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钢渣

钢渣

钢渣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763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7篇、会议论文265篇、专利文献4931篇;相关期刊704种,包括非金属矿、冶金环境保护、水泥等; 相关会议156种,包括第七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暨招远市循环经济项目招商对接会 、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第三届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专题研讨会暨钢渣粉应用项目对接会等;钢渣的相关文献由12772位作者贡献,包括郝以党、金强、孙健等。

钢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7 占比:31.93%

会议论文>

论文:265 占比:3.47%

专利文献>

论文:4931 占比:64.60%

总计:7633篇

钢渣—发文趋势图

钢渣

-研究学者

  • 郝以党
  • 金强
  • 孙健
  • 吴龙
  • 李灿华
  • 杨刚
  • 彭犇
  • 胡天麒
  • 闾文
  • 倪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玉婷; 郑琪; 潘仕文; 韩永辉; 赵风清
    • 摘要: 针对钢渣(SS)-矿渣(GBFS)-钡渣(BS)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活性激发-晶种强化的方法,以加速水化硬化过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活性激发剂配比(质量分数)为煅烧脱硫石膏11%、铝酸钙3%、元明粉0.75%。利用含该激发剂的胶凝材料快速预水化制备复合晶种,能够显著促进胶凝材料水化结晶过程,提高早期强度,改善低温应用性能。复合晶种掺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胶凝材料的3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由25.5、39.1 MPa提高到29.8、42.5 MPa。利用XRD、FT-IR以及SEM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主要包括钙矾石(AFt)、水化硅酸钙(C-S-H)以及水化铝酸钙(C-A-H)等,晶种的使用促进了AFt和C-S-H的生成,对AFt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 向丛阳; 郭贵泷; 张玉清; 彭辉; 郑志龙; 汪吉虎
    • 摘要: 我公司下属企业使用钢渣作混合材试验时,发现部分钢渣会导致水泥速凝、速干和强度下降等问题。分析导致其原因为该类钢渣含有较高含量的七铝酸十二钙(C12A7),其水化速度快,当钢渣掺量较高时导致水泥水化过快和性能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提高石膏掺量可一定程度改善其造成水泥性能的负面影响,强度明显提高,但水泥稠度和流动性能改善有限。因此,该类钢渣质量需加以监控,不建议在对工作性能要求较高的水泥中使用,可考虑在对早强快凝需求的情况匹配适宜的石膏掺量使用。
    • 黄时玉; 霍彬彬; 陈春; 张亚梅
    • 摘要: 研究了偏高岭土对蒸养(60°C蒸养12 h)钢渣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掺偏高岭土后,蒸养钢渣偏高岭土复合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最佳掺量下能够与纯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持平。偏高岭土加速了蒸养钢渣水泥的早期水化,并加速了硫酸盐消耗,促进AFm相的形成。蒸养钢渣-偏高岭土复合水泥体系中C-S-H和C-A-S-H凝胶量增多,生成碳铝酸盐相固定活性Al_(2)O_(3),有利于稳定钙矾石相。同时,偏高岭土显著改善了蒸养钢渣水泥体系的孔隙分布,使基体更加密实。
    • 谭波; 刘祺; 曹忠露; 杨义
    • 摘要: 为解决细料类精炼钢渣路面基层材料收缩开裂问题,以广西北海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减缩增强剂各组分单掺、复掺对钢渣路面基层材料强度影响规律,研发水泥稳定钢渣路面基层材料专用减缩增强剂,提高基层强度,抑制收缩,验证其路用性能,利用电镜扫描通过路面基层材料微观结构探究减缩增强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中水泥的最佳掺量为8%;减缩增强剂复掺的配合比(质量比)为脱硫石膏∶早强剂∶早期膨胀剂∶MgO∶硅灰∶NaOH=17∶14.5∶17∶8.5∶14.5∶28.5,且最佳掺量为3%;减缩增强剂掺量3%的抗压强度为6.19 MPa,弯拉强度为2.13 MPa,劈裂强度0.93 MPa,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C_(1)组(掺8%水泥并掺入3%减缩增强剂)与D组(只掺8%水泥)对比分析干缩性与温缩性,可见减缩增强剂的掺入能够有效地抑制水泥稳定钢渣基层的温缩量和干缩量。
    • 廖波
    • 摘要: 为改善钢渣碎石基层材料收缩性能,文章采用石灰、粉煤灰(简称“二灰”)对钢渣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性能提升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二灰稳定钢渣碎石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间接抗拉强度、干燥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石灰粉煤灰与钢渣会产生活性化合反应,会增强碎石材料内部的粘结强度和稳定性,推荐二灰总掺量为20%,钢渣掺量为50%。
