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6-10-13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探索了四川省工业源、生活燃料燃烧源和秸秆露天焚烧源的精细化分配方案,包含空间分配、时间分配及化学分配.空间分配采用了遥感GIS技术;时间分配结合了多源遥感数据和调查研究报告;而化学分配借用已有的实测颗粒物成分谱采用了Specimion Tool工具进行成分-机制物种转换,其化学机制采用了CB05-AE6.并在最后运行了修正后的SMOKE模型对源清单进行了精细化处理,以一次秸秆焚烧事件为例,制作了当天的排放清单,为CMAQ的模拟提供了重要的输入.清单的模型域范围涵盖四川盆地5个城市(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网格分辨率为3km,网格个数为96*113,清单排放的时间为2014年5月6-7日.
  •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天井洼垃圾处理厂的矿物垃圾生物床,采用不同的床层,不同的回灌速度,不同水力条件,研究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负荷对渗滤液中COD和硝酸盐的去除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不断增加时,污染物的去除率越来越低;随着回灌次数的不断增加,垃圾渗滤液中的硝酸盐浓度不断降低,硝酸盐的去除率大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随着有机负荷的不断增加,NH3—N的去除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驯化期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是5-11天.
  • 摘要:钢丝绳生产工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洗废渣,本研究采用强碱浸出的方法提取废渣中Pb和Zn,考察了NaOH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Pb、Zn及杂质金属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到了较佳的碱浸工艺:NaOH浓度为5mol/L、固液比为1∶24、温度为60℃、时间为1.5h及搅拌速率为1000rad/min,此时Pb和Zn的提取率分别为35.55%和64.22%,且碱浸后残渣中Pb和Zn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GB5085.3-2007),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置.
  • 摘要:针对湘潭某污水处理厂,结合现场工艺及其运行试验数据,模拟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推导出有机物BOD5去除率η与生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常数K、活性污泥浓度X及水力停留时间t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η=KXt/1+KXt=6.32*10-3Xt/1+6.32*10-3X.据此模型可得到有机物BOD5理论去除率,其与实际去除率相比较的结果说明:此模型能够良好地预测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系统中BOD5去除率,通过预测可以指导生产.
  • 摘要:为了评估烟气脱硫石膏改良围垦滩涂后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示范工程研究烟气脱硫石膏对围垦滩涂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总结了国内针对烟气脱硫石膏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效应的研究.连续4年监测烟气脱硫石膏改良后的围垦滩涂盐碱土中重金属含量及已有的相关试验均表明,利用烟气脱硫石膏改良滩涂盐碱土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为今后烟气脱硫石膏改良滩涂盐碱土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
  • 摘要: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我国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促进保护策略实施,需制订开展相应评估考核政策.在回顾我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生态保护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探讨生态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方法及考核机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rn 根据不同地理单元、层次考核需求(如省、市、县级)和生态系统保护要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可分别设置强制性和约束性指标,强制性适用于所有区域。在生态红线保护评估政策发布实施前,可通过函件往来、网络公示等公众参与方式,广泛、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考核体系,制订完成适用范围广、可接受度高的评估制度和考核办法。可以按照地理特征,选择生态红线划定较早的典型地区,开展成效评估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评估方法,再向全国推广。rn 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一般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红线成效评估,可结合现有生态保护成效考核工作开展。根据各地环境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制订有区别的考核机制,实施差异化管理。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是其辖区内的生态环境资源法定的监管者和责任者,区域国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状况往往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密切相关。维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质量和功能,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总体调控,协调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等其他规划,构建生态红线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相关监管责任部门与机构协作平台。
  • 摘要:本文采用机械微搅拌技术制备调质重油,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研究了电机转速(油水混合强度)、重油掺水率以及RNO(一种添加剂)添加量对1135型高速柴油机烟气NOX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35型高速柴油机燃用所制调质重油能够正常运行,降低NOX排放量的最佳重油调质条件为电机转速1316RPM,重油掺水率4%,RNO添加量1.2g/L.在最佳条件下NOX排放量的降低率最高可达28%。
  • 摘要:对2015年济南市大气降水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化学组成、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降水的pH值在4.39~7.80之间变化,月均值为6.92,总体呈中性,电导率在6.94~133μs/em之间变化.总离子月均当量浓度在805.46~3557.22μeq/L内变化,其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SO2-4>Ca2+>Mg2+>NH4+>NO3->F->K+>Na+>Cl-,SO2-4和Ca2+分别是济南市降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成分,分别占总离子当量浓度的26%和20%.用SPSS对济南市2015年大气降水中阴阳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SO4、CaCl2、MgCl2、MgSO4、(NH4)2SO4、Mg(NO3)2、H2SO4、HNO3是济南市大气降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它们通过降水对气体和颗粒物的去除及随后的液相反应形成.最后对降水分析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并对降水阴阳离子不平衡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为开展后续研究性工作提供思路。
  • 摘要:利用昆明2004~2006年08h气象加密探空资料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坝子贴地逆温年频率为59.9%,厚度为120m,强度为0.9℃/100m,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出现频率高,厚度小,强度略强的特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频率、厚度、强度呈单峰型年变化,春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强度最强;夏季频率最低、厚度最薄、强度最弱.坝子地形是影响贴地逆温的重要因素,昆明坝子地形对坝内贴地逆温具有保护稳定作用,尤其是对辐散冷却逆温过程的保护,同时也影响贴地逆温的厚度和强度.
  • 摘要:工业园生产废水排放量与产业类型、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关,由于以上因素的不确定性,准确地对进驻园区企业生产废水排放量估算的难度较大.目前工业园区生产废水排放量预测的系统研究还较少,远落后于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因此合理的预测工业园废水排放量,对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当地的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指意义.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业园区环评经验,以某工业园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的估算方法,类比法、经验系数法、单位产值法.根据预测结果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归纳了三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类比法和经验系数法可较快的确定园区废水量,适合用于环评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单位产值法可用于规划园区污水管网以及确定废水处理站规模.
  • 摘要: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子生物学技术,以16srRNA和功能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对北运河水体氨氧化细菌(AOB)进行PCR扩增分析;应用烯丙基硫脲(ATU)作为硝化抑制剂,模拟研究水体碳化过程和硝化过程耗氧量的变化;分析了水体中AOB的丰度与水质及硝化活性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体中氨氧化细菌数量为6.9×107~1.7×109 copies/L,数量较为可观,高于中国的东江、岷江和法国的赛纳河.北运河水体具有较高的氨氮浓度和潜在硝化活性,硝化耗氧量在水体耗氧量的比重较大.北运河水体的硝化活性与温度、TDN、DOC和硝态氮呈现显著相关性.回归分析可知溶解性总有机碳浓度对硝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北运河水体目前的硝化活性能使氨氮维持稳定的浓度水平,但是自然硝化能力满足不了高浓度氨氮的降解需要.氨氧化细菌和异养微生物能共同利用碳源和氮源,实现对氨氮的降解,但是,硝化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摘要: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校内清水河河段为研究区域,使用地物光谱仪以地面遥感方式采集光谱数据,同时取水样作实验室测量,获得悬沙浓度.对水体光谱数据与悬沙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悬沙浓度的预测模型.rn 对水体光谱与悬沙浓度分析后,采样点水体悬沙浓度在16~33mg/L之间,对悬沙浓度最敏感波段在570nm和805nm附近,对各种模型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最优模型为单波段对数模型.
