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丁烯

1-丁烯

1-丁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10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齐鲁石油化工、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7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第十八次全国乙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1-丁烯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宝琛、姚薇、姜涛等。

1-丁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4.1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5108 占比:95.55%

总计:5346篇

1-丁烯—发文趋势图

1-丁烯

-研究学者

  • 黄宝琛
  • 姚薇
  • 姜涛
  • 任合刚
  • 刘俊涛
  • 商永臣
  • 杨笑春
  • 谢在库
  • 赵永仙
  • 邵华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金龙; 徐亚荣; 陈蓝天; 龚涛; 许磊; 朱学栋
    • 摘要: 采用晶种诱导的方法,在无有机结构导向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高结晶度的FER分子筛,考察了晶种用量和晶化时间对分子筛结晶度的影响,并在较优条件下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催化1-丁烯骨架异构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初始投料摩尔比n(Na_(2)O)∶n(Al_(2)O_(3))∶n(SiO_(2))∶n(H_(2)O)为0.18∶0.033∶1∶30、晶化温度为160°C的条件下,随着晶种加入量增加和晶化时间的延长,分子筛样品相对结晶度增加;在较优晶种添加质量分数为15%、晶化时间为72 h条件下,合成的分子筛相对晶种结晶度达100.1%。以最优条件下晶种合成分子筛为催化剂,1-丁烯为原料,在反应温度350°C、质量空速2.0 h^(-1)、常压的反应条件下,连续运行600 h,1-丁烯平均转化率大于38%,异丁烯平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均良好。
    • 王宪飞; 刘伟; 田林宇; 李潘之; 陈小平; 任万忠
    • 摘要: 通过添加盐酸和乙酸调节剂成功合成了含有缺陷位点的UiO-66-HCl和UiO-66-HAC催化剂.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晶度、粒径、形貌和孔结构得到优化,酸量提高.丁烯原料的评价结果表明:添加调节剂制备的含有较多缺陷位点的UiO-66显著提高了2-丁烯双键异构生成1-丁烯的催化性能;当反应温度为360°C、体积空速为12 h-1时,UiO-66-HAC催化丁烯双键异构生成1-丁烯的收率高达12.7%,选择性高达97%.
    • 赵庆龙
    • 摘要: 以工业上现有高效齐格勒-纳塔(Z-N)聚丙烯催化剂为基础,通过优化外给电子体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的小试研究。研究了烷基铝和催化剂之比(Al/Ti)、给电子体和催化剂之比(Si/Ti)和共聚单体加入量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共聚活性、共聚产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选择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为外给电子体,控制共聚单体加入量,共聚产物中丁烯含量在0.56%〜12.0%范围可控;当共聚产物中丁烯含量为3.35%时,产物的拉伸强度36.4 MPa.冲击强度11.8kJ/m^(2)、断裂伸长率为596%,各项性能均明显优于均聚产物。
    • 王秀绘; 王玉龙; 刘通; 王亚丽; 李洪鹏; 高晗; 曾群英
    • 摘要: 为了扩宽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PAO)的原料来源,以1-丁烯为原料,对TiCl_(4)催化体系与阳离子AlCl_(3)体系下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两步聚合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结果及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两步法合成的产品综合性能较AlCl_(3)一步法合成的明显提高。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第一步聚合的催化剂TiCl_(4)用量为2%(质量分数,基于1-丁烯的质量)、AlEt_(2)Cl为助催化剂、铝钛物质的量比为1.0,反应温度为85°C,压力为1-丁烯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反应时间为2 h;第二步聚合的催化剂为AlCl_(3),催化剂用量为2%(质量分数,基于二步聚合起始原料),反应温度为50°C,聚合3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黏度约为30 mm^(2)/s,黏度指数达126,倾点为-33°C。
    • 程广伟; 孙浩; 鲁宽华
