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21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0篇、会议论文255篇、专利文献262825篇;相关期刊80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真空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158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等;微波加热的相关文献由7581位作者贡献,包括彭金辉、张利波、吉野浩二等。
微波加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2825篇
占比:99.34%
总计:264580篇
微波加热
-研究学者
- 彭金辉
- 张利波
- 吉野浩二
- 大森义治
- 贞平匡史
- 陈津
- 黄卡玛
- 信江等隆
- 久保昌之
- 郭胜惠
- 细川大介
- 朱铧丞
- 陈菓
- 孙宁
- 张斐娜
- 杨阳
- 张陈
- 刘建伟
- 史龙
- 林晓铭
- 张世敏
- 刘民勇
- 唐相伟
- 杨彪
- 樊丽丽
- 李家春
- 刘凯
- 栾春
- 夏洪应
- 燕铎
- 刘金营
- 焦生杰
- 三原诚
- 安井健治
- 彭虎
- 方友平
- 朱红波
- 王庆先
- 贾逾泽
- 不公告发明人
- 杨晓庆
- 陈茂顺
- 高子渝
- 商辉
- 李迎光
- 刘建华
- 叶乾旭
- 周俊文
- 夏然
- 巨少华
-
-
姚俊辉;
陈辉;
管伟明;
张军辉
-
-
摘要:
为从微观层面研究微波对煤层顶板砂岩的热作用,实验前对砂岩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扫描电镜(SEM)对微波辐射前后砂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砂岩孔隙结构的改性作用包括扩大孔隙的分布范围、增加大孔隙的数量以及增强孔隙间的连通性;随着微波在样品中的传播,孔隙的改性行为明显减弱;砂岩中石英、长石颗粒受热膨胀及其附着黏土脱水的耦合作用产生的晶间断裂和晶内断裂是导致较大孔隙(T_(2)>10 ms)数量增加和孔隙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工程中利用微波加热进行煤层脱气时,首先要对煤层取样分析,根据煤中碳酸盐类、硫化物类矿物和水分的含量来研判微波的脱气效果;此外,为避免微波注热煤层时对顶板岩石的损伤,作业时需根据煤层气的抽采范围选择合适波长的微波输出。
-
-
向阳开;
刘威震;
赵毅;
张庆宇;
张艳娟
-
-
摘要: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愈合性能,制备了全石型、粗石细钢型、粗钢细石型、全钢型4种沥青混合料,采用热常数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热参数和电磁参数,利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红外测温仪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分布,并对比分析了COMSOL软件数值模拟温度场与试验温度分布;最后,采用三点弯曲破坏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4种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微波吸收性能和传热性能,会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速率产生一定影响;钢渣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性能,且3种钢渣沥青混合料中粗石细钢型表现出较好的加热均匀性;COMSOL软件能够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下的温度分布;相比于全石型沥青混合料,粗石细钢型、粗钢细石型、全钢型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分别提高了1.11倍、1.14倍、1.11倍,钢渣的掺入较好地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
-
-
李广志;
马永强;
黎晨晨;
修伟业
-
-
摘要: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90%为反式异构体,大量研究表明顺式异构体生物活性较高。所以为提高番茄果汁中顺式异构体的含量,实验以顺式番茄红素占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番茄红素异构化工艺条件,将此条件应用于番茄果汁进行番茄红素异构化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250W、微波加热温度90°C、异构化时间6h,顺式番茄红素占比51.62%,将此条件应用到番茄果汁中,异构化后果汁中含有番茄红素28.34±0.02μg/mL,顺式番茄红素含量为14.62±0.05μg/mL。采用微波加热异构化方法可以将番茄果汁中反式异构体转化为顺式异构体,为新型番茄果汁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
余亮
-
-
摘要: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常用的半柔性路面材料,可在常温条件下拌和,摊铺与碾压,施工不需要大型装备,易于实现一体化施工,并且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振动轮碾装置可以很大程度模拟现场压路机施工工况,可以有效指导现场施工质量。但目前多数施工单位仍然参照热沥青材料或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的方法和施工技术。促使该类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压实和施工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路面质量不佳,严重影响了该混合料路面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针对此,设计了一种振动轮碾装置成型机整体,并对关键部件进行选型指导及其校核计算。该成型机由机架、小车装置、振动装置、刮平装置以及试模及其微波装置构成。
-
-
滕大勇
-
-
摘要:
