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矿机制

成矿机制

成矿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630篇、专利文献27368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球等; 相关会议11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成矿机制的相关文献由3263位作者贡献,包括祝新友、王京彬、王玉往等。

成矿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630 占比:2.21%

专利文献>

论文:27368 占比:95.96%

总计:28521篇

成矿机制—发文趋势图

成矿机制

-研究学者

  • 祝新友
  • 王京彬
  • 王玉往
  • 杨斌
  • 许德如
  • 倪培
  • 杨晓勇
  • 吕古贤
  • 徐兆文
  • 胡瑞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娥; 居维伟; 陶培奋; 刘小胡; 张悦秋
    • 摘要: Kobos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达马拉造山带南部边缘,属于西南非洲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金属矿种以铜、锌为主,次为金、银等。矿床主要赋存于Elim组变质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石以浸染状、脉状构造及网脉状构造为主,赋矿围岩蚀变明显,构造形成的裂隙、破碎带及后期热液充填形成的脉体是矿床主要发育部位。通过综合研究认为,区内成矿作用受造山期构造和后期变质热液事件共同影响,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变质热液型。
    • 杨誉博; 苏尚国; 霍延安; 宁亚格; 顾大鹏
    • 摘要: 人们对邯邢式铁矿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对在河北武安赵庄地区斑状二长岩中发现的“含铁熔体流体”脉及团斑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及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含铁熔体流体”矿物组合分带明显,其中核部矿物组合为Di+Amp+Mt+Ap+Pl,边部矿物组合为Prh+Cal。“含铁熔体流体”中磁铁矿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中心部分TiO_(2)含量为2.23%,边部磁铁矿TiO_(2)含量为0.36%~0.57%。核部∑REE高过边部两个数量级,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图中呈右倾型曲线,与武安地区侵入岩同源,在未经流体加入时的高温岩浆环境中结晶。边部磁铁矿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图中显示REE轻微亏损,且有明显的Ce负异常,指示了磁铁矿结晶环境有大量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加入。在磁铁矿(Ti+V)(Al+Mn)图解中,“含铁熔体流体”中的磁铁矿落于斑岩型磁铁矿和Fe-Ti、V型磁铁矿区域,也处于热液型磁铁矿与岩浆型磁铁矿之间。这表明“含铁熔体流体”并非侵入岩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反应后形成的远端夕卡岩脉,而是源于深部的“含铁熔体流体”在浅部结晶的产物。以高钛、富集REE为特征的磁铁矿是深部岩浆房铁矿浆结晶的磁铁矿微晶。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注入岩浆房形成流体超压,磁铁矿微晶与气泡结合沿岩浆通道快速上升。最后在1.55~2.19 km的深度形成以低Ti、亏损REE为特征的磁铁矿,并结晶形成角闪石等流体晶矿物。
    • 田超; 宋昊; 郑懋荣; 李圻
    • 摘要: 贵州荔波-独山地区含铀煤系位于二叠系吴家坪组底部黑色介壳灰岩层及深灰色硅质灰岩之上,属贵州省丹寨-三都-独山碳硅泥岩型、煤岩型铀成矿带,已发现2个达到工业品位的小型煤岩型铀矿床。本文对含铀煤层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与成因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北至南岩相及铀富集规律呈有规律变化,即北部海湾沼泽相矿层稳定,品位较高,中部及南部为相变过渡带及海陆交替相,矿化不够稳定,品位低;成矿物质U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部分来自围岩,与晚二叠世吴家坪阶早期峨眉山地幔热柱海相第一喷发旋回期后,富含SiO_(2)、Mn、U、Co,Pb、CO_(2)等气液流体溶入海水有关;铀矿化形成受层位(吴家坪组)、岩性(褐煤、炭质页岩)、构造(方村向斜及南北向断裂)及沉积环境(还原、酸性-低盐)等因素控制;含铀煤属同生沉积、同生富集为主,构造叠加改造为辅的成因类型。
    • 许可; 许德如
    • 摘要: 蚀变岩型矿石是热液型金矿床中重要的矿石类型,其形成与水岩反应密切相关。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中的蚀变岩型矿石多发育在褪色化蚀变带中,目前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野外勘查、岩相学观察和TIMA分析表明,蚀变带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广泛发育菱铁矿、绢云母和隐晶质石英。蚀变岩型矿石局部可见较多硫化物,与含金石英脉中的硫化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说明为同一期流体作用的产物。部分硫化物切穿碳酸盐矿物,说明褪色化蚀变形成于成矿前。TIMA和μ-XRF分析表明,蚀变带发生硅化和绢云母化,且Fe聚集成点状。因此,推测成矿前的水岩反应形成大量菱铁矿斑点,为成矿提供良好的化学圈闭。成矿期含金流体与菱铁矿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硫化作用促进金的沉淀,为黄金洞金矿蚀变岩型矿石的成矿机制
    • 胡冰殊; 柳西亚
    • 摘要: 河南嵩县是我国重要的金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目前已发现雷门沟、鱼池岭超大型钼矿床,螃蟹沟、黄水庵等大型钼多金属矿床,前范岭、石盘、香春沟等中型钼矿床,以及众多的小型矿床(点),显示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区内矿床主要为钼矿床、钼-金矿床和钼-铅矿床、银-金-钼矿床、金-钼-铅矿床、钼-铅-银矿床,可以划分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碳酸岩脉型、韧性剪切带型等6类钼矿床。矿床形成受控于断裂构造,矿体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同鸡蛋坪组地层关系密切。在勘查重点区中,要把地表出露的含矿石英脉、辉钼矿化及其上下盘产出的蚀变带作为寻找矿化体的直接标志;特别是在燕山晚期花岗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要注重把具有钾化、硅化蚀变特征且有石英脉充填的构造作为找矿重点,以期发现更多的钼多金属矿床。