  • 摘要:天然有机质在地表环境介质的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迁移转化性及多种环境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地表水环境中有机质的来源、形态及粒径多样,较土壤、沉积物等环境系统而言具有更新速度快、光通透性好、赋氧能力强及生物量丰富等独特性,因此在水环境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行为更为复杂多样.通过掌握多种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特征和环境行为,对全球有机质的循环转化模型的构建和认识具有较大贡献.本文主要以地表淡水环境为对象,综述了天然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性质,叙述了天然有机质对污染物的性质产生的环境效应及循环转化特征,并简单总结了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最后对目前地表水环境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地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摘要:水功能区是实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单元.目前我国水功能区管理及水污染防控中存在着部门管理协作不顺、陆域污染防治与水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衔接不畅的问题.本文从管理对象的自然属性出发,克服跨部门管理的障碍,提出涵盖水质、水量、水生态的水污染防控目标及污染治理措施,建立起基于水功能区的水陆联防污染治理体系.
  • 摘要:经过对海南、两广、湖南、湖北等四个土壤采样区,32个采样点共160个样品中元素含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土壤中10种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Mg>Ti>Mn>Zn>Pb>Cr>Sr>Cu>Cd;Fe、Mg、Zn、Cr、Mn、Ti、Cd、Pb等8种元素土壤含量均由北向南顺地域递减;不同元素在不同地区、不同生活区、不同土质中含量和分布特征差异均较大.
  • 摘要:采用10%NaC1溶液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底泥中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方便快速,易于操作,不使用有机溶剂.结果表明,MDL<0.02 ng/g,RSD<5%,加标回收率在91%~112%的范围内,能满足饮用水源地底泥中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测定.对桂林市漓江底泥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均未有检出,底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2%~107%范围内.
  • 摘要:用AMA GC5000-BTX-s气相色谱在线分析仪测定四川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甲硫醇的含量.同时用苏玛罐进行同时间段同位置采样,再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在AMA GC5000-BTX-s中甲硫醇有较高的响应,而在GC-MS中未提取到甲硫醇的特征离子.由此说明,AMA GC5000中甲硫醇的响应为假阳性响应.
  • 摘要:本文综述了POPs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大气中及生物体内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机理、富集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建议探索POPs来源的分类和摄入途径,加强对POPs的基础性研究,从源头上消除POPs,减少POPs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开发安全、高效的替代品。筛选和培育高效优势菌种、植物,开发治理POPs污染的新方法和技术,同时有效联合不同的处理技术,以便产生高效、经济的联合技术,使POPs污染能最大程度消除。加强国际问题的紧密合作,达到试验方法、标准统一,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POPs控制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新的未知POPs的立体异构体分析技术,从传统的详细研究POPs转移到研究其代谢物和新类别;开展POPs的降解机理研究,开发针对POPs的专门去除和修复技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POPs公害的认识,树立POPs减排的全民意识。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光大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2013-2015年间二嗯英类污染物排放水平,排放浓度均值均低于0.065 ng-TEQ/Nm3.采用先进机械式炉排炉时,焚烧余热炉出口未经处理的二嗯英浓度最高为0.79 ng-TEQ/Nm3标准,远低于设计值5 ng-TEQ/Nm3.经过活性炭吸附后,二嗯英排放浓度最高为0.007 ng-TEQ/Nm3,低于0.01 ng-TEQ/Nm3.总之,光大环保垃圾焚烧项目二嗯英排放浓度全部优于欧盟2000标准。
  • 摘要:将凹凸棒进行改性,获得高效重金属吸附剂材料-碱改性凹凸棒(PLA-M),主要通过表征分析、单因素试验、吸附动力学试验、吸附等温试验,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动力学方程和等温方程拟合,对吸附机理简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LA-M材料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孔径比较大,在投加量0.2g、pb2的初始浓度500mg/L、pH为4、温度30℃时吸附效果最好,反应平衡时,pb2吸附速率达到97%以上,饱和吸附量接近0.5g/g,动力学试验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结果最佳,R2可以达到0.99,说明PLA-M对pb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试验表明,Langmuir方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结果较好,R2接近0.7,说明PLA-M对pb2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
  •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近10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利用多种卫星资料(主要是MODIS资料)研究大气气溶胶的进展情况,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总结,并针对性的提出若干展望.不同观测方法的综合比较试验。目前我国的太阳光度计资料与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校验仅仅局限于小部分的城市地区,仍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上进行一次综合的不同观测方法的比较试验以弥补现阶段的不足。基于对气溶胶特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就实施了一系列卫星观测计划以获取气溶胶光学特性分布和变化特征。在MODIS资料反演我国近海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检验分析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指出利用MODIS资料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东海和日本以南等广阔海域与气溶胶地基观测网( AERONET)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渤海和黄海近海岸一带反演值偏高,并指出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存在二类水体的影响。在不同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比方面,将中国中东部地区的Terra/MODIS前一版本C4和最新版本C5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以及搭载于同一卫星上的Terra/MISR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MODIS气溶胶算法改进之后得到的C5 AOD数据较C4精度有很大提高,且优于MISR的AOD数据。
  • 摘要:利用AE-31型黑碳测量仪对重庆城区空气中黑碳气溶胶连续观测3年,分析了黑碳浓度总体水平和日变化特征,以及与其它污染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碳年均浓度为(5675±2551)ng/m3,本底值为3500ng/m3,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日变化特征主要呈"双峰一谷",与本地早晚车流量高峰时段一致,春季黑碳浓度的日变化幅度最大,秋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小.洁净天气下的黑碳浓度日变化趋势比污染天气下的黑碳日变化更为平稳;黑碳气溶胶同颗粒物质量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气态污染物中黑碳与NO2的相关性最强,与O3呈负相关.
  • 摘要:本文探讨了哈尔滨市2015年11月1-12日雾霾多发时段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在雾霾多发时段,在500hPa高度及其距平场上,中国东北地区向东至俄罗斯、日本等地为高压脊和较强的正高度距平,黑龙江省位于正高度距平中心区域内,哈尔滨市正高度距平超过140gpm;在850hPa距平风场上,黑龙江省为反气旋环流,哈尔滨市位于反气旋环流后部东南向距平风处;在1000hPa,黑龙江省位于高压均压区和较大的正高度距平区,哈尔滨市位于正高度距平区西南部.上述环流特征有利于影响黑龙江省的暖湿空气偏强,有利于哈尔滨市近地面出现较强的晴空辐射逆温等稳定的大气层结,空气扩散条件差,从而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当上述异常特征更显著,并且哈尔滨市位于近地面高压后部时,容易出现能见度更低的灾害性雾霾天气.
  • 摘要:本文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1日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的SO2和NO2浓度,并与华北地区47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测值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于初始源和同化反演源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本文亦采用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东亚地区MEIC排放清单评估了SO2和NOx同化反演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1)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可适用于重霾污染过程,即采用同化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反映SO2、NOx排放源强的动态变化特征;2)基于同化反演源的SO2、NO2浓度模拟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INTEX-B排放源,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模拟重霾污染过程SO2、NO2浓度的峰值;3)采用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空间区分布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较好反映重污染区的极值分布特征;4)经污染源同化改进后SO2、NO2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误差明显减小;SO2的改进效果略优于NO2,这与污染源对两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有关;5)初始源中SO2、NOx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与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排放源强差异较大,而同化反演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接近于实际调查源,可反演得到重点地区的高污染源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改进重霾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预报、减小自下而上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评估SO2、NOx等排放源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区域排放源的动态调控等提供新技术途径和研究思路.
