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泥

油泥

油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318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26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石化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六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中国石油润滑油科技情报站2003年年会等;油泥的相关文献由6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回军、岳明、刘卫强等。

油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8.5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026 占比:91.20%

总计:3318篇

油泥—发文趋势图

油泥

-研究学者

  • 回军
  • 岳明
  • 刘卫强
  • 张健
  • 扈广法
  • 杨东元
  • 梁庆
  • 王燕
  • 尹小文
  • 赵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庆利
    • 摘要: 通过热重分析、电化学分析、组织结构分析等研究了油泥在原油沉积水中对Q235B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泥覆盖的Q235B碳钢在模拟沉积水中浸泡的前21 d内腐蚀速率逐渐升高,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浸泡21 d后Q235B碳钢的腐蚀速率下降,腐蚀形态由局部腐蚀为主转变成全面腐蚀。在腐蚀的起始阶段,油泥中含有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够诱导碳钢发生局部腐蚀。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腐蚀产物和油泥沉积层附着在金属表面,抑制了腐蚀反应的继续进行。
    • 陈卓; 马田田; 殷彦龙
    • 摘要: 通过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试油落地油与油罐油泥处理难问题,设计了一套油泥处理工艺,其主要由卧式螺旋分离装置与螺旋式推进压榨装置组成,文中介绍了两者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流程。该工艺很好地解决油罐油泥与落地油处理难问题,经处理的油泥体积可浓缩至原体积的5%~10%,节约油泥处理成本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提高了油田经济效益。
    • 邵丹萍; 潘国强; 曾凡; 王慧雅; 仉丽娟
    • 摘要: 含油污泥环境危害大,对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新疆某含油污泥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前、后样品的不同理化性质,进而评价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有氧焙烧工艺,在升温速率3°C/min,焙烧温度为500°C,焙烧时间1.5 h的条件下,残渣的含油率降至0.03%以下。无氧热解的处理方式对残渣中的碳元素的固定有利。
    • 张洋
    • 摘要: 利用Dry-TOST试验考察含不同抗氧剂的涡轮机油样品的氧化寿命和油泥沉积趋势,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EDS)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Y-GC-MS)分析了沉积油泥的成分,探究添加不同抗氧剂油品的油泥来源。结果表明:与烷基化二苯胺相比,高温下N-苯基-α-萘胺的抗氧化性能更强;经氧化后,添加单一抗氧剂(烷基化二苯胺或N-苯基-α-萘胺)的油品均产生较多油泥,但油泥的来源不同;添加烷基化二苯胺的涡轮机油的油泥主要来自于基础油的氧化产物,而添加N-苯基-α-萘胺的涡轮机油的油泥主要来自抗氧剂的反应产物。
    • 郭云冠; 韩洋; 李泳志; 陈宇; 蒋定言; 陈可营
    • 摘要: 某海上油田在新增发电站调试过程中发现气源井生产不稳定,燃气系统压力调节方式不适合当前工况,导致燃气处理系统故障频发,经常出现压力波动高值超过系统保护值情况,给稳定生产和系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响燃气稳定调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供气不稳定的根源以及目前燃气处理系统压力调节方式的局限性,通过气源井生产精细化管理,燃气处理流程压力控制系统优化改造等措施进行综合调整,成功解决燃气系统运行不稳定难题,保障了油田电站的高效安全运行。
    • 滕大勇
    • 摘要: 采用微波热解和常规热解对油泥进行处理,通过热解产物分布、热解油分析、热解固渣分析,以及热解不凝气分析对2种热解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规热解较佳的热解条件是热解温度750°C、热解时间30 min,冷凝液产率76.45%,不凝气产率19.96%,固渣产率3.59%;微波热解较佳的热解条件是热解温度500°C、热解时间15 min,冷凝液产率85.93%,不凝气产率9.33%,固渣产率4.74%。微波加热热解油与常规热解相比,烃类含量低,醇、酮、酯等成分含量高;微波热解不凝气的产率在850°C达到最大值30.98%,高温微波热解利于进行不凝气的循环利用。微波热解固渣碘吸附最大值为531.2 mg/g,亚甲基蓝吸附最大值为384.08 mg/g,比表面积为55.36 m^(2)/g,均大于常规热解固渣。
    • 赵江; 张洋; 巩亚; 郑金花
    • 摘要: 随着汽轮机和透平机械等设备的发展,涡轮机油的运行工况变得更加苛刻,油品容易发生异常氧化,并出现漆膜问题。油溶性聚醚分子具有极性,理论上对漆膜等极性氧化产物具有溶解性。为探究用油溶性聚醚改善涡轮机油漆膜问题的可行性,采用高温烘箱氧化、Dry-TOST模拟氧化、油品性能分析和橡胶相容性实验等方法,评价油溶性聚醚对涡轮机油漆膜倾向指数、油泥生成量及关键理化性能的影响,以及与密封材料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油溶性聚醚具有减少涡轮机油油泥生成量,降低漆膜倾向指数的作用;油溶性聚醚对涡轮机油的旋转氧弹、空气释放性、橡胶相容性具有一定不良影响,但添加一定比例油溶性聚醚的涡轮机油样品的理化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并可通过橡胶相容性实验。将油溶性聚醚作为涡轮机油的组分以提升其抗漆膜沉积性能的技术具有一定工业推广价值。
    • 王广猛; 李伟; 王明昊
    • 摘要: 油泥油泥渣可燃成分较低,灰分较高,水分较大,其中可燃油份易挥发,油泥热解过程中25°C~180°C阶段下降比较高,主要为水分蒸发,还含有少量低沸点的汽油馏分,180°C~350°C下降5%左右,该部分主要为轻柴油馏分。350°C~500°C为高沸点有机物的挥发。>500°C时,失重量主要部分为残存油渣热解挥发,约占2%。油泥渣的热解曲线与风干油泥热解曲线基本一致。可以大体分为四个阶段,<200°C时的水分蒸发和低沸点烷烃的释放阶段,200°C~500°C的高沸点油质组分的热解挥发阶段,主要以石蜡为主。500°C~650°C为重油质(油渣)分解释放阶段,其中轻油质热解阶段为整个热解的主要部分,失重量约为16%,重油质部分含量较少约为3%。
    • 王永亮
    • 摘要: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采、炼制、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混入原油、油渣等物质的污泥,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但同时也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外援菌与土著菌联合处理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小试及现场中试,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实现油泥无害化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排放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提供技术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