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
金矿床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912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57篇、会议论文1561篇、专利文献2129篇;相关期刊478种,包括地质找矿论丛、矿床地质、黄金等;
相关会议32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等;金矿床的相关文献由108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惠、沈远超、刘家军等。
金矿床
-研究学者
- 李惠
- 沈远超
- 刘家军
- 等
- 张连昌
- 聂凤军
- 曾庆栋
- 郑明华
- 韦龙明
- 刘铁兵
- 李光明
- 邓军
- 胡瑞忠
- 顾雪祥
- 陈柏林
- 葛良胜
- 戴塔根
- 魏俊浩
- 徐九华
- 李胜荣
- 杨兴科
- 罗镇宽
- 关康
- 卿敏
- 孙景贵
- 刘腾飞
- 张复新
- 江思宏
- 牛树银
- 王可勇
- 毛景文
- 李德亮
- 王秀璋
- 禹斌
- 吕古贤
- 姬金生
- 杨金中
- 王建平
- 范永香
- 张宝林
- 王义文
- 翟裕生
- 邵世才
- 鲍振襄
- 刘建明
- 沈保丰
- 冯守忠
- 应汉龙
- 李厚民
- 杨立强
-
-
史高飞;
曲万隆;
于洋;
马学鹏
-
-
摘要:
我国胶东地区金矿储量超过4 500 t,焦家金矿发展成世界级巨型金矿床,焦家金矿床沿2条大致平行断裂带对应位置分布,金矿体为阶梯式分布,断裂走向拐弯位置、菱形格状断裂交汇位置有利于成矿。分析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有利于全面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胶东地区的金矿地质特征,总结焦家断裂南延与深部特征,分析断裂构造和矿化的关系、断裂活动和生成金矿体的关系,最后揭示焦家断裂带找矿进展与前景,以供参考。
-
-
邓伟;
张羽;
孙通;
王力斌
-
-
摘要:
桓仁某地矿床初始以铁矿被发现,估算工业品位贫铁(mFe>15%)资源量18 795 kt,为沉积变质成因的中型铁矿床。伴随着对矿床的研究工作日渐深入,对矿床类型有了新的认知。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区物化探异常和铁建造中金矿体特征等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初步认定该矿床应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金矿床。通过对矿床的重新认知,确定新的找矿方向。对该矿床伴生金矿进一步开展工作,有希望成为较大开发前景的中型铁金多金属矿床。鞍本地区发育大量的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矿床,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金矿床开展研究对辽东地区找矿具有重大的意义[5]。
-
-
张龙;
任传涛;
陈桂虎;
孙剑爽;
娄雨雷;
王珑凯;
邹常伟;
王海英
-
-
摘要:
吉林省延边东部地区是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重要的金、铜矿化集中区.九三沟金矿位于集中区内,复兴地区属九三沟金矿外围,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在充分研究地质背景前提下,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进行扫面,圈定Au异常6处,而后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大功率激电测深和激电中梯测量工作,圈定了若干有利的成矿远景区,择优开展槽探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金矿化体2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说明综合运用物化探方法找矿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借鉴意义.
-
-
马海霞
-
-
摘要:
矿产资源作为一项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储存量也有限,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非常丰富,但因其在开发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使得矿产资源因此被消耗,这对矿产领域的发展而言具有抑制性影响,就此文章基于甘肃枣子沟进行探讨,首先分析金矿床成矿背景,然后探讨金矿床形成环境及矿床成因,旨在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好的推动我国矿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
-
王茜;
任广利
-
-
摘要:
利用CASI/SASI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对新疆阿尔金成矿带索拉克一带的蚀变矿物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区内蚀变矿物异常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结合典型岩石、矿物的地面光谱测量对不同地质体蚀变矿物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选取索拉克铜金矿床的矿化蚀变地质剖面开展光谱测量分析,构建该区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建立了基于区内金矿床的高光谱遥感找矿模型。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探索高光谱异常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验证表明圈定的高光谱异常区域金矿化较好,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
-
黎升斌;
付海滨;
张祚竟
-
-
摘要:
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属湘中地区典型金矿床。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主构造为向北倾的单斜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层间破碎带和北西向断层则作为重要的赋矿构造。文章结合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总结包金山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包金山矿区圈定3个找矿前景区。
-
-
刘宝山;
张春鹏;
寇林林;
韩仁萍;
李成禄
-
-
摘要:
