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能表征

性能表征

性能表征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27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3733篇、专利文献182116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林业科技开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72种,包括2014中国铸造活动周会议、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性能表征的相关文献由16311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峻江、刘吉平、张涛等。

性能表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733 占比:2.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116 占比:97.77%

总计:186276篇

性能表征—发文趋势图

性能表征

-研究学者

  • 熊峻江
  • 刘吉平
  • 张涛
  • 刘牧东
  • 张敏
  • 李娜
  • 李桢林
  • 李莉
  • 李辉
  • 杨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飞; 强小燕; 田丹; 石正驰; 杨秋
    • 摘要: 以电解锰渣、废玻璃、高岭土、碳粉为原材料,在温度900°C下制备多孔陶瓷材料,研究了锰渣含量对多孔陶瓷材料的影响。通过XRD、SEM、导热系数、压缩强度测试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锰渣质量分数为20%的样品,综合性能最好,孔的大小均匀,其导热系数为0.33 W·(m·k)^(-1),抗压强度为11.98 MPa,本实验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李召朋; 马杨豹; 杨柳; 辛长征; 张宁武; 赵清香
    • 摘要: 采用两种结构相近的半芳香酰胺对苯二甲酰癸二胺(10T)和2,5吡啶二甲酰癸二胺(10Py)盐,通过成盐、预聚合、固相后聚合“三步法”制得一种新型半芳香共聚酰胺PA10T/10Py,采用相对黏度、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酰胺中酰胺键的红外吸收峰峰位相比于均聚半芳香聚酰胺PA10T变高。PA10Py的加入降低了半芳香聚酰胺材料的熔点,并维持了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在390°C以上。同时也提高聚酰胺材料的机械性能,相比对不添加PA10Py的样品,拉伸强度可提高16%。吡啶环结构的定量加入为制备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半芳香聚酰胺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 余先纯; 张传艳; 孙德林; 刘德桃; 吴庆定; 孙德彬; 李銮玉
    • 摘要: 为了扩展木材陶瓷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以废弃松木粉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高温炭化和水热活化制备多孔活化木材陶瓷基体材料,探究工艺因素对木材陶瓷基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S)、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木材陶瓷基体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物料质量比为3∶7,温度为900°C,炭化2 h后,于180°C条件下水热活化6 h,可得到性能较好的试件;该试件呈现出三维网络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结构特征;氮气吸附-脱附分析显示,活化后该试件比表面积可达1671.99 m^(2)·g^(-1);该试件主要由无定形碳和玻璃炭构成,同时含有无序的石墨微晶;该试件表面含有易于电解质浸润的含氧官能团;将该试件作为电极,以浓度为6 mol·L^(-1)的KOH为电解质,在扫描速率为0.1 A·g^(-1)时,比电容可达120.31 F·g^(-1),2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保持率为79.3%,说明所制得木材陶瓷基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良好,具有成为活性储能物质载体的潜力。
    • 崔家新; 王连勇; 卢思盟; 孙延文; 王睿; 何艳; 韩建丽
    • 摘要: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方法很多,其中水热法合成沸石因操作简单、能耗低被认为是将粉煤灰基沸石商业化最可行的手段。采用水热法将国内外不同产地的几种粉煤灰合成沸石,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热重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沸石产品进行表征,并在同一水热合成参数下考察不同粉煤灰合成沸石在品质上的差异。XRD谱图表明,原料中有80%~90%的成分转化为沸石,且沸石主要结晶类型为Na-P1型,也有少量的A型;XRF分析表明,3种粉煤灰基沸石硅铝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61、1.35、1.45,符合XRD谱图的分析结论;TG-DTA表明,合成沸石在500°C以上几乎没有质量损失,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SEM照片可见,合成的沸石为非球形,表面的纹理可增加沸石比表面积,结晶状态好。整个实验过程简单、成本低、合成沸石样品品质较高,由此可见通过水热法将粉煤灰合成沸石产品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 崔家新; 王连勇; 李尧; 何艳; 王睿; 韩建丽
    • 摘要: 粉煤灰因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常被用来当作合成沸石的原材料,合成的沸石类型主要有X型、Y型、A型、ZSM-5型等,相关合成技术也已非常成熟。水淬渣是高炉炼铁水淬急冷产生的高炉渣,对其主要利用方式是作为水泥、路基材料,均属低附加值利用。通过碱熔水热法利用水淬渣、粉煤灰混合原料合成4A型沸石。初步探究硅铝物质的量比(简称硅铝比)、熔融温度、熔融时间、晶化时间对制备的沸石样品品质造成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条件:硅铝比为1.0、碱灰质量比为1.5、碱熔时间为1 h、碱熔温度为600°C、老化时间为12 h、灰水质量比为1∶5、晶化温度为90°C、晶化时间为16 h。对合成的沸石进行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淬渣、粉煤灰合成的4A型沸石各方面性能良好,具有超高的工业化生产价值。