  • 摘要:利用2005-2014年北京宝联(城区)和2006-2014年上甸子本底站(郊区)的PM2.5质量浓度监测结果揭示了其长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07年北京地区PM2.5污染最重,2008年以后年均浓度明显降低、中度以上污染日数减少,但是2013-2014年有加重的趋势.城区秋冬季平均浓度最高,春季和夏初次之.然而,近年来春夏季污染有减轻的趋势、高浓度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向秋冬季集中,从而导致季节性差异变大.春季沙尘天气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上甸子春夏季的平均浓度高于秋冬季,与城区不同.但2011年以后城郊差异逐渐变小,表明污染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增强.北京城区中度污染年平均30天,重度污染26天,严重污染4.7天.污染日数月际变化明显并且月分布具有年际差异.2013-2014年,中度污染日数减少,严重污染日数增加,年均浓度与秋冬季重污染过程的相关性增大.上甸子中度以上污染日数是城区的1/3.持续性重污染过程多发生在秋冬季.2008-2014年以后中度以上污染持续超过3天的过程每年平均发生1.9次,重度以上污染0.6次.绝大多数严重污染只持续2-3天.重度以上污染日常出现在污染过程的中后期,因此遇不利气象条件提前采取减排措施将有可能减少重污染发生的频次.本文的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北京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及大气污染防控.
  • 摘要: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小时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 摘要:根据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2013-2015年黑碳气溶胶小时平均浓度资料,分析了常州市黑碳浓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黑碳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5年期间,非降水日和降水日黑碳气溶胶日变化为双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当地时7-9时和19-22时,谷值出现在12-16时.降水日受雨水冲刷作用,黑碳气溶胶日变化幅度减小.从年变化看,黑碳气溶胶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1月和12月黑碳浓度异常高于其他月份,2014年6-9月黑碳浓度也相对较高,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黑碳浓度较低.气象条件对黑碳浓度影响显著,非降水日,黑碳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倒U型关系,降水日黑碳浓度整体上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黑碳浓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减小,当常州市区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时浓度最高.
  • 摘要:近年来,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当今湖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危害.提出了在点源排放、外源和内源排放方面的控制措施,以及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
  • 摘要:为了解夜郎湖沿岸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来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故对夜郎湖沿岸表层土壤进行调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对土壤样品中的Cr、Ni、Cu、Zn、As、Cd、Sb、Pb、Fe和Mn等10种重金属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夜郎湖沿岸表层土壤中,Ni、Fe、Mn、Cr、Sb、Pb污染不明显,但Cu、Zn、As、Cd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相对最为严重.Fe、Mn、Cr、Ni、Pb元素主要来源于原土壤物质,Zn、Cu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影响,As、Cd、Sb可能在不同的土壤中来源不同.Cr、Ni、Cu、Zn、Fe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d、Sb、Pb以及Cd、Pb、Fe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粘粒含量、有机碳、pH正相关,与CEC呈显著负相关;Mn含量与粘粒含量、pH正相关,与有机碳、CEC负相关;Cr、Ni、Cu、Zn、Sb、Fe与粘粒含量、有机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d、Sb与粘粒含量负相关、与有机碳正相关;As与有机碳和粘粒含量负相关.10种元素除Fe外都与pH正相关,除Cu外都与CEC负相关.
  • 摘要:Cu是人体与动植物的必需元素,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中,未设置Cu的限值,但土壤铜污染,不但会抑制植物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而且人体中一旦摄人过量的Cu,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国农田土壤Cu污染严重,是耕地的主要污染因子,因此,农田土壤Cu的防治不容忽视.土壤Cu污染修复的方法已较多,但部分方法仅适用于污染场地与室内研究,无法在大范围受污染的农田中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农田土壤Cu的污染来源,结合农田的特点综述并例证了土壤固化修复技术及其效果,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为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恢复其生产功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 摘要:2011年6月~8月对重庆大学民主湖3个景观塘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6门28属75种,其中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种数的22.67%和41.33%.浮游植物的平均藻细胞密度为275.9 inds/L,马卡列夫多样性指数d值在1.21~2.59之间波动,水体呈中度污染状态.根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各评价因子分别是:TSIM(Chla)为70.97,TSIM(SD)为6.93,TSIM(TP)为105.61,TSIM为57.59,因此,民主湖水体处于Ⅲ级,为轻度富营养状态.2013年,民主湖被纳入重庆市22件民生实事的"56个重点湖库"整治工作.通过控制面源、整治内源、重建湖水循环净化系统等方面措施遏制水体污染,民主湖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Fe-C内电解载体处理不同C/N(COD/TN)比硝氮污染水体反硝化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当C/N=0时,反应体系硝氮去除率达到100%,总氮去除率为92.0%当C/N=1时,反应体系硝氮去除率为100%,总氮去除率为93.0%体系中COD的存在会使反硝化作用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C/N=0时系统中主要的反硝化细菌为自养反硝化细菌Thiobacillus,相对比例为30.0%,同时内电解反应产生的氨氮会导致Nitrosospira存在较高比例C/N=1时反硝化体系中主要以兼性营养反硝化细菌Thauera为主,相对比例为61.6%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硝化效能无显著差异,但不同体系中反硝化功能细菌差异明显.
  • 摘要:根据2016年4月在海南西海岸沿岸海域的38个站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46属91种.调查期内,海南西海岸沿岸海域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梭角藻Ceratium fusus、掌状冠盖藻Stephanopyxis palmeriana、贺胥黎艾氏颗石藻Elmiliania huxleyi、纤细伞球藻Umbellosphaera tenuis、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等为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海南西海岸沿岸海域浮游植物以广温、广布型为主,其次是暖水性种.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在126.5~332.2×104 cells/m3,平均细胞丰度为234.3×104 cells/m3.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值平均值在1.756,变化范围在1.016-2.223;均匀度值在0.529,变化范围在0.306-0.669;种类丰度值在0.808,变化范围在0.769-0.873.
  • 摘要:2017年全国碳市场即将建立,湖北省作为我国最早确立的7个试点碳市场省份,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的缩影.因此,研究湖北碳市场建立与运行经验不但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其他6个试点碳市场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在介绍湖北碳市场体系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碳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湖北碳市场的特色与不足之处,从而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多元化的交易主体与产品设计,通过制度设计促进碳市场交易活跃,建设与完善交易平台基础设施,加大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 摘要: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工业中心城市,其能源结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生态经济的视角(即能源、经济和环境等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能源结构合理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生态经济模型,得到能源结构合理度的衡量标准.然后选取天津市2003-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天津市能源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天津市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及其优化方向,为天津市能源结构的改进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结果显示:天津市能源结构主要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问题仍较严重,说明天津市尚未建立有效的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能源结构还很不合理,调整空间较大.
  • 摘要: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现状进行总体回顾,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一地区也由于自身的区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济增长是否一定会给环境带来压力?基于此,本文采用国内外通常对于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以天津大气主要污染源为指标,对其进行大气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给出合理性建议.
