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5-04-18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发生了巨大的平移活动,在其东部地块内造成了拉伸与挤压相间的构造格局,对胶东金矿集中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中新生代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和胶东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矿床成因以及成矿年代的关系,探讨了郯庐断裂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的影响.
  • 摘要: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铀矿勘查工作逐渐转向深部寻找隐伏铀矿床.而针对隐伏铀矿床有效的勘查方法已成为当前物化探勘查的研究热点.为了对比常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寻找隐伏铀矿床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相山火山岩型隐伏铀矿床上方选择一条试验剖面,进行了不同勘查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从方法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土壤Rn测量方法对于含矿断裂有较好的反映,但对隐伏矿体反映微弱,仅呈现为CA分形异常。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能够探测到浅部的铀矿化信息,对深部隐伏铀矿信息则没有明显的反映;土壤210Po测量方法则仅对浅部铀矿化有低值异常反映,对深部隐伏铀矿化信息没有显示。地面γ能谱测量方法所得到的铀含量基本上反映的是地表岩石或土壤覆盖层的放射性特征,深部探测能力有限。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对不连续的两处深部铀矿化均有较好的反映,可以作为该区域火山岩型隐伏铀矿勘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 摘要:对河南省嵩箕地区6个铝土矿进行了初步的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和稀散元素(三稀)矿化研究,获得了Ga、Zr、Nb和LREE的矿化信息,这表明嵩箕地区铝土矿中三稀资源也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在进一步地质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应在铝土矿的勘查中实施主伴生矿种的综合评价,而且要研制铝土矿中伴生元素综合回收的选矿工艺。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变质辉长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并对其构造意义进行探讨。变质辉长岩和斜长角闪岩中获得的734~739Ma LA-ICP-MS锆石U-Pb变质年龄,可确定为念青唐古拉群的上限年龄。同时该年龄也可作为拉萨地块南华期变质事件的角闪岩相进变质期(或主期)变质年龄,为构筑该期变质热事件的P-T-t轨迹提供了年龄资料,丰富了拉萨地块北部新元古构造热事件。
  • 摘要:作者试图通过对珠江口盆地ZK316钻孔的孢粉组合进行分析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并通过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孢粉组合进行对比,来进一步分析珠三角地区古气候变化特征。全新世孢粉组合从深度14-3.2m,孢粉带7-8。从岩性上来看,本带主要以粘土沉积为主,尤其是深度14-9m,其沉积物中出现贝壳碎片,说明这个时期。可能出现较广泛的海侵,这一时期草本花粉含量大量增加,木本花粉含量有所降低,蕨类孢子的含量在此时期有所减少,可能和海湾内海平面上升,水动力条件减弱有关,而滨海平面中常见的草本如禾本科、莎草科、蒿属等呈现增长的趋势,可能和全新世三角洲平原进一步扩大,海滨平原生长的草地面积扩大有关。在MIS2期,深度15~19m,代表偏冷气候的松属花粉含量大幅度增长,而热带种和草本花粉含量则明显降低,且陆均松属和海桑属从本带开始消失不见。末次冰期的气候恶化和环境变迁是导致华南地区植物群受到改变的主要因素,在本时期中木本植物以针叶和落叶植物为主,而亚热带中栲属花粉含量大幅度降低,这些特征指示此次冰期降温幅度可能达到5~6℃。全新世的孢粉种类与晚更新世明显不同,总体表现为常绿和落叶树种的相对浓度有所降低,松属、栲属、阿丁枫、大戟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等热带树种种类增多,可见全新世的气温有所升高,在1~3℃波动。
  • 摘要:本文以中天山石炭纪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岩石成因,为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埃达克质花岗岩可能与拆沉下地壳熔融或者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无关。其低的Nb/Ta比值和高的Zr/Sm显示,其不是在榴辉岩相条件下熔融形成的,而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熔融形成的。这表明,这些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形成可能没有发生明显的地壳加厚,而与正常的洋壳俯冲体系有关。而尹继元等对中天山晚石炭世镁铁质岩墙和Tanget al.对天山晚石炭世骆驼沟辉长岩研究都显示,直到晚石炭世,天山古生代洋盆仍然存在。
  • 摘要:硅质岩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沉积岩,华南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极其发育,根据其沉积环境及赋存形态,可以分为结核状硅质岩和层状硅质岩两类。非层状硅质岩形态多不规则,一般呈结核状、透镜状、瘤状及条带状赋存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燧石条带多与灰岩层面平行,而结核体可以切穿岩层层理。碳酸盐型台地灰岩中广泛产出的燧石结核及条带,在下扬子地区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上扬子地区分布于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层状硅质岩发育于华南碳酸盐台盆之内。下扬子地区薄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孤峰组、和大隆组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和海绵硅质岩,上扬子地区分布于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灰黑色硅质岩与灰岩、炭质页岩、粘土岩共生。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硅质岩,既有热水成因,又有生物成因,以及两者混合作用,部分地区硅质岩受到强烈的热水沉积作用,与火山活动及切穿盆地基底的同生断裂关系密切。大型同生断裂在硅质沉积过程中有两种作用,一是控制盆地空间展布、几何形态、硅质岩的形成与分布,二是作为硅质热水活动、运移、传输的通道和枢纽。
  • 摘要:在准噶尔周缘克拉玛依、卡拉麦里及巴音沟蛇绿混杂岩中广泛存在不同时代的碱性洋岛玄武岩,其成因均与地幔柱有关。表明在古亚洲洋的演化过程中,不仅是洋内俯冲增生体系,还伴有地幔柱活动。即在洋内俯冲的同时,在大洋板内可能存在地幔柱活动,从而认为中亚造山带可能是洋内俯冲+地幔柱复合的演化模型。另外,由于缺少详细的野外产状和岩石组合调查,并与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相结合来探讨准噶尔周缘OIB成因及构造环境的数据,因此为探讨OIB成因及演化过程带来了困难,为进一步制约地幔柱在准噶尔地区乃至整个中亚造山带中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贡献,今后还需要许多非常细致的工作来深化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对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南北两条典型测线进行平衡剖面恢复,重点分析其横向伸展特征及纵向沉积速率变化特点,并探讨该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平衡剖面恢复,详细分析了剖面各时期横向伸展率和纵向沉积速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伸展强度方面,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北部的晋江凹陷自古新统至中新世一直大于南部的九龙江凹陷,至上新世-第四纪南北两区伸展强度才趋于一致;始新世和中新世之间,研究区伸展率发生突变,南部和北部的伸展速率都急剧变,反映始新世与中新世之间是一个构造转换时期。基底构造沉降量方面,九龙江凹陷、崇武凹陷和晋江凹陷在古新世至始新世期间的沉降速率较大,经历渐新世隆升之后,中新世至第四纪期间沉降速率都明显减小,同样反映了始新世和中新世之间的渐新世是一个构造转换时期。在构造上,古新世至早始新世,研究区南部和北部都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持续断陷作用;至中始新世,研究区南部和北部表现有所不同,南部的九龙江凹陷在该时期发生差异升降,导致九龙江局部缺失该时期地层沉积,而北部的晋江凹陷和崇武凹陷没有出现差异升降,继续沉降;至始新世末-渐新世期间,研究区南部和北部均发生隆升剥蚀,隆升剥蚀强度以九龙江最大,晋江凹陷、崇武凹陷和浙闽隆起区的隆升剥蚀强度相对较小;中新世之后,全区构造逐渐趋于一致,总体表现为稳定缓慢拗陷沉积。
  • 摘要:笔者对该区煌斑岩开展了全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并在前人大量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中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钻孔岩心及矿床勘探资料研究表明,相山火山盆地形成后侵入的晚期中基性岩浆岩在空间上与铀矿关系密切,部分矿床的煌斑岩脉发生构造破碎蚀变并具铀矿化。从时间上看,晚期中基性岩浆岩的侵入年龄与成矿时间较为相近,其中两期煌斑岩年龄109Ma和87Ma分别与本区早期碱交代矿化年龄115Ma和最晚期酸交代矿化年龄87.6Ma、85.9Ma较为对应。这与该时期中国南方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后,区域伸展拉张引起的深源断裂活动时间较一致,来自深部的晚期中基性脉岩与铀成矿流体可能是先后侵位于同构造中。本文认为87Ma左右的煌斑岩很可能与相山大规模富大铀矿形成最具紧密联系,该时期的中基性脉岩可能为成矿提供大量的矿化还原剂以及部分热能,促使含铀流体在火山盆地构造裂隙中沉淀成矿。
  • 摘要: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并以低纬度的温暖浅海环境为主,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故有学者据其成因称之为"热带浅海碳酸盐"或"暖水碳酸盐".碳酸盐结构组分中的颗粒包括生物骨架颗粒和非骨架颗粒。在碳酸盐沉积环境中,灰泥的成因主要有化学沉淀作用、机械破碎和磨蚀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在热带地区碳酸盐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因此以化学沉淀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针状文石泥大多是这种成因;而在非热带地区灰泥的成因则主要为颗粒的磨蚀、生物侵蚀和浸解作用等。这是因为非热带地区碳酸盐难以饱和,不易产生化学沉淀,而另一方面因其沉积速率较低、生物钻孔发育且未被充填等使得颗粒易遭受磨损和侵蚀,从而形成灰泥。在地球化学方面,微量元素如Mn 和Sr 浓度不仅受到水温的影响,还受到矿物、生物种类、盐度、成岩作用等其他条件的控制,因此很难用于区分冷水碳酸盐和暖水碳酸盐;而氧同位素组成这一指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它们若经历后期成岩作用则可能会削弱甚至消除这些特征。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油气资源丰富,是当前及未来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古代的冷水碳酸盐实例已经被识别,并且毫无疑问的是,现在被认为是“热带碳酸盐岩”的实例也将会被证明是冷水碳酸盐岩。而古代冷水碳酸盐岩油气潜力如何、是否能形成油气的有效储层、其形成机理及规模如何等问题还不明确,因此冷水碳酸盐的基础性研究无论是对于碳酸盐沉积岩石学理论的完善还是对于油气勘探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笔者对备战铁矿区的含矿地层—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精确定年,最终确定了火山岩的年龄及备战铁矿床的形成时限。样品的阴极发光显微(CL)图像显示锆石颜色比较均匀,具有明显且典型的平直对称生长的多层同心韵律环带。本样品的19个测试点均位于岩浆环带部位。在样品19个测试点中,锆石的Th含量变化于52.56×10-6—298.50×10-6之间,U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4.04×10-6—423.84×10-6。Th/U比值变化为0.46—0.93,且U、Th含量之间呈现出比较良好的线性关系。认为这些锆石均属典型的岩浆锆石范围。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19个数据点的U-Pb年龄较为集中,都投影在207Pb/235U-206Pb/238U谐和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锆石颗粒在形成后的U-Pb同位素体系基本封闭,无U或Pb同位素的明显加入或丢失。分析点加权平均年龄为320.6±2.2Ma(MSWD=0.094,n=19)。该年龄可大致代表备战铁矿区内大哈拉军山组的形成年龄,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