    • 谢宇飞
    • 摘要: 目前国内盾构泡沫剂产品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性能指标的选取与参数范围的界定也存在分歧。同时,针对产品的研究也大部分集中于末端应用方面,在基础性能的分析及其指标测试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以市场上常见的6种泡沫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性能指标的测试与分析,给出合理的参数范围;并以此为依据,探究其中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特别增加了泡沫液与黏土接触角、泡沫膨胀损失率这两项性能指标,用于分析泡沫液与黏土表面的作用关系和盾构泡沫剂的发泡能力,说明其必要性,并给出合理的参考范围,其中泡沫液与黏土接触角通常在13°~30°之间,泡沫膨胀损失率应低于10。研究成果可为行业标准的出台提供技术支持。
    • 李林虎; 唐修检; 王龙; 何东昱; 刘谦; 谭俊
    • 摘要: 碳化硅陶瓷在磨削加工中极易产生崩碎损伤,在碳化硅陶瓷磨削层实时涂覆增韧剂是降低崩碎损伤的新方法。以E51双酚A型环氧树脂、无水乙醇、651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和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为主要成分制备了一种增韧剂,通过测量增韧剂在碳化硅陶瓷表层的接触角、浸润深度与固化时间,探究了增韧剂各组分的添加量与碳化硅陶瓷表面粗糙度对增韧剂润湿性能与固化速率的影响规律,优化出一种润湿性能好、固化速率快的增韧剂。结果表明:增韧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m(E51双酚A型环氧树脂)∶m(无水乙醇)∶m(651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m(DBU)=1∶0.9∶0.5∶0.02,该增韧剂在碳化硅陶瓷表层的浸润时间约为160 s,浸润深度约为40μm,可使碳化硅陶瓷的表层硬度降低约25%;增韧剂的润湿性能随着溶剂的增加或碳化硅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提高,促进剂添加量的改变对增韧剂的润湿性能几乎无影响;增韧剂的固化速率随溶剂的增加而降低,随促进剂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促进剂达到饱和时,固化速率不再提高。
    • 苏丹; 杨杨; 范婧; 边鑫; 王冰; 刘琳琳; 张铁男; 马春敏; 张娜
    • 摘要: 为满足食品领域目前对于高机械强度水凝胶的需求,本研究以碎米蛋白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热处理和离子交联法制备一种高力学性能的食品级碎米蛋白(RP)-海藻酸钠(S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通过改变米蛋白与海藻酸钠凝胶体系中米蛋白的浓度(80、100、120、140、160 mg/mL)调节IPN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混合液加热及钙离子交联形成水凝胶后,测定其质构性能、流变性能、白度、溶胀性、含水量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凝胶体系中碎米蛋白浓度的增大,RP-SA IPN水凝胶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和凝胶硬度均增加,当碎米蛋白浓度达到为140 mg/mL时,凝胶硬度增加幅度变小。水凝胶溶胀性先降低后趋于平缓,但水分分布更为均匀。因此,适量的碎米蛋白能对RP-SA IPN水凝胶网络有很好的填充效果,并对水凝胶的形态没有太大的改变,同时可通过调节蛋白的添加量来调节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该研究为米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韩扬; 宗绪岩; 赵海锋; 李丽
    • 摘要: 为改善纯魔芋凝胶品质及扩大魔芋凝胶在素食行业中的快速应用,该研究以魔芋粉、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以硬度和持水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绿豆淀粉魔芋凝胶基体的最优工艺。同时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手段对添加绿豆淀粉前后的魔芋凝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绿豆淀粉魔芋凝胶基体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量3.00 g、碱含量7.00%、冷冻时间1.50 h、溶胀时间1.50 h、柠檬酸浓度0.50%m/V。此条件下制备的绿豆淀粉魔芋凝胶基体硬度为1782.61 g,持水力为92.63%,较纯魔芋凝胶相比分别提高了54.30%、2.41%,具有更好的凝胶状态和持水效果。性能表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绿豆淀粉与魔芋粉具有相容性,绿豆淀粉魔芋混合体系相互作用加强,形成了网络状的空间结构,具有更好的质构特性。
    • 高燕宁; 刘克成; 侯文龙; 李明
    • 摘要: 为了提高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降低火电厂废弃物中CO_(2)的二次回收利用效率,在聚醚嵌段酰胺(PEBA)中加入聚琥珀酰亚胺(PSI)作为前驱体,通过原位反应方法制备得到PAsp/PEBA网络交错水凝胶膜,达到改善复合膜水环境并提升力学强度,使复合膜可以更高效分离气体成分。结果表明,提高进料压力,试样获得更大CO_(2)渗透系数,表现出了对CO_(2)/N2更明显的选择性。加入20%(质量分数)PSI时,CO_(2)渗透系数选择性减小,膜层中出现了PAsp与PEBA分离结果。较小膜厚提高了CO_(2)渗透选择性。提高温度后,达到了更大CO_(2)渗透系数,但CO_(2)/N2选择性则发生了减小。PAsp/PEBA膜都表现出了比膜更大的CO_(2)渗透系数以及更优的CO_(2)/N2选择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