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碳酸盐岩
海相碳酸盐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98220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通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岩溶资源与油藏岩溶储层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等;海相碳酸盐岩的相关文献由703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安江、乔占峰、曾凡刚等。
海相碳酸盐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220篇
占比:99.77%
总计:98443篇
海相碳酸盐岩
-研究学者
- 沈安江
- 乔占峰
- 曾凡刚
- 胡素云
- 杨雨
- 倪新锋
- 庞雄奇
- 张玺华
- 汪华
- 汪文洋
- 陈掌星
- 唐晓东
- 文龙
- 曹鹏
- 汪泽成
- 王凯
- 王大鹏
- 田兴旺
- 程克明
- 罗冰
- 苏劲
- 赵文智
- 邬光辉
- 郑剑锋
- 马永生
- 何登发
- 刘星旺
- 刘辉
- 吕修祥
- 吴兴宁
- 周刚
- 周进高
- 天工
- 姜华
- 孙圆辉
- 孙奕婷
- 孙晓伟
- 崔盈贤
- 张亚
- 张保涛
- 张建勇
- 张杰
- 彭平安
- 朱日祥
- 李斐
- 杨岱林
- 梁峰
- 潘文庆
- 王云龙
- 王永生
-
-
祝传海
-
-
摘要:
沈安江是一个“逆行者”。他不追逐潮流,对名利看得很淡,大家都热衷的东西,他甚至会主动与其保持距离。2004年,沈安江从中国石油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调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工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调动,但1年后他却主动要求从北京调回到杭州的科研岗位。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双序列”改革试点,沈安江又成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第一个辞掉所长职务去竞聘首席技术专家的人。
-
-
汪泽成;
施亦做;
文龙;
姜华;
江青春;
黄士鹏;
谢武仁;
黎荣;
金惠;
张志杰;
严增民
-
-
摘要:
基于超级盆地思维及油公司资源战略,分析四川盆地含油气系统和剩余油气资源分布,最大限度地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探索该盆地的超级盆地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在陆内裂谷—海相克拉通—前陆盆地3阶段演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具备构成超级盆地的资源条件。盆地超深层存在南华纪裂谷潜在含气系统;震旦系—中三叠统发育海相克拉通含气系统,以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为主;上三叠统—侏罗系发育前陆盆地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油;每套油气系统内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②发展完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常规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油等领域先进实用勘探技术,是支撑规模勘探开发的必要条件。③分层次制定勘探战略,争取政府扶持与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引入超级盆地研究思路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对指导四川盆地及类似成熟盆地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
王传忠;
薛婧
-
-
摘要:
在元坝气田开发史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既是开发建设先遣队,率先找到超深层气藏分布规律;又是科学稳产智囊团,精准部署多口高产气井。他们就是“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获得团队——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白手起家”开发功勋井2008年,为进一步支撑川东北地区油气开发,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成立,负责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评价及开发。
-
-
李建忠;
谷志东;
鲁卫华;
姜华;
翟秀芬;
刘桂侠;
赵容容
-
-
摘要:
目前,已在四川盆地震旦系—中三叠统发现了 12个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已成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与方向.为了进一步拓展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领域,在分析已发现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勘探思路与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以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与上二叠统为主力烃源岩,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丘滩体、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礁滩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颗粒滩等主要储层,以三叠系蒸发岩、下寒武统泥页岩与中二叠统泥岩为区域性盖层,具有下生上储的良好生储盖配置.②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主要受控于下述3个方面的因素——古构造背景与构造演化控制盆地"隆坳格局"的形成与分布,进而控制主力烃源岩、规模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古隆起、古斜坡的古地貌高带控制礁滩等高能沉积相带、大面积岩溶储层与古油藏、古气藏的分布;区域性与直接盖层控制大气田的空间分布与富集.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的勘探思路为隆坳格局定区带、地貌高带找滩体、地震预测找储层、古今圈闭定目标;评价方法为井—震—露头综合分析明确盆地岩相古地理格局,印模法、残厚法与地震相精细刻画礁(丘)滩体高能沉积相带,生—储—盖综合评价有利勘探区带与目标.