  • 摘要:薪柴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的影响,薪柴成为农户主要的生活能源,尤其是在取暖、炊事等能源需求方面.这种生活方式破坏植被、森林和草场,同时对农村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改变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模式可以减轻对农村环境的压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民的健康生活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因此必须引导农村居民转变能源消费观念,提倡绿色能源消费.本文基于安徽省黄山区农户薪柴消费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利用问卷数据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发现选取的几个指标:家庭人口特征、老年人口数量、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薪柴砍伐距离、薪柴获取方式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对薪柴消费都有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家庭老年人口数量对薪柴消费有显著影响,然后,文章采用逐步回归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发现薪柴消费方式和家中老年人口数量对农村居民薪柴消费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 摘要:对昆明市开展PM2.5监测3年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浓度时空变化上,主城区全年PM2.5日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超标天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据此初步推测昆明城区PM2.5污染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为:3年来全市降雨量逐年增加、在建房地产施工楼盘逐年减少、有关各方加大了对施工扬尘治理等多重因素;同时推测认为:外来输送污染也是昆明市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 摘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局部区域的光散色法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获取2016年1月的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数据,与同研究区内的国家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同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高斯过程插值法进行空间分析与推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较为中心的3个光散色法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与国家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形成显著的相关性,小时值相关性R2>0.8,日均值相关性R2>0.9,方法可信度较高.基于研究区域所有的光散色法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以更适用的高斯过程插值法,空间分析得到整个区域内任何点位的细颗粒物浓度数据,生成逐小时的细颗粒物浓度热图.细颗粒物浓度热图可用于小微尺度污染区域识别、污染物传播路径还原和民众健康路径规划,为城市区域小微尺度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 摘要:CO2作为一种总要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利用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 2003年1月~2010年12月各月数据对中国地区8年的对流层C02柱浓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对流层中层CO2分布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集中在35°~45°N,同时在高值区形成东北平原、内蒙古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4个高值中心.同时,受季节气象特征的影响,对流层中层C02浓度呈现明显季节变化,极高值出现在春季,低值出现在秋季.
  • 摘要:根据天全县2012年土壤耕层0~20cm中的2403个采样点进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方法,研究天全县耕地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磷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含量为17.86±27.33mg kg-1,达到中上水平,变化范围为0.10-262.90 mg kg-1,有效磷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从变异系数看,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为1.53,属强变异系数.土壤有效磷的块金值和基台值的比值<25%,表明其具有强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在不同质地土壤中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有效磷在砂土中含量最高,粘土最低;土壤有效磷与四种不同种植制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在油菜-玉米种植制度下有效磷含量最高,达23.7 mg kg-1;有效磷与土壤pH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H值低于5时,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
  •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农田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采集了中国不同气候带上部分省份典型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不同形态钾的实验测定.应用CIA、ICV和环境影响因子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讨了影响土壤矿物组分差异引起的供钾的动力学(供钾数量)和热力学差异(缓冲作用).主要结论:1、矿物的种类和结构是影响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的本质因素.土壤交换性钾含量水平和土壤胶体性质是影响钾素释放与固定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壤供给钾最大的差异就是土壤中非交换态K的供给能力.2、不同盐溶液K累积释放量都表现为:有机酸>氯化钠>醋酸铵>醋酸镁,表明溶液中离子对含K矿物中非交换态K的促释能力顺序为:H+>Na+>NH4+>H2O>Mg2+,主要是土壤胶体吸附作用微弱.3、北方供钾能力优于南方土壤主要是供钾的数量和缓冲效果.北方土壤释放钾离子持续而平缓,得利于土壤的良好缓冲作用.4、施用缓效K肥是提高中部和南方作物产量的主要施肥方式,改变中部和南方粘土组分也是提高K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土壤无机物风化与有机物分解代谢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土壤生态环境因子和农业生态系统中K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空间分异规律.
  • 摘要:开发出一套可用于快速检测污染土壤中挥发性氯代烃的电子鼻系统.该系统采用RAE-SEP卤代烃分离管去除传感器阵列响应的干扰物质,对甲苯、乙苯等干扰物的去除率可达80~97%,对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氯代烃的选择性透过率高于90%.采用3个金属氧化锡传感器和一个光离子化传感器(PID)组成传感器阵列,对氯代烯烃和氯代烷烃进行差异性响应.建立了基于传感器阵列信号的气体类型简单识别模型:选用PID计算氯代烯烃浓度,TGS2602计算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浓度,TGS2600或TGS2620计算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浓度.该电子鼻用于监测我国典型水稻土的土壤通气脱附过程,实时监测结果与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判定系数R2>0.99 (n=47).该电子鼻系统有望用于挥发性氯代烃污染土壤的快速检测,提高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效率.
  • 摘要:近年,生物炭以其制备成本低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表面官能团丰富而被视作一类高效、环保、经济的新型吸附剂,对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针对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氮磷等养殖废水典型污染物的吸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概述其对养殖废水典型污染物类型的处理情况,并从生物炭的有机结构、表面官能团、表面电性和矿物组分四个方面阐述了生物炭吸附污染物的机制,最后从生物炭的制备-结构-性能关系、吸附机理定量化分析、以及吸附后生物炭处置三个方面对生物炭在养殖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摘要:以γ-Al2O3为催化剂,构建γ-Al2O3/O3多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处理难降解制药尾水,考察了主要因素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废水可生化性及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γ-Al2O3作为催化剂可显著提升臭氧氧化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0g/L,初始pH为9.0,臭氧进气浓度为10.0 g/Nm3,臭氧气体流量为48 L/h,温度为25℃的条件下,10min内可实现废水中DMP的完全降解,5.0h后废水DOC去除率可达到35%;经过2.0h的反应,废水B/C值由0.11增加到0.30,反应5.0h后,废水B/C值增加到0.36,可生化性显著改善;GC-MS分析结果表明,γ-Al2O3/O3昊氧催化氧化对制药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较高的氧化降解效率,包括DMP在内的苯类物质能被迅速降解,随着反应的进行,部分中间产物也能彻底降解直至完全矿化.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农业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对环境统计的要求,本研究在现有环境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基于FDES框架,根据农业源的主要环境问题,界定了统计对象,明确了统计变量,规划制定了农业源环境统计可操作性指标,增强了统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增加了一些缺口性指标,以期为有效地解决我国现行农业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优化农业源环境统计报表提供了技术指导.
  • 摘要:本文从通过从运城市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的污染状况出发,分析了运城市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的控制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低,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严重滞后,环境激素物质的管理不全面;农村经济逐步提升,农业污染源日趋增强,致使环境激素问题压力增大;工业"三废"是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的问题,提出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依法全面严格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强环境激素的监控能力建设;强化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实施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水环境污染已逐渐引起多方的重视,水环境修复也已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以宜兴为例,在具体分析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污染原因,从点源、面源和内源三方面进行了污染源的识别,并指出了宜兴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这一特征.针对以上各项问题,提出了宜兴的水环境修复方案.点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以控源截污为主,包括雨污分流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面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主,结合宜兴当地特点选择适宜技术和主要建设模式.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包括有底泥生态疏浚、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引水活水方案.
