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6篇、会议论文2267篇、专利文献166973篇;相关期刊500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找矿论丛等; 相关会议265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由15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李剑、陈践发等。

地球化学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6 占比:2.49%

会议论文>

论文:2267 占比:1.31%

专利文献>

论文:166973 占比:96.21%

总计:173556篇

地球化学特征—发文趋势图

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学者

  • 张敏
  • 李剑
  • 陈践发
  • 杨晓勇
  • 祝新友
  • 谢增业
  • 刘伟
  • 张枝焕
  • 张成江
  • 唐友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红霞; 侯克斌; 陈富荣; 吴正方
    • 摘要: 基于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池州市富硒土壤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对池州地区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470 mg/kg,明显高于江淮流域平均值(0.290 mg/kg),富硒土壤资源丰富。不同地层分布区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二叠系栖霞组—大隆组灰岩、硅质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106 mg/kg),白垩系徽州组砂砾岩、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226 mg/kg),地质背景(岩石分布)对土壤硒含量及分布起控制作用。同时发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以及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池州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区内石质土硒含量最高,但分布极少,红壤和石灰岩土是区内主要的储硒类型。此研究成果对池州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陈治军; 张春明; 贺永红; 文志刚; 马芳侠; 李渭; 高怡文; 陈义国; 张慧元; 魏东涛
    • 摘要: 银额盆地的部分钻井和野外露头发现了古生界过成熟烃源岩,对于分析盆地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探讨过成熟烃源岩地球化学问题等有重要的意义。对25个过成熟烃源岩样品开展测试分析,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其原始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1%,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镜质体反射率R_(o)平均为4.20%,为残余有机碳含量较低、混合型干酪根的过成熟烃源岩;②主要受控于热降解作用,过成熟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普遍呈现“正构烷烃具有双峰型、甾类化合物中孕甾烷(含升孕甾烷)具有异常高的相对含量、萜类化合物中三环萜烷的相对含量较高、芳烃化合物中低碳环数化合物占据优势”等特征;③提出了“有机碳构成”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岩石热解资料计算有机碳构成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本研究中过成熟烃源岩的有效碳仅占极小的一部分,但烃源岩原始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07%,且烃源岩具有持续时间长、产率较高的生烃特征,明确了银额盆地古生界过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 张红强; 张红鹏; 王斌; 安超; 李佳
    • 摘要: 通过河南桐柏马道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认为,Au、Ag、Cu、Pb、Zn、Cr、Ni、Fe 8种元素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共圈出单元素异常831个、综合异常27个,地球化学异常严格受地层、大河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岩浆岩等因素联合控制。结合综合异常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刘山岩铜锌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月儿湾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老和尚帽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4处。通过对远景区综合异常查证,在围山城5-甲_(1-1)和11-甲_(1-1)、刘山岩14-甲_(3-1)、月儿湾2-甲_(3-1)、老和尚帽24-甲_(2-2)综合异常区发现与异常相关的矿化信息,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 杨仁超; 董亮; 张吉; 王一; 樊爱萍
    • 摘要: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井产水严重,地层水成因、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确,成为制约该区致密砂岩气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大量测井数据、生产动态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苏里格气田西部地层水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发现:地层水矿化度高,整体属于盐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pH值范围为6~6.9,呈弱酸性。分析认为:1)地层水主要为埋藏变质水成因,地下水保存条件好,从而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2)研究区地层水的分布具有下气(山1段)上水(盒8上亚段)、东气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3)地层水主要有构造低部位水(Ⅰ型)、低渗带滞留水(Ⅱ型)、孤立透镜体水(Ⅲ型)三种分布类型;4)研究区西部构造低部位含水较多,类型为Ⅰ型,盒8下亚段砂体边部、缓坡带多形成低渗带滞留水(Ⅱ型),盒8上亚段、研究区东部构造高部位多为孤立透镜体水(Ⅲ型);5)苏里格气田西区致密砂岩气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6)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气源岩供烃潜力、储层物性、垂向运移距离、构造位置等;7)明确地层水成因,把握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建立气水分布与天然气成藏模式,可以有效指导气田的避水开发。
    • 刘澍; 温华华; 徐国盛; 梁浩然; 史玉玲; 谌辰; 黄思钦
