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包裹体

包裹体

包裹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6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536974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岩石学报、矿床地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包裹体的相关文献由2897位作者贡献,包括席斌斌、刘汉彬、李军杰等。

包裹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6974 占比:99.81%

总计:538008篇

包裹体—发文趋势图

包裹体

-研究学者

  • 席斌斌
  • 刘汉彬
  • 李军杰
  • 蒋宏
  • 金贵善
  • 韩娟
  • 施伟军
  • 徐九华
  • 张佳
  • 张建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昊; 蒋有录; 侯帅; 陈杏霞
    • 摘要: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异常压力控制明显,研究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龙凤山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压力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沙河子组超压成因;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法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地层古压力演化过程,以明确地层压力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地层压力结构为常压-超压-常压,沙河子组为生烃增压成因的超压;北部洼陷带为研究区超压中心,地层压力向四周过渡为常压;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早期生烃增压、压力初次释放、晚期生烃增压、压力再次释放、压力缓慢累积等演化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压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沿着剩余地层压力下降的方向运移,主要富集于东南缓坡带中。研究结果对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郑丹
    • 摘要: 莫西庄-永进地区横跨车-莫古隆起南北两翼,古隆起对南北两翼不同区带油气成藏的差异控制作用明显,前期学者多局限于古隆起周边局部成藏特征研究,而古隆起两翼油气成藏差异性尚不明确。结合古隆起不同时期演化特征,对古隆起两翼油气的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恢复和对比,揭示了两翼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古隆起南翼为多期充注特征,发育含油高度大、原油密度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原生油藏;核部为早期充注,发育小规模调整-保留型油藏;北翼以晚期充注为主,发育含油高度小、原油密度低、含油饱和度低的次生油藏。
    • 闻洋; 于蛟; 孟春才
    • 摘要: 为了研究格构式钢管砼风力发电塔架包裹球板分支节点的屈服机制,进行了4个万向球板节点模型的静力试验;并采用ABAQUS对试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通过变化包裹体径厚比和节点板厚度2个参数,对球板节点的破坏模式、节点板等效应力及节点交汇区等效应力分布规律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万向球板节点的破坏主要由节点板连接焊缝强度破坏与压杆失稳而引起;节点板厚度的差异对万向球板节点的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而包裹体径厚比的变化对万向球板节点的承载力影响并不明显;节点板越厚等效应力的分布越均匀;当包裹体径厚比小于等于38.5时,节点的承载力随着γ的增大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当径厚比大于38.5时,节点的承载力随着径厚比的增大下降幅度逐渐较小,建议包裹体径厚比取值为38.5;节点板厚度小于等于14 mm时,极限承载力随节点板厚度的增加,其增加的幅度较大;当节点板厚度大于14 mm时,节点的承载力随厚度的增加,其增加幅度逐步减小,建议节点板厚度取值为14 mm。
    • 吕青; 刘飞; 褚志远; 葛跃进; 刘潇; 焦永鑫
    • 摘要: 山东蒙阴常马庄、西峪和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的金刚石含矿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三个矿带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是否亦存在差异还不清楚。本文整理和统计前人研究的山东蒙阴10万余粒金刚石数据,发现三个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的晶体颜色、粒度、晶体形态及表面形貌和包裹体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1)51484粒常马庄金刚石以淡黄色为主,其次为无色和浅黄棕色,粒径范围0.5~2.0 mm比例最高,大于2.0 mm超过7%;53108粒西峪金刚石以无色为主,其次为淡黄色和褐色,0.5~1.0 mm粒径占比最高,大于2.0 mm的比例约4%;坡里405粒金刚石中,无色比例达70%以上,淡黄色次之,粒径均在1 mm以下。(2)常马庄4807粒金刚石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其次为八面体、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晶;单晶约占85%;西峪2479粒金刚石以八面体为主,其次为曲面十二面体,连生体较多,约占30%;坡里405粒金刚石以单晶阶梯状八面体为主,双晶和连生体很少。(3)4807粒常马庄金刚石的表面形貌类型最丰富;2479粒西峪金刚石中生长丘、倒三角凹坑、生长阶梯表面形貌发育比例相对较高,405粒坡里金刚石主要发育三角形凹坑、生长阶梯、生长丘。(4)西峪岩带红旗23号2粒金刚石中存在石墨和橄榄石包裹体,且橄榄石包裹体上覆石墨斑点,与常马庄已发现的橄榄石包裹体具有相似特征。利用西峪金刚石中橄榄石包裹体的拉曼位移数据计算源区压力为5.09 GPa和5.26 GPa,形成深度分别为168 km、174 km的克拉通地幔。(5)首次测定坡里岩带10粒金刚石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金刚石类型为ⅠaA和ⅠaAB型。