  • 摘要:针对城市内河水体中的磷污染,以凹凸棒作为原材料,利用碱性氧化物经煅烧后获得碱改性凹凸棒吸附材料;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碱改性凹凸棒的除磷效果验证试验,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在改性后,吸附除磷效果明显提高;单因素实验表明,在总磷浓度为50mg/L,改性凹凸棒投加0.25 mg/L,温度为30℃,在偏酸性条件下,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并且碱改性凹凸棒对于总磷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在26.4mg/g左右;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凹凸棒吸附总磷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是涵盖了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内孔道扩散等多种吸附过程的复杂过程;等温吸附试验拟合结果数据表明,改性凹凸棒吸附除磷过程更加符合Freundlich方程模型,并且从参数不规则性分析得出,温度对于改性的凹凸棒吸附除磷过程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 摘要:兰州市主城区作为兰州市人类活动同大气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质量、动量以及水汽交换的主要场所,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对兰州市主城区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其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兰州市主城区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从2000-2015年整体上呈现出了逐渐降低的趋势.PM2.5空间分布空间污染格局呈现出了片状,带状和点状分布模式.风速和相对湿度对PM2.5质量浓度有着明显的影响.温度和大气压同PM2.5质量浓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不是影响兰州市主城区PM2.5污染的直接因素.
  • 摘要:基于山东省各城市碳组分污染特征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研究选取沿海城市代表青岛和内陆城市代表济南分三个季度进行采样,并采用热光投射法对PM2.5中的碳组分进行分析,以获得山东省沿海和内陆城市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并通过分析OC/EC比值及OC和EC的相关性,初步判断两地含碳气溶胶来源;通过估算SOC的浓度,了解两地市二次含碳气溶胶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青岛和济南PM2.5浓度分别为86.34μg/m3、145.10μg/m3;OC浓度分别为12.23μg/m3、16.26μg/m3;EC浓度分别为1.76μg/m3、2.43μg/m3,内陆城市济南PM2.5及碳组分污染程度重于沿海城市青岛,两地市均以采暖季污染程度最重.两地市OC、EC相关性均较为显著,OC和EC有较为相近的一次污染来源.两地市OC/EC比值均大于2,表明均受到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污染.
  • 摘要:当前PM2.5浓度影响因素的探究存在着解析因素过于单一,往往只是简单的分析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影响,解析方法简单,通常是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根本不能很好地表征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很少存在对比不同地区影响因素之间差异等诸多不足.本文选取武汉和广州两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探究PM2.5浓度与季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因素与PM2.5之间的关系不同分别采用统计柱状图,回归分析以及箱线图的等不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武汉地区PM2.5污染较广州更为严重;环境空气污染物CO、SO2和NO2等与PM2.5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不同地区相关关系不同;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与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气压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与降水量的关系与降雨量等级有关,与风速的关系与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有关,与湿度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 摘要:建设环评基础数据库既是落实国家有关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我国环评制度长期实施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夯实评价及评估工作的数据基础,提高环评管理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指导,标准规范能够为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管理、维护提供充分的理论保障和技术指导.在明确环评基础数据库标准规范研究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说明标准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介绍主要研究成果,并给出环评基础数据库标准规范的研究的结论并做展望.
  • 摘要:采用富集驯化方法从受油脂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油脂降解菌J-4和J-9,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与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J-4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 a),J-9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 sp).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J-4在初始PH值8.0,接种量8%,初始油含量2g/L,温度25℃的条件下培养48h,油脂降解率达到76.89%;J-9在初始pH值为9.0,接种量为10%,初始油浓度2g/L,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48h,油脂降解率达到70.92%.
  • 摘要:为探究自贡市城区冬季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城区设置PM2.5采样点,于2016年1月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得到了PM2.5质量浓度、碳组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等数据.结果表明:自贡市城区PM2.5污染较严重,日平均质量浓度为104.59±38.14μg/m3;PM2.5中TC(OC+EC)、OC、EC、W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4.57±9.99μg/m3、19.19±8.16μg/m3、5.38±1.87μg/m3、6.71±317μg/m3,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3.48%、18.30%、5.14%、6.42%;水溶性离子(SO2-4、NO3、F、Cl、NH4-、Na+、K+、Mg2+、Ca2+)总浓度均值为56.30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3.88%;NO3、SO2-4、NH4+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分;NO3/SO2-4的平均值为1.57,说明PM2.5主要受到移动源的影响;SOR和NOR值均比较大表明自贡市存在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样品中无机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14.78μg/m3,占PM2.5的质量百分比为14.13%,其中Ca、Fe、Al、Na、K的含量最高;富集因子分析表明B、Be、Sr、Zn、Ca、Pb的EF值大于10,主要源于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元素相关性表明,扬尘,建筑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二次离子对自贡市城区大气PM2.5贡献显著.
  • 摘要:为研究济南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颗粒物消光的贡献率,采集了济南市2010年度的PM2.5的滤膜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和碳元素的浓度水平,并根据化学质量平衡重构了济南市2010年PM2.5各化学成分的分担率,结果表明SO2-4、NO3-、NH4+和Cl-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占总离子的91.23%; Si、Ca、Al、Fe4种地壳元素四季均占总无机元素的90%以上;硫酸盐在PM2.5中占比为27.7%,其次是土壤尘和有机物.根据IMPROVE公式计算,对细颗粒物消光贡献率硫酸盐最大,其次是有机物和硝酸盐.
  • 摘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乡镇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如何根据农村现状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农村各地区不同的污水水质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因素,归纳和分析了农村乡镇污水的特点及排放特征,在借鉴国内外处理工艺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农村乡镇污水处理工艺,以提高我国农村乡镇地区的生态环境。
  • 摘要:随着现代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河流污染就是重要的一项.当前农村中小河流污染日益加重,水生物数量急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逐渐退化.农村河流污染不同于城市河流污染,有其自身特点,由于点源污染易于检测和进行污染控制,而对于占比重较大的面源污染需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使农村河流污染减少。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河流面源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减少种植业面源污染以及建设河滩湿地。文章还探讨了控制农村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文章指出,农村面源污染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是一项具有社会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我国现阶段农村河道治理基本处于水质指标改善阶段,首先要做好沿线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并采用生态综合治理方法,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土壤与水环境整治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开展。
  •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噪声法的法规现状,1997年我国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下称“噪声法”)中明确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明确了交通运输噪声是受噪声法管理,周围受到污染的居民应受到法律保护。其次,文章介绍了解决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要从法治修订、机制建设、关键问题、技术保障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文章指出,交通噪声对城市的污染仅次于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交通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是实现城市宜居的重要举措,需要在政府协调下,环保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法规、机制完善建立基础下,完善的技术、充裕的资金保障的下,相信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
  • 摘要:当前噪声污染形势日趋严峻,投诉率居高不下.多种交通形式并行,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使得交通噪声排放强度大,治理难度高;夜间施工噪声季节性扰民问题突出;社会生活噪声量大面广,新噪声源凸显;工业噪声出现新变化,虽不再是城市核心区的主要噪声源,但是乡村工业噪声却明显增加.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仍处于被动解决和个案处理阶段,亟需突破一元应对模式,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多元协同治理,而这正是"大数据"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搭建噪声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大数据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噪声污染舆情的准确分析、跟踪和预警,更好的实现噪声环境监测。
  • 摘要:利用BET、XRD、ICP-OES和DRIFTS等仪器测定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比表面积、晶型、元素组成以及二氧化硫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表面的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晶型组成主要为SiO2和石膏(CaSO4·2H2O),主要元素为Al、Fe和Ca,主要来自于扬尘等自然源;SO2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生成了亚硫酸盐和硫酸盐,反应速率为5.00×10-5,反应摄取系数为5.50×10-10,实际大气中SO2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转化是硫酸盐的一个源.
