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灰石

磷灰石

磷灰石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415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7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6907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磷灰石的相关文献由752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英杰、王迎军、陈景帝等。

磷灰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7 占比:9.86%

会议论文>

论文:108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6907 占比:88.76%

总计:7782篇

磷灰石—发文趋势图

磷灰石

-研究学者

  • 朱英杰
  • 王迎军
  • 陈景帝
  • 张其清
  • 刘羽
  • 陈庆华
  • 黄剑锋
  • 曹丽云
  • 张兴栋
  • 郭亚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孟增东; 朱斌; 张亚楠; 罗丽琳; 张玉勤
    • 摘要: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中加入氧化锌并将其多孔化可明显提高磷灰石的形成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孔隙率的提高会导致力学性能的劣化.目的:观察不同孔隙率下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力学性能、体外矿化与降解性能的变化,以及在适宜孔隙率下该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改变造孔剂(医用级碳酸氢铵)添加量来控制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不同孔隙率(42%,51%,62%)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3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力学性能、体外矿化与降解性能.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适宜孔隙率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表面,观察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孔隙数量明显增加,通孔结构增加,表面也出现微裂纹,复合材料的孔径在0-500μm之间;②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降低,抗压强度由148 MPa下降至56 MPa,弹性模量由6.5 GPa下降至3.5 GPa;③体外矿化与降解实验显示,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表面及孔隙结构中出现的类骨磷灰石沉积物增加,降解速率加快;④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选取孔隙率为42%的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直接接触培养实验显示,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与空隙内部生长黏附良好;复合材料浸提液CCK-8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增殖;⑤结果表明,孔隙率为42%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与生物相容性.
    • 孟增东; 朱斌; 张亚楠; 罗丽琳; 张玉勤
    • 摘要: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中加入氧化锌并将其多孔化可明显提高磷灰石的形成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孔隙率的提高会导致力学性能的劣化。目的:观察不同孔隙率下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力学性能、体外矿化与降解性能的变化,以及在适宜孔隙率下该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改变造孔剂(医用级碳酸氢铵)添加量来控制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不同孔隙率(42%,51%,62%)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3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力学性能、体外矿化与降解性能。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适宜孔隙率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表面,观察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孔隙数量明显增加,通孔结构增加,表面也出现微裂纹,复合材料的孔径在0-500μm之间;②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降低,抗压强度由148 MPa下降至56 MPa,弹性模量由6.5 GPa下降至3.5 GPa;③体外矿化与降解实验显示,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复合材料表面及孔隙结构中出现的类骨磷灰石沉积物增加,降解速率加快;④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选取孔隙率为42%的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直接接触培养实验显示,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与空隙内部生长黏附良好;复合材料浸提液CCK-8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增殖;⑤结果表明,孔隙率为42%的多孔氧化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与生物相容性。
    • 何嘉宁; 张少杰; 邓忠诚; 李沛; 汤家焰
    • 摘要: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水杨酸4种羟基羧酸对稀土尾矿中萤石、磷灰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捕收剂时,四种羟基羧酸的抑制能力大小为萤石(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水杨酸),磷灰石(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水杨酸)以及方解石(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水杨酸)。柠檬酸对萤石和方解石具有选择性抑制效果。在p H=6.8时,1.6×10^(-4)mol/L柠檬酸和1.0×10^(-4)mol/L油酸(约等于30 mg/L油酸钠)都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并以矿物表面的Ca为作用位点,产生竞争吸附。矿物表面Ca的电子结合能大小决定了柠檬酸对矿物抑制能力的大小,萤石>磷灰石>方解石。
    • 张作金; 周振华; 韩佳宏; 吴天来; 张占峰; 杨帅峰
    • 摘要: 对承德某钒钛磁铁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铁矿物主要为磁性铁,占有率为50.8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质量分数为34.10%;选铁尾矿中含铜矿物主要为硫化铜,占有率为55.26%;选铁选铜尾矿中含磷矿物主要为磷灰石,占有率为96.89%。采用磁浮联合流程实现了矿石中铁、铜、磷的综合回收,分别获得了TFe品位65.13%、TFe回收率49.56%,Cu品位14.85%、Cu回收率48.07%,P_(2)O_(5)品位30.10%、P_(2)O_(5)回收率91.10%的铁精矿、铜精矿、磷精矿指标。
    • 侯玮; 江峰; 李满年