-
-
张倩慧;
苏进红;
万漓;
蒋雪桂;
朱俊;
胡忠贵
-
-
摘要: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为我国主要海相储层之一。通过分析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硅质岩的沉积背景和赋存层位以及产出形式,发现硅质岩以互层、混积、充填、交代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碳酸盐岩中,产出形式、沉积背景各异,对于硅质岩成因的研究有助于判别沉积古环境和成岩环境。硅质岩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化学沉积、交代(硅化)成因等,对于硅质岩成因的研究通常采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其中硅氧同位素的研究对于深化硅质岩成因认识有重要意义。
-
-
陈培元
-
-
摘要:
阿联酋X油田下白垩统哈布桑组上段为主力生产层段.根据岩心及镜下观察、物性测试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分析哈布桑组上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成因机制.结果 表明:哈布桑组上段发育5种类型(LM1、LM2、LM3、LM4、LMS)灰岩和3种类型(DL1、DL2、DL3)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孔为主,其他孔隙类型少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可划分为大孔喉型、中孔喉型、细孔喉型及微孔喉型4种类型,储层整体喉道半径小.沉积相为哈布桑组上段储层的发育提供基础,多期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及裂缝等因素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哈布桑组上段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弱,岩性较细,基质含量高;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古生物的繁殖,为准同生期大量铸模孔的形成奠定基础;高能相带发育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受整体占比较小及"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影响,对渗透率的贡献很小,导致哈布桑组上段储层表现为低渗特征.该结果对中东地区储层成因及分类评价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
马永生;
曾义金;
饶莹;
马晓潇;
黎茂稳;
蔡勋育;
徐旭辉;
胡东风;
曲寿利;
李根生;
何登发;
肖贤明
-
-
摘要: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初步应用和推广情况.
-
-
张玺华;
田兴旺;
杨岱林;
王云龙;
孙奕婷;
洪海涛;
夏茂龙;
汪华;
徐亮
-
-
摘要:
根据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结合储层发育分布规律,提出储层成因综合分类:指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礁滩储集层、表生岩溶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三大类.三个大类进一步分为了7个亚类.礁滩储集层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相带,即礁、滩相沉积控制优质储层规模发育,也控制了后期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依据沉积特征,将礁、滩储集层分为台缘礁储集层、台缘颗粒滩储集层、台内颗粒滩储集层3个亚类.岩溶作用的强度和对储层的改造效果受岩石成分和岩石组构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生岩溶储集层;依据储层特征,将表生岩溶储集层划分为白云岩风化壳储集层、石灰岩风化壳储集层2个亚类.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受控于白云石化作用和与白云石化流体相关的溶蚀作用.储层成因及地质特征的认识对于四川盆地寻找规模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
边利豪
-
-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深层盐下白云岩储层是中国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柯坪地区下寒武统直接出露地表且地层较为连续无间断,为研究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问题提供了直观的对比对象.本次研究,基于柯坪地区石灰窑剖面下寒武统的沥青实勘,明确下寒武统沥青赋存特征及油气历史充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石灰窑剖面下寒武统存在大量沥青充填于孔-缝-洞中,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路径;(2)肖尔布拉克组中上部存在多期沥青充填裂缝和包裹砾石的现象,证实多期次的油气充注;(3)玉尔吐斯组存在一期沥青脉,肖尔布拉克组中上部存在多期沥青充注,结合舒探1井取芯层段的沥青显示和孔隙特征,证实了肖尔布拉克组中部的高孔渗层段为有效油气横向输导层.