  • 摘要:本文在综述前人关于该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探讨华北东部地区晚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区域动力学背景。鲁东地区深成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块及胶南地块,花岗岩体形成时代大致由NW向SE变年轻,研究区内花岗岩形成时代可分为两期:晚侏罗世花岗岩,代表性为玲珑花岗岩体;白垩世花岗岩,代表性岩体有郭家岭花岗岩、伟德山花岗岩、大店花岗岩、崂山花岗岩。山东东部地区在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旋回性明显,火山机构沿青岛-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可将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六个旋回:莱阳旋回主要由玄武粗安质-粗安质和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后夼旋回为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八亩地旋回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组合和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石前庄旋回出现流纹岩-粗面岩组合;方戈庄旋回以粗安岩-粗面岩组合为主;史家屯旋回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 摘要:本文从不同量级上设计了8组不同单向挤压速率下的构造模拟实验,来研究差异挤压速率下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特征的异同点,以探讨速度与变形样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于砂箱模型模拟过程的时间性,即如何在最有效时间内揭示最大可能性、最复杂的砂箱模型与地质过程变形特征,因而低速、合理的有效挤压速度的选择对于机制砂箱模型模拟至关重要。通过本次系列实验,建议将此有效挤压速度设定为0.05~0.005mm/s范围内,可以先后清晰而全面的获得高速和低速挤压下砂体的变形过程和构造样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造山带在缓慢的变形过程中通过产生逆冲断层达到稳态,而在达到稳态之前的变形,必然引起大量应力的释放。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M s8.0地震,震源深度为18km左右,大致处于龙门山中段深层叠加构造楔的位置,汶川地震的产生极有可能与构造楔的活动和调节有关。
  • 摘要:本文阐述了东秦岭分水岭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东秦岭丹凤地区分水岭蛇绿岩中的变玄武岩原岩是变玻玄岩,它具有较玻安岩稍低的SiO2含量,同时具有高MgO(9.24%~18.74%)和Mg#(74~85)、低TiO2(0.15%~0.38%)、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U”型、相容元素Ni、Cr、的丰度较高,高场强元素(HFSE)Y、V、Zr、Yb丰度较低等地球化学特征。玻玄岩的存在暗示着此时的古商丹洋强烈向北俯冲,在俯冲带北秦岭南缘之间的弧前构造环境形成了SSZ型蛇绿岩,补充完善了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历史。
  • 摘要:本次研究将对单县地区铁矿床进行剖析,进而总结铁矿成矿规律,阐述区内铁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重磁异常与矿体对应关系,促进铁矿勘查工作。该区铁矿体多以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产出,矿体发育具有多层性,各铁矿层均以大致相同的产状相互平行产出。岩矿测试表明,该含矿建造属一套以黑云变粒岩及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要岩石组合的条带状石英型磁铁矿建造。铁矿石稀土元素分析与围岩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吻合性,表明区内铁矿与地层为同步形成的。通过对矿区内典型黑云变粒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U-Pb同位素测年,表明铁矿体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此外,对比鲁西地区苍峄铁矿带、东平铁矿带内的铁矿体地理位置、产出状态、围岩和铁矿特征,其相似性也间接表明区内变质地层属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因此,通过测年数据并结合区域赋矿地层的对比关系,总体认为区内含矿建造的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将地质、物探等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并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优选有效技术手段,来促进矿产资源有效勘查,区内铁矿勘查工作即是在地质、物探和钻探等多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并在区内铁矿勘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钦州石夹剖面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硅质岩进行岩石学及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硅质岩的成因和物质来源,揭示其形成沉积环境,加深对华南晚泥盆—早石炭世盆地构造特点和演化的认识。钦州石夹剖面硅质岩与生物成因有关,沉积环境主要为古大陆边缘盆地,D—C界线处曾经受到热液影响,估计与短暂的盆地扩展拉伸作用有关。
  • 摘要:新疆西昆仑康赛音地区元素分布基本反映了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浅海相复理石建造和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的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的区域分布量与地壳丰度相比,亲铜指示元素和放射元素明显相对富集,造岩元素(氧化物)趋于稳定,微量元素相对分散或贫化。元素的区域富集或分散可以用元素浓集克拉克值来衡量。根据新疆西昆仑康赛音地区的地球化学测量所得的成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及矿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本地区进行找矿预测,指出4处找矿远景区。包括赛赛唉铁金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布拉克铜铬铁镍金找矿远景区,革命达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乌孜塔格锑找矿远景区。
  • 摘要:红透山铜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东台背斜(Ⅱ级)铁岭-靖宇古隆起(Ⅲ级)中部。其西部以依兰-依通区域性深断裂为界,北西部与泛河坳拉槽相邻,北部与赤峰-开原断裂相接,南侧以本溪-浑江大断裂为界与太子河坳拉槽接壤,东部延入吉林省夹皮沟境内。区内广泛出露花岗-绿岩地体,由混合花岗岩、花岗混合岩和太古代变质岩系(绿岩带)组成,是国际上公认的典型花岗-绿岩区。红透山式铜(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以“薄层互层带”为标志的岩石组合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彼此整合产出,层控特征明显,仅局部矿段可见有脉状矿体切层产出。矿区内矿化范围广泛,有矿体、矿化体及矿化带大小共计40余条,其中具有价值的共9条。矿体形态受变质变形构造影响,形态复杂多变,分枝复合、膨大缩小现象明显。最主要的矿体形态可分为四类:似层状、透镜状、柱状和脉状,它们彼此相连,沿走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红透山铜矿成矿特征、找矿准则及找矿标志等,初步在红透山铜矿外围圈定3处找矿靶区,分别为十八道岭三队找矿靶区、十八道岭四队找矿靶区、小河背找矿靶区。
  • 摘要:本文在对矿产资源产业界定的基础上,阐述其产生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应,比较主要研究方法,以赤峰市为例,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表明,采用扩大系数分析矿产资源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效果欠佳,而采用经济总量占比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矿产资源产业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分析采用贡献率指标分析达到了预期,能够较好的反应矿产资源产业对经济增速的贡献程度。
  • 摘要:高强度采煤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下水水位下降及河流径流量衰减、地裂缝发育,植被退化及水土流失加剧。针对中国西部地区,保护地质环境,某种意义上就是保护含水层结构的完整性,保护地下水含水系统,因此,减轻采煤对含水层的破坏,就可减轻地质环境的破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合理选择开采区域、选择保水采煤技术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根本对策。例如合理选择开发区域,推广保水采煤技术,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等。
  • 摘要:针对泽当西郊贡巴日北坡剖面罗布莎群砾岩下部厚约15m的火山岩夹层进行锆石定年,测试结果表明,该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7±0.2Ma,罗布莎群下伏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9±0.4Ma.据此认为,罗布莎群砾岩初始沉积时代约为20Ma前.火山岩的出现表明,中新世布尔迪加尔期罗布莎群发育一期火山活动,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沿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狭长范围内自西向东发育一期火山活动,代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一次活化,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冈底斯带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具有显著的相似性.
