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种
晶种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30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3009615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发酵科技通讯、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研讨会(2012)、2010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2008年全国氨基酸技术交流研讨会等;晶种的相关文献由305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勤明、孟祥举、肖丰收等。
晶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009615篇
占比:100.00%
总计:23010144篇
晶种
-研究学者
- 吴勤明
- 孟祥举
- 肖丰收
- 杜剑桥
- 王金渠
- 陈新红
- 周春勇
- 林发蓉
- 姚恒平
- 朱龙凤
- 吴健春
- 张强
- 罗志强
- 路瑞芳
- 卢慧军
- 吴伟
- 张玉荣
- 朱全芳
- 熊怀忠
- 石瑞成
- 龚强
- 刘伟
- 刘相法
- 吴彭森
- 坂井正宏
- 张本发
- 曾小林
- 朱杰
- 汪晓军
- 王涛
- 石坚
- 陈明芳
- 鲁金明
- 龚方田
- 不公告发明人
- 代堂军
- 刘长军
- 刘长发
- 吉野隆史
- 周康根
- 周秋生
- 唐思扬
- 尹周澜
- 岳海荣
- 张修臻
- 张春华
- 张飞
- 曹雪波
- 李炳亮
- 李牛
-
-
张玉婷;
郑琪;
潘仕文;
韩永辉;
赵风清
-
-
摘要:
针对钢渣(SS)-矿渣(GBFS)-钡渣(BS)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活性激发-晶种强化的方法,以加速水化硬化过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活性激发剂配比(质量分数)为煅烧脱硫石膏11%、铝酸钙3%、元明粉0.75%。利用含该激发剂的胶凝材料快速预水化制备复合晶种,能够显著促进胶凝材料水化结晶过程,提高早期强度,改善低温应用性能。复合晶种掺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胶凝材料的3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由25.5、39.1 MPa提高到29.8、42.5 MPa。利用XRD、FT-IR以及SEM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主要包括钙矾石(AFt)、水化硅酸钙(C-S-H)以及水化铝酸钙(C-A-H)等,晶种的使用促进了AFt和C-S-H的生成,对AFt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
-
张彦锋;
马永亮;
王正源;
赵旭东
-
-
摘要:
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装置处理废稀硫酸。研究了石灰石浆液和废稀硫酸的不同投加顺序以及不同反应晶种(石膏浆液、石膏稀浆液)对所得石膏晶粒形态和抽滤物含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废稀硫酸加入石灰石浆液的方式相比,石灰石浆液加入废稀硫酸的方式更利于石膏结晶,晶粒更大,所得石膏抽滤物含水率更低;以石膏浆液和石膏稀浆液作为反应晶种,抽滤物含水率可分别达到13.2%和14.1%,适宜的晶种浆液与总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3。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现有脱硫系统没有影响,石膏产物一并处理,且为脱硫系统提供了补充水,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
-
杨红艳;
欧阳俊瑶;
夏蝶;
顾雪梅;
杨姗;
王伟
-
-
摘要:
以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为原料,在传统常压醇水热法的基础上添加CaSO_(4)·2H_(2)O为晶种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晶种含量、丙三醇含量和磷石膏质量分数对晶须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确定晶须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SEM和XRD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SO_(4)·2H_(2)O晶种制备晶须的长径比(49.29)比只添加丙三醇的样品的长径比(30.99)提高了近60%;当丙三醇与水的体积比(V)为1、晶种含量为1%、磷石膏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晶须的平均直径为0.65μm,长径比达到了62.15,晶须的尺寸均匀。这说明添加1%CaSO_(4)·2H_(2)O晶种、V为1的丙三醇和质量分数为5%的磷石膏在常压下能制备出高长径比和尺寸均匀的半水硫酸钙晶须。
-
-
樊金龙;
徐亚荣;
陈蓝天;
龚涛;
许磊;
朱学栋
-
-
摘要:
采用晶种诱导的方法,在无有机结构导向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高结晶度的FER分子筛,考察了晶种用量和晶化时间对分子筛结晶度的影响,并在较优条件下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催化1-丁烯骨架异构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初始投料摩尔比n(Na_(2)O)∶n(Al_(2)O_(3))∶n(SiO_(2))∶n(H_(2)O)为0.18∶0.033∶1∶30、晶化温度为160°C的条件下,随着晶种加入量增加和晶化时间的延长,分子筛样品相对结晶度增加;在较优晶种添加质量分数为15%、晶化时间为72 h条件下,合成的分子筛相对晶种结晶度达100.1%。以最优条件下晶种合成分子筛为催化剂,1-丁烯为原料,在反应温度350°C、质量空速2.0 h^(-1)、常压的反应条件下,连续运行600 h,1-丁烯平均转化率大于38%,异丁烯平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均良好。
-
-
肖辉毅;
聂小保;
万俊力;
邓权庆;
王奕睿;
隆院男;
蒋昌波
-
-
摘要:
为提高磷酸钙结晶产物回收价值和低磷适应性,以羟基磷酸钙(HAP)为晶种,诱导Ca-P结晶回收模拟二级出水(初始PO_(4)-P浓度1.0mg/L)中的磷,对比了诱导结晶与均相结晶的磷回收效果,考察了Ca/P比和晶种投加量对磷回收的影响,并结合产物SEM、EDS、XRD和FTIR分析,探讨了HAP诱导Ca-P结晶机制.结果表明,HAP诱导Ca-P结晶在避免晶种材料对结晶产物纯度和品质影响的同时,还具有低磷适应性强和启动快速的优势;Ca-P结晶模式包括构晶离子在HAP表面的逐层结晶模式和在HAP颗粒空隙间的晶桥模式.实验条件下,模拟二级出水磷回收率可达80%以上,产物包括HAP及其前体物ACP(无定形态磷酸钙)和OCP(磷酸八钙).Ca-P结晶过程伴随发生CaC_(3)结晶,干扰磷结晶回收.研究成果为低磷污水磷回收率和回收产物品质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