-
-
陈培元
-
-
摘要:
阿联酋X油田下白垩统哈布桑组上段为主力生产层段。根据岩心及镜下观察、物性测试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分析哈布桑组上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哈布桑组上段发育5种类型(LM1、LM2、LM3、LM4、LM5)灰岩和3种类型(DL1、DL2、DL3)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孔为主,其他孔隙类型少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可划分为大孔喉型、中孔喉型、细孔喉型及微孔喉型4种类型,储层整体喉道半径小。沉积相为哈布桑组上段储层的发育提供基础,多期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及裂缝等因素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哈布桑组上段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弱,岩性较细,基质含量高;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古生物的繁殖,为准同生期大量铸模孔的形成奠定基础;高能相带发育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受整体占比较小及“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影响,对渗透率的贡献很小,导致哈布桑组上段储层表现为低渗特征。该结果对中东地区储层成因及分类评价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
陈思宇;
雷宛;
肖宏跃;
王凯;
李会娟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海相油气远景区,尚处在早期油气勘探阶段.复杂的地表、地质条件,影响了地震勘探资料的品质.在勘探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希望尽快了解地质空间结构、构造形态特征及有利油气储集层埋藏分布特征.非震物探方法采用除地震勘探以外的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资料的综合处理,降低了单一物探方法的多解性、提高解释精度.本文以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远景区的物性统计规律为基础,利用非震物探方法联合正演,提取出典型构造/油气藏的重磁电理论异常特征;结合重力、大地电磁(MT)油气模型正反演计算,将理论异常特征作为提取研究目标特征的对比依据,进行(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为加快该区油气勘探步伐提供了依据.
-
-
肖承文;
高楚桥;
刘永林;
赵彬;
张承森;
吴兴能
- 《第十八届测井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类型多样、流体赋存关系复杂的特点,加之凝析气不同于正常干气、伴生气的烃类的组份和物理化学特征,导致该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模糊,岩石物理反演多解性强,储层参数定量评价、储层有效性评价、储层流体性质区分难度较大.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针对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特征,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与科研攻关,形成了一系列测井评价新技术、新方法。包括:①适应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储层参数定量计算新方法。②基于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和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测井资料的储层有效性评价新方法。③基于电阻率测井、气测录井、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储层流体性质判别新技术.这些测井评价新技术的应用和持续发展,提高了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测井解释水平,有效提高了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流体性质解释符合率,为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储量评价提供了关键的测井评价技术保障。
-
-
-
-
于洲;
周进高;
吴兴宁;
吴东旭;
丁振纯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通过钻井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桃38、莲92和统74等井的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膏盐下白云岩储集层段获得了几十~上百万方的高产工业气流.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膏盐下天然气藏具有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自生自储油型气或"上古生界煤型气与下古生界油型气"混源的特征(李军等,2016;刘丹等,2016);此外,在钻井岩心或薄片上也可见残留沥青,这一系列特征表明马家沟组五段膏盐下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烃源岩,且具有一定的生排气能力.
-
-
-
陈雅丽;
储雪蕾
