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气成藏

油气成藏

油气成藏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7篇、会议论文493篇、专利文献29298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地质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14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油气成藏的相关文献由4674位作者贡献,包括查明、庞雄奇、汤良杰等。

油气成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7 占比:4.60%

会议论文>

论文:493 占比:1.58%

专利文献>

论文:29298 占比:93.82%

总计:31228篇

油气成藏—发文趋势图

油气成藏

-研究学者

  • 查明
  • 庞雄奇
  • 汤良杰
  • 余一欣
  • 周心怀
  • 张水昌
  • 吕修祥
  • 方世虎
  • 朱光有
  • 金之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振升; 彭光荣; 吴静; 蔡国富; 陶文芳; 何金海
    • 摘要: 为深入剖析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这一小型富洼油气成藏机理,结合油气成藏条件与特征的分析,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建立了番禺4洼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烃量大,发育文二段至文五段等4套烃源岩系,但以文三段和文四段为主力烃源岩层,烃源岩分布面积广且垂向叠合性好;珠江组上段、下段发育2套优质储盖组合,输导介质多样;油气纵向分布层系多,以珠江组最为富集,横向上主要分布在缓坡带和陡坡带,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番禺4洼新近系油气成藏模式包括源-断耦合成藏模式和源-面-断立体成藏模式,两者在油气成藏机理上存在较大差异。
    • 郭惠
    • 摘要: 断层多期活动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等具有深远影响,方解石脉体作为断层活动最直接的流体矿物,较为完整地记录断层、节理(裂缝)的发育史,对其测年能够直接揭示断层活动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断层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性,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之一,影响着油气的运移成藏及产能。方解石脉激光原位U-Pb定年在研究断裂活动时期具有测定时期老、测定精度高的独特优势,将方解石脉U-Pb定年、C-O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断层活动期次和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王利; 张新顺; 肖坤叶; 王林; 杜业波; 王玉华; 梁巧峰
    • 摘要: Baobab构造带位于中非裂谷系邦戈盆地东北部斜坡,相对远离现今盆地中心,却是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带,深入分析该区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为中非裂谷系油气勘探提供良好借鉴。通过研究Baobab构造带演化历史,结合油气分布特征,分析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aobab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前断陷期、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和消亡期5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断陷内稳定分布的下白垩统深湖—半深湖相M组和P组泥岩,既是主要烃源岩,又是良好的区域盖层。晚白垩世反转期发生大规模的构造反转和地层剥蚀,在Baobab构造带形成一系列背斜或断背斜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凸起带,发育以基岩风化壳和裂缝发育带储层为主的潜山油藏,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储层改造均受断裂活动的控制;靠近凸起带的次洼中,发育浊积水道和扇三角洲砂岩储层为主的P组油藏,成藏明显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整体上形成凸起带以基岩潜山油藏为主、次洼带以源内P组油藏为主的油气分布规律。
    • 宋昊; 蒋有录; 侯帅; 陈杏霞
    • 摘要: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异常压力控制明显,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压力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地层古压力演化过程,以明确地层压力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地层压力结构为常压-超压-常压,沙河子组为生烃增压成因的超压;北部洼陷带为研究区超压中心,地层压力向四周过渡为常压;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早期生烃增压、压力初次释放、晚期生烃增压、压力再次释放、压力缓慢累积等演化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沿着剩余地层压力下降的方向运移,主要富集于东南缓坡带中。研究结果对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陈占坤; 陈瑞; 佘刚; 袁井菊
    • 摘要: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 胡心玲
    • 摘要: 习家口单斜带位于潜江凹陷西北部,是区内二级构造单元之一,紧邻主力生油洼陷-蚌湖向斜带,也是凹陷内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块,研究其构造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演化分为断陷、断坳和抬升三个阶段,区带自东向西地层逐渐抬升减薄,断裂主要发育在单斜带中西部,形成的断鼻、断块等类型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 任云鹏; 黄颖; 鲁凤婷; 王改卫; 朱勇超