    • 摘要: 内蒙古某尾矿中磷灰石矿物的分布率为9.25%,P_(2)O_(5)含量仅为3.73%,属于低品位磷矿物。针对磷灰石入选品位低、含钙的脉石矿物种类多、可浮性相近的难点问题,采用碳酸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和HSL为抑制剂、改性脂肪酸TQHY为捕收剂,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粗选、二次精选的开路试验,获得了P_(2)O_(5)品位33.02%、回收率78.67%的磷精矿,取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 郭怀军; 王虎; 全守村; 闫旭光; 贾伟航
    • 摘要: 阿尔金山处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新生代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关键。以阿尔金东段拉配泉一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来揭示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进而全面认识阿尔金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史。结果表明:拉配泉地区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分别为116~108和47~19 Ma,记录了阿尔金东段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东段北缘在60~48和约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快速降温事件;第1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北缘隆升并产生逆冲推覆作用,阿尔金断裂再次开始活动,阿尔金东段山体发生快速剥露;第2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下,阿尔金主断裂的大规模走滑运动导致了该地区的快速剥露;这两期事件的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2.85°C·Ma^(-1)和4.84°C·Ma^(-1)。
    • 严清高; 李建康; 李超; 陈振宇; 熊欣
    • 摘要: 扎乌龙-草陇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西部,为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前人基于矿区花岗岩和伟晶岩紧密的时空及成因关系,认为伟晶岩与白云母花岗岩同源且成矿与花岗质岩浆的分异相关。然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熔体的信息记录及其何种地质过程对成矿起主导作用,仍缺乏有效制约。本文对矿区花岗质岩浆来源及其演化过程开展了研究,即对白云母花岗岩、14号成矿伟晶岩脉进行了精细的磷灰石微区原位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磷灰石具有高的Sr同位素、高F低Cl及还原性质特征,指示了扎乌龙矿区初始岩浆源自于造山过程中深部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的部分熔融作用。岩浆磷灰石记录了白云母花岗岩从中间相至边缘相,Th、U、Mn含量以及Th/U值升高,REEs、Y以及F含量降低;流体交代磷灰石则记录了伟晶岩阶段变化的但整体偏高的Th、U、Mn含量以及Th/U值,降低的REEs、Y以及F含量。这些地球化学的系统变化充分表明,白云母花岗岩为较原始的岩浆,伟晶岩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从白云母花岗岩到伟晶岩的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云母、锆石、独居石、榍石、石榴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当岩浆演化到伟晶岩阶段时,熔体氧逸度升高并高度富集H_(2)O、F等挥发性组分,导致了熔体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并有利于Li、Be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研究表明,花岗质岩浆的高度分异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 张文高; 陈正乐; 郑利宏; 李季霖; 刘博; 赵同阳; 周振菊; 闫巧娟
    • 摘要: 新疆北山地区清白山矿集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东天山造山带与北山造山带交界部位,近年来陆续发现一系列多金属矿产,成矿潜力巨大。研究从分析矿集区剥蚀程度的角度,以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史模拟反演,推测矿集区的剥蚀程度,探讨清白山矿集区多金属矿产深部的找矿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50±5)~(84±5))Ma之间,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结果表明,北山地区在晚白垩世经历过快速隆升过程。100 Ma以来,清白山矿集区剥蚀厚度累计约2.85 km,结合矿集区矿产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深部还有较大找矿潜力。
    • 丁卫平
    • 摘要: 目前的稀土矿床主要与岩浆岩有关,对其研究较多,但对沉积岩中稀土研究较少。稀土作为战略性的矿产,系统研究稀土在分布广泛的沉积岩中的富集机理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而磷灰石又在沉积岩中以磷块岩形成存在。对已知的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中的稀土数据,磷块岩的电子显微镜下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有一致的稀土分布特征,推测磷块岩是古老细菌的细胞壁的堆积,细胞壁实际是细小的磷灰石。在沉积岩中存在磷灰石的情况下,磷灰石对周围环境的稀土能无差别吸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收周围稀土,因此年代久远的化石的稀土含量高于现在生物骨骼稀土含量,其他矿物则很少吸收稀土。由此可以利用聚磷菌对周围稀土进行吸收,从而富集稀土,利用这一特征可使用细菌提纯稀土,减少化学物质在提纯稀土中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周统; 邱昆峰; 王瑀; 于皓丞; 侯照亮
    • 摘要: 磷灰石广泛分布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是一种常见的、包含丰富微量元素的副矿物。磷灰石晶格可容纳丰富的微量元素,且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会表现出差异明显的微量元素特征。利用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以追踪物质来源和演化。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磷灰石的微量元素绘制二元判别图解,经典判别图解包括Sr-Y、Sr-Mn、Y-(Eu/Eu^(*))和(Ce/Yb)_(N)-REE图解。随着微区测试技术发展,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日渐丰富,同时由于磷灰石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传统图解已逐渐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所携带的信息,进而无法准确判别其生成环境。建立能准确判别磷灰石物源的新型判别图解故而迫切。近年来,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大量积累,为运用以大数据为依托,准确判别磷灰石物源奠定了数据基础。本研究将大数据技术与地球化学数据相结合,共收集整理了1925个代表性磷灰石测试点的微量元素数据,对富碱性火成岩、超镁铁质岩石、镁铁质火成岩、长英质花岗岩、中-低级变质岩、高级变质岩六种类型中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进行穷举端元处理,共获得7140个磷灰石物源判别图解端元组合,在轮廓系数限定下,进一步有效筛选并提取出能判别磷灰石物源类型的最优图解端元。本文构建了Eu/Y-Ce磷灰石判别新图解,相较于之前的磷灰石判别图解,其涵盖了更全面的物源类型,可以更准确地判别源区类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