  • 摘要: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最早开展盐湖沉积年代学研究,获得大量盐湖年代学数据,但其中许多数据不甚可靠,原因既在于可信断代材料的匮缺,又短于正确取样方法(黄麒等,1980,1990,2007;梁青生等,1995).本文拟从大柴旦湖底沉积剖面DCD-2中挑选到合适的有机碳样品开展AMS14C年代测试,力争准确控制湖底硼矿层的形成年代,建立湖底沉积剖面具准确年代控制的水文气候变化的环境代理记录.首次得出大柴旦现代盐湖水体底部全球分布稀有的柱硼镁石矿层(第一硼矿层)成矿年代始于BC 1790a左右,故将该硼矿层的成矿年代划为上全新统。
  • 摘要:本文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雪米斯坦地区发现了哈尔曼已知金矿床具有由“叶腊石、迪开石、高岭石、高Al绢云母”蚀变矿物组合的高级泥化带。该发现开拓了雪米斯坦地区金矿找矿的新前景,对促进铜矿找矿早日实现突破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发现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雪米斯坦地区金、铜矿找矿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依据。已开展的相关高光谱遥感找矿预测工作和发现的全新的金、铜异常充分证明了高级泥化带发现的价值和意义。
  • 摘要:土的渗透变形是很多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黏土的渗透破坏临界条件研究较少.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黏土在外界驱动水压作用下的渗透破坏过程,以抗渗强度作为黏土渗透破坏临界条件参数.为获取此参数,设计了模拟外界驱动水压作用下,黏土渗透破坏过程的抗渗强度试验装置及方法.选取广西桂林红黏土层底部原状样,测试了32组不同厚度试样,并得出各试样抗渗强度.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抗渗强度受渗透方式和尺寸效应的影响,并采用ArcGis软件统计分析试样抗渗强度的差异性.最终选择15组实际渗透厚度2.5cm试样的试验结果平均值40.8kPa,为工程场地黏土抗渗强度值.通过比较抗渗强度值与钻孔实际监测渗透水压,评价工程场地内黏土渗透破坏形成土洞塌陷的可能性.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工程场地内黏土渗透驱动水压低于抗渗强度,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经实地勘察,评价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 摘要:浅层地温(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一种方式.层次分析法(AHP)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无法克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熵权系数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不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结合南京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温场、水化学条件等,提出基于AHP和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进行分区,得到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对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桂北摩天岭花岗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的边缘活动带,是华南地区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376矿床则处于该花岗岩体的西南边缘.该地区的铀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发现了包括376矿床在内的2个中型铀矿床.由于受当时浅源铀成矿理论以及勘查技术的限制,因而对376矿床的成因研究存在诸多争议,导致近年来对该区的铀矿勘查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在该矿区钻孔均深部见矿.本文以此为契机探讨该区铀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特征,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查工作.研究表明,C、O同位素表明376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的多源性,但主要是以深部流体来源为主。稀有气体表明成矿流体具有逐渐向地幔区域演化的趋势。矿石稀土元素表明表明成矿热液并非来自同一期次或不同的来源,具有混合特点。通过对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流体可能来自下地壳花岗岩熔融并受到上地壳围岩的混染,具有深源性质。
  • 摘要:研究区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京台高速西侧和国道G205的结合部,属于武夷山成矿带北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的华夏古陆块武夷古弧盆系(Ⅴ-3-1)(潘桂棠,2009;李霞,2013).燕山期的岩浆侵入-火山活动(谢家莹,等,1994)及构造运动对成矿带来有利的影响,从区内已有矿床点分析,所处构造位置(余心起等,2008)对萤石矿及伴生铅锌银多金属矿(狄永军等,2006)的形成较为有利.研究表明,硫铁矿石和铅锌矿石等金属硫化物矿石的电性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的特征,可形成明显地视幅频率异常,而萤石矿石、石英脉表现为高阻低极化的特征。视电阻率低值异常与高视幅频率异常吻合是圈定金属硫化物成矿有利地段的标志,视电阻率低值异常指示可能有构造破碎带。
  • 摘要:石家金矿区隶属于山东省蓬莱市万泰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大柳行镇东北部,属于蓬莱市的"金三角"地带.矿区位于胶北块段隆起区蓬莱-栖霞成矿带北段,胶东群和粉子山群、NE向断裂构造和郭家岭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①.石家金矿区矿床为石英脉型,规模小、品位高.由于此矿床为小型矿床,为满足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就必须着重研究其矿床成因,在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包括隐伏矿体的寻找和发现等方面有所突破(刘永祥,1998).本文通过对已探明矿体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地质情况的分析,为本矿区提出以下找矿方向:矿权人与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察院合作在矿区深部已有所突破, 共探获新增(332+333+332D+333D)类资源量矿石量162 万吨,但矿区深部探明部分矿体尚未闭合,因此利用已有工程继续在深部勘查为今后矿区找矿的方向之一。现探明储量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北部尚有很大面积未有工作,下步应在总结南部探明矿体的分布规律及空间形态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加大矿区北部的勘探工作,力争为矿山增储,此为矿区今后找矿的另一方向。另外,本矿产为由断裂构造控矿的石英脉金矿,矿体的形成及分布形态与断裂构造息息相关。水沟—时金河断裂为本区的大型断裂构造,具有大地构造研究意义;其具有导矿和溶矿双重性质,在区域上对本区金矿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刘永祥,1998;张强,2006)。对矿区外围水沟—石金河断裂及其同期和相关构造的研究亦为本区今后的找矿的一个方向。
  • 摘要:本文基于冠头岭海滩实地垂直剖面取样观察及室内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另一角度讨论了垂直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石英表面特征等方面与沙滩沉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沉积物中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是恢复沉积物的物源区环境、物质来源、沉积区环境及搬运机制等的较好载体。
  • 摘要:本次研究依据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来恢复其构造环境,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更多的年代学依据。红柳沟北岩体位于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边缘,侵位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的石英片岩中。岩石类型以暗色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占主导地位,也见有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橄榄辉长苏长岩等,但数量较少,各岩相间呈渐变过渡关系,为岩浆单期次侵位的单式岩体。岩石发育堆晶结构,包橄结构及含长结构。红柳沟北岩体共测定了12颗锆石样品,谐和年龄为418.3±2.8Ma,此年龄可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为晚志留世。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也显示柴北缘地区由挤压造山向裂解转换的时限大概在430Ma~400Ma之间。另据李荣社等的研究,柴北缘碰撞型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为444.9Ma~442Ma,而碰撞后期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为406.2Ma~362Ma。区域上拉龙洼地区裂解变质岩块中代表地壳伸展环境辉绿岩墙的Ar-Ar年龄为393.5±3.0Ma。因此,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处于后造山伸展阶段,而红柳沟北岩体位于欧龙布鲁克微陆块边缘,其形成年龄为418.3±2.8Ma,属晚志留世,应形成于大陆边缘伸展环境。
  • 摘要:海陆过渡相环境下的钙质底栖生物壳体的生长主要受河流输入淡水和海水消长变化影响所引起的水体盐度和营养盐输入量控制。钙质生物壳体的δ18O值与水体盐度密切相关,而δ13C值则主要与营养物质输入量有关。当海面下降时,陆棚区暴露,河流淡水输入相对较强,陆源有机质大量输入和沿岸流的发育可能导致表层生产力相对较高,引起生物壳体的δ13C和δ18O值均降低。ZK201-2孔全新世以来壳体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特征可划分为5个主要层段。24.8m以下层段δ18O和δ13C值较低且呈现缓慢增加趋势,表明水体的盐度较低,河流输入淡水仍占主导,表层水体生产力相对较高,海平面虽有上升,但仍以潮汐河口湾环境为主。24.8~21.0m层段δ18O和δ13C值稍有降低,波动明显,表明水体的盐度总体降低,海平面波动变化频繁,淡水输入量相对增强。20.2~12.2m层段δ18O和δ13C值在20.2m突然增加,而后虽有波动,但仍相对较高,表明海水占据主导地位,指示该时期为海平面急剧升高后的相对稳定河口湾环境。12.2~8.4m层段δ18O和δ13C值进一步增加,达到全岩心最高值。表明水体的盐度值仍较高,为相对高海平面期。8.4m以上层段δ18O和δ13C值缓慢降低,指示水体的盐度缓慢降低,海平面下降使该钻孔所在区域淡水输入增强,表明氧碳同位素分析在后续三角洲区域沉积环境演变研究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摘要:大兴安岭中段指内蒙古北东部乌兰浩特市—扎兰屯市地区,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该区属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发现了较多的放射性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但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铀矿勘查程度低.近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本区开展了多个铀矿地质调查项目,本文从研究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和铀矿化特征入手,根据热液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结合我国及境外邻区已发现典型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讨论了研究区成矿条件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部署提供依据.研究区火山作用后期形成的次火山岩体受火山构造和线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岩性有流纹斑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粗面英安斑岩等。区内发育众多铀矿(化)点,多产于隆起区边部靠近盆地一侧的位置,大部分与次火山岩体关系密切,次火山岩型铀矿为本区重要的找矿类型。部分铀矿(化)点分布于岩体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控制明显,此种热液型铀矿亦为本区主要找矿类型。研究区铀矿化主要受深大断裂带—火山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次火山岩型、与接触带有关的热液型铀矿化是研究区主要找矿类型。区内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应继续以火山盆地为成矿基本单元,加强对盆地特征、成因机制、基底、构造、火山活动等铀成矿条件的研究,针对典型铀成矿有利盆地重点解剖,提高勘查程度,逐步评价研究区铀资源潜力。
  • 摘要:白马洞矿床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炭硅泥型铀矿床之一,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了现代化的大规模开采.唐朝(620年)在此地就有了开采朱砂的历史,五代时期(927年)进一步发展;明清两代,白马洞朱砂开采规模迸一步扩大.目前已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铀矿开采基地.因多年的开采,该矿体基本已枯竭.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要求,如何合理的加强对老矿区的二次开发和综合利用,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老矿区进行了细致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力图发现其成矿规律,对矿区深处及外围的新矿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黄凯平等,2011).研究表明,白马洞断裂应该属于板内“隔档”式构造背景下,在近SE-NW向应力作用下形成薄皮构造和所形成的剥离滑脱构造,同时在褶皱向斜转折端处发生滑脱-破碎-位移并伴随有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形成。白马洞清虚洞组、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灯影组硅化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硒富集和铀矿化的矿源层不仅来源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还可能有更深部的矿源存在,认为硒富集区是铀矿找矿远景区域(倪师军等,2012)。白马洞热液型铀矿床是深源热液与构造叠合的产物,通过本次研究,初步认为铀多金属矿化可以分为沉积预富集期、热液汇集期、隐爆成矿期、热液叠加成矿期、表生氧化期等5期。据此认为,本区真正的控矿因素为:区域断层、区域黑色页岩层、矿区碳酸盐岩层、黑色蚀变、热液隐爆角砾岩。
