部紧邻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运动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古生界潜山构造样式非常复杂,并且由于埋藏深,前期地震资料精度低,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展.该研究针对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古生界复杂构造特征,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和区域应力场研究结果,探讨桩海地区古生界复杂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一套稳定的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岩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北西、南北、北东和东西4组走向的断裂,断层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北西走向断裂5条,倾角较陡,平面上呈现正、逆相间分布的特点.南北走向断裂3条,剖面呈"花状"特征,为走滑断层.北东走向断裂为正断层,该组断层切割北西向断裂组.东西走向断裂主要是桩海地区潜山的南、北边界断层,该组断层切割北西走向断裂组.断层活动时期可划分为4期.第一期为印支期挤压形成的逆断层,断层贯穿古生界;第二期为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构造反转形成的正断层,贯穿中生界和古生界;第三期为晚白垩世挤压形成的逆冲断层,贯穿中生界和古生界;第四期为始新世以来走滑和伸展形成的正断层,断层贯穿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和部分新近系.不同走向断层交汇切割,形成"棋盘格"式复杂构造.古生界顶面整体呈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背斜形态.自西向东可划分4排山.复杂的演化过程决定了不同潜山带保留层系和结构类型的差异性.对形成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纪末期-始新世,在郯庐断裂左旋→右旋"往返式"走滑变应力场控制下,桩海地区古生界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走滑"4个演化阶段.三叠纪末期,在郯庐断裂左旋走滑运动下,桩海地区受到NE-SW向挤压、形成3条北西走向逆冲带;晚侏罗-早白垩世,桩海地区经历NW-SE向拉张,逆冲断层发生不均衡反转,形成北西向断层正、逆相间的特征,分割形成北西走向4排山雏形;晚白垩世,在郯庐左旋→右旋转换作用下,桩海地区受到NWW-SEE向挤压,经历二次挤压推覆,第二-四排山自东向西推覆,对古生界进行一次改造,基本奠定古生界构造格局;始新世,在郯庐断裂右旋走滑运动下,产生近南北向和北东向走滑断层及东西走向调节断层,切割早期北西向断裂组,同时在南、北边界断层伸展作用下,桩海地区发生南升北降翘倾运动,古生界构造样式定型,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样式.构造演化控制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结构和成藏条件有所差异.自东向西地层逐渐减薄,西部地层剥蚀严重,第一排山仅保留寒武系,向东部的三排山保留的奥陶系逐渐增厚.第一排山发育寒武系断块圈闭,第二排山发育奥陶系-寒武系背斜圈闭,第三、四排山发育奥陶系-寒武系断块圈闭.从两侧向中间由断块山变为褶皱山、储集性变好,以第二排山奥陶系-寒武系逆冲褶皱山成藏最有利.
    • 刘同文; 王慧敏; 吴啸龙; 张志进
    • 摘要: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域GPS应变场;最后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区域地壳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据此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整体的地壳形变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现今构造形变刚性特征明显,盆地沉陷与断层活动共同控制着研究区域内部的相对形变场,面膨胀值空间分布与区域主要盆地构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郯庐断裂展布区与华北盆地北缘部位是研究区域地壳的两条重要剪切形变带。其中,郯庐断裂在渤海湾南北两侧的形变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变化,且该差异可能与地壳岩石圈应力场的空间差异性相关。
    • 刘同文; 王慧敏; 吴啸龙; 张志进
    • 摘要: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域GPS应变场;最后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区域地壳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据此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整体的地壳形变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现今构造形变刚性特征明显,盆地沉陷与断层活动共同控制着研究区域内部的相对形变场,面膨胀值空间分布与区域主要盆地构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郯庐断裂展布区与华北盆地北缘部位是研究区域地壳的两条重要剪切形变带.其中,郯庐断裂在渤海湾南北两侧的形变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变化,且该差异可能与地壳岩石圈应力场的空间差异性相关.
    • 丁毅; 吴文盛; 侯征; 陈雄; 吴云霞
    • 摘要: 地质经济学关注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勘查经费使用的有效性,是使科研的成果更有意义、更具创新性、找矿更具有针对性.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体是世界上分布较少和较难寻找的岩体,但地质学家却做了大量的和深入的研究.从消化全球科学研究成果、建立金刚石矿勘查靶区、利用指示矿物追踪、消除干扰体,进而用多种手段确定靶位,建立了一套科研成果用于找矿的行之有效的步骤,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要考虑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本文讨论地质经济学在寻找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全过程中的应用,抛砖引玉,认为地质经济学应当贯穿在科研和找矿的各个方面.本文还对中国寻找金刚石矿的远景区进行了分析.
    • 戴波; 赵启光; 张敏; 张扬; 冯武
    • 摘要: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苏地震重点关注区域.在该区域展开了多期活断层探测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监测已经建成了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多种手段.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活动断层运动和地震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该地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种补充,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布设土壤氡测线并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质勘察、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的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土壤氡探测展示F5断裂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的位置,氡浓度异常形态与断层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土壤氡浓度强度为指标,初步判断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2条分支断裂的相对活动性.
    • 戴波; 赵启光; 张敏; 张扬; 冯武
    • 摘要: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多年来一直被列为江苏地震重点关注区域。在该区域展开了多期活断层探测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地震监测已经建成了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多种手段。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活动断层运动和地震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该地区地震科学研究的一种补充,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布设土壤氡测线并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质勘察、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氡探测结果对断裂带的位置、断层类型和特征、断层活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土壤氡探测展示F5断裂两条分支断裂F5-1、F5-2的位置,氡浓度异常形态与断层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土壤氡浓度强度为指标,初步判断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2条分支断裂的相对活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