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处理金精矿
难处理金精矿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35769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金属矿山、黄金科学技术、湖南有色金属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第十五届(2011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议等;难处理金精矿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衷水平、黄中省、伍赠玲等。
难处理金精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5769篇
占比:99.99%
总计:1135855篇
难处理金精矿
-研究学者
- 衷水平
- 黄中省
- 伍赠玲
- 王云
- 吴智
- 蔡创开
- 邹来昌
- 刘洪晓
- 张旭
- 朱明龙
- 李云
- 谭文松
- 赵俊蔚
- 邱冠周
- 郑晔
- 陈景河
- 丁文涛
- 王春
- 臧宏
- 郭金溢
- 陈勇
- 黄怀国
- 周成英
- 宋永胜
- 尚鹤
- 屈伟
- 廖元杭
- 张廷安
- 曾勇
- 武彪
- 温建康
- 王瑞永
- 王红
- 蓝碧波
- 蔡镠璐
- 赵国惠
- 金创石
- 陈勃伟
- 黄海辉
- 乔红光
- 何国华
- 余群波
- 冷启龙
- 刘力章
- 刘大学
- 刘新星
- 历彦江
- 叶志勇
- 孙理鑫
- 孙留根
-
-
杨鹏;
王杰;
赵娜;
孙美芬;
周元浩
-
-
摘要:
新疆某金精矿金品位37.10 g/t,含砷3.08%、铁15.17%、硫13.00%,自然金嵌布粒度以微粒为主,占91.04%,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29.16%,为典型的含砷微细粒难处理金精矿。针对该金精矿特点,开展了系统的生物氧化单槽试验和连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驯化培育的菌种HYBBSX-Z1212-TL,在磨矿细度-0.045 mm占90.00%、矿浆浓度18%、连续氧化6 d的条件下,金精矿中砷、铁、硫氧化率分别为96.84%、93.83%、74.97%;氧化渣采用氰化炭浸工艺回收金,氰化浸出最优条件为矿浆浓度33%、氧化钙用量15 kg/t、碱处理时间2 h、氰化钠用量20 kg/t、氰化浸出时间48 h,金浸出率为94.11%。
-
-
郭小芳;
郭乐乐
-
-
摘要:
针对含砷、锑成分高的难处理金精矿冶炼过程中废气污染源的产生情况,结合冶炼工艺过程,对焙烧收砷包装粉尘、焙烧烟气经制酸后的尾气、氯化提金干燥废气、物料转运及造粒粉尘、氯化提金焙烧烟气等废气源,通过采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提高项目的污染防治水平.
-
-
蔡创开
-
-
摘要:
研究了用Fe2(SO4)3-H2 SO4-O2体系从某高铜金精矿中浸出铜,考察了各因素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矿粒度-38μm占97.2%、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00 g/L、Fe3+质量浓度10 g/L、矿浆保温80°C条件下充氧气搅拌16 h,铜浸出率达97.82%,浸出渣中铜降至0.5% 以下,浸出效果较好.
-
-
蔡创开
-
-
摘要:
研究了用Fe_(2)(SO_(4))_(3)-H_(2)SO_(4)-O_(2)体系从某高铜金精矿中浸出铜,考察了各因素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矿粒度-38μm占97.2%、硫酸初始质量浓度100 g/L、Fe^(3+)质量浓度10 g/L、矿浆保温80°C条件下充氧气搅拌16 h,铜浸出率达97.82%,浸出渣中铜降至0.5%以下,浸出效果较好。
-
-
白少华;
李光梅;
张先军
-
-
摘要:
采用传统火法冶炼设备反射炉回收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副产品三氧化二砷时,存在热效率较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为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自动化水平及经济效益,中南黄金冶炼公司在钢带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改进,形成了一项全自动带式电炉三氧化二砷蒸馏提纯技术.生产实践表明:金精矿冶炼副产品三氧化二砷纯度从96.5%提高至99.0%,堆密度从0.8 t/m3提高至1.8 t/m3;该技术安全环保,设备性能良好,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应用前景广阔.
