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5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32300篇;相关期刊876种,包括企业科技与发展、中国花卉盆景、安徽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硫酸亚铁的相关文献由443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晓冰、蒋磊、邓志敢等。

硫酸亚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5 占比:5.09%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32300 占比:94.70%

总计:34109篇

硫酸亚铁—发文趋势图

硫酸亚铁

-研究学者

  • 朱晓冰
  • 蒋磊
  • 邓志敢
  • 魏昶
  • 李旻廷
  • 夏长富
  • 李兰生
  • 李存兄
  • 李翊元
  • 刘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儿童治疗中应用右旋糖酐铁的疗效。方法86例NIDA患儿,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实验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7%高于常规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Hb、MCHC、MCV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患儿的Hb(122.37±9.14)g/L、MCHC(335.31±24.19)g/L、MCV(86.25±8.52)fl高于常规组的(109.28±7.35)g/L、(319.16±15.78)g/L、(79.23±7.11)f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低于常规组的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DA患儿采用右旋糖酐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疗效及MCV,促进Hb尽快恢复正常,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
    • 李荣强; 王帅; 张海秀; 沙福建; 张大磊; 赵建伟; 孙英杰
    • 摘要: 利用沼渣和硫酸亚铁对含铬土壤进行共处置,在初步优化处置工艺参数后对共处置的协同效应进行验证,并通过XPS分析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了协同效用机理.结果表明,沼渣和硫酸亚铁共处置含铬土壤可实现土壤Cr(Ⅵ)含量低至未检出(检出限0.2mg/kg),优于硫酸亚铁处置法.共处置还原速率高于沼渣单独处置.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共处置组别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高于沼渣单独处置,共处置土壤铬还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此外,共处置组别内铁还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相对丰度也显著提升.通过XPS分析,共处置后的土壤中存在Fe(Ⅱ)、亚硫酸盐和硫化物,结合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证实了铁和硫催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过程.本研究为低碳型高浓度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 张颖; 何雪; 徐婉莹; 张文雅; 赵业军
    • 摘要: 本文采用钛白副产FeSO_(4)精制后的溶液直接合成Na_(2)FeO_(4),与普通的FeSO_(4)净化工艺相比,减少了FeSO_(4)结晶的步骤,不仅简化工艺流程,而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以NaClO 60m L计,Na_(2)FeO_(4)制备溶液制备的优化条件为:精制后的FeSO_(4)溶液17mL,NaOH 30g,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40~45°C。经Na_(2)FeO_(4)处理后的甲基橙模拟碱性印染废水降解率可达72.4%。
    • 曹阳; 刘莉娅; 郑杨; 陈金洪
    • 摘要: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可快速增加修复土的pH、最大干密度、液限、典型粒径,提高修复土的物理性质;但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会造成修复土氧化还原电位增大,弱化了Cr(Ⅵ)的还原效果,增加环境风险,FeSO_(4)-GFC会显著改变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引起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变小.GFC生成的C-A-S-H、C-S-H和AFt等物质,会造成污染土颗粒出现团聚现象,改变了修复后粒径分布、孔隙结构和物质组成,这是FeSO_(4)-GFC固化/稳定后的Cr(Ⅵ)污染土理化性质改变的内在原因.
    • 杜松松; 胡仁钧; 周志祥