采用微波热解和常规热解对油泥进行处理,通过热解产物分布、热解油分析、热解固渣分析,以及热解不凝气分析对2种热解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规热解较佳的热解条件是热解温度750°C、热解时间30 min,冷凝液产率76.45%,不凝气产率19.96%,固渣产率3.59%;微波热解较佳的热解条件是热解温度500°C、热解时间15 min,冷凝液产率85.93%,不凝气产率9.33%,固渣产率4.74%。微波加热热解油与常规热解相比,烃类含量低,醇、酮、酯等成分含量高;微波热解不凝气的产率在850°C达到最大值30.98%,高温微波热解利于进行不凝气的循环利用。微波热解固渣碘吸附最大值为531.2 mg/g,亚甲基蓝吸附最大值为384.08 mg/g,比表面积为55.36 m^(2)/g,均大于常规热解固渣。
-
-
燕翔;
王都留;
张少飞;
李午寅;
董晓宁;
王俊辉;
范秀梅
-
-
摘要:
为了考察农林废弃物核桃壳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H_(2)O_(2)耦合改性的方法制备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考察了溶液pH值、核桃壳生物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吸附模拟水溶液中Pb(Ⅱ)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具有无定形碳结构,炭颗粒表面具有微米级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隙结构;C■0、C—O、C■C等基团的含量较改性前有所增加。在初始离子浓度为400 mg/L、核桃壳生物炭投加量为16 mg/L、pH值为4.0、温度25°C、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改性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率达到99.5%。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微波-H_(2)O_(2)耦合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对于高浓度含Pb(Ⅱ)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
-
颜彬;
李凯;
任必锐
-
-
摘要:
针对现有微波加热技术中出现热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凹凸型内表面微波加热腔体,可利用凹弧面对微波具有多次漫反射的特点来提高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达到提高对稠油加热均匀的目的。并利用HFSS软件仿真研究了相关参数,进一步验证微波加热腔体的改造,相比光滑内表面结构,对整体加热均匀性提升10.3%,最高则可达21.96%;对介质的吸收功率提高0.37%。
-
-
李宁;
刘秉国;
张利波;
刘鹏;
郭胜惠;
董恩华
-
-
摘要: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对环境和人类有很大危害性,但是其中的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本文以机械破碎后的三元锂电池为原料,研究了正极材料在室温下的表观密度的介电特性以及随温度变化的微波介电特性和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正极材料在表观密度为1.484 g·cm^(–3)时具有最佳的介电性能.加热过程中,正极材料在25~700°C之间都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400°C时介电常数ε_(r)达到最大值11.96 F·m^(–1),随着微波功率增大,正极粉末升到700°C的时间明显缩短,最大升温速率在320~450°C的范围内.介电性能变化趋势与微波加热特性变化趋势相吻合.
-
-
杜永刚
-
-
摘要:
沥青路面在重载荷作用下会出现路面的开裂、鼓包、风化等问题,传统的路面环切破碎重塑法需要对路面进行切割剔除和重新成型,维护工作量较大。路面微波加热技术可以实现对原有路面沥青设施的有效利用,且在程控成型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路面的无创快速修复。实验表明,与传统的路面环切破碎重塑法相比,微波加热沥青路面维护法的日工作量提升1.74倍,平均高程误差提升3.55倍,废石产生量节约27.91倍。在进行合理技术工艺路径梳理和技术贯彻普及后,该方法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
-
杨彪;
马红涛;
杜婉;
刘承;
高皓
-
-
摘要:
针对微波加热是一个多物理场各自演变及相互耦合的过程,无法直接求得媒质温度分布偏微分方程(PDE)解析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及准确求解微波加热温度分布的新方法.首先,本文在无限维PDE降维到有限维ODE温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ODE温度模型阶次选择与温度分布求解精度量化关系.其次,通过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AMPSO)优化误差函数近似得到最优的空间基函数转换矩阵,利用该矩阵将空间基函数进行线性优化组合,进一步降低ODE模型阶数,进而使得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更快速的求解微波加热过程中媒质的温度分布.再次,通过数值仿真实验证明,温度分布求解误差主要产生于模型阶次的选择,且优化后的低维ODE模型的温度分布精度相对误差控制在1.64%以内,求解速度提升72.2%.最后,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方法求解微波加热PDE温度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低维ODE温度模型的准确性,充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
傅岳峰;
王兵;
郑宏彬;
曾德望;
肖睿
- 《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将废轮胎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热解,能够得到固、液、气三相产物,经过后续处理可以实现产物的梯级利用,实现废轮胎的资源化利用.现阶段的废轮胎热裂解技术较多,如:常压惰性气体热解技术、真空热解技术、催化热解技术等.热解装置如流化床热解、移动床热解、固定床热解、回转窑热解等.上述设备热解都属于常规加热方式,热量通过介质或者壁面直接传递给废轮胎颗粒,由于轮胎类橡胶材料的热导率较低,轮胎材料内部的热阻往往占据了整个反应总热阻的主要部分.传统加热方式中废轮胎中的传热方向都是由外到内而传质方向是由内到外,废轮胎内部的传热与传质方向相反,从而导致加热效率低、热量传递慢等问题.微波加热方式传热是由内到外的,能够实现传热与传质同向,从而提高了热解效率,并且能实现精准控制,降低颗粒内外温差,抑制二次反应,从而提升裂解产物品质.
