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载金矿物

载金矿物

载金矿物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292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下水、山东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全国生产矿山提高资源保障与利用及深部找矿成果交流会、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河南省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载金矿物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洪英、陈翠华、顾雪祥等。

载金矿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2927 占比:99.85%

总计:73037篇

载金矿物—发文趋势图

载金矿物

-研究学者

  • 杨洪英
  • 陈翠华
  • 顾雪祥
  • 代鸿章
  • 张燕
  • 李保华
  • 李晓敏
  • 杨立
  • 杨立强
  • 程文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燕; 李引; 尹鑫; 陈翠华; 王嘉欣; 杨玉龙; 邹发
    • 摘要: 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金矿床。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发现载金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金的化学状态可将金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金这三大类,按照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这三大类,金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µm,属于明金、显微金。
    • 庞运权; 蓝勇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百地锑金矿的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等,探讨其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结果为该区域下一步勘查找矿提供借鉴。
    • 陈少奇; 皮桥辉
    • 摘要: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是我国滇黔桂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以者桑金矿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赋金矿石,即辉绿岩型矿石、泥质板岩或粉砂岩型矿石、泥灰岩型矿石中的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其进行矿物特征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辉绿岩型矿石中细粒自形毒砂、菱形毒砂及破碎状毒砂的尖端含金性较好,矿化多与硅化和绢云母化有关;泥质板岩或粉砂岩中粗粒自形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和脉状黄铁矿含金性较好,矿化多与炭化和硅化密切相关;泥灰岩型矿石中普遍含金,细粒菱形毒砂的含金性较好,矿化多与硅化、碳酸盐化及炭化有关。另外结合前人对者桑金矿矿物包裹体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者桑区域地质特征,探讨了三种矿体的成因及成矿模式。
    • 张海仁
    • 摘要: 甘肃大口子北西金矿床位于公婆泉铜铁金成矿带内,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本文研究表明:矿区内金矿(化)体以透镜状产出,矿体走向与含金蚀变带展布方向一致,矿石平均品位变化较小,属于稳定型金矿床;矿体明显受控于构造和岩浆岩的双重作用控制,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型、破碎带型和闪长岩型金矿石;矿床的形成与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为金矿化提供了丰富的热动力条件.
    • 黄式庭; 于晓飞; 吕志成; 刘家军; 李永胜; 杜泽忠; 吕鑫; 孙海瑞; 杜轶伦
    • 摘要: 老金厂金矿床是北山成矿南带最具代表性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之一,其规模为中型.依据脉体穿插、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将矿床矿化作用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含砷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利用电子探针研究了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规律.Ⅰ阶段:黄铁矿以粗粒自形立方体为主,粒度为0.50~1.50 mm,贫As、Au;毒砂含量极少,呈细粒他形.Ⅱ阶段:含砷黄铁矿周围常有大量毒砂产出,含砷黄铁矿多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粒度为0.30~1.00 mm,富As、Au;该阶段矿化最为强烈,毒砂主要形成于此时期,多呈棱柱状、柱状、放射状集合体,显示富S亏As特征.Ⅲ阶段:多以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共生组合脉的形式产出,黄铁矿多呈长条状,以富S、Cu、Zn、Au和贫Fe、As为特征.Ⅳ阶段:矿化作用极弱,毒砂、黄铁矿含量极少,为细粒他形.原位硫同位素组成显示:Ⅰ阶段黄铁矿δ34 SV-CDT值为-3.8‰~-2.9‰,均值为-3.3‰;Ⅱ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 SV-CDT值为-4.7‰~2.6‰,均值为-3.3‰;Ⅲ阶段黄铁矿和闪锌矿δ4 SV-CDT值主要分布于-1.9‰~1.0‰之间,均值为0.1‰.此3个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期硫主要来源于幔源岩浆,混入了部分地层硫.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成矿早期至晚期,成矿流体总体上由富S贫As向富As贫S演化.Ⅰ阶段体系处于中性稳定的环境,硫源充足;Ⅱ阶段为贫S富As的高氧逸度环境,由于大气降水对地层的淋滤渗透,混入富As流体,Au可能与As结合形成Au-As络合物,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沉淀;Ⅲ阶段成矿元素种类丰富,体系为富S贫As的弱还原环境,Au很可能与HS、S形成络合物进入黄铁矿晶格.
    • 柳生祥; 雷祥军; 赵向农
    •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羊里尾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辉锑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金以细粒金为主,其次为微粒金和中粒金,少量次显微金;嵌布形态主要为尖角粒状、板片状、细脉状;嵌布状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石英、褐铁矿、毒砂、碳质.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羊里尾沟金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环境,且与岩浆作用有关;结合该矿区及其外围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中的金丰度,认为羊里尾沟金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为地层和岩浆的混合来源.
    • 荆国强; 廉康; 胡菲菲; 李磊; 杜亚龙
    • 摘要: 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手段是研究载金矿物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赵家庄金矿中载金矿物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的空间关系开展研究,并对载金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寻具有找矿意义的载金矿物和总结标志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少量为黄铜矿、闪锌矿,这些载金矿物中Au含量依次为:细晶黄铁矿>粗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黄铜矿.不同时期的黄铁矿(粗晶黄铁矿、细晶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中Au的分布均匀,但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细晶黄铁矿和草莓状黄铁矿中的Au含量较高(平均含量0.14% ~0.18%),这种现象表明此类矿物为构造热液期形成,金易富集.Au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可见金"包裹于脉石矿物中,或以裂隙金的形式嵌布在矿物晶隙及裂隙中;另一种是"不可见金"以纳米级颗粒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也是Au的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为后期矿床的成因、成矿过程和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佐证,同时易于根据含金矿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选冶方法.
    • 陈亚
    • 摘要: 以位于研究区处于贵州省贞丰县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典型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砷黄铁矿可划分为四个世代;黄铁矿1(Py1)黄铁矿2(Py2)黄铁矿3(Py3)黄铁矿4(Py4);金矿床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次为毒砂.研究区的矿床载金黄铁矿粒度细小且大多数黄铁矿具有环带结构.
    • 吴智
    • 摘要: Pilot experiments to extract gold from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s by continuous bio-preoxidation and cyaniding were investigated.Effects of parameters on gold cyanide leaching were studied.Bio-oxidation mechanisms of gold bearing pyrite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ingle slot oxidation,removal rate of S,Fe and As rises with increase of bio-oxidation time in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o obvious oxidation effect after 9 days.It is reasonable to calculate oxidation slag rate,sulfur removal rate,gold leaching rate,and oxidation effect with SiO2 content in oxidizing slag.In continuous pre-oxidation experiment,oxidation rate of sulfide is 79.13% and gold cyanidation extraction rate is 92.94% under the conditions including oxidation time of 7 d,pulp density of 15%,temperature of 42 °CC,and agitation speed of 60 r/min.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f bacterium promotes anodic oxidation reaction and reduces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reaction resistance without change anodic oxidation mechanisms of gold bearing pyrite.%采用连续生物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中试试验,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开展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槽氧化试验中,硫、铁、砷的脱除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基本呈直线关系,9d后氧化效果不再明显,采用氧化渣中SiO2含量推算氧化渣率、硫脱除率、金浸出率,并计算氧化效果比较合理.连续氧化试验中,在氧化时间7d、矿浆浓度15%、温度42°C、搅拌速度60 r/min的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达79.13%,氧化渣氰化提金浸出率为92.94%.电化学试验表明,浸矿微生物的加入并未改变载金黄铁矿的阳极氧化机制,但促进其阳极氧化反应,降低了腐蚀电位和反应电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