    • 陈伟; 俞海明; 李倩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疆不同成渣工艺及钢渣矿物化学组成、稳定性、物理指标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疆钢渣技术现状,推动钢渣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新疆钢渣主要集中于北疆的乌昌地区,在热泼法和热闷法两种成渣工艺下,钢渣化学矿物成分相对稳定,属于高碱活性材料,并具有胶凝特性,同时具有一定工程级配。f-CaO含量热闷法小于热泼法,并且在自然环境下可陈化降解,有利于钢渣的稳定性。钢渣物理指标优于新疆常规碎、砾石材料,可集料化用于公路工程建设。此外,钢渣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 李建; 庄宝利
    • 摘要: 导电混凝土可通过导电产生热量来提高自身温度,故而在路面除冰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研究不同掺量的钢渣和炭黑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导电混凝土试样进行了不同的填料配比设计,并对设计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弯强度试验和电阻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炭黑可改善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但会对其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钢渣的掺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力学性能。随后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钢渣和炭黑对导电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最终通过试验,确定新型钢渣炭黑复相导电混凝土的最优配比:高炉矿渣含量10%,钢渣为20%,炭黑与水泥比为4%,该新型导电混凝土可使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 宁黎磊
    • 摘要: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中使用钢渣(S)代替不同粒径石灰石(L)集料的可行性,将钢渣沥青混凝土(L-S型)、石灰石沥青混凝土(L型)和花岗岩沥青混凝土(L-G型)的实测性能进行了比较。对采用不同集料类型、沥青种类的试件进行了间接拉伸、疲劳寿命、劈裂回弹模量、动态蠕变和车辙试验。研究表明:加入钢渣后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性能最高可提升50%;随着钢渣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劈裂强度有所降低,但仍高于花岗岩沥青混凝土。沥青种类相同时,L-S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动态劈裂回弹模量最高;L型基质沥青混凝土的动态蠕变变形为L-S型基质沥青混凝土的1.57倍,且车辙深度比后者高40.9%。L-S型基质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与L-SBS沥青混凝土性能相当。
    • 周钰沦; 郑永超; 吝晓然; 王卉; 李瑞
    • 摘要: 钢渣粉磨前通过破碎、磁选、筛分、预粉磨等工序,可增加钢渣的粉磨效率。通过对不同粉磨工艺制备的钢渣粉进行细度及粒径分布测试,结合化学组成、XRD与SEM物相分析,研究了预处理工艺对钢渣粉磨效率的影响。为评价钢渣粉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性能,进一步分析了预处理工艺对钢渣粉活性指数、胶砂流动度及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预磁选和预粉磨工序、合理控制预粉磨时间可有效解离分选出钢渣中的磁性铁和难磨矿物相RO相及铁酸钙,可降低钢渣粉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提高其安定性。不同预处理工艺制备钢渣粉的活性指数、流动度及安定性性能均满足二级钢渣粉要求,当钢渣粉比表面积在400~537 m^(2)/kg范围变化时,对其活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 王长龙; 赵高飞; 王永波; 张苏花; 郑永超; 霍泽坤; 王绍熙; 任真真; 邹佳一
    • 摘要: 研究了复合改性剂(水库底泥+电石渣)高温改性处理对钢渣物相、结构、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粒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原料的物化性质、改性钢渣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安定性和胶凝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改性后的钢渣中出现了透辉石(CMS_(2))、镁铁尖晶石(MgFe_(2)O_(4))、钙铝黄长石(C_(2)AS)、铝酸三钙(C_(3)A)、磁铁矿(Fe_(3)O_(4))等新矿物相;高温处理促使钢渣中的FeO-MgO-MnO固熔体(RO相)分解,其中的FeO转化为Fe_(3)O_(4);钢渣的高温改性提升了钢渣的胶凝活性,有效地降低了钢渣中f-CaO和f-MgO的含量,当复合改性剂掺量为20%(质量分数,其中水库底泥与电石渣的质量比为3∶1)、处理温度为1150°C时,改性钢渣的28 d活性指数较原钢渣提高了12.2%,达到82.4%,符合GB/T 20491-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中一级钢渣粉的活性指数(不低于80%)要求,原钢渣中f-CaO和f-MgO的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1%和1.9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