-
-
-
ZHENG Ya-Qi;
郑亚琪;
CHEN Xing;
陈星
- 《第十八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大功率微波对物质的加热涉及电磁、热、加热物的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等多种物理过程的综合作用.研究耦合电磁场、热传导和被加热物质物理参数方程构建多物理场方程组,数值求解获得微波加热过程的温度变化.本文给出多物理场算法公式和计算流程.以2.45GHz微波加热水为例,多物理场仿真了该加热过程的微波功率分布、热量累积和温度上升.设计和加工制作了微波加热实验装置,多物理场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多物理场仿真的正确性.
-
-
-
张婉剑;
朱荣淑;
姚泽
- 《第二十三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以甲苯作为VOCs的典型污染物,基于存在VOCs净化不完全、O3有残留等问题,实验探究微波快速低耗加热α-MnO2催化同时去除甲苯和O3,结果表明:微波快速低耗加热α-MnO2对甲苯和O3具有很好的催化同时去除效果;随着微波功率增大、停留时间增长、臭氧和甲苯初始浓度降低,甲苯和臭氧去除率会升高,且停留时间不短于0.05s时臭氧能够完全被去除;当催化剂质量为300mg、甲苯初始浓度为30ppm、臭氧初始浓度为40ppm、微波发射功率为300W、停留时间为0.15s时,臭氧能够完全去除,甲苯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8%以上.
-
-
崔可心;
李汉勇;
李晓平;
曹硕方
- 《第16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稠油资源丰富,但其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在常温下黏度大、流动性差,给输送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稠油管输常用的技术方法有加热输送、乳化输送和掺稀输送等,具有能耗高、稳定性差等缺点.本文应用纳米催化剂和微波协同作用的降黏方式,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对微波加热功率、时间和纳米催化剂的浓度进行研究,探究其相互作用,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单因素作用下,温度对降黏效果影响最显著;相互作用下,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功率和催化剂浓度的相互影响显著,温度和功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
-
Wang Yici;
王艺慈;
Zhang Bao;
张宝
- 《2018第五届钛产业前沿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Magnéli相是通式为TinO2n-1(4≤n≤10)的一系列亚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对于电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制备Magnéli相钛氧化物的主要办法是高温还原TiO2及其前驱体,此类方法制备过程长且繁冗.介绍了钛的Magnéli相系列化合物在用碳作为还原剂的条件下的制备方法,并将微波加热技术引入制备过程.微波加热碳还原制备Magnéli相,不仅使制备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制备的Magnéli相粒度更为细小,形状更加规则.最后对Magnéli相制备方法提出展望,为此类钛氧化物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
-
-
-
Huacheng Zhu;
朱铧丞;
Weiquan Ma;
马伟权;
Yang Yang;
杨阳;
Kama Huang;
黄卡玛
- 《第十八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微波加热是一种与被加热物质直接作用的选择性加热方式,但这种效应在微波直接作用于极性分子时效果较好,微波在作用于极性分子时,极性分子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中其极性取向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但微波加热非极性分子时,由于非极性分子在高频电磁场下极性变化很小,因此非极性分子很难被微波加热.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微波加热非极性溶液的方式,通过多物理场仿真计算,以非极性溶液的加热效果作为考核标准,计算了不同功率和不同流速下非极性溶液的升温特性,该文章对于工业上加热非极性溶液的方法设计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