    • 席斌斌
    • 摘要: 随着勘探向深层以及非常规领域拓展,一批(超)深层油气藏逐渐被揭示并成为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与传统油气藏相比,(超)深层油气藏所经历的温度、压力更高,油气相态演化过程更加复杂。近年来,包裹体古温压恢复技术尤其是CH_(4)—H_(2)ONaCl体系包裹体古温压恢复技术,逐渐成为动态重建(超)深层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为更加准确、高效地恢复CH_(4)—H_(2)ONaCl体系包裹体古温压,通过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研发了"流体拉曼光谱标定仪"(图1),并开发了CH_(4)—H_(2)ONaCl体系包裹体古温压恢复软件(图2)。
    • 韩怡颖
    • 摘要: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生活水平愈来愈好,宝石因为瑰丽、耐久、稀有的特性,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天然形成的宝石中,水晶的种类繁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也有变种的固体矿物。它们形成过程中封闭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杂质和包裹体,最后形成更瑰丽的水晶。天然水晶的包裹体也分有很多种类,但是常见的包裹体有金红石包裹体,绿泥石包裹体,还有一些针状、纤维状的固体包裹体。我们可以使用宝石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等仪器对天然形成的水晶包裹体做一系列系统的光学检测与化学成分的分析,最后能够确定该固态内含物以及“面包渣”状固体物质的物相组成。研究者们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样品或者相同的样品的各类包裹体的形态、颜色、大小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来源天然晶体中固体矿物的类型、化学成分、相组成及分布特征。在自然界中,原材料的质量、水、温度、压力等条件不断变化,因此晶体的形成将难以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通常要经过数万次,甚至数百万次,才能达到同样的发展。
    • 刘安; 王强; 陈孝红; 李旭兵; 张保民; 李海; 李继涛
    • 摘要: 为研究中扬子北缘大洪山冲断带古流体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指示意义,以该区保地1井为例,系统采集志留系裂缝脉体样品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方解石脉δ^(13)C值变化范围为-8.19‰~0.16‰,碳同位素最小值远小于志留系灰岩夹层,也小于海相碳酸盐岩,结合脉体包裹体群脱硫系数高达23.53~87.90且自下而上具有降低的趋势,表明古流体中有下伏寒武系膏岩层卤水混入,导致古流体SO_(4)^(2-)增高,以及寒武系TSR产生的H_(2)S、CO_(2)沿着裂缝系统进入志留系,致使方解石脉δ^(13)C负偏和钻遇地层气显发现H_(2)S。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包裹体类型以纯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最大均一温度峰值约为110~120°C,最小均一温度峰值为60~80°C;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大洪山冲断带较川东地区志留系页岩抬升剥蚀时间早,古流体形成阶段埋深浅、温度低、含气饱和度低。滑脱带附近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最低均一温度发育于该段,表明滑脱带构造活动期次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特别是晚期构造活动更强,成为页岩气逸散的长期通道。综合分析表明,大洪山冲断带发育多个滑脱层的冲断、变形,对多层系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破坏较大。
    • 陈浩; 李安邦; 赵鹏; 夏细胜; 李润泽; 祝明明; 徐海军
    • 摘要: 幕阜山地区复式花岗岩内部和外缘接触带中发育大量伟晶岩脉,绿柱石矿物局部富集。断峰山、下麦窝和大坳等地的斜长石-石英伟晶岩脉中,可以见到聚集状产出的绿柱石。电子探针测试后换算结果显示,这些绿柱石的平均化学式为(Be_(2.952),Li_(0.048))Al_(2.000)[Si_(5.983)O_(18)]·0.035H_(2)O,富碱金属元素,贫镁铁锰。绿柱石中发育大量包裹体,通常沿着主晶体C轴方向定向排列分布。气相、液相和固相三种包裹体同时存在,常见气液两相共存,偶见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测量数据显示,这些包裹体主要为气液相流体,富含CO_(2)、N_(2)、H_(2)O等。幕阜山地区伟晶岩中的铍矿化可能与复式花岗岩体演化晚期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大量流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化学分异和稀有金属元素运移、富集和沉淀,从而局部富集巨晶绿柱石。
    • 鲍勇
    • 摘要: 珠宝市场中习惯将含绿泥石包裹体的水晶称为“绿幽灵”水晶。近期,一种新型“绿幽灵”水晶仿制品出现在市场上,仿制品外观与“绿幽灵”水晶相似,常规宝石学检测显示其折射率为1.55(点测法),由于所含包裹体的数量不同,相对密度在2.67左右,显微放大观察发现样品富含气液两相包裹体,绿色包裹体为碎屑颗粒状,红外光谱检测显示这些绿色颗粒为合成碳硅石。综合检测结果发现,这是一种在天然无色水晶中注入绿色合成碳硅石,用于仿“绿幽灵”的新型仿制品。此类仿制品具有一定欺骗性,检测时应尤其注意对包裹体放大检查。
    • 戴慧; 黄文清; 曹素巧; 王枫; 于露; 左锐; 郭连巧
    • 摘要: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是开展矿物中包裹体研究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简要阐明了拉曼光谱分析的原理,及其在流体包裹体、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和矿物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拉曼二维Mapping及3D成像新技术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