争光金矿床位于兴安地块东缘黑龙江省多宝山铜钼-金矿集区南东端,矿体产于早奥陶世闪长岩与下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接触带及多宝山组中,为大型金矿。因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争光金矿床地质背景和岩石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12件矿石样品中共生矿物方铅矿和黄铁矿进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方铅矿^(87)Rb/^(86)Sr、^(87)Sr/^(86)Sr值分别为0.0853~1.2090、0.708066~0.714793,Rb-Sr等时线年龄跨度较大,为482.0±270 Ma(MSWD=9.20),(^(87)Sr/^(86)Sr)t=0.70753±0.00067;黄铁矿^(87)Rb/^(86)Sr、^(87)Sr/^(86)Sr值分别为1.431~3.^(86)2、0.717346~0.733799,Rb-Sr等时线年龄为474.9±3.3 Ma(MSWD=0.41),(^(87)Sr/^(86)Sr)t=0.70767±0.00013。在方铅矿和黄铁矿共生矿物组合的Rb-Sr等时线图解中,方铅矿和黄铁矿样品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去除5个不谐和点外,获得组合等时线年龄为477.8±3.2 Ma(MSWD=1.14,n=7),(^(87)Sr/^(86)Sr)t=0.707553±0.000083,Rb-Sr同位素年龄显示该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矿集区内的斑岩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空间上与争光金矿床分布紧密,它们与区内古生代早奥陶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属于多宝山铜钼-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
-
黎升斌
-
-
摘要:
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为湘中地区典型金矿床。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主构造为向北倾的单斜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层间破碎带和北西向断层则作为重要的赋矿构造。结合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包金山矿床地质特征,圈定包金山矿区3个找矿前景区。
-
-
金辉
-
-
摘要:
研究区位于著名的夏河—合作金成矿带,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夏河县金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地貌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属于裂隙型充水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下三叠统江里沟组长石石英砂岩和燕山期石英闪长玢岩中,矿床的工程地质属于中等型;矿区的环境地质现状简单,矿区环境地质属良好类型。总体上,矿床的水工环地质条件有利于矿床的开发与利用。
-
-
宫红良;
王春宇
-
-
摘要:
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床产地,但兰德金矿床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本文以分布于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西南部韦尔科姆金矿田内的范特斯堡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钻孔资料研究显示,该矿床由10条金矿体组成,主要赋存在中兰德群安登科组的石英岩和砾岩中;10条金矿体中①号金矿体规模较大,是该矿床的主矿体;通过矿石矿物组分及组构特征分析可知,金矿与黄铁矿关系密切,主要为自然金,且以游离金、裂隙金等形态存在;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及范特斯堡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范特斯堡金矿床具有沉积型矿床成因特征,为兰德金矿床成因类型的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
郑禄林;
杨瑞东;
刘建中;
高军波;
陈军;
程伟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华南地区作为世界著名的两个大面积低温成矿域之一,产出了金、锑、汞、铅锌等一系列特色低温矿床,尤其以金矿床最具特色,代表性金矿床有水银洞、烂泥沟、紫木凼、戈塘等金矿床.泥堡金矿作为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除早期发现产出的层状金矿体外,新发现的规模较大金矿体产于F1 断层之中,为断裂型金矿体,这一重大找矿突破使我们对泥堡金矿床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层状矿床,而是属于以断裂型为主兼具层控型的复合型矿床,金资源储量从18 吨增至70 吨,一跃而成贵州第三大金矿床.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或混合作用,以及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碳酸盐化、硫化物化)可能是导致泥堡金矿床Au沉淀的主要机制。
-
-
WANG Jieting;
王杰亭;
SUN Shuanghai;
孙双海;
LU Junhua;
卢俊华;
WANG Zili;
王自力;
GAI Xiaoqian;
盖晓谦;
LIU Zheng;
刘争
- 《第八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为了提高老挝爬奔金矿找矿效果,应用原生晕分析得出爬奔金矿含矿流体来源于矿脉南部,同时通过对5条平行矿体雁列式空间分布特征、V-1号主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控矿显微构造进行分析,得出爬奔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的规律.通过研究爬奔金矿V-1号主矿体纵投影图及构造叠加晕特征,发现"前尾晕共存"现象,说明存在多期次成矿活动,矿体剥蚀程度较小,且深部延伸较大,可能存在盲矿体;通过分析前人对爬奔金矿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测温结果可知,均一温度变化部分成矿温度大于300°C,推测矿床成因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含矿流体应与岩浆、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均有关联;在深部500 m钻孔中可见舍雄黄、雌黄的高品位原生矿石,认为爬奔金矿深部具有寻找硫化物型金矿体及富矿脉的潜力.