    • 吴益平; 张连昌; 周月斌; 朱明田; 陈三中; 钟莉; 杨光靖; 闫瑜婉; 刘建锋
    • 摘要: 新近发现的卡尔恰尔超大型热液脉状萤石矿床位于阿尔金造山带中部,矿体主要沿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及变质杂岩的接触带产出,并受韧性剪切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类型为萤石方解石脉型,矿物组成以萤石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石英和钾长石。矿石呈粗晶粒状和伟晶状结构,条带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包裹体研究表明,萤石和方解石中包裹体具有近似特征,均发育CO_(2)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等4种类型的原生包裹体,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C~359°C,盐度为2.07%~7.59%,反映成矿流体为中—中低温、低盐度不混溶NaCl-H_(2)O-CO_(2)热液体系类型。萤石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试,反映该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推测岩浆期后初步形成富CO_(2)、富F热液,在上升过程中淋滤萃取变质杂岩中的Ca质形成成矿流体,后因大气降水加入发生降温、降压与流体沸腾作用,在断裂—裂隙构造的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萤石方解石矿脉。
    • 张兆年; 曹毅; 朱裕振; 庞振山; 沈立军; 管继云; 郭晨芳
    • 摘要: 大张铁矿是鲁西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和交代蚀变特征,将大张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透辉石、绿帘石、石英和方解石等透明矿物显微观察发现,大张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富液两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矽卡岩阶段到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94.1~550°C)、高盐度(w(Na Cl_(eq))=18.07%~56.42%)向低温(156.4~225.1°C)、低盐度(w(Na Cl_(eq))=1.23%~6.16%)的持续演化过程。流体包裹体资料,结合氢、氧同位素数据(δ^(18)O_(fluid)=-1.8‰~11.4‰,δD_(fluid)=-101.1‰~-93.40‰)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混入,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流体-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和流体混合等地质过程。综合分析发现,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作用以及温度降低是导致大张铁矿中铁沉淀富集形成富铁矿的主要机制。
    • 张恒; 彭义伟; 叶龙刚
    • 摘要: 新疆西天山喇嘛苏Cu矿床和可克萨拉Fe-Cu矽卡岩矿床均与晚泥盆世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但二者矿物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喇嘛苏矿床发育大量磁黄铁矿,磁铁矿含量较少,表现出强还原的成矿环境;可克萨拉矿床发育大量磁铁矿和赤铁矿,磁黄铁矿含量较少,表现出氧化的成矿环境。本文根据两个矿床的成矿岩石主微量元素和锆石微量元素进行了锆石成因类型判别、锆石Ti温度和岩浆氧逸度计算。结果表明,喇嘛苏和可克萨拉矿床成矿岩体中岩浆锆石的Ti饱和温度分别为678~746°C和695~819°C,岩浆氧逸度分别为-11.82~-14.88和-14.92~-6.68。由此可见,喇嘛苏矿床和可克萨拉矿床的初始成矿岩浆均具氧化性质,但最终热液产物却截然不同。鉴于喇嘛苏矿床赋矿围岩为碳质含量较高的灰黑色灰岩,本文推测还原性热液流体是由于高氧逸度岩浆分泌出的氧化型岩浆热液受碳质围岩的还原作用所致。可克萨拉矿床的赋矿围岩为较纯的灰白色灰岩,因此初始氧化性岩浆热液保持较长时间,沉淀出大量磁铁矿和赤铁矿,演化到晚期才逐渐转变为还原性流体并沉淀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物。
    • 陈雪锋; 范裕; 周涛发; 庾江华; 钱仕龙; 陆中秋; 杨张一; 洪建民
    • 摘要: 西坞口矿床是江南隆起带安徽宁国市近年来发现的首个关键金属铷(Rb)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花岗斑岩。矿床中发育两类铷矿体:矿体I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矿体II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两类矿体的矿物组合均为多硅白云母+石英。矿体I呈透镜体状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多硅白云母含量可达70%,品位为0.25%;矿体II产于花岗斑岩体和地层接触带,品位为0.21%。前人对西坞口矿床的矿化特征、岩浆岩年代学、岩浆岩成因开展了研究,但关于铷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制尚不明确。本次工作分别对成矿岩体和两类矿体中的主要矿物开展了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中R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0×10^(-6)、872×10^(-6)和1328×10^(-6),矿体I和II中多硅白云母的Rb平均含量分别为2544×10^(-6)和2686×10^(-6)。多硅白云母晶体化学计算表明,铷以Rb^(+)→K^(+)/Na^(+)置换的方式进入多硅白云母晶格,在多硅白云母中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岩浆岩对比分析,本文提出西坞口矿床成矿岩浆具有较高的Rb背景值以及氟(F)含量,矿物结晶作用使得Rb在残余岩浆含量升高,岩浆向热液过渡阶段的富F特征导致原先岩浆体系的架状硅酸盐结构变成层状,进而有利于结晶出大量富Rb的多硅白云母,并富集形成铷矿体。
    • 孔志岗; 张斌臣; 吴越; 张长青; 刘益; 张锋; 李杨林
    • 摘要: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