-
邢超;
裘董超;
林梓希;
史静
-
-
摘要:
水体中过量的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同时磷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从废水中回收磷不仅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还可以实现磷资源的回收。结晶法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此,文章深入分析了结晶法中体系过饱和度对磷去除回收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结晶法处理效率及产物性质等的影响,简析了该法的实际应用实例,并对该法在磷污染物去除及磷资源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
高敏;
赵新红;
向永生;
姚文君;
黄峰
-
-
摘要:
通过调变SAPO-11分子筛合成的水/铝比[n(H_(2)O)/n(Al_(2)O_(3))]、晶种添加量、晶化温度,合成了系列SAPO-11分子筛,研究合成条件对SAPO-11分子筛物化性质及其催化1-己烯临氢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体系水/铝比,可使SAPO-11分子筛晶化时产生优先生长现象,从而暴露出更多孔口,提高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加入异质晶种可以缩小SAPO-11分子筛的粒径,提高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与酸量;与其他条件下合成的分子筛相比,在高水/铝比、添加异质晶种、高晶化温度下合成的SAPO-11-seed-200分子筛的粒径最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酸量最高,催化1-己烯临氢异构化反应比合成的其他分子筛具有更优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骨架异构选择性。
-
-
杜松松;
胡仁钧;
周志祥
-
-
摘要:
本文以铁皮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生产920型号氧化铁黄晶种过程中的工艺条件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亚铁浓度、投碱量、补水量等几个条件探究其对晶种质量的影响,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粒径、色光等检验,发现在:初始亚铁浓度为400 g/L、碱比为0.4、补水转化率为0.05、反应温度在31~40°C等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铁黄晶种颜色优质、色相稳定、颗粒大小比较均匀。本研究对氧化铁黄920晶种的工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
-
山传龙;
杨赞中;
王路;
周薛霞
-
-
摘要:
研究了钼尾矿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最优物料配比,探讨了晶种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石灰、水泥以及晶种的最优掺量。通过XRF、SEM和XRD表征,研究不同物料配比下,制品强度和蒸压水化产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钼尾矿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最优物料配比为:m(钼尾矿)∶m(水泥)∶m(石灰)∶m(石膏)=70∶19∶8∶3。以6%晶种代替钼尾矿,制品的抗压强度为4.52 MPa,干密度为525.4 kg/m^(3),达到A5.0、B05级蒸压加气混凝土合格品的要求。
-
-
薛铁鹏;
冉海;
白鹏程
-
-
摘要:
在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过程中,随着溶液中草酸钠的富集,草酸钠对氢氧化铝粒度和分解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如何稳定草酸钠对氢氧化铝粒度和分解率的影响是各企业长期攻关的课题。本文从不同晶种量下草酸钠对其影响,研究草酸钠添加量、搅拌强度对不同晶种添加量下分解率和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为企业解决草酸钠对氢氧化铝粒度和分解率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
-
-
-
-
-
-
尹建国;
陈启元;
尹周澜
- 《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要添加氢氧化铝晶种来促进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分解.晶种的性质对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分解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普通晶种和机械活化晶种对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机械活化晶种粒度更小,因而其比表面积更大,晶种与铝酸钠溶液之间的液固界面更大;机械活化晶种含有大量断裂面,新形成的断裂面活性大,因而氢氧化铝易于在活化晶种表面析出;采用活化晶种能大大提高了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及氢氧化铝粒子的附聚度;采用机械活化晶种的附聚产物形貌不规则且具有较高活性,有望通过进一步的晶体生长产生粒度、强度都符合规定的氢氧化铝.
-
-
李代平;
李牛;
项寿鹤
- 《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在静态水热条件下降低碱度进行4A分子筛的合成.结果表明,降低合成体系的碱度,需要提高晶化温度和延长晶化时间才能得到晶化产物;碱度越低,出现P型分子筛杂相的温度越高;晶种在晶化过程中必不可少,4A和5A分子筛都可以作为晶种.
-
-
黎少华;
袁方利;
胡鹏;
柯家骏
- 《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研究以工业氢氧化铝粉体为原料,加入矿化剂和晶种,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出分散均匀的片状α-Al2O3粉体.用XRD和SEM分析手段,对片状α-Al2O3晶体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粒度小于1 μm时,产物的粒度大小和形貌主要取决于矿化剂和晶种的组成.在平均粒度为1 μ m的工业氢氧化铝粉体中添加W(纳米α-Fe2O3)=2.5﹪和W(NH4F)=5﹪,经1100°C煅烧1h得到粒径1μm左右的六角片状α-Al2O3,粉体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