  • 摘要: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强化,火电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相应逐步提高,新建及近几年建设的大型火电厂环保改造技术路线较为成熟,而早期建设的火电机组及锅炉受本身结构或建设空间影响,难以采用目前国内成熟的技术进行环保改造.本文针对有条件的火电机组采用部分环保改造配合烟气混合等技术路线进行环保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对比评价.对于与本案例情况相似的火电站或其他工业锅炉企业,部分环保改造配合烟气混合技术等一系列环保改造方案,经济性好、实用性强,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动力学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苯类(如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醛类(如甲醛等)和气态无机物(如H2S、SO2及NOx等)等的生物净化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动力学模型研究与验证等,并展望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 摘要:核能利用过程及核事故突发所产生的放射性核素锶将无可避免的被释放到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放射性废水中锶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吸附法因其简单、高效、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目前研究的典型吸附材料应用进行了综述,传统吸附材料主要包括一些天然和改性沸石和黏土矿物等,新型吸附材料主要包括介孔氧化硅,石墨烯,金属一有机骨架等。文章指出,在新型吸附材料的研究中,介孔分子筛SBA一15以及改性的SBA一15主要应用在U6+等少量的放射性核素以及Pb2+、Cu2+等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中;石墨烯在锶的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吸附效果很好,在未来可以注重石墨烯与MOFs材料的组合,合成新的材料,提高其吸附性能;将石墨烯材料与磁性纳米材料Fe3O4组合,石墨烯材料可以提高Fe3O4的分散性,加大接触面积;MOFs材料在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过程应用研究较少,现阶段主要是展开了对水中重金属的处理,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很好,尤其是对铅的吸附性能很好,所以可以将MOFs材料应用于对锶的吸附试验,以期望达到好的吸附效果。
  • 摘要:本文以东部沿海滩涂广泛存在的大米草作为原材料,制备吸附剂,通过静态试验研究大米草对溶液中铀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表明,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对溶液中铀离子的吸附在溶液pH=4,吸附剂用量为4g·L-1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反应120min达到吸附平衡;在10-400mg·L-1范围内吸附量随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30℃条件下饱和吸附量最大可达21.38mg·g-1;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Redlich-Peterson模型均能够很好地拟合大米草吸附铀离子的吸附等温线,而且Redlich-Peterson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由此可以推测,大米草对溶液中铀离子的吸附一个复杂的吸附过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大米草生物质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铀离子的动力学过程。
  • 摘要:危险废物因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和反应性等多种危害特性,如果暴露于环境中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本文阐述了我国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和控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我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发展方向,即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源头减量,提高利用处置设施运行效率、水平,防止二次污染,完善社会源和农业源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大相关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我国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和处理处置能力,促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有序发展.
  • 摘要:我国固体废物的属性鉴别工作度正在研究制定,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分析目前废物属性鉴别存在的问题,以某氯碱企业废含汞结晶盐为例,提出了废物属性的鉴别的方案、原则、程序、方法、步骤和顺序,明确了危险废物属性鉴别工作中如何正确筛选检测因子的方法、现场取样采样的方法和检测分析的方法等,结合实例基于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明确如何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
  • 摘要:本文依据危险废物的特性,从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中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以某危险废物贮存库设计为例,在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基础上,从风险防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危险废物分区贮存、贮存库防渗防扩散、风险报警、职工职业健康等功能需求。
  • 摘要:我国至今尚无制定应急事故水池的技术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现场勘察发现,目前在应急事故水池的定义、功能、布局、类型、容积、消防历时和降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也无法满足突发环境事件中各种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因此,应尽快研究并制定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的应急事故水池技术规范.研究表明: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品和环境风险物质并且所排放的污染物可能造成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的企事业单位,均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应急事故水池应具有永久性、专一性、自流式、池容大、防腐蚀、防渗漏等基本属性.消防历时对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的影响最大,一般应取最大设计值.对应急事故水池容积影响较大的最大降雨量,应参考最大设计消防历时或按8-12小时的降雨量统计计算.工业园区应急事故水池应选择在便于收集的地势低洼之处,其容积应充分考虑近年来实际案例的消防水量.而构建企业间联用和工业园区公共应急事故水池三级防御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
  • 摘要:以巢湖主要重污染入湖河流南淝河为例,在南淝河水质现状调查及有效分析河流小流域污染源解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针对各污染源项,提出了包括沿河重点污染源控制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河流水质修复措施、生态补水及河流生态修复措施、河流综合监测等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南淝河水体污染的控制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对策模式,也为其他类似入湖河流的治理提供思路与探索.
  • 摘要:通过对汾河太原段柴村桥、胜利桥、长风桥以及祥云桥暗渠汇口、小店桥五处主要代表性监测断面的日常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河流中氨氮、总磷的含量均大大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质的标准值.究其污染成因,祥云桥暗渠(东暗渠、西暗渠)汇集各类生活、工业废水,胜利桥及长风桥由于设有景观用水,两旁人为活动较多,加之上游岸带农田地表径流使得岸带冲刷严重,综合使得该河段三项指标较高.针对污染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控制措施主要是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研究区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从而达到水质净化达标的要求。
  • 摘要:当今世界,信息资源成为与物质、能源比肩而重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从生产生活方式、技术创新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层面深刻影响着产业进步.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已经为包括再生资源行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与无限的发展空间.rn 废弃物交易市场以及整个再生资源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非对称性。在信息非对称的影响下,法律法规未起到应有的监管和引导作用,政府对行业底细(基础数据等)摸不清使得宏观政策无法合理制定实施;企业囿于信息、不畅无法及时获取从事再生产业必须的原料,回收体系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再生产品经济效益不理想,这些间题最终制约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rn 再生资源产业的信息化有助于实现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资源信息等各方面信息的高效发布、获取、利用以及综合分析,将为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与保障作用,是产业系统、全面、持续良险发展的关键支持力,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剂良药。rn 目前行业内围绕信息化的技术探索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多为行业协会等建立的门户网站形式的信息管理发布平台,为再生资源企业了解政府政策和市场行情、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联系提供了渠道,但是多数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内容重复和低水平建设较多,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第二类技术主要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结合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VTS(汽车追踪系统)、LCA(生命周期评价)等多重技术,开发集成系统,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科学有效决策,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公众参与。
  •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效微生物与工艺优化组合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处理某煤气化废水时,在COD和氨氮容积负荷比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大1.5倍的情况下,进水COD浓度为400-600mg/L、氨氮浓度为200-260mg/L时,经过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低于60mg/L、氨氮浓度低于15mg/L、总氮浓度低于20mg/L,电导率平均值为1397μs/cm,比进水的平均值3102μs/cm降低了55%.处理分子筛催化剂废水时,连续运行期:进水平均COD浓度为1338mg/L、进水平均氨氮浓度为156mg/L、进水平均总氮浓度为198mg/L,经过处理后平均出水COD浓度60mg/L、平均氨氮浓度5.0mg/L、平均总氮浓度77mg/L.
  • 摘要:按国家相关分析标准作水样组分全分析,确定天然气生产运送过程的小流量高浓度生产污水的污染物组成,并进行处理工艺方案的研究与试验,根据实验开展运行情况,提出推荐的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及流程.