-
-
吴国玉;
郑晔;
徐文清;
邢志军;
鲁玉春;
毛文元
-
-
摘要:
为研究难处理金精矿在热压氧化高压釜内部的氧化预处理效果,运用FLUENT软件对难处理金精矿在高压釜内部的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利用GAMBIT建立流场实体物理模型,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及多重参考系法处理搅拌桨区,并分析了矿浆在高压釜内部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等的分布状态和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域所选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矿浆在高压釜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密度场及温度场分布;矿浆、氧气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在高压釜内部混合均匀,难处理金精矿可以得到充分的氧化预处理.
-
-
-
李光梅;
张先军;
白少华
-
-
摘要:
某黄金冶炼公司采用两段焙烧技术处理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砷的入炉品位约10%,由于焙烧后杂质含量仍然偏高,给氰化提金、锌粉置换的生产控制带来困难.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通过设备改换型、强化酸洗逆流洗涤、精细化控制氰化浸出条件等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金氰化浸出率,降低了材料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郑成辉;
白悦;
严佐毅;
陈伟立;
李晓伟;
林诚
-
-
摘要:
难处理金精矿的生物氧化浸出过程是一种新型、低污染、清洁的生产工艺.该生物氧化过程是在气液固三相生物搅拌釜反应器中进行的.在气液固三相生物搅拌釜反应器中,离底悬浮状态具有较低剪应力、较低能耗和较高相间传质系数的特点,是保证生物反应持续高效进行的一个优化条件.为了优化设置搅拌桨离底高度以实现生物氧化浸出反应过程的节能和高效,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计算离底悬浮转速的公式,并采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精金矿体系气液固三相离底悬浮转速的计算误差低于20%,所提出的公式和研究方法能够快速地确定工程设计的优化参数,以实现节能和减少生物浸出的污染.
-
-
郭金溢;
蔡创开;
丁文涛;
许晓阳
-
-
摘要:
Research on the pretreatment-cyanide for the gold concentrate in Gansu whose leaching rate is55~59%.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can be onthegold loaded mineral decomposition,making gold fully exposed,making the harmful substance decomposition to remove or change the nature and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process of gold leaching in,greatly improving 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甘肃某难处理金精矿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55%~59%,对该金精矿进行预处理-氰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难处理金精矿进行预处理可将载金矿物分解,使金充分暴露出来,并将有害物质分解去除或改变其性质,消除其对浸金过程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金的浸出率.
-
-
-
金创石;
张廷安;
牟望重;
曾勇;
吕国志;
刘燕
- 《第十五届(2011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国内某难处理金精矿的加压氧化渣进行了液氯化法浸金的热力学计算及浸出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H值、氯化钠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浸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精矿氯化浸出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为:pH值<8、电位高于0.9V;液氯化法浸金最佳实验条件为:电位1.0V以上、pH值4、氯化钠浓度75g/L、反应温度40°C、液固比3:1、反应时间120min、搅拌速度300rpm,浸金率为96.54%。该方法提高金的浸出率效果显著,并且能够降低试剂消耗。
-
-
-
孙理鑫;
张旭;
谭文松;
朱明龙
-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哈克RS600流变仪测定了难处理金精矿矿浆流变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探讨了固相浓度、粒径大小分布、剪切速率、温度、pH值等因素对矿浆流变学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表观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pH的的增加而降低.矿浆表观黏度随固体体积分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固含率下矿浆呈现为牛顿流体特征,在较高固含率下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在高固含率的条件下,试验获得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较好地符合幂律定律。最终,将矿浆流变学特征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数学关联。
-
-
熊英;
柏全金;
林滨兰;
郑存江
- 《2002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对富含镍的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细菌预氧化技术,不仅可有效提高金的回收率,而且镍也可得到综合回收.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细菌对载金黄铁矿、毒砂的分解率达到71.0﹪和92.4﹪;对硫化镍的分解率达到88.8﹪.在金的浸出率从41.4﹪提高到95.0﹪的同时镍的总回收率大于50﹪.实现了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