- 《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自Lambert等(1987)首次对中国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海相碳酸盐岩进行碳同位素测定以来,许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更加细致的碳、氧同位素,甚至硫同位素的研究.然而,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台的东南缘.关于扬子地台西北缘埃迪卡拉系,特别是灯影组的研究则更多的倾向于古生物方面.陕西南部镇巴县的两河口地区因出露较完整的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为研究扬子地台西北缘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提供了便利.研究表明,无论扬子地台的东南缘还是北缘,灯影组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基本表现为较高的正值,变化幅度也比陡山沱组小,反映那一时期的古海洋具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有机碳埋藏速率也比较稳定,碳同位素总体下降的趋势可能反映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逐渐氧化趋势。与宁强的高家山剖面和峡东的九龙湾-石牌剖面对比,研究的两河口剖面在灯影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整体偏低,可能与两河口地区水体更浅有关。相对较深的水体而言,浅水中的有机质向深海输送时能更多的被再氧化,降低了其沉积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
-
-
刘高志;
陈践发;
何大祥;
陈斐然;
陈娟;
董劲
-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非烃类气体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球化学特征的厘定是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天然气生气机理及气源对比,因此对天然气中的非烃气体的地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两个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盆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对这两个盆地天然气非烃气体进行一系列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成因来源有了一个初步定性分析,但随着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两个盆地非烃气体成因来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理论难题.rn 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非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分别反映两个盆地天然气从烃源岩生成到聚集成藏之间所经历的生成、排驱、运移、聚集和成藏后的改造等过程的藕合,单一分析某个指标、某一盆地是无法彻底解决天然气中非烃气体的成因与来源,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两个盆地非烃气体进行地化特征的对比研究同时有助于厘清生产开发所关心的烃类气体成因机制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
-
-
Zhang Chengjiang;
张成江;
Xu Zhengqi;
徐争启;
Ni Shijun;
倪师军;
Yin Guan;
尹观
- 《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川西坳陷平落坝构造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钾离子浓度最高的构造区,同时伴有B,Br,I,Li等多种元素.从平落4井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富钾卤水以来,研究人员对富钾卤水的成因先后提出了多种认识,主要认为富钾卤水为原生海水沉积变质作用形成.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很多无法用沉积变质说解释的现象.为此,在研究过程中,不但追踪卤水中溶剂(水)的来源,还关注卤水中溶质的来源,得出了川西坳陷平落坝构造区富钾卤水属于多来源、多期次成因的结论.研究认为:①卤水中水的来源与古海水和成岩作用中含水矿物脱水有关;卤水中钾具有多源多期次成因特点,主要与原始海水浓缩有关,其次与含钾矿物的溶解有关,同时与二叠纪玄武岩、三叠纪绿豆岩及深部流体活动有关.②富钾卤水的成因模式为:膏盐盆地是富钾卤水形成的基础条件;断层是富钾卤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夹持在膏盐岩层之间的碳酸盐岩层是富钾卤水的良好储钾层;裂隙和孔洞是富钾卤水储集的主要空间;构造高点是富钾卤水主要储集场所;温度是富钾卤水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厚度大的膏盐岩层是富钾卤水保存的可靠屏障.
-
-
兰晓东;
吕修祥
-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次针对下奥陶统鹰山组现有油气藏开展烃类及盐水包裹体研究,以期提高鹰山组油气藏的认识水平,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塔中地区鹰山组油气藏远离断裂主要以油藏为主,一般不受或者较少受喜马拉雅期气侵影响,保留早期的油藏,如X1井。这些油藏原油密度较大,达 0.811 g/cm3,饱和烃一般少于75%,含芳香烃较多,饱芳比较低,一般少于20%;所含的天然气较重,密度一般大于0.7 g/cm3,天然气甲烷同位素较轻,碳同位素序列(C1~C4)规律地增大,油藏下的地层水矿化度也不高,低于现今海水矿化度(3.5×104 mg/L),也低于鹰山组平均地层水矿化度(10.1×104 mg/L),证明有大气淡水参与,这与早海西期大气岩溶、晚海西期成藏相关。而距离气源断裂近的井以凝析气藏为主,如X2井。原油密度较小,一般小于0.79 g/cm3,饱和烃一般大于75%,饱芳比较大,天然气密度小,天然气甲烷同位素较重,碳同位素序列(C1~C4)出现倒转,虽然导致倒转的成因很多(戴金星等,2003),结合前人及区域地质分析可能是同种类型不同来源或同种来源不同期次气的混合,呈现多期成藏特征,即早期成藏后期受喜马拉雅期气侵改造,如油藏改造为凝析气藏或多期气藏。同时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一般高于鹰山组平均地层水矿化度,是断裂沟通下层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缘故。与此同时,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两类井的气油比生产曲线也不同。远离断裂与外界无沟通的井,油产量下降很快,同时油压随着生产将至0MPa,其气油比随生产日期降低或稍持平,如X1井;而近断裂的井,油压降低得较慢或平稳,其气油比随生产日期升高或稍持平,如X2井,这反映了有断裂沟通的后期气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