    • 摘要: 以渤东低凸起及其围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基于断层活动性统计、断裂体系展布特点和构造样式分析以及构造恢复等方法,恢复了渤东低凸起南北凸起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发育3期断裂体系,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断裂系统、渐新世断裂系统以及新近系断裂系统;渤东低凸起北高南低,北凸起自古近纪裂陷早幕开始形成,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继续隆升,形成单断式掀斜垒块;而南凸起在裂陷早幕开始活动,抬升幅度相对较低,东营组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剧烈走滑的影响,断裂活动强烈,发育二台阶,形成双断式地垒;北凸起边界断层持续活动,裂陷早幕和晚幕构造叠合较好,油气顺断层运移到浅层成藏;南凸起双断式地垒构造,二台阶断层不直接沟通油源,在深层形成地层超复型油藏。南北凸起不同的成藏模式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珂; 肖安成; 曹婷; 张荣虎; 魏红兴; 余朝丰
    • 摘要: 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是制约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油气勘探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露头地层特征以及钻井资料,对北部构造带3个构造段(吐格尔明、迪北—吐孜、巴什)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解剖,恢复了构造演化史,并分析了变形特征,最后在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北部构造带的潜在勘探领域。结果表明,吐格尔明段为古隆起和基底卷入断层共同控制的背斜构造;迪北—吐孜段和巴什段均发育深浅两套变形系统,深层为基底逆冲断层控制的褶皱带,浅层发育相对简单的断层-褶皱体系。吐格尔明段、迪北—吐孜段、巴什段的构造活动分别始于白垩纪—古近纪早期、新近纪中期、新近纪晚期,均定型于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新近系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期(23~5 Ma),迪北—吐孜段和吐格尔明段形成古油藏,巴什段下侏罗统形成大面积、低丰度的含油带;新近系库车组沉积期(5~2 Ma),早期古油藏遭到破坏,局部仍有古油藏保留,同时形成规模不等的天然气藏或凝析气藏;第四纪西域组沉积期(2 Ma~),先前形成的气藏及残留古油藏发生大规模调整改造,形成现今的成藏格局。吐格尔明段的油气勘探应避开核部剥蚀区,背斜北翼、南翼、东西倾伏端分别发育裂缝性岩性油气藏、孔隙型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迪北—吐孜段的迪北南斜坡是裂缝性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潜在领域,依奇克里克油田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现实领域,迪北2井区和巴什段的巴什1井单斜带均为高风险勘探领域;巴什段南部克拉苏构造带的中下侏罗统可作为后备风险勘探领域。北部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应以中下侏罗统为主,兼顾浅层多目的层系,从而进一步拓宽油气勘探领域。
    •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主干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成藏的关系,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钻井资料分析和各时代底面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刻画了区内张北、张东、赵北和羊二庄4条主干断层几何形态、活动性和封堵性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干断层断面呈铲式或坡坪式,与两侧的次级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花状等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呈羽状、雁列状;各主干断层在Es期内的活动性最强,Ng期最弱;张东断层和赵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较差,Ng期封堵性好;张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好,Ng期的封堵性较差;羊二庄断层在Ed期和Nm期的封堵性均为较好;②歧口主凹上古生界烃源岩在Es3期内达到生烃高峰期,现今为过成熟阶段;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烃源岩在新近系达到生烃高峰,且现今仍处于生烃高峰期;③Ed期至现今,埕北断阶带内各成藏要素比配极好,为上古生界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期,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断鼻油气藏和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其中背斜油气藏和断块—断鼻油气藏在全区均有分布,而古潜山油气藏分布于张东潜山。该研究成果可为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赵光杰; 李贤庆; 刘满仓; 董才源; 李谨; 刘洋; 肖中尧
    • 摘要: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时间长且多期次叠加,对油气成藏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生长指数剖面法、典型剖面伸展(压缩)率法、构造平衡剖面法3种方法联合,研究了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的发育特征、活动时期及其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主要发育早期逆冲断层、晚期逆冲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3种类型;断裂活动时期有5期,分别为古近纪(E)、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N1j)、康村组沉积期(N1k)、库车组沉积期(N2k)、第四纪(Q),其中N1j、N1k、N2k为断裂活动的关键时期;断裂活动会导致克孜勒努尔组(J2kz)烃源岩沉积厚度变大,有利于构造、岩性等多类型圈闭的形成;断裂活动期(N1j、N1k、N2k)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E、N1j、N1k、N2k)匹配关系良好;断裂活动有利于依南2和吐东2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也会使依南4井和依深4井油气逸散,导致成藏保存条件被破坏。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油气藏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