    • 摘要: 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中油气来源。通过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技术对典型烃源岩样品及储层原油样品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生标化合物特征,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分为三大类:A类为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以三环萜烷C_(19)TT与C_(20)TT为优势,规则甾烷呈反“L”构型;B类为文昌组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1)TT或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高,规则甾烷以“V”构型为主;C类为文昌组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三环萜烷C_(23)TT具优势,奥利烷含量略低,规则甾烷呈“V”或“L”构型。研究区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具有低成熟度、高藿烷、高重排甾烷含量的特征,储层原油三环萜烷以C_(21)TT或C_(23)TT为主峰,反映混合母质来源特征;Pr/Ph比值为1.92~3.18,指示弱氧化环境下的沉积有机质来源。油源对比分析表明,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原油与文昌组烃源岩有较强的亲缘性,表明原油主要来自西北方向惠州26洼陷内的文昌组烃源岩。
    • 李天军; 黄志龙; 郭小波; 赵静; 蒋一鸣; 谭思哲
    • 摘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烃源岩纵、横向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非均质性强,具有斜坡带和西次凹多源供烃特征。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了原油类型划分与油-源精细对比,梳理了原油分布与生烃次洼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原油以凝析油为主,含少量轻质油和正常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孔雀亭地区,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与本地平湖组中段下亚段(平中下亚段)-平湖组下段(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Ⅱ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地区的平上段及平中上亚段和NB8洼陷,具有陆源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双重贡献,且蕨类植物贡献更大,与平上段、平中上亚段烃源岩有明显亲缘关系,并有成熟度较高的低带-西次凹海源有机质的贡献。Ⅱ2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及宝云亭—团结亭地区,陆源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贡献更大,与平中下亚段和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研究成果对深化平北斜坡带油源的新认识和油气藏预测及勘探部署有较大指导作用。
    • 梁红霞; 侯克斌; 陈富荣
    • 摘要: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池州市富硒土壤资源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富锌土壤资源分布及来源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地区表层土壤锌含量平均值93.6 mg/kg,达到富锌标准的土壤面积为4 251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0.61%。该地区的富锌土壤主要分布于石台县、贵池区、酉华—青阳县—童埠—丁桥等地,地域分布明显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pH、海拔的影响。土壤锌含量受土壤类型和土壤母质共同影响,尤其红壤、紫色土,碳酸盐岩(128.8 mg/kg)与红色碎屑岩(69.1 mg/kg)发育的红壤锌含量相差近2倍;强酸或者强碱均会降低土壤锌的活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锌含量随之增加。
    • 张宇; 魏俊浩; 石文杰; 李国猛; 周新琪; 毛国正; 刘成林
    • 摘要: 康马地区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是青藏高原具特色和重要的金(锑)成矿带。布主金(锑)矿处于EW向断裂与SN向断裂交会部位的康马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解决布主地区的找矿问题,本文以藏南康马县布主金(锑)矿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研究对象,运用元素的变化系数及富集离散特征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8种微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论述了8种微量元素的成矿潜力,得出Au、Ag、As、Sb和Pb这5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并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共划分了3组元素组合(Au-Ag-As-Sb组合、Pb-Zn组合和Hg-Cu组合)。应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的方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结合衬度异常圈定法圈定了与Au元素相关性较好的主要元素综合异常7处(HS-1~HS-7),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有利找矿靶区2处。经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靶区1发现褐铁矿化石英脉,局部发生强烈褐铁矿化,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显示了土壤地球化学在本区找矿的有效性。
    • 潘进礼; 马学东; 马玉学; 公亮; 侯尚杰; 何庆志
    • 摘要: 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露头局限分布的地区。银川盆地第四系覆盖广、沉积厚度大,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仅分布于盆地周边局部地区,且露头不连续,沉积环境研究较薄弱。通过对银川盆地灵武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碎屑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系统采样分析,探讨该时期沉积物源特征、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认为:①银川盆地灵武地区古近系—新近系物源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②古近纪—新近纪的沉积环境总体上为氧化环境,含盐度较高,气候特征以干旱炎热为主;③新近系彰恩堡组与古近系清水营组相比,氧含量相对增加,含盐度相对较低,水体相对变迁,湖盆由封闭体系逐步向开放体系过渡。该研究成果为银川盆地和宁南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晚期统一湖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 李彤; 陆继龙; 来雅文; 赵威; 汤肖丹; 蓝天
    • 摘要: 为研究吉林市苇沙河水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评估河水的健康风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苇沙河水中Cu、Pb、Zn、Cd、As、Hg等6种元素污染特征做出评价,并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对水质总污染情况做出评价,最后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苇沙河河水整体污染程度较轻,个别样点Pb、Hg为轻污染;HPI评价结果显示有4个样点受到污染,污染点受尾矿影响较大。致癌元素As、Cd通过饮水途径造成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为Cd>As,儿童健康风险值约为成人的3~4倍,更易受到污染威胁。非致癌元素Cu、Pb、Zn、Hg造成的风险远远低于推荐值,但Pb的风险值已超过可忽略风险水平。人均年总健康风险高于瑞典、荷兰、英国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