  •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铅锌冶炼工艺现状,简要介绍了我国铅锌冶炼技术的应用和特点,探讨了我国铅锌冶炼清洁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未来的趋势是大、中型铅锌冶炼企业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向清洁生产方向进行改造提升、铅锌冶炼技术研发继续向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清洁之路发展、铅锌联合熔炼技术将成为未来铅锌冶炼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方向之一,尽管我国铅锌冶炼技术高速发展,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铅锌冶炼业仍在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路线。如何走好铅锌冶炼业的清洁生产之路,是"十三五"这一新时期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铅锌资源规划,有序科学地发展,限制铅锌冶炼能力盲目增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努力研发铅锌冶炼新技术和新设备,从源头上确保铅锌冶炼过程稳定、节能、环保,才能实现铅锌冶炼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 摘要:本研究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建立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指标体系(Product Sustainability Index,PSI),包括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生命周期成本,生命周期社会影响等三个方面.通过中国某知名汽车企业的实际调研,以一款SUV汽车车架为例,进行其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评价车架在的全球增温潜势(GWP100a)、酸化潜势(AP)、光化学氧化剂形成潜势(POCP)和富营养化潜势(EP)等四个方面的环境影响,辨识了车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促进企业可持续性汽车产品的技术研发,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 摘要:科学评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是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制定和稀土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稀土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考虑"北轻南重"的稀土资源特性,构建了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框架,定量评估了2001-2013年我国三大稀土生产基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并将其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总成本为7617亿元,其中,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为7218亿元,冶炼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为39 9亿元;2)我国三大类稀土矿中,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稀土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损失以冶炼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为主,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255亿元,占包头矿生态环境总成本的74.3%.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和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为主,分别为54.3亿元和658.6亿元,占各自生态环境总成本的89.5%和98.8%;3)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单位稀土氧化物生态环境成本大,是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的9.6倍,是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的41.4倍;4)我国稀土开发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价格的45%以上,如果考虑稀土稀缺性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我国稀土产业利润为负.
  • 摘要:SODIS(Solar Water Disinfection)是适宜第三世界人民使用的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环境友好的饮用水消毒方式.鉴于细菌耐药性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有必要探究SODIS对耐药细菌的去除效果.本文以氙灯光源、塑料瓶为试验材料,构建了SODIS灭活耐药细菌的试验方法,探究了SODIS消毒对耐药细菌的灭活特性.研究发现,SODIS对耐药细菌E.coli 10663,累积光辐照量达到2600kJ/m2时(约6h阳光直射的累积辐照量),灭活率可达3-log;说明SODIS对耐药细菌具有明显消毒效果,同时,SODIS对细菌的灭活效果与细菌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关系.SODIS消毒效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即累积光辐照量的增加)而增强;初始浓度对SODIS对耐药细菌灭活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初始浓度越高,灭活率越低;同时,SODIS消毒对耐药细菌的灭活效果不能单纯以一种细菌的灭活效果来表示,菌种不同,灭活率也会不同;容器材料对灭活率有明显影响.
  • 摘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但是,德、法、日等国在取得巨大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本文分析了德国鲁尔工业区、法国洛林工业区和日本九州工业区等世界典型能源(煤炭)基地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治理环境污染时采取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不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可降低、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容忽视、发达的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等五大启示,以期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当前,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企业不断受到开展环境友好活动的压力.绿色供应商选择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也是制造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交货数量不确定条件下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商选择与订货量分配问题,以采购成本、环境效益及产品拖期程度为准则,建立考虑生产物料齐套要求和最小加工批量约束的不确定整数规划模型.首先,对随机机会约束进行确定性转化,然后基于缩小求解空间的思想,提出两阶段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验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 摘要: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调整与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的重点工程.然而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产生的消耗和污染也是巨大的.如何以低碳的方式进行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联动是当今低碳经济背景下首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而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低碳联动发展提出要培养企业的低碳意识、加快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加强制度建设比如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加强两业低碳联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内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推动全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广州市水质净化管理中心下属的东区水质净化厂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从全厂运行状况、产排污状况、资源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污水处理厂的现有清洁生产水平进行了评价.本研究结合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调查和分析了这家污水处理厂在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潜力,同时结合清洁生产理论及借鉴同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经验,分别提出了针对该厂的清洁生产方案,能全面体现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方面的效果.
  • 摘要:氯代硝基苯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印染、农药等行业,其化学性质稳定、难生物降解,易在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开发经济高效的氯代硝基苯类废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迫切.论文以对氯硝基苯(p-ClNB)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组分批生物电极-厌氧污泥耦合试验体系,研究生物电极与厌氧污泥协同还原转化p-ClNB影响因素与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从0.25 V增至0.75 V时,体系硝基还原速率加快,进一步增加电压对p-ClNB还原转化无明显强化;较高的COD浓度可以作为电子供体,促进p-ClNB还原转化为对氯苯胺(p-ClAn)但p-ClAn进一步脱氯缓慢;应用GC-MS与HPLC分析p-ClNB还原脱氯的中间产物,结合相关文献提出p-ClNB还原转化主要途径为:对氯硝基苯→对氯亚硝基苯→对羟基氯苯胺→对氯苯胺.
  • 摘要:派潭、小楼、正果三镇是广州大都市远郊区增城北部的三个生态城镇,分析北部三镇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规划调控的增城北部三镇生态化发展历程,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增城北部三镇的共同特点,北部三镇在发展定位紧抓"生态"本底,又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错位发展。小楼镇将城镇性质定位为以都市农业为载体,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精品人居为提升,多产业关联发展,将小楼打造为环境优美、农业生产技术先进一、适宜居住的珠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及宜居名镇。在职能定位上力求打造增城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以及南国乡村大公园的南大门、广州农民集约创业园示范区、广州东北部现代化生态田园宜居城镇。正果镇是增城的水源涵养地,是增城市北部生态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为增城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及相关特色配套产业的重点片区。派潭镇将城镇性质定位为城市北部三镇的经济产业中心;在职能定位上力求打造增城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田园山水旅游的先导示范区;增城市规模化生态农业开发与加工物流基地;人居和谐与城乡和谐发展的先行改革试验区。北部三镇在城镇发展定位上均突出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各个方面抓住山、水、田、园等特色进行生态化发展。但在打造一体化的北部大生态城镇片区的层面上,各方要素还需要整合和联通,后结合新时期的北部三镇的发展定位提出北部三镇区域生态化发展策略.提出了未来必须要形成点线面网络化的生态格局、形成现代多元的生态产业平台、制定多赢的生态化实施保障。
  • 摘要:辽河干流是国家七大河流之一,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其水质污染和治理等问题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辽河干流纵贯辽宁省的辽北康法丘陵区与下辽河平原区,流经辽宁省中部的铁岭、沈阳、鞍山、盘锦四个市14个县(区),68个乡(镇、场).辽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污染源很大程度来自于农村,农村的水污染防治因此也成为辽河治污的关键问题所在.辽河农村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文章对辽河流域农村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工业废水,主要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二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三是农业退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一直比工业用水量大,而且都是非循环用水,其中绝大多数的灌溉水通过土壤或排灌渠进人地表水和地下水,这就是农业退水。还分析了针对辽河流域农村水污染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对策,比如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建设,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环境处罚力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和资金监管机制、加大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权利,增强农村居民环保法律意识。
  • 摘要:简要介绍了煤气化渣的特点.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气化渣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用于建材原料和循环硫化床掺烧料是气化渣利用技术的主流应用趋势.
