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3433304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地学前缘、绿色科技、岩矿测试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文献由1221位作者贡献,包括郝郑平、江学顶、许伟城等。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33304 占比:99.99%

总计:3433538篇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发文趋势图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研究学者

  • 郝郑平
  • 江学顶
  • 许伟城
  • 袁鹏
  • 张钢锋
  • 李进军
  • 王磊
  • 豆宝娟
  • 丁莳文
  • 何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先军
    • 摘要: 土壤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人类健康以及土壤资源的安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肥料、石油等引起的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监测有着显著作用。本文对中国近年来有关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和系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当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议。
    • 吴鹏; 马露瑶; 孙哲
    • 摘要: 为探究挥发因子模型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土壤样品采集和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挥发因子模型的推导过程、识别了挥发因子的主要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讨论土壤采样过程中挥发因子、土壤暴露时间、挥发损失量三者的相互关系,推导风险管控中所需覆土厚度的计算公式;最后以实际污染物进行验算。研究结果显示,污染物有效扩散系数对挥发因子有较大的影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物有效扩散系数分布范围有重叠,参考剂量分配比例的选择仅考虑沸点和饱和蒸汽压可能会低估风险;土壤采样过程中污染物的扩散损失量、有机污染物风险管控过程中所需覆土厚度均与挥发因子呈正相关。因此,在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及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等工作中,参考剂量分配比例选择、土壤取样时间和取样直径、风险管控所需覆土厚度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需要充分考虑挥发因子的影响。
    • 张龙; 杨懿; 李远志; 武继春; 吴绍文; 谭鑫; 胡倩倩
    • 摘要: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和塑料及石化等工业生产,但作为一种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其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燃烧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但该方法存在催化剂价格昂贵和能耗高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发活性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及能耗小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材料.本文以硝酸铈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了二氧化铈和具有隐钾锰矿结构的铈掺杂纳米复合物(CeO_(2)-CeOMS-2).该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可见-红外光照射下对乙酸乙酯具有极高的光热催化活性、很低的乙醛(副产物)选择性以及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在光照下持续反应45 h,乙酸乙酯的转化率仍然稳定在90%左右;而纳米CeO_(2),OMS-2以及纳米TiO_(2)(P25)光热催化活性很低,且乙醛选择性较高.CeO_(2)-CeOMS-2初始5 min CO_(2)生成速率高达1102.5μmolg^(-1)min^(-1),分别是纳米CeO_(2),OMS-2和P25的137,17和30倍.CeO_(2)-CeOMS-2在波长大于420和560 nm的可见-红外光照射下也具有良好的光热催化活性,甚至在波长大于830 nm的红外光照射下仍具有较好的光热催化活性.同位素标记、程序升温还原以及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CeO_(2)-CeOMS-2的催化活性远高于CeO_(2)和OMS-2的主要是由于铈掺杂显著提高了OMS-2的晶格氧活性.乙酸乙酯在CeO_(2)-CeOMS-2催化剂上被18O2氧化的FTIR光谱结果表明,其在CeO_(2)-CeOMS-2上的催化氧化遵循Mars-van-Krevelen氧化还原机理,CeO_(2)的光催化与铈掺杂OMS-2的光致热催化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CeO_(2)-CeOMS-2还存在与常规半导体光催化不同的光活化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其催化活性.
    • 芦旭光; 柳丽芬; 韩建清
    • 摘要: 对PEC-MFC体系进行改进,构建了单循环C-PEC-MFC。为了降低溶解液中的乙酸乙酯和异丙醇浓度,以及充分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和产电能力,将溶解液与EC-MFC系统构成循环回路,搭建双循环CC-PEC-MFC。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法制备Ag/AgBr/TiO2-ZnO光催化剂。Ag/AgBr的最佳掺杂比为1%,最佳电阻为1000Ω。单循环的光电耦合微生物体系可以有效降解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并且产电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双循环体系后,将溶解液循环到EC-MFC系统,污染物浓度可以很快下降。
    • 曲家福; 李佐习
    • 摘要: 系统地综述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VOCs的来源,主要包括人为排放和自然排放;其次,介绍了VOCs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处理VOCs的方法,比如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技术,以及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等,并指出催化氧化技术是目前处理VOCs的常用手段。由于光热协同催化技术可以克服单纯热催化反应条件苛刻及光催化效率低的缺点,所以该技术是当前及未来的研究热点;设计高效稳定、结构可控的光热催化材料是实现该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 孟宪政; 庄瑞杰; 于庆君; 唐晓龙; 易红宏; 冯勇超; 隗晶慧; 陈超祺
    • 摘要: 制药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排放.针对制药行业废气排放量大、排放节点多、污染物种类复杂等特点,催化燃烧因经济环保、应用灵活,成为处理制药VOCs的合适选择.本文总结了制药行业排放的典型VOCs及常见医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特征污染物,并着重从催化燃烧催化材料研发及应用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制药行业典型VOCs催化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我国制药行业有机废气治理作了展望,即需进一步加深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VOCs实验室治理等基础研究来保证实际治理过程中的经济有效性;同时在原有催化氧化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多技术耦合工艺,实现制药行业废气的达标排放.
    • 张婷婷; 周长松; 周梦长; 吴昊; 张振; 杨宏旻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Fe负载UiO-66,并借助XRD、SEM、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自制非均相类Fenton体系装置探究不同Fe负载量、H2O2浓度、空塔速率、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对废气苯的氧化降解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Fe负载量的UiO-66均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呈不规则球状;在非均相类Fenton氧化降解苯实验中,30%的Fe负载UiO-66具有最高的苯脱除效率.EPR结果显示,Fe负载量的增大促进·OH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苯的氧化降解.过高的反应温度导致H2O2不稳定,非均相类Fenton氧化降解苯的效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
    • 李歆琰; 张春雷; 杨树平; 曹艳梅; 付翠轻
    • 摘要: 为有效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排放,提出了规范工艺原理、控制能力核查,规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及其许可排放限值核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数据链、管理责任链和技术责任链,为进一步加强VOCs排放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以防止弄虚作假行为.
    • 盛同范; 叶峰; 王晨昊; 周勇; 周良
    • 摘要: 船舶行业是VOCs重点管控行业,而室内涂装工艺更是产生VOCs的主要环节.本文研究了船厂室内涂装VOCs的排放及治理情况,收集了VOCs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能耗问题提出了处理系统的节能建议,为船舶行业VOCs的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思路和对策.
    • 尹力
    • 摘要: 本文主要对某退役农药厂场地中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成分进行分析,针对其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易挥发及难氧化的特点,采用异位低温热脱附工艺以及土壤修复机进行中试试验,分析试验中不同投加比的发扔剂对于某退役农药广场地中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及经济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