  • 摘要:矿区脉岩发育,尤其是1号脉附近.地表出露及工程揭露脉岩主要有花岗斑岩和闪长岩两种.脉岩的侵入会造成围岩的蚀变矿化,但并不是有脉岩即形成金矿体,仅有其发生特定的蚀变组合时,金矿才沉淀、富集.脉岩的侵入造成围岩蚀变在热液矿床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它们的类型简单,范围较小,但二者的组合对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台吉营子金矿1号矿体附近脉岩及其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来探讨其蚀变类型、分带组合与金矿的关系,并对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 摘要:铅锌银矿(化)体赋存于二叠纪尕笛考组(P1gd)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构造破碎蚀变带宽约25-100米,地表为较直观的黄褐色氧化带,矿(化)体长6.5千米,近东西向展布。李连松等(2007)研究认为,目前发现的矿床、矿点其围岩地层均为二叠纪尕笛考组(P1gd)地层,矿体展布方向、产状明显受此层位的控制,有层控矿床体系的成矿特征;矿区内火山活动强烈,火山活动既有喷溢活动,又有喷发过程。陈秉芳等(2011)研究认为,区内逆冲断层发育,断层逆冲时及逆冲后的伸展作用使断层附近的岩石发生破碎,从而为沿区域主干道运移的成矿流体的纵向排泄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
  • 摘要:栾灵Au矿形成于晚侏罗世,表明熊耳山地区中生代内生金属成矿时代由印支期、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三期组成。栾灵Au矿的形成时代与五丈山岩体的形成时代相接近,成岩成矿的综合研究不仅有助于细化熊耳山地区晚侏罗世成岩成矿动力学过程,而且对区域找矿提供有益支持。
  • 摘要:四川会理县竹箐钒钛磁铁矿TiO2、V的含量与Fe2O3含量成正相关,其成因与攀西裂谷的发育有关。富矿样品和贫矿样品截然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其可能为两期不同岩浆侵入演化的产物。
  • 摘要:近年来,随着北方沉积盆地找矿工作不断深入,砂岩型铀矿在深部找矿和新层位找矿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因此,要加强铀成矿作用研究,深化铀成矿理论认识,尤其是要加强深部流体、构造、沉积体系与铀成矿作用研究。笔者相信,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北方沉积盆地在新区和新层位找矿一定会有更大的新突破。
  • 摘要:本文从地球物理角度出发,结合矿区重磁场目标处理结果,分析判断矿床成矿背景和构造演化特征。指出舒家店矿床具有区域上重力高和磁力高的特征,岩性属于较高密度和较高磁性的中性侵入体。其成矿物质辉石闪长岩来自富集地幔,南侧的铜陵-戴家汇深大断裂和区内的短轴背斜及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是舒家店矿床有利的迁移通道和储藏空间。
  • 摘要:本次针对下奥陶统鹰山组现有油气藏开展烃类及盐水包裹体研究,以期提高鹰山组油气藏的认识水平,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塔中地区鹰山组油气藏远离断裂主要以油藏为主,一般不受或者较少受喜马拉雅期气侵影响,保留早期的油藏,如X1井。这些油藏原油密度较大,达 0.811 g/cm3,饱和烃一般少于75%,含芳香烃较多,饱芳比较低,一般少于20%;所含的天然气较重,密度一般大于0.7 g/cm3,天然气甲烷同位素较轻,碳同位素序列(C1~C4)规律地增大,油藏下的地层水矿化度也不高,低于现今海水矿化度(3.5×104 mg/L),也低于鹰山组平均地层水矿化度(10.1×104 mg/L),证明有大气淡水参与,这与早海西期大气岩溶、晚海西期成藏相关。而距离气源断裂近的井以凝析气藏为主,如X2井。原油密度较小,一般小于0.79 g/cm3,饱和烃一般大于75%,饱芳比较大,天然气密度小,天然气甲烷同位素较重,碳同位素序列(C1~C4)出现倒转,虽然导致倒转的成因很多(戴金星等,2003),结合前人及区域地质分析可能是同种类型不同来源或同种来源不同期次气的混合,呈现多期成藏特征,即早期成藏后期受喜马拉雅期气侵改造,如油藏改造为凝析气藏或多期气藏。同时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一般高于鹰山组平均地层水矿化度,是断裂沟通下层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缘故。与此同时,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两类井的气油比生产曲线也不同。远离断裂与外界无沟通的井,油产量下降很快,同时油压随着生产将至0MPa,其气油比随生产日期降低或稍持平,如X1井;而近断裂的井,油压降低得较慢或平稳,其气油比随生产日期升高或稍持平,如X2井,这反映了有断裂沟通的后期气侵的影响。
  • 摘要:茶山锑钨矿床是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锑、钨矿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萤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03×10-6~77.53×10-6,平均38.72×10-6;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总体为平坦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显著,并具有弱负铈异常(δCe=0.76~0.87)和较强的正铕异常(δEu=1.48~2.94)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内的不同类型矿石、围岩及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LREE富集型,且具明显的负铕异常).此外,相对于陆壳和桂北地区泥盆系地层元素丰度,萤石中仅Sb、W等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而Cu、Zn、Co、Ni等元素出现了亏损.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认为,茶山矿床与锑钨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并非来源于泥盆纪赋矿围岩,可能是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流体.
  • 摘要:塔里木盆地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一个在大型古隆起上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储集体以缝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储集体在三维空间发育极其复杂,缝洞发育的规模及形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油藏埋藏超深达5300-7300m,是国内外已开发的埋藏最深的油气藏,由于多期构造、多期岩溶、多期成藏的特点导致油水关系复杂,受缝洞体发育程度以及油气充注的控制,油藏具有储量丰度差异大,产能差异大、含水上升类型多样、递减大的特征.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裂缝将溶洞连通,致使流体在缝洞系统内的流动规律十分复杂,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而流体又主要储存在溶洞中.用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数值试井软件对塔河油田T762井压力恢复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结果。通过离散数值试井解释与常规试井解释结果对比,用离散介质试井模型解释得到的地质参数比较合理,反应了缝洞型油藏特有的大溶洞特征,其解释结果也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T762井钻至5523.96~5525.61m放空, 钻至5533.55m井涌。8月16~25日进行钻杆测试,用7mm油嘴,油压6.8MPa,日产原油160m3。因钻杆测试获工业油气流,所以在井深5533.55m提前终孔。钻井过程显示井底存在溶洞。T762井2001年8月19日投产至今,累产生产原油6.5万吨,产水5.3万吨,表明地下溶洞较为发育。
  • 摘要:陈蔡群的原岩建造主要是成层的火山-沉积岩系,在经受了多期变形变质改造之后,使其地层的某些固有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观。根据已获得陈蔡上亚群底部砾岩胶结物碎屑锆石U-Pb年龄为1436Ma,从而上、下亚群时限分别为900-1400Ma和1400-2000Ma。诸暨陈蔡地区陈蔡群的主要岩石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片麻岩类,片岩类,变粒岩类,角闪岩类,大理岩类。陈蔡岩群变质岩由于存在叠加褶皱和多期变质变形,因此认识构造发展演化的关键必须建立其构造序列,确立生成的先后顺序并划分不同变形期次。而具体地划分期次比较困难,只能据野外零星露头资料的相互叠加关系来综合分析。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次综合调研表明,特别是石英脉重褶表现为α型+α型+α型+β型+γ型叠加,反映陈蔡岩群至少经历了五期褶皱变形。
  • 摘要:本文阐述了超稠油难采因素,包括夹层水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受沉积影响,储层变化快,油层产状变化大等。通过分析夹层水发育层位的电性特征,确定夹层水的电性,RT为27-36Ω·m,AC为400-430μs/m。并结合地震资料确定夹层水的分布范围。利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分析生产井地震波形反射特征建立地质特征、产能与地震波形特征响应模式,追踪刻画主力砂体分布范围,在难采区内追踪到四套主力砂体,并在主力砂体范围内进行井位部署。2013~2014年在杜813块难采区内共部署开发井35口,投产井达到了周围老井平均生产水平,说明夹层水分析技术以及地震波形储层预测技术在本区是可行的,为辽河油田难采储量有效动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摘要:北贝加尔地区地质构造和古老地质断块,在贝加尔、加里东、海西期造山运动过程中,主要是在上部地壳内聚积了剪切应力,发生了构造变动。即铀矿化聚集在显生宙异地(逆掩)板片的前锋部位,在元古宙以后的一段时期,岩石发生了大幅度的水平运动和隆升运动。富铀的硅铀矿—沥青铀矿矿石,多发育在产有钛铀矿—晶质铀矿型铀矿石的古老地质断块内,那里的地质构造明显显示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的“回春”标志,以及铀矿化聚集和多次再生的标志。富矿石受构造挤压区构造变形共生组合(断裂裂隙、平移断层、局部拉伸裂隙、S形逆掩断层、逆断层、香肠状构造)的控制。阿基特坎矿区较富的铀矿化,是在长期多阶段的构造挤压环境下(在逆掩断层板片的前锋部位)形成的。
  •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发育于海洋以及陆地永冻层之中(Matsumoto et al.,2011),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能源矿产(刘玉山和吴必豪,2011).因此,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如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加拿大等都制定了各自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加紧调查、开发和利用研究(Koh et al.,2012).2008~2009年中国成功地在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祝有海等,2009).近年来,为进一步查明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和成藏规律,依托相关地质调查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水合物储层岩石学和储集空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认识.rn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现象主要产出在冻土层下130~400m 之间,其层位属于中侏罗统江仓组(祝有海等,2009)。根据岩性和天然气水合物产出状态的不同,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可以分为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泥岩和油页岩储层以及以裂缝和孔隙为储集空间的砂岩储层。rn泥岩和油页岩储层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黑褐色泥岩和油页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页理及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主要矿物组分为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50%),同时含有一些非晶质矿物(>20%)和石英颗粒(>10%),部分样品还含有少量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等碎屑矿物。泥岩和油页岩储层基本不发育孔隙,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薄冰状固体赋存其中。rn 砂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局部裂隙发育,甚至整个岩芯发生破碎,裂缝充填物为方解石。组成岩石的碎屑颗粒主要为石英,含量一般大于70%,其次为岩屑,含量一般大于20%,长石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0%,填隙物中杂基主要为泥质,含量一般在5%左右,充填大部分粒间孔,胶结物主要为菱铁矿、铁白云石、黄铁矿,偶见次生高岭石、次生石英加大。砂岩储层储集空间除了构造控制的宏观裂缝外,还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但是由于强烈的压实作用以及泥质杂基的充填,孔隙和微裂缝对储层储集空间的贡献相对较低,在裂缝不发育的砂岩中,孔隙度一般小于15%,渗透率小于20 毫达西,按照油气储层划分标准,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因此,砂岩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其次为孔隙。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分析,泥岩和油页岩储层基本不发育孔隙,在砂岩中受矿物组成、泥质杂基的发育以及压实作用的制约,孔隙发育相对较差,因此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受区域断裂控制的裂缝系统。