    • 摘要: 1-丁烯装置是利用裂解碳四生产高纯度1-丁烯产品的生产装置。针对某企业1-丁烯装置存在的处理能力和产品回收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模拟计算,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实施改造,解决了装置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了装置标定。
    • 丁玎; 尚卫苹
    • 摘要: 基于乙烯、1-丁烯、1-己烯的共聚合,研究了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氢气与乙烯摩尔比、温度等对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密度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聚乙烯制备过程的数值方程表达式。结果表明: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与聚合物的密度表现为负相关趋势,而与催化剂活性表现为正相关趋势,在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为0.08时,采用1-丁烯为共聚单体的催化剂活性为4250 g/g,采用1-己烯为共聚单体的催化剂活性为4780 g/g;氢气对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最显著,可以作为熔体流动速率的有效调节控制因素,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则是调节聚合物密度的有效因素,该方程可以用于指导聚乙烯的制备过程控制。
    • 吴春雷
    • 摘要: 为解决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榆林能化)煤制烯烃(MTO)加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工艺路线下副产1-丁烯不足的难题,2万t/a 1-丁烯工业装置于2016年10月在该公司建成投产,并平稳运行至今.运行结果表明:在C4进料量为16.24 t/h,反应温度为316°C,反应压力为0.42 MPa的条件下,1-丁烯单程收率≥17.5%,催化剂具有1-丁烯收率高、杂质含量低、催化剂再生周期长的特点.该装置的建成及投运,不仅解决了副产1-丁烯不足的难题,而且提升了副产C4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了装置的综合效益.
    • 李秀洁; 姜涛; 闫冰
    • 摘要: 采用腔径11.6 nm、孔径3.4 nm的ZIF-8作为分子尺度的笼子用于分离和封装乙酰丙酮铁(分子直径约9.7 nm),并对其热解制备出掺氮多孔碳球锚定的高分散Fe-NC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N2物理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了其催化CO2氧化1-丁烯脱氢制1,3-丁二烯的反应性能.结果 表明:Fe-NC催化剂是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一定酸碱性位的多孔多面体结构的碳材料,铁在碳材料上高度分散;其在催化CO2氧化1-丁烯脱氢制1,3-丁二烯反应时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高分散Fe(0.01)-NC催化剂的1,3-丁二烯初始转换频率高达0.0377 s-1.
    • 陈全鑫; 窦洪鑫; 闫冰; 刘春静; 李健; 姜涛
    • 摘要: 采用CO2为弱氧化剂进行1-丁烯氧化脱氢生产1,3-丁二烯可同时实现1-丁烯的高值转化及CO2的有效利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潜力的生产工艺.为解决该工艺面临的选择性低的问题,研究了钾促进的活性炭负载铁基催化剂,考察了钾源和钾铁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NO3为钾源制备的钾铁物质的量比为0.5:9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1,3-丁二烯选择性,高达69%.通过对不同钾源以及不同钾铁比改性的催化剂进行N2物理吸附/脱附、XRD、CO2-TPD、NH3-TPD、TG等表征分析,发现催化剂表面的弱酸位是吸附和活化1-丁烯的活性中心;弱碱位不仅起到吸附与活化CO2的作用,还对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钾助剂能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改变催化剂表面酸碱位,导致催化剂活性的差异.
    • 陈全鑫; 窦洪鑫; 闫冰; 刘以银; 刘春静; 李健; 姜涛
    • 摘要: 通过热力学分析了CO2氧化1-丁烯脱氢制1,3-丁二烯反应及反应限度.计算结果表明:目标反应在常温下不能发生,而在实验室最佳反应温度873.15 K下可逆进行;CO2的引入促进了1-丁烯脱氢反应的进行;反应可以通过氧化脱氢反应的一步路径和直接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耦合的二步路径进行.并且,在热力学上异构化反应比氧化脱氢反应更容易发生,在无催化剂的自由竞争反应条件下,1-丁烯转化率可达93.68%,而1,3-丁二烯的收率仅能够达到54.64%,说明异构化反应是导致目标反应选择性低的原因.因此,从抑制异构化反应的角度进行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将有效提高该体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