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金矿床

铜金矿床

铜金矿床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6593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地质、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铜金矿床的相关文献由69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菊兴、张志、李志军等。

铜金矿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65930 占比:99.61%

总计:66185篇

铜金矿床—发文趋势图

铜金矿床

-研究学者

  • 唐菊兴
  • 张志
  • 李志军
  • 姚晓峰
  • 赵玉锁
  • 宋俊龙
  • 胡正华
  • 王红星
  • 邓世林
  • 王景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晓丹; 彭虎; 王林世; 郭亚波; 张松; 李韦雅
    • 摘要: 辽宁北二十家子铜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朝阳-赤峰金矿成矿带,区内多个蚀变岩型铜金矿(化)点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3类异常,其中Ⅰ类异常4处,Ⅱ类异常8处,Ⅲ类异常16处.在化探异常显示良好的区域进行了物探工作,其中物探高电阻率区域与化探Ⅰ类异常区重合,物探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共圈定3个异常区、4个深部靶区.综合研究区内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发育是重要的岩石矿物学找矿标志;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和花岗质片麻岩的接触部位,北西向、北东向构造蚀变破碎带,硫化物含量较高的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 张波; 徐英豪; 王国栋; 崔晓亮; 李增胜; 苏尚国; 陈学根
    • 摘要: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记录。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高镁闪长岩以细粒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未发现橄榄石捕虏体或捕虏晶;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51%~10.88%)、Yb含量((1.16~2.69)×10^(-6))及Y含量((11.68~25.09)×10^(-6)),高的Mg#值(50.07~72.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对低的Sr/Y和La/Yb值;结合较为一致的Nb/La、U/Nb、Th/La和U/Th值,表明其可能是由俯冲沉积物熔体与上覆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这一过程伴随了大量H_(2)O和流体的释放,增加了氧逸度;高镁安山岩/闪长岩形成环境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类似,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紧密的亲和关系,是大型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标志,而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已发现具有铜金矿化的发育,表明该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周友清
    • 摘要: 矿区铜金矿井巷开拓系统施工过程中,井下涌水出现含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现象后,作者随即开展了矿区地表、巷道、钻孔岩心含(隔)水性等的水文地质特征调查,在认真阅读了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反复分析比对矿区地表水、基岩构造裂隙水、巷道涌水、相邻矿区涌水的水化学类型特征及H_(2)S气体空间赋存位置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H_(2)S气体系岩浆成因的观点。
    • 吴炳生
    • 摘要: 某铜金矿床是塞尔维亚境内的大型矿床,保有矿石量约4000万t,铜金属量约120万t,金金属量约78 t,-140 m标高以上采用的采矿方法为进路充填采矿法。以-85 m分层为例,对采矿进路和穿脉等井下工程进行地质编录和取样工作,构建品控模型,精确控制UHG、HG、LG矿体边界,对比分析品控模型和资源模型之间的差异,论述了开展品位控制具有指导采矿和选矿作业、优化采矿工程设计、节省采矿成本等意义,提出了矿山未来品位控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为该矿山未来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 周友清; 高鹏浩; 阙晓倩; 彭伟
    • 摘要: 在塞尔维亚TMK铜金矿开拓系统施工中,除了出现涌水外,还出现十分罕见的涌气(H_(2)S)现象,为探究涌水、涌气原因,在开展矿区地表、钻孔岩心含(隔)水性、巷道等水文地质特征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文献资料,反复分析比对矿区地表水、基岩构造裂隙水、巷道涌水及相邻矿区涌水的水化学类型特征。研究表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隔水层、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层、溶蚀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并非前期地质勘查报告的“顶板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而是“矿床主要以顶板含水层充水为主,但在导水断裂构造区域顶、底板联合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类型”。涌水来自深部碳酸盐类地下水、涌气(H_(2)S)来自地壳内部的岩浆活动产生的挥发组分,并阐明了H_(2)S气体向上漂移对矿区深部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影响作用,据此重新评价、估算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以期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水文地质技术参数。
    • 陈晓锋; 赵延朋; 张青伟; 董爱国; 胡乔帆; 白令安; 吴继炜