  • 摘要:据全国第四次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资料,青藏高原2000m以浅预测煤炭资源量逾60亿吨(青海省煤炭地质勘查院,2010;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10;许长坤等,2011),但是不同的成煤时代、不同构造单元和成煤盆地含煤性差异较大(罗中舒,1980),且成煤期后地质改造作用较为强烈,而且具有构造类型繁多的特点,各种类型的变质作用对煤的影响均较大,煤类分布特征比较明显.青藏高原北部成煤时期较多,且在煤系分布区域里具有多期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的特点,造成煤种多,分布复杂的局面,同时也给煤变质因素的探讨带来诸多困难,但总的说来,研究区内深成变质作用是煤变质的主导作用,其次为接触变质作用,而动力变质作用在局部对煤变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煤变质程度与成煤后沉降幅度关系密切,当煤层上覆地层厚度大,则煤变质程度高。一般说来,形成时代较早的煤系上覆盖层厚度比成煤时代较新的煤系上覆盖层为厚,反映出煤变质程度与盖层厚度成正相关的宏观现象。乌丽煤田上二叠统那益雄煤层形成后,其上又叠覆了巨厚的察马尔扭组和结扎群过渡型沉积,所以其煤级普遍达到贫煤。而扎曲煤田下石炭统煤层形成后,将上覆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等地层加在一起,总厚度已近万米,所以全部是无烟煤。研究区个别矿点煤变质程度与上覆盖层厚度不符合深成变质规律。是由于在深成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其他类型的煤变质作用。积石山赋煤带南部年宝煤矿点上覆地层只有数百米厚,但大部分已变质为瘦煤,与煤矿点周围后期花岗岩体引起的接触变质密切相关。大武煤田煤矿区南部有成煤期后侵入的岩体,石峡,军牧场,野马滩矿点因据岩体的距离不同而呈现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依次呈现为贫瘦煤、1/3 焦煤和无烟煤。青藏高原北部整体受南北向挤压应力的影响,特别是晚古生代以来,构造运动日趋强烈(张雪亭等,2007),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在不同地区对煤的变质作用起着重要作用,煤的变质带呈现平行断裂带分布的特点。另外,区内多数矿点的含煤段顶部即为逆冲断层,浅部煤层距断层较近,煤层在动力作用下存在变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深成变质作用是区内煤变质的主要因素,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在局部对区内煤变质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邛海的沉积剖面重金属含量变化研究,为邛海环境变化提供一定依据。Hg元素含量在沉积柱表现为在整个剖面上有较大的波动变化,显示外界干扰对Hg元素具有显著的影响;Cu、Pb和Zn三个元素均保持着较为固定的含量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Cr元素的含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结合沉积定年结果分析,邛海湖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重金属含量处于自然状态之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重金属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邛海湖的环境恶化加剧;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出台以及退耕还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湖泊周围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进入湖泊的重金属有所减少。沉积柱中Cd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其受人类活动的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沉积柱中只有Cd元素具有中等~无的低污染,其他重金属均没有达到污染水平。
  • 摘要:利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落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心滩坝演化以及后期多次冲刷改造的影响,其中心滩坝演化对落淤层分布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重点从心滩坝演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组合讨论了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保存及分布,建立了落淤层的3种总体分布样式,即近穹窿式、近水平式和单向倾斜式,并给出了地下表征的基本思路.这一研究可以为地下同一沉积模式的砂质辫状河储层内部落淤层的精细表征提供模式指导.
  • 摘要:尽管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经历早古生代—三叠纪的长期演化过程,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沿该带的岩浆活动主要与碰撞作用有关,仍缺乏与俯冲相关火成岩的报道.报道龙木错—双湖结合带西段日湾茶卡东的一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中安山岩的年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30.6±2.8Ma,表明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因遭受硅质流体交代,SiO2含量变化较大(54.84%~72.84%),在Nb/Y-Zr/TiO2×0.00001图解中全部落入安山岩区,属于低—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蛛网图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火山岛弧特征.日湾茶卡安山岩是在羌塘中部发现的早石炭世岛弧型火山岩,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晚古生代俯冲作用提供直接的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
  • 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作者在妙峰山樱桃沟采集了后城组流纹质弱熔结凝灰岩样品进行研究。该样品为斑状结构,晶屑主要为长石,具有溶蚀麻点结构,其中长石占总体的15%,基质为长石(60%)和石英(40%),岩石的后期蚀变作用不明显。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妙峰山樱桃沟后城组流纹质弱熔结凝灰岩样品的钾长石单矿物和斜长石单矿物49Ar-39Ar阶段升温坪年龄结果为125.7±2.8Ma和126.6±0.76Ma,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火山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
  • 摘要:鲁西地区发育多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晚白垩纪晚期—古近纪,鲁西地区处于南北向伸展状态,盖层大幅度向外拆离滑脱,在拆离滑脱过程中形成掀斜断块,近断层一侧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盆岭构造体系逐渐形成。晚侏罗世,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作用的共同影响下,鲁西处于NNE—SSW向拉张应力环境,开始了以一次大规模的伸展运动,在NW向压扭面基础上发育了陈梁坡断裂和鹿野—孙祖断裂,本区东部进入了稳定沉降阶段,汇水洼地形成。古新世早期,鲁西地区开始抬升,盆地北部边界断裂泰安—大王庄断裂开始活动,同时北向断裂重新活动,均表现为张性活动,南盘或南西盘下降,全区开始了新生代的边断、边陷、边接受沉积,盆地向西扩展。表现为官庄群地层在盆地东缘角度不整合于中生代地层之上,而盆地中西部则不整合于古生代地层之上。始新世,鲁西地区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伸展活动,鲁西进入了新生代最显著的一次抬升时期,各边界断层活动加剧,断裂活动西移,主要表现为泰安—大王庄断裂活动强烈,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扩展至泰安一带。到渐新世,鲁西隆起的伸展活动断裂活动基本停止。
  • 摘要:本文采用以成藏组合(play)为评价单元的资源评价体系。利用HIS、C&C和Tellus数据库资料,对评价单元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确定拟评价成藏组合(Play)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油气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把历史发现、钻井数据分配到相应的评价成藏组合中,形成勘探发现序列;根据油气藏勘探历史和发现序列,选取关键评价参数,采用蒙特卡罗算法,估算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以概率分布形式给出四个值:低值(F95)、中值(F50)、高值(F95)和均值。通过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分析,北部断阶KT-1、KT-2和KT-3的待发现资源量均值分别为油当量1028MMboe、1175MMboe和1349MMboe。从评价结果中可看出,具有优质储集层的北部断阶KT-2成藏组合是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盐下最重要的的有利区带。
  • 摘要:本文阐述了锶(天青石)矿成矿作用、物质来源、成矿规律。在成矿作用上包括岩浆-热液活动中的成矿作用、盐化盆地中锶的成矿作用、成岩期后热卤水成矿作用、表生作用中锶的成矿作用等。中新生代柴达木地区处于高山深盆环境,以蚀源基岩风化作用为主。多源的锶汇入柴达木古湖西部,为锶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成矿规律包括大地构造环境与天青石矿床的关系作用,地质时代、沉积岩相与天青石矿床的关系,热液、热卤水成矿作用与天青石矿床的关系等。
  • 摘要:中国硼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吉和青藏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古元古代为主。依据“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项目对矿床类型划分的要求,以成因类型为基础,兼顾通用的工业类型,将中国硼矿床划分为七个矿床类型:沉积变质再造型、第四纪盐湖型、矽卡岩型、深藏地下卤水型、海相沉积型、海相火山岩型和热液型。具工业意义的只有前三个类型,开发利用的主要为沉积变质再造型硼矿和第四纪盐湖型硼矿。硼矿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块成矿省辽东(隆起)成矿带、昆仑成矿省柴达木盆地与柴达木北缘成矿带以及喀喇昆仑-三江成矿省、冈底斯-腾冲(造山系)成矿省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以上4个成矿省矿产地约占全国81%,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96%。
  • 摘要:磷矿开采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营养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局限于物质的总量而在于其赋存形态,但在掌握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某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 摘要:本次工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定年及锆石Hf同位素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深入研究各阶段岩浆活动期次、岩石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而将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各阶段的构造演化模式图。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期埃达克质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初步评价其成矿潜力。
  • 摘要:玉龙雪山西麓断裂属龙蟠-乔后断裂带的最北段,东侧为高耸的玉龙雪山,西侧为金沙江河谷。两个断层剖面的发育说明玉龙雪山西麓断裂全新世正断为主兼左旋走滑错动的变形特征。玉龙雪山西麓断层剖面的分析表明,玉龙雪山以地垒的方式隆起,其东侧断裂发生了1996年M7.0级丽江地震,西侧断裂全新世活动,其地震危险性更加值得关注,在玉龙雪山西麓开展水电开发等也需要考虑断裂活动的可能影响。
  • 摘要: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岩浆起源与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深部地质事件,是认识造山过程与地壳演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花岗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观察、测定与分析,分析阿吾拉勒地区的花岗岩类的岩石类型、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分析源区属性和形成的构造环境,探讨该地区花岗质岩浆作用对该地区晚古生代地壳生长的贡献.
  • 摘要: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金羊盆地)为辽西早中生代陆相盆地,该盆地走向长近200km,东西宽约39km,面积约5530km2,呈NE向展布,是我国北方侏罗系发育最完备盆地之一.该盆地西侧以南天门断裂为界与北票盆地相接,东侧以元古界与古生界构造层构成的松岭隆起为界与阜新—义县盆地相接.前人研究表明,该盆地内充填物尤其是下侏罗统北票组所含的一套湖相泥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
  • 摘要:铁克里克构造带作为塔里木地块南缘隆起带,为西昆仑造山带和塔里木地块结合部位,其主体由一套片麻岩和混合岩为主的前寒武系变质岩石组成,是研究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地段.近年来,广大地质学者对于西南部的西昆仑构造带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工作,但对于铁克里克构造带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塔里木西南缘布雅高Ba-Sr花岗岩体的岩石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针对布雅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铁克里克构造带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提供依据.
