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岭断陷

长岭断陷

长岭断陷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937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世界地质、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长岭断陷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建林、王保华、朱建峰等。

长岭断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9372 占比:99.67%

总计:49535篇

长岭断陷—发文趋势图

长岭断陷

-研究学者

  • 陆建林
  • 王保华
  • 朱建峰
  • 李瑞磊
  • 肖永军
  • 左宗鑫
  • 李浩
  • 刘曼丽
  • 王颖
  • 卢双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昊; 蒋有录; 侯帅; 陈杏霞
    • 摘要: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异常压力控制明显,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压力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地层古压力演化过程,以明确地层压力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地层压力结构为常压-超压-常压,沙河子组为生烃增压成因的超压;北部洼陷带为研究区超压中心,地层压力向四周过渡为常压;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早期生烃增压、压力初次释放、晚期生烃增压、压力再次释放、压力缓慢累积等演化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沿着剩余地层压力下降的方向运移,主要富集于东南缓坡带中。研究结果对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丽华; 王敏; 单刚义; 潘保芝
    • 摘要: 应用覆压条件孔隙度渗透率自动测量仪(AP608)测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在有效覆压下的三轴孔隙度,而储量计算是要求计算油气藏孔隙中的含油气量,应该使用地层条件下的单轴孔隙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长岭断陷安山岩、角砾凝灰岩和凝灰岩的代表性样品进行多个围压下孔隙度的测量,给出了将三轴孔隙度转换为单轴孔隙度的校正方法,转换后的孔隙度可以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 任宪军
    • 摘要: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目前对中性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模式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尚缺乏深入认识.以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龙凤山地区为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刻画该区中性火山机构、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建立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和喷发模式,探讨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喷发中心分布在盆缘斜坡带靠近盆地边缘高部位,沿盆地边缘断裂分布,火山机构中心相带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互层为典型特征;向盆方向,火山机构中源相带以厚层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堆积为主,火山碎屑喷发物进一步向盆地凹陷中心搬运,与盆地水体互相作用,过渡为火山沉积相.这种火山岩相模式由多期亚普林尼式喷发作用、火山喷发物的搬运和就位方式等因素共同控制.该区优质火山岩储层以溶蚀强烈的火山凝灰岩和气孔安山岩为主,位于斜坡中部的火山机构中源相带和发育辫状熔岩流的近火山口相带是该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 周红建
    • 摘要: 通过对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断陷层岩性组合、电性及地震反射界面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研究区新的锆石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古生物等资料,对主要目的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明确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展布特征,进而对查干花次凹南北地层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 王琦; 张万福; 孙永河; 王有功; 付晓飞; 孙立志
    • 摘要: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气藏类型多样,其分布特点与断层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利用伸展正断层生长指数(EI)、断层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反转断层反转率(RI)和滑移距离曲线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和活动强度,划分断层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断层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活动、断陷期—拗陷期活动和长期活动(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持续活动)的弱反转、强反转四种类型断层;(2)断陷期断层控制沙河子组烃源岩和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分布;(3)断陷期—拗陷期断层不仅控制烃源岩及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还可在源内作为中、下部气藏组合的油气输导断层;(4)长期活动弱反转断层断陷期控制烃源岩分布,在拗陷期可作为油气输导断层,反转期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并对气藏进行调整;(5)长期活动强反转断层对拗陷期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该类断层附近难以形成规模天然气聚集。该成果对于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 杨双; 李忠博; 闫相宾; 蔡利学
    • 摘要: 中国沉积盆地内火山岩分布广泛,松辽、准噶尔及四川等盆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发现,火山岩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是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其勘探成效直接取决于对火山岩圈闭的识别与刻画成果.与碎屑岩圈闭相比,火山岩圈闭成藏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储层条件、侧向及顶底板封堵条件是控制火山岩圈闭有效性关键要素.在解剖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基础上,通过攻关研究,提出了火山岩体刻画和火山岩储层的描述是火山岩圈闭识别的重点.以火山岩岩性圈闭为例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五步流程",并实际应用于龙凤山鼻状构造带.钻后结果表明,火山岩岩性圈闭与钻前认识整体一致,圈闭落实可靠,验证了火山岩岩性圈闭识别描述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推进了长岭断陷火山岩的油气勘探,对国内其他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应用价值.
    • 郑健; 王璞珺; 朱建峰; 边伟华; 洪一鸣; 程泽宇; 季金礁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已被证实为有效油气储层.笔者选取研究区6口钻井中钻遇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代表性井段,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测试等,探究火山碎屑岩储层孔隙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熔岩,岩相以爆发相空落亚相为主;凝灰质胶结火山角砾岩的孔隙度界于3.86%~8.76%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397×10-3μm2,储集性能最优.在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充填作用破坏了绝大部分原生孔隙,溶蚀和构造作用形成的次生孔缝构成了现今有效孔隙的主体,有效孔隙组合以网状微裂缝+溶蚀微孔为主.
    • 洪一鸣; 王璞珺; 李瑞磊; 边伟华; 黄布宙; 郑健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岩性复杂多变,成岩改造强烈,常规测井交会图法无法予以有效识别,严重阻碍了研究区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笔者以长岭断陷17口钻遇火石岭组火山岩钻井为基础,建立取芯段火山岩岩性序列,提取了8种火山岩常规测井(GR、LLS、LLD、CNL、DEN、AC)数据258组,总结出不同火山岩的测井响应基本特征.提取的数据随机分为训练数据(70%)和预测数据(30%).训练数据用于建立BP神经网络岩性预测模型,同时引入Dropout机制减少过拟合现象.预测数据用于验证该模型岩性预测符合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岩性预测符合率最高达89.03%,可有效区分研究区主要火山岩岩石类型.
    • 马明华
    • 摘要: 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层系中规模较大的断陷,本文总结多年成果和技术,综合钻井、测井、地质、地震等多种数据,建立统一的深度域构造格架及地质网格模型,在相同的尺度下进行各种数据的交互分析并建立关联,在波阻抗地震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各向异性变差函数分析,利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算法,构建目的层岩性的三维表征,在构造背景下,精确描述储层形态、规模、产状、组成及连通性,探索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 梁志凯; 李卓; 李连霞; 姜振学; 刘冬冬; 高凤琳; 刘晓庆; 肖磊; 杨有东
    • 摘要: 为了分析不同页岩岩相孔径分布的非均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O2与N2吸附实验分别对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的8种岩相进行了孔隙结构表征,并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孔径分布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对于微孔,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具有最小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对于中—宏孔,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孔体积,含有机质黏土质页岩具有最小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随着q的增大,气体吸附曲线的广义分形维数Dq减小,多重分形奇异谱函数α-f(α)呈现连续分布,表明页岩孔径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在微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孔径离散程度最弱,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孔隙非均质性最强;在中—宏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具有孔隙非均质性最强、孔径分布离散程度最弱的特点;微孔与中—宏孔相比,整体非均质性较低;根据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结果,不同岩石组分对于岩相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OC含量是影响孔隙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从多重分形理论角度揭示不同岩相的孔径分布特征差异,为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储层开发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