    • 摘要: 老挝班康姆矿床是近年来在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该矿床矽卡岩与矿体主要赋存在安山岩中且缺乏矽卡岩分带,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厘清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机制是后续开展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大型铜金矿床找矿勘探的基础.该矿床矿化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δD分布于-110‰ ~-90‰,δ18 O分布于-1.5‰ ~7.1‰,其中低δD的样品具有相对高的 δ18 O值;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为0.41~3.43Ra(大部分<1Ra),40 Ar/36 Ar为314.8~362.4.H-O及H e-A r同位素结果表明,班康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至少部分来自地幔)与低 δD的大气雨水的混合,雨水占更大的比例,且某些矿化流体的雨水端元在混合前经历了明显的水岩作用.除一件样品(BK64)的黄铁矿具有高的δ34 S(8.1‰)外,其余硫化物的δ34 S分布于-0.9‰ ~1.5‰,位于地幔硫的范围.共生硫化物对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计算以及动力学分馏不支持高 δ34 S(8.1‰)黄铁矿的硫来自从热液流体,可能来自围岩.热液方解石的δ13C范围为-3.1‰ ~2.5‰,δ18O变化于26.0‰ ~28.4‰,指示其碳来自矿区灰岩,而灰岩的溶解为热液摄取围岩的重硫提供了可能.矿石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6 Pb/204 Pb:17.9284~18.7756;207 Pb/204 Pb:15.5336~15.6651;208 Pb/204 Pb:37.9125~38.8090)位于黎府褶皱带和长山褶皱带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大陆弧岩浆岩的Pb同位素范围,介于印支地块玄武岩和泰国-老挝S-型花岗岩及相关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之间,指示班康姆矿床的Pb来自壳幔混合源.本文S-Pb-He-Ar同位素结果及区域Cu-Au成矿过程的岩石地化研究,表明班康姆矿床Cu、Au主要来自地幔.与典型矽卡岩Cu-Au矿床的S-Pb-H-O同位素及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特征的对比,结合前人的火山气热液交代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的实验结果,认为班康姆矽卡岩型Cu-Au矿床的形成机制为深部出溶的气相为主的含矿岩浆流体沿断裂上升到浅部交代安山岩或大理岩并经历了流体混合、沸腾及矿石沉淀等过程.
    • 马文虎; 黄国彪; 李长印; 焦和
    • 摘要: 西支沟铜金矿床地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由于海拔较高地质勘探程度总体偏低.为探讨西支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和找矿标志,于区内开展了地质测量、槽探、钻探和综合分析等工作.分析发现:西支沟铜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构造及热液活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及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找矿标志方面,万宝沟群碎裂岩化长石石英砂岩和八宝山组的砂岩、玄武岩及破碎蚀变岩分别为金和铜的重要找矿层位;断裂构造是寻找铜金矿(化)体的重要区段;石英脉对寻找铜、金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高土化和孔雀石化是寻找铜、金矿的重要间接标志.
    • 魏奎
    • 摘要: 新疆乔夏哈拉—阿克塔斯铜金矿产资源的成矿带位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该地区的构造从位置而言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界处位置,提纲的主体位于额尔齐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位置处,其位于矿区的东段位置处.相关专家虽然对此地的铜金矿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矿区开采位置整体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在矿床的成因类型以及找矿问题上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该地区乔夏哈拉在内的三个地区进行研究,借助于野外和室内观察研究的方法对该地区矿床的成矿条件以及地质特征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该地区的铜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本地区的容矿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为主,矿体中的主要形态为层状和似层状,总体表现出层控的特征,因此该地区岩性构造对矿体的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矿区中最为主要的原生矿石包括有磁铁矿、黄铜矿以及黄铁矿等,其中所发生的围岩蚀变情况较为明显.根据上述地质特征的综合情况,对于该区域矿产的寻找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曹福李
    • 摘要: 内蒙后二道沟铜金矿床是阴山—燕山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研究表明:后二道沟铜金矿床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赋存在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下段(P1sm1)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层间裂隙和结晶灰岩与石英闪长岩的外接触构造蚀变带中;矿区Au及Sb、Bi等单元素异常具有良好的空间耦合性,地球物理测量成果显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 曹福李
    • 摘要: 内蒙后二道沟铜金矿床是阴山—燕山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研究表明:后二道沟铜金矿床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赋存在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下段(P1sm1)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层间裂隙和结晶灰岩与石英闪长岩的外接触构造蚀变带中;矿区Au及Sb、Bi等单元素异常具有良好的空间耦合性,地球物理测量成果显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