  • 摘要:中国高砷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受砷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开发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高砷地下水修复治理技术极具必要性.以大同盆地、呼包平原、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归纳总结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高砷地下水区水化学特征.通常情况下,高砷地下水的pH值较高,共存阴离子(HCO3-、SO42-和Cl-)浓度较大,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并且As(Ⅲ)为主要砷形态.开展了针对北方典型高砷地下水特定水化学环境特点(如pH值、共存阴阳离子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等)的改性天然菱铁矿除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天然菱铁矿对溶液pH值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其除砷性能基本不受pH值、共存阴离子、Ca/Mg阳离子及以腐殖酸为代表的溶解性有机物等典型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因素的影响,表明吸附剂对砷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另外,改性天然菱铁矿对As(Ⅲ)的去除效果优于对As(V)的去除效果,因此,利用改性天然菱铁矿作为反应介质材料,将其应用于处理主要以As(Ⅲ)形式存在的高砷地下水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 摘要: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研究北京气候变化的趋势、突变以及周期性特征,详细分析了北京近60年来多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北京近60年来平均气温表现为上升趋势。周期变化为30左右,次周期为10年和50年。北京近60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量主变化周期为30~40年,次变化周期为10~20年之间。②北京近60年气候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全球气候变暖为北京气温逐年上升提供了大背景;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下降趋势,可能是北京地区降水减少的大背景。大气环流类型是北京气候特征的基本影响因素,决定了四季不同的降水和温度组合特征。人为原因方面温室效应对北京气候的影响是气温上升、降水减小;热岛效应主要是影响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
  • 摘要: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附近角木茶卡南发现一套下二叠统展金组含凝灰质烃源岩.依据露头样品和测试数据,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方面对这套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展金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35%~0.98%之间,达到了烃源岩标准,且大部分接近中等烃源岩标准;通过干酪根镜鉴、干酪根元素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等结果分析,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为1.54%~1.59%,岩石热解峰温Tmax介于467~530℃之间,干酪根腐泥组颜色为棕黄色,显示有机质热演化处在高成熟阶段.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以后的勘探中要予以重视.
  • 摘要:伴生砷矿床主要产在华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钨锡矿床中。此外,在杨子地台或南部地台边缘带上伴生砷矿床多产于铜铅锌汞锑及金矿中。在喀喇昆仑-三江造山带中锡矿、祁连造山带中钨矿和北山-内蒙-吉林造山带铜锡多金属矿床中也产伴生砷矿。古生代和部分中生代地层是砷矿赋矿层位和矿源层。在广东、广西毒砂矿床含矿地层常为古生代寒武、泥盆、石炭系和中生代三叠系中碎屑岩及碳酸岩。云南和西藏的雄黄、雌黄含矿地层多为中生代碳酸岩。根据前人对中国多金属伴生砷矿及雄黄矿等成因的研究,表明中国砷矿床成因主要为中国东部地质“多旋回构造-岩浆”作用下活化产物。可形成岩浆型砷矿或改造型砷矿。大型砷矿床多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型有关,可作为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砷矿床的岩体评价标志。南岭、长江中下游及西秦岭为综合找砷矿远景区。构造活动是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的热驱动力,循环的地下热水是搬运成矿物质的介质和载体。褶皱和断裂成了矿液运移的通道,也是赋矿的控矿构造。“背斜加一刀”是重要构造成矿特征。活化期改造型雄黄、雌黄矿床应成为中国主要砷矿研究和寻找类型。江南和康滇两古陆边缘为找雄黄、雌黄成矿远景区。
  • 摘要: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油页岩样品采自松辽盆地东北部地区3口地质井嫩江组二段岩心,共采集54块油页岩样品,其中BY1井7块、BY2井42块、BY3井5块,采样间隔为1m。样品由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实验室进行了46种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测试。常量元素主要用熔片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分析测试,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主要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完成。沉积岩中Al2O3/(CaO+K2O)能够反映样品中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不稳定组分主要由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组成。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油页岩样品中Al2O3/(CaO+K2O)比值变化范围为1.42~7.87,平均为5.73,表明油页岩样品中稳定组分的所占比例较大。各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图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表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油页岩具有稳定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稳定。松辽盆地所有样品的δEu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异常特征。说明了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油页岩当时处于还原的沉积环境,使得为变价元素Eu3+还原为Eu2+与其它三价稀土元素分离,从而导致δEu呈现负异常特征。
  • 摘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为金-羊盆地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研究提供电性依据,对金-羊盆地油气资源探测具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基础地质问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了新见解。通过金-羊盆地内部孙家湾-大双庙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研究该剖面所沿区域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特征,可为金-羊盆地深部地质研究提供必要的电性依据。
  • 摘要:蚌埠隆起区东段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构造交接转换的过渡带,也是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与胶东金矿成矿带的交接部位.研究区内广泛出露新太古代五河群深变质岩系,金丰度值相对较高.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褶皱(蚌埠复背斜)及断裂构造相叠加,构成了本区主要的构造格架.蚌埠隆起区东段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韧性剪切带控制了矿床的分布,金矿形成于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上的脆韧性变形阶段,成矿具有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的特征,岩浆、地层均可能为金矿的矿源层,而成矿热液也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区域金矿形成过程可化分为五个阶段。
  • 摘要:永丰滑石矿石的化学成分具有高硅、镁的特点,这与一般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有很大差异,结合各种地球化学和岩相学特征,认为滑石成矿所需的物质主要来自富镁海水和与区域断裂有关的富硅热液。其中可能有部分镁质来自于岩石中的高镁生物骨屑。其形成过程为在二叠世中晚期区域性裂陷作用的影响下,富硅热液沿古断裂上升,进入海盆之后与富镁的海水混合,其镁和硅在恰当的温、压条件下结合形成滑石矿。
  • 摘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通常有理论分析、实际观测与模拟实验三种.模拟实验与前两种研究方法相比,其优点为可人为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从而可确定单因素或多因素对研究问题影响的规律,实验效应直观清楚、实验周期短、见效快、费用低(李晓红等,2007).目前,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是边坡动力响应问题研究的主要模拟实验手段之一.运用相似理论指导边坡模型试验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将原型边坡进行概化,基于相似第三定理全面地确定现象相似的参量,建立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判据;然后,通过相似第一定理的原则建立起该现象的全部π项;最后,则是将所得π项按相似第二定理的要求组成π关系式,以用于模型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的应用。
  • 摘要:本文旨在为本次地震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滑坡编录图,为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帮助。洮河东岸的滑坡主要沿拉柴坡-茶固滩-永光一带分布,共有5052处。另外,洮河西岸滑坡集中分布区位于西江-西岭一带,共2332处。总体来说,洮河东岸灾情要比西岸严重。研究区内滑坡主要沿沟谷分布,梯田台阶和道路边的小型黄土崖崩和崖滑分布十分广泛,另外还发育有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崩滑与流滑、斜坡,裂缝等。典型滑坡为岷县梅川镇永光村#1和#2两处滑坡.
  • 摘要:福建省滑坡依地下水作用模式差异分为浅表层滑坡、构造影响滑坡及古老堆积层滑坡。浅表层滑坡降雨入渗上覆浅表层土体剪胀作用,基质吸力降低,浅部洞隙扩展,土体应变软化形成贯通破坏面。构造影响滑坡岩体松驰破碎节理发育形成地下水蓄集、流通、排泄运移通道,浸泡软化、润滑作用降低滑带岩土的力学强度。古老滑坡集中或管网渗流系统发育,后期工程活动切挖堆截破坏原有管网渗流系统,地下水位抬升,加大渗透压力致局部脆弱敏感处变形失稳复活。浅表层滑坡加强地表截排水及支挡结构的墙后排水;构造影响滑坡可采取排水盲沟、排水隧洞、排水渗井及排水仰斜孔综合防治,减弱或削除地下水物理润滑软化及力学“承压、浮托”作用;古老滑坡除地表截排水外,还应加强局部复活外围的地下截排水如排水盲沟等方案,达到“修复”地下水管网渗流系统效用。
  • 摘要:格咱岛弧印支期斑岩Cu多金属成矿系统内已发现多个颇具规模铜矿床,均为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的斑岩型或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该系统弧前盆地环境新发现的恩卡铅锌矿床,为热液型矿床,是该系统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恩卡矿床现有资料总结分析,提出其成矿模型。恩卡铅锌矿床的发现为本地区的地质找矿指明了新方向。
  • 摘要:盘龙洞剖面长兴组与普光气田同属于川东北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礁滩相层序,其岩石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普光气田、龙岗气田的储层发育和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根据对薄片的仔细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地层的认识,对剖面长兴组的结晶白云岩地层进行了原岩恢复.根据古生物面貌及岩石组构特征,将盘龙洞剖面长兴组自下而上划分四段:下生屑岩段、礁灰岩段、上生屑岩段、微生物岩段.下生屑岩段包括了下部含小型有孔虫的深水陆棚相泥晶灰岩、以及上部含腕足类和棘皮类的浅水陆棚相生屑泥粒岩.礁灰岩段厚达108m,由海绵骨架岩和障积岩组成.上生屑岩段厚约45.3m,已经白云石化为细晶白云岩,导致前人往往误划分为蒸发台地相.仔细观察后仍然可以进行原岩恢复,主要由生屑泥粒岩、粒泥岩组成,含棘皮类、有孔虫、粗枝藻、蜒等组成的群落.微生物岩段厚约8.7m,不仅地层以不规则薄层状为特征,而且含有特征的微生物群落.与普光6井、湖北利川见天坝长兴组剖面对比后发现,它们有相似的沉积层序:下部的深水相灰岩、中部的生物礁岩、上部的开阔台地相或相似环境的生屑灰岩.这应代表台缘礁滩相带的典型层序,可作为认识台缘礁滩相储层的基础.前人研究未能识别长兴组顶部的微生物岩段.这直接导致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无法正确确定.本文提出可以把微生物岩段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对待,可以作为确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层,把界线放在微生物岩段的中部.