-
-
-
李瑞红;
王学求;
张必敏;
迟清华;
柳青青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热液系统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可靠的异常系列响应是预测深部隐伏矿床(体)的主要依据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一批深部隐伏矿床(体)找矿信息采集、提取、测试、分析技术和解释方法,均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勘查地球化学持续成为几乎所有尺度矿产勘查成果的主要贡献者之一(Cohen et al.,2010),尤其是深穿透地球化学所涉及的新方法、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深部矿体微弱异常系列信息的提取,成为国际上较有发展前景的地球科学前沿(Wang et al.,1995;谢学锦和王学求,2003). 金的赋存状态是矿床学领域函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而纳米金是断裂带金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异常系列具体表现,受控于构造变形、矿质输运、流体演化和水岩反应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断裂带热液金矿床的原生异常和次生异常系列的形成和分布均与断裂带纳米金的存在密切相关。当前,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相关领域研究中关于金纳米颗粒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①黄铁矿固溶体出溶纳米金;②黄铁矿中溶解度饱和析出纳米金颗粒;③吸附作用使成矿流体直接沉淀至快速生长的黄铁矿表面;④脱挥发份作用导致了金纳米颗粒和含金蹄化物矿物纳米颗粒的形成;⑤在金矿体上方土壤中发现细菌介导作用导致了细菌式金颗粒的形成。热液矿床通常认为具有极高的流体通量和压力脉动,也是纳米金或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最为活跃的地方,但是迄今为止对于断裂带这种正反馈形成过程与机制仍知之甚少。因此,纳米金及其成因机制是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领域函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付于真;
方维萱;
刘家军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西秦岭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汇的特殊地段,是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集结部位.正是由于西秦岭处于中国大陆构造的主要地块与造山带聚集交接转换部位,在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三面围限这一特殊格局下,致使对西秦岭造山带中的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复杂、矿化类型多样,并导致关于西秦岭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背景、成矿动力学体制及成矿模式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但各成矿亚带中的金矿床集群的空间展布受区域大断裂控制,次级矿集区或单个金矿床受区域大断裂派生的次级剪切带控制,这一现象是显而易见的.陕西八卦庙金矿床是这类矿床的典型代表.构造变形序列为韧性构造变形-脆韧性构造变形-脆性构造变形叠加+构造-流体祸合,经历了石炭纪一早三叠世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印支期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燕山期NE向脆性节理及岩浆热流体叠加。
-
-
鲁美;
叶荣;
王晓佳;
王振凯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氡是镭、钍等放射性元素衰变时的产物,其中222Rn的半衰期最长,为3.8d.前人观测到海洋中222Rn浓度与锰结核分布存在正相关关系引起了Kristiansson and Malmqvist的注意,他们认为氡通过气体扩散无法在短时间内从几百米深的地方上升到地表,因此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Malmqvist and Kristiansson,1981;1982),即地气流携带氡沿着固态岩石圈的断裂或者微裂隙向上迁移,其中气体来源于地幔或者岩浆侵入等,在潜水面以下由微气泡组成,气液界面能够吸附原子或者原子团.为了不断迎接在覆盖区进行金属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的挑战,人们不断发展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包括土壤活动态及细粒级全量测量、地气测量、地电测量和植物测量等。并且逐渐建立了地气上升、地下水循环、植物根系吸收、毛细管作用等多营力接力模型尝试解释地球化学异常迁移过程,其中地气不仅是解释异常的地质营力之一,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非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寻找隐伏矿床。选取豫西小秦岭金矿田外围申家窑金矿床为代表,在其上覆黄土覆盖层进行地气测量实验研究。地气中物质成分与隐伏矿床成矿及伴生元素相对应,元素的空间分布模式平行于深部矿体及断裂的走向,说明表生环境下土壤地气中赋存与成矿相关的元素,地气测量技术能够用于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床的勘查。
-
-
侯辉;
王敏;
汪立今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吐拉苏—也列莫顿成矿(火山岩)带是新疆西天山地区晚古生代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加曼特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部的也列莫顿成矿带,西为赋存阿希大型金矿床的吐拉苏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加曼特金矿岩相学、矿相学、矿物学、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等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该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机构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褐铁矿、铜蓝、自然金、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一半自形粒状、乳滴状和各类交代结构以及碎裂状结构,常见胶状、皮壳状、梳状、角砾状、条带状、块状构造。(2)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为气液两相或纯液相的水溶液,新疆加曼特金矿的均一温度为124-443°C,盐度为(0.18-17.79)wt% NaCl.eqv,密度为0.6-1.03 g/cm3,未见含CO2包裹体及含子晶矿物包裹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点。(3)通过加曼特金矿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和均一温度-盐度图的研究,成矿作用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混合作用,早期的高温流体基本不成矿,随着中晚期的大气水的加入导致金的沉淀。(4)通过对加曼特与斑岩型金矿和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对比,得出加曼特金矿主体表现为由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石英脉型矿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