    • 摘要: 本文以铁皮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生产920型号氧化铁黄晶种过程中的工艺条件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亚铁浓度、投碱量、补水量等几个条件探究其对晶种质量的影响,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粒径、色光等检验,发现在:初始亚铁浓度为400 g/L、碱比为0.4、补水转化率为0.05、反应温度在31~40°C等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铁黄晶种颜色优质、色相稳定、颗粒大小比较均匀。本研究对氧化铁黄920晶种的工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 郑明辉; 晋愉
    • 摘要: 针对某白钨矿浮选尾矿水净化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混凝沉淀技术处理钨的选矿废水,通过石灰+FeSO_(4)、石灰+CO_(2)、石灰+H_(2)SO_(4)等药剂与原来使用的尾矿水处理药剂处理该选矿废水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确定了采用石灰和FeSO_(4)组合加药的方法,以实现该尾矿水的净化处理。
    • 刘影; 邱陆明; 崔崇龙; 迟崇哲; 降向正
    • 摘要: 以某黄金冶炼企业含高浓度铁氰络合物和铜氰络合物的氰化尾渣洗涤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酸化沉铜—亚铁盐沉氰—中和”和“硫化沉铜—亚铁盐沉氰—中和”工艺对洗涤水中氰化物进行净化,对最佳试验参数进行考察,并对2种工艺进行对比。在最佳条件下,2种工艺最终处理后洗涤水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低于50 mg/L,铜质量浓度低于20 mg/L,铁质量浓度低于50 mg/L,达到洗涤回用水质要求。2种工艺均可实现铁氰络合物和铜氰络合物的高效分离,回收有价金属铜的同时,深度去除废水中氰化物,但工艺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对反应设备和管理要求较高。
    • 朱莞烨; 唐定; 池荷婷; 廖祥辉; 庄荣传; 王乾坤; 沈青峰
    • 摘要: 采用冷冻结晶工艺对钛白副产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研究,重点考察了结晶母液循环时镁、锰杂质的累积情况以及它们的去除规律,同时对可能引入体系的钠杂质影响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次结晶可以逐渐降低七水硫酸亚铁晶体中镁、锰杂质含量,但结晶母液的循环会导致体系内镁、锰杂质逐渐累积。利用结晶液与结晶体中镁、锰含量的关系曲线推断得到:当结晶液中镁含量低于298 mg/L时,七水硫酸亚铁晶体中镁质量分数将低于0.025%;当结晶液中锰含量高于761 mg/L时,七水硫酸亚铁晶体中锰质量分数将高于0.05%。另外,结晶法提纯硫酸亚铁时应避免向体系中引入钠离子,否则会导致七水硫酸亚铁晶体中钠杂质含量超标问题。该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利用结晶法提纯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 刘维燥; 何民宇; 刘清才; 张强
    • 摘要: 含钛高炉渣和绿矾是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经选矿后冶炼生铁和二氧化钛工艺中排出的两种主要固体废弃物,上述两种固废的共同处置对钛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含钛高炉渣和绿矾为原料,提出了一种富集金红石的新工艺。含钛高炉渣和绿矾经过共焙烧,其中绿矾热分解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铁,进而二氧化硫和含钛高炉渣中的钙钛矿及含钛辉石发生硫酸化反应,钙镁组分转化为硫酸盐,而钛组分被富集为金红石。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含钛高炉渣富集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Na_(2)SO_(4)可以显著提高Ti的富集效率。在绿矾与含钛高炉渣质量比为2、硫酸钠添加量为10%、焙烧温度为650°C、保温时间4 h的最优条件下,含钛高炉渣中钛的转化率达98%,富集后金红石含量约为8.6%,后续可通过浮选进一步富集。Na_(2)SO_(4)的加入促进了熔融Na_(3)Fe(SO_(4))_(3)的形成,熔融物能够渗透含钛高炉渣内部进行硫酸化反应,气液固相反应加速了钛的富集过程。
    • 朱军利; 左满宏; 刘恩莉; 张林生; 王晓东; 崔楼伟
    • 摘要: 以钛白粉工业副产物FeSO_(4)·7H_(2)O为原料,分别采用NaOH、NH_(3)·H_(2)O和Na_(2)CO_(3)作为沉淀剂合成了无定型FeO(OH),再混合羧甲基纤维素作为黏结剂、CaSO_(4)·2H_(2)O作为助剂制成脱硫剂。对所制备的FeO(OH)和脱硫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脱硫性能评价。结果表明:3种沉淀剂制备的脱硫剂的穿透硫容(以新鲜脱硫剂吸收硫的质量分数计)的大小顺序为NH_(3)·H_(2)O>Na_(2)CO_(3)>NaOH;因Na_(2)CO_(3)碱性温和,对设备腐蚀性小,采用Na_(2)CO_(3)为沉淀剂合成工业级FeO(OH),以质量分数分别为75%、60%和50%的FeO(OH)制备的工业样品脱硫剂的穿透硫容分别为31.29%、24.73%和21.17%,抗压碎力均值分别达到93.17,183.96,218.59 N/c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