  • 摘要:报道了基于主要氧化物、微量金属等含量指纹信息,首次应用相似度分析,推理某化工遗留场地内土壤状"疑似固体废物"是否故意填埋的案例,讨论了含量指纹信息数据标准化对相似度系数的影响,以及相似度系数与分歧系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比"疑似固体废物"和场地外对照土壤在常量氧化物、微量金属含量指纹信息的相似程度,并结合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等痕量物质随埋藏深度的含量变化趋势和种类分布特征,认为所有监测点位各深度"疑似固体废物"实为场地内受污染的土壤.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相似度系数有较大变化,与分歧系数有更为规律的相关关系,同时讨论了极值标准化后相似度系数在定性判断上的临界参考点,"必然相似"、"可能相似"的临界参考点分别暂定为0.8和0.6,为未来的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定量参考.
  • 摘要:在高负荷酚类污染物的煤制气废水中,人们往往关注酚类对硝化菌的活性和效率抑制,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研究不多.为了探明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对反硝化脱氮效率和污泥活性的抑制作用,以缺氧反硝化小试系统为对象,考察了不同酚负荷以及不同酚种类对反硝化效率(NO3-N和NO-2-N去除效率)和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酚浓度从50mg·L-1提高到200mg·L-1时,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由83%和80.6%降至55%和25%.另外,随着酚本身难降解性(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的增强,其对反硝化的抑制也在增强,脱氢酶活性越低且过氧化氢酶活性越高.为了降低总酚中难降解性更强的酚类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使之达到污泥生化处理可适应的范围,试验考察了HRT=8h,SRT=20d的厌氧水解酸化池处理效果,通过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对污混进行驯化,形成对苯二酚优势降解菌,适当降低酚负荷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 摘要: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钻井岩屑,其中含有大量的烷烃和多环芳烃等石油烃类污染物,而且钻井岩屑是一种严重影响环境安全的含油固体废弃物.传统的钻井岩屑处理方式虽然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是往往会带来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来,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熟,生物降解也逐渐应用于含油钻井岩屑的处理.在此,就钻井岩屑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阐述.随着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钻井岩屑生物降解数据也开始逐渐积累,人们对其中石油烃降解过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一切都为钻井岩屑生物处理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可以为进一步的工程化处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光大镇江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深度处理采用"NF(纳滤膜)+RO(反渗透)"传统主流工艺.升级改造采用"化学软化+ MF(微滤)+RO(反渗透)"工艺,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表1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经过1年以上的运行实践,与传统工艺"NF+RO"相比:新技术总回收率稳定在70%以上,减少了10%以上的浓水排放量;浓水品质有所提高,浓水硬度100mg/L左右,较传统工艺浓水硬度降低90%以上,有利于浓水回用;产水品质有所提高,电导率小于600 μs/cm,较传统工艺降低60%,氯离子约为100mg/L,较传统工艺降低50%,产水水质优化有利于冷却循环水回用;投资成本较原工艺有所降低,在同等处理规模的深度处理系统可减少初期投资10%;给全厂带来了经济效益,浓水量减少,可降低浓水回喷量,减少炉排热值损失,浓水品质提高,可减少雾化盘结垢,延长雾化盘使用寿命.
  • 摘要:利用2000-2013年新丝路经济带重点涉及的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省级层面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这些省份的能源效率、碳效率进行测算,并从时间序列和地区差异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和碳效率均不同速度逐年提升,但效率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西南地区两种效率均高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依据不同效率情况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研究省份分成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省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各省节能减排、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 摘要:选取洱海不同来源(洱海上覆水、间隙水、入湖河流和大气湿沉降)水样,研究其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及分布特征,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其结构组分特征,并探讨了其结构特征与其与湖泊水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DON浓度在0.052~1.710mg/L之间,呈间隙水>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上覆水趋势;(2)不同来源DON受微生物和外源输入共同作用,入湖河流DON芳香性、分子量以及腐殖化程度最高,其次为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利于生物的利用;而湿沉降DON类蛋白组分最高,生物有效性高.(3)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DON浓度与芳香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呈现显著正相关,入湖河流DON为影响上覆水DON结构组分特征的主要来源,间隙水为潜在影响源,湿沉降为藻华诱导源.
  •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建立了水稻中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福建、南京和天津三地进行了39.6%氟虫双酰胺·噻虫啉悬浮剂在水稻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行为及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累积分配特征,并采用风险商值法对稻米中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9~17.3d和3.5~23.1d.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各部位的累积分配特征显示,三地两种农药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分配比由大到小依次为稻壳、稻秆和稻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稻米中噻虫啉和氟虫双酰胺的残留风险商值均远远低于1.
  • 摘要:山东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8万吨/日,进水中工业废水超过60%,污水中有机物及TN浓度远高于常规城市污水,该厂采用水解酸化+AAO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文介绍了水解酸化/AAO工艺的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总结了处理高浓度综合城市污水的工艺运行经验.研究表明,水解酸化/AAO工艺适合于含工业废水较多的高浓度综合城市污水的处理,可以使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通过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可提高水解酸化池VFA产量,增加SCODcr的比例。AAO池通过内回流,不仅可以提高脱氮效果,而且可以提高CODcr去除率,节省好氧曝气能耗。AAO工艺通过有效分配进水碳源、内回流及外回流量,在碳源极为充足的情况下,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 摘要: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张家口近十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颗粒物是首要污染物,建议从抓好建设工地扬尘控制方案,提升城市建设形象,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多项措施强化污染控制,加大城市水域面积,增强生态工程治理力度,建造绿色生态屏障,消耗城市颗粒物污染,加大城市周边点状污染源的废气治理五个方面推动大气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实现"绿色奥运梦".
  • 摘要:概述了突发化学品事件环境污染的特点,国外突发化学品事件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经验和我国突发化学品事件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突发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对策,比如完善突发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等。
  • 摘要:为推动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运行,2015年12月2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274-2015).此次新修订的标准较已替代的综合类、行业类、静脉产业类三项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在标准框架、适用范围、指标内容、评价方法、数据计算方法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调整,新增了体现生态工业本质内涵的指标,通过采用必选与自选指标兼顾的评价模式突出了对各类不同发展基础园区的差异性指导,促进园区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建设特色和亮点.新标准的实施对园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摘要:伴随着三亚城市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空前繁荣,各种对旅游城市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及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为了查明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朽木生地衣资源的多样性,本文采用取样调查法,在不同海拔随机设置样点对朽木生地衣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共有39种,隶属于5目、14科、19属,其中石蕊属和地卷属种类较多,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15.38%和23.08%.茶渍目地衣占优势,其科、属、种数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71.43%, 73.68%,64.1%.同时发现,中海拔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多样性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带。
  • 摘要:露天采场运输扬尘和尾矿库干滩扬尘为矿山重点开放性尘源.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运输扬尘防治措施为洒水抑尘法、水乳焦化重油法、扬尘抑制剂法,尾矿库干滩扬尘防治措施为控制干滩长度、多管放矿、干滩喷淋、胶结法、粉尘覆盖剂法、表面固化防尘法、扬尘抑制剂法、绿化法.扬尘抑制剂法作为新兴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可供从事矿山环保工作人士参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