  • 摘要:柴北缘含煤区位于秦岭昆仑东西构造带和祁吕贺山字形西翼褶皱带,主要以北西西向的古河西系为主体构造行迹.煤系沉积和煤盆地展布受主体构造体系联合控制。鉴于对上述煤系地层沉积规律性的认识,由此推出今后开展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找煤工作有了新的目标,应以次级坳陷带内被张扭性断裂所推移、压性断裂所掩盖的下盘,又是被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盖覆的地段为主要对象。
  • 摘要:西北赋煤构造区大体指贺兰构造带以西、昆仑造山带以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270万km2.发育不同规模的沉积盆地60余个,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煤炭资源,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地区.研究区内发育有多套煤系,但分布特征与规律具有较大差别.早-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在新疆天山-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塘湖、焉耆、伊犁等大型含煤盆地广泛发育,北祁连走廊及中祁连山以早侏罗世热水组、中侏罗世木里组、江仓组为主要含煤地层,而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中侏罗世大煤沟组含煤性较好.因此,对本区开展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与控煤特征的研究,对煤炭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rn 西北赋煤构造区跨越天山-兴蒙造山系、塔里木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等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形成于造山期后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大地构造环境和基底构造的不同,导致聚煤作用和煤盆地后期改造的差异性。中生代末期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西北地区盆地不同程度反转,形成再生型前陆盆地。含煤盆地赋煤构造的一般规律是“陡边平底”,即边缘发育指向盆内的逆冲推覆体系,内部构造变形较简单,多呈深埋断块格局。rn 以特大型赋煤盆地为中心,西北赋煤构造区可划分为准噶尔盆地赋煤构造亚区、塔里木盆地赋煤构造亚区、祁连-昆仑赋煤构造亚区等三个完整的赋煤构造单元组合。rn 准噶尔盆地赋煤亚区位于西北赋煤区北部,呈同心环带组合样式。可进一步划分为准西、准北、准东、准南、伊犁、吐哈和三塘湖等七个赋煤构造带,准西、准北、准东和准南等四个赋煤构造带为内环带,其它三个赋煤构造带为外环带。rn 构造复杂程度由内及外逐渐加大,盆地周缘煤系遭受强烈挤压,紧闭-等斜褶皱、逆冲推覆或冲断构造,而内部煤系以宽缓褶皱变形为主;由于天山-兴蒙造山带的作用,该赋煤亚区内南部赋煤构造单元构造作用较北部强烈,对煤系的破坏作用较大。rn 塔里木赋煤构造亚区由天山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的刚性地块和周边造山带组成,北缘和南缘为指向盆内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东南缘为阿尔金断裂。包括塔西北、塔西南、塔东南、塔东北和中天山五个赋煤构造带,煤系形成后,多期造山运动引起盆地周围山系快速上升,外环带煤系变形强烈,以紧闭-等斜-倒转褶皱及其伴生的逆冲断层为特征,内环带煤系埋藏深,变形以东西向大型隆起为核心,向两侧转化为平缓向斜,剖面形态呈“W”形。rn 祁连-昆仑赋煤构造亚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青海北部、甘肃大部及宁夏西部,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陆块区与秦祁昆造山系接壤地区,东以鄂拉山断裂、六盘山断裂为界,南为昆中断裂,西大致沿阿尔金断裂(北山部分跨过阿尔金断裂)为界,包括阿拉善、走廊、祁连、柴北缘和东昆仑等五个赋煤构造带,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中侏罗世。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断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且多为逆冲性质,褶皱形态较为紧密,煤系被破坏较严重。
  • 摘要:通过借鉴北美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已形成了适宜四川盆地的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技术(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储层物性评价技术(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敏感性)、岩石力学评价技术(裂缝发育程度和方向、主应力大小和方向、泊松比、杨氏模量、纵横波传播速度、抗压强度、脆性矿物含量)、含气性评价技术(总含气量、吸附气含量、游离气含量)。这些技术指导了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井试气层段的优选,并对该区块页岩气水平井的靶体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北美页岩气有利区的研究,结合四川盆地实际情况,将地质与工程、技术与经济、地面与地下相结合,优选了页岩厚度、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含气量、矿物组成、页岩物性和力学性质等评价指标,已初步形成了页岩测井参数评价流程,探索了页岩气“甜点区”评价方法,以及综合分析选区技术。这些技术指导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层系和区域的优选,提出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有利的勘探层系,蜀南地区的长宁-威远、富顺-永川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块。
  • 摘要:燕子岩—天门山地区位于天华山火山盆地北部,西南侧约2km地段即为著名的冷水坑铅锌银矿田,区内具有与银路岭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控制银路岭矿床北东向湖石断裂F1-1于该区西侧穿过,区内发育有燕子岩破火山口,沿火山口充填有浅成—超浅成二长斑岩,并出露地表。盖层为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火山岩层。区内地表调查发现该区段具有良好的多金属成矿构造环境,导矿、成矿构造发育,热液蚀变特征明显,地表及深部的多金属矿化信息丰富,且在区段的西部次级火山构造与F1-1导矿深断裂交汇部位发现了较好的银铅矿化信息,具有与工作区南西银路岭矿床类似成矿地质环境,故认为该地段具有铅锌银矿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小型到中型矿床的远景。
  • 摘要:乌尔禾古火山机构遥感以深绿色、绿灰色为主,影纹呈斑点状,纹理中度粗糙,放射状水系发育,宏观特征呈面状,地貌呈山梁,环状线性特征清晰。玄武质安山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7Ma,结果显示该火山机构形成于早二叠世萨克马尔阶,符合地质事实。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该火山机构的形成与演化分为4个阶段:1)形成时期:早二叠世~中二叠世。该期西准噶尔岩浆活动剧烈,持续的岩浆喷发形成乌尔禾火山机构;初次剥蚀时期:晚二叠世~三叠纪。晚二叠世区域岩浆活动减弱,区内无火山岩浆活动,三叠系全区进入陆相“剥蚀”阶段,缺失沉积记录;保存时期:侏罗纪~白垩纪。区域构造环境改变,地壳下沉进入湖相沉积阶段,火山机构被淹没,接受上覆湖相沉积覆盖并保存下来;二次剥蚀时期:古近纪~现今。白垩纪之后区域构造挤压,地壳抬升,湖相沉积结束,经长期风化剥蚀,上覆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被强烈剥蚀夷平,火山机构露出地表,后经地表风化和流水长时期冲刷等作用形成现今严重破碎的火山机构形态。
  • 摘要:硅质岩岩石学研究表明,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炭质物、粘土矿物及少量不透明矿物等。榴江组硅质岩主要以含SiO2为主,岩石烧失量(LOI)变化范围较大(1.58%~20.9%),岩石烧失量与SiO2以及CaO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SiO2含量偏低而CaO含量高者,岩石的烧失量也相对较高。岩石的CaO含量与有机物含量的多少具有密切联系,CaO含量高者反映岩石的高有机物含量,因此,这些岩石的烧失量也会较大,与岩石的岩性特征、化学成分乃至沉积环境都有一定的联系。硅质岩地层锡含量介于1×10-6~89×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4.38~10-6,钨含量变化范围差异十分显著,介于1×10-6~1400×10-6。依据Sn与ΣREE的相关关系图,投影点没有明显的正或负相关特征;同样,根据锡与钨的相关关系图,也难以显示出二者含量变化的明显相关性特点。
  • 摘要:借助国家开发丝绸之路的战略契机,促进古生物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吸引投资,建设化石科技文化生态园,带动化石科普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化石产地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建议以此为契机,开展丝绸之路恐龙科考活动。开展全国化石资源普查和评价工作,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恐龙科考活动。以国家级重点保护集中化石产地的命名为契机,推广认领“化石村”活动。让化石保护和科普宣传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社区学校,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鼓励在产地建立化石公园、古生物博物馆以及数字化系统组成的实体及虚拟科普平台,加强科普创作,提升化石科普教育能力,推动化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 摘要:永平油田位于东经125°32′-126°20′,北纬44°50′-45°21′,地处松辽盆地南部扶余I号构造带,西侧与扶余Ⅲ号构造带呈过渡接触,北靠扶余Ⅱ号构造带.泉四段为其主要含油层系,泉四段顶面构造形态总体表现为穹隆背斜构造,并被多条正断层所切割,属于岩性-构造油藏.
  • 摘要: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大地构造位于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该构造带北以那拉提北缘断裂为界与伊犁地块相邻,南以那拉提南缘断裂为界与塔里木板块相邻。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那拉提岩群深变质岩;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浅变质基性-中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区域内志留纪—二叠纪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卡特巴阿苏铜金矿床主要产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中,其次产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中。卡特巴阿苏矿区出露的岩浆岩均为石炭纪花岗质岩石,其侵入顺序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岩,其中二长花岗岩最早,以岩株、岩枝状侵入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中,正长花岗岩次之,以岩株状侵入上志留统巴音布鲁克组和二长花岗岩中,以脉状侵入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和二长花岗岩中,其次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岩侵入,均以脉状侵入到二长花岗岩中。初步认为早期成矿作用主要为花岗斑岩中形成低品位斑岩型矿床,中期为花岗岩后期热液叠加,在破碎带中形成蚀变岩型金矿,晚期由于闪长岩侵入,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体之上,形成与闪长玢岩(闪长岩)有关的斑岩-蚀变岩型金矿。笔者认为矿区有三期成矿:早期为金在花岗斑岩中富集成矿,中期破碎带汽-水热液蚀变叠加,晚期为闪长岩体岩浆热液活动再次叠加富集成矿。
  • 摘要:毗邻我国内蒙和东北地区的蒙古和俄罗斯的外贝加尔都以产出古河谷砂岩型铀矿为特色.目前中国已发现的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主要位于二连盆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二连盆地中部的巴彦乌拉矿床-赛汉高毕铀矿床-哈达图矿产地铀矿带(简称"巴-赛-齐"铀矿带).目前,该矿带的东段巴彦乌拉矿床已经进地浸开采阶段,是我国首个建立矿山的可地浸古河谷型铀矿床.通过对“巴-赛-齐”铀矿带主要的控矿因素分析认为,二连盆地中部古河谷型铀矿主要受控于赛汉组上段的灰色河道沉积建造、沉积体系相变、晚白垩到古新世的沉积间断、反转构造和构构造控制下的潜水-层间氧化作用。对其成矿特征研究认为其属于建造间古河谷,沉积期的铀预富集对铀矿化也起了重要作用,矿体形态受氧化带控制。
  • 摘要:我国滇西南是古盐类资源最为发育地区之一,勐野井钾盐矿位于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县内,地处江城凹陷的中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固体钾盐之一.思茅盆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属于特提斯-三江构造带,盆地东邻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带,西接澜沧江深大断裂,北部与兰坪盆地相连,向南出国境入老挝、泰国,主体为地堑式坳陷盆地.盆地内发育有巨厚的中-新生代红色碎屑岩和含盐建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滇西地区地壳发生区域性大面积隆升、挤压、剥蚀、沉积作用,使该地区地层由于挤压,非常强的发育褶皱、倒转、变质和推覆构造等.因此为后来盐岩类保存及找矿带来诸多困难.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重力资料重新处理解释。采用多种位场分离技术进行比对试验后,采用向上延拓法作为研究区的位场分离方法。在研究中,采用不同的延拓高度,对比区域场和局部场,得出深部构造和浅部的断裂信息,并且与已知矿区的范围及矿源层厚度对比,得出矿区岩盐由后期推覆构造从深部挤压而来,符合郑绵平(2014)提出二层楼找矿模式。对重力数据采用大尺度边缘技术,勾画出研究区推覆体的边界及浅部断裂的边界,确定推覆体的形态甚至挤压方向;开展三维物性反演的研究,刻画区域内的地下三维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 摘要: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①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②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③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④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⑤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 摘要:锡矿主要与花岗岩有关,但也发育与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锡矿(Tuta1988;).世界范围内与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锡矿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中南部、墨西哥西部、阿根廷西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新墨西哥州)、中国粤东地区,其中以玻利维亚中南部锡矿带最著名.玻利维亚锡矿带南起阿根廷北部,经玻利维亚,至秘鲁北部,南北延伸长达900km,该带产出了世界上15%的锡矿(Lehmannet al.,1990;).在玻利维亚北部,主要发育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在中南部,发育有与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锡矿,矿床受火山穹窿、火山盆地和火山口附近放射状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熔结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和潜花岗斑岩等火山-潜火山岩.粤东地区锡矿类型与墨西哥西部和玻利维亚中南部锡矿类型相似,主要与火山-潜火山岩有关,也发育少量与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锡矿,已发现的与火山-潜火山岩有关锡矿规模一般较小,而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规模较大。锡矿受火山盆地、火山穹窿、火山口附近放射状断裂及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粤东地区发育数十个火山岩盆地(郭锐等,2006),其覆盖有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含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发育有放射状断裂和角砾岩筒,均为成矿的有利场所。因此,粤东地区找矿工作,应该加强火山盆地中的角砾岩筒,以及火山盆地边缘的找矿工作。目前区内找矿勘查工作已有突破,但是关于此类锡矿的矿床成因、成矿规律研究明显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区内找矿勘查工作。因此,建议应结合世界范围内与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锡矿特征,总结发展此类锡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建立找矿勘查模型,为粤东地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危险性判别受地质因素、采矿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往往影响程度不同且部分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为了能够较准确地对采空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估,引入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以北京西山地区采空塌陷为例,根据塌陷特点,分别选取了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覆盖层类型、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覆岩强度、煤层倾角、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埋深、采空区空间叠置层数8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分级标准.将单因素评价指标均匀线性插值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T-S模糊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选取的8处采空区进行评估,结果分别为:Ⅰ、Ⅱ、Ⅲ、Ⅱ、Ⅲ、Ⅱ、Ⅲ、Ⅱ,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表明,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研究采空塌陷危险性是可行的.
  • 摘要:扬子地块西南缘拉拉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中,已公开报道的岩石及硫化物矿物Pb同位素为放射性成因Pb含量极高的异常Pb,不能用常规的Pb同位素等时线计算法及全球平均Pb同位素增长曲线解释其特征.结合Pb同位素演化基本原理,对矿床中的Pb同位素特征进行再解译.用校正后的岩石Pb同位素组成建立了Pb同位素的黑云母片岩增长曲线和钠长石变粒岩增长曲线,二者可作为扬子地块西南缘元古宙Pb铅同位素演化的参考.硫化物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位于2条增长曲线之间,并分为线性的上、下2个群;上群拟合混合等时线年龄为1119Ma,代表变质热液成矿期的年龄;下群拟合混合等时线年龄为1605Ma,代表火山喷发—沉积成矿期年龄.上、下2个群的Pb同位素混合等时线年龄分别与矿床中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了利用放射性成因Pb进行测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黑云母片岩和钠长石变粒岩构成了拉拉IOCG矿床的金属成矿物质的端元储库,硫化物矿物中的金属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来源的特征.
  • 摘要: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天津市含钾岩石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成矿规律研究众多的专业知识,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的来源、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下营式海相火山型含钾粗面岩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
  • 摘要:白云母和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对于岩浆热液矿床中热液蚀变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白云母作为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之一,在由高温至中低温蚀变作用过程和酸性岩浆结晶晚期及伟晶作用阶段大量生成,热液金属矿床中绢云母化非常普遍,形成绢云母.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族、伊利石族和蒙脱石族等矿物,在岩浆热液矿床中由于风化作用、热液作用、成岩作用而大量生成.白云母和粘土矿物是含铝硅酸盐矿物,本文通过测量含铝硅酸盐矿物在2.2μm波段附近吸收特征的波长位置,作为一种研究热液蚀变影响范围和程度的方法之一.
  • 摘要:惠安堡铀矿床铀赋存形式主要以吸附状为主,并含有少量铀矿物。铀主要由Fe-Ti氧化物、黄铁矿、少量云母、粘土质等吸附。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少量铀石。北部磁窑堡地区U_208Pb表观年龄为59.2、21.9Ma,属于古近纪古新世和新近纪中新世早期。惠安堡地区U_208Pb表观年龄为6.2Ma和6.8Ma,属于新近纪中新世晚期。直罗组下段砂岩铀矿石等时线成矿年龄为6.5Ma,也为新近纪中新世晚期。
  • 摘要:三塘湖煤田位于新疆东部哈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品质、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勘查开发力度为全疆之首.本次研究主要依据岩芯、野外露头等特征,结合钻、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利用单井典型沉积相分析以及连井沉积断面图的编制,通过沉积学标志分析(成因鉴别标志),确定研究区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侏罗系中下统的沉积特征.
  • 摘要:泥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且尚未完全排出、并以吸附、游离、溶解等多种形式赋存于沉积盆地内的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即页岩气.在一定埋深下由缺氧环境沉积的巨厚页岩可以为页岩气提供气源并作为页岩气的储集层(蒲泊伶,2008),与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中的生油岩概念明显不同(聂海宽等,2011).作为页岩气的储集层,需要从储层角度对龙马溪组展开细致的研究(赵迪斐等,2014).总的来说,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矿物组分复杂,矿物粒度小,以粘土矿物、脆性矿物为主,有机质TOC含量适宜,成熟度高,储层孔隙度极小,纳米级孔隙发育,微裂隙发育程度好,孔隙形貌特征复杂,具有适宜的脆性特征,是较为优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性、渗透性、力学脆性是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而岩石学特征是页岩储层孔隙性、渗透性、脆性的发育基础。进一步深入的认知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探究页岩储层的孔隙性、渗透性、脆性、含气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从岩石学特征角度进行储层评价的新思路。
  • 摘要:油气勘探始于1959 年111 地质队对三江盆地开展的地质调查,多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油气勘探.目前虽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但已在盆地内及其周边发现多处油气显示,表明三江盆地曾经发生过油气的生成、运移,具备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胡志方等,2006;刘云武等,2006;吴河勇等,2009)。2008 年对松辽外围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了重新认识,新计算资源量的盆地中三江盆地的石油资源量2.81×108t,展示出三江盆地地区油气勘探潜力。提出要开展隐伏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重视硅质泥岩作为新型烃源岩意义,加强对页岩气以及非常规油气的勘探。
  • 摘要:薄互层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常见的储层发育模式,但由于薄层的调谐作用,且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一个反射同相轴通常是多个薄互层之间相互干涉的综合反映,且振幅的强弱还受岩石波阻抗相对大小的影响,难以利用时间域的振幅属性来进行沉积相或储层预测研究.而时频技术可以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挖掘地震资料的有用信息.由于时频属性受波形、能量影响较小,且在一定时窗范围内较稳定,适合于复杂的薄互层区.目前频率域的各种属性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相带、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研究领域.本文在简单阐述匹配追踪时频谱分解算法原理的基础上,采用Liu Jianlei(2006)提出的改进的匹配追踪算法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认识.
  • 摘要:为了研究第二松花江断裂的活动性,本文对哈拉毛都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并进行了浅层地震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在哈拉毛都后山一带地表之下深层部位有一向斜,无断层迹象,断层没有向下延仲。因此哈拉毛都后山一带部分冲沟壁上发育的断层与滑坡有关,可能为古滑坡所形成,具体成因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 摘要:北大山中部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60 年代初,核工业系统先后在区内发现了一批铀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带,并取得了找矿和地质认识方面的众多重要成果,然而前人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拟通过工作区成矿条件分析,预测了找矿远景区,为区内铀矿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依据.新井地区古元古界中—浅变质片岩和阿尔斯兰—半截井上石炭系和二叠系火山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作为铀源层和储矿层对各种类型铀矿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火山岩为多旋回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新井铀矿床和碱井铀矿点赋存于石炭、二叠纪酸性花岗岩或与蚀变片岩接触带上,阿尔斯兰—半截井石炭、二叠纪酸性流纹岩对火山热液型铀成矿有利。多期次的断裂活动,产生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可能出现多期次对铀的叠加富集成矿,对岩浆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铀成矿有利。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有赤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硅化、钠长石化、绿帘石化和钾化等,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较好,热液蚀变与区内铀—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