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赋存形式

赋存形式

赋存形式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845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地质论评、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五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赋存形式的相关文献由4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沛静、王静纯、于景坤等。

赋存形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1.25%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8457 占比:98.25%

总计:8608篇

赋存形式—发文趋势图

赋存形式

-研究学者

  • 刘沛静
  • 王静纯
  • 于景坤
  • 任德贻
  • 刁江
  • 吕宁宁
  • 姚林波
  • 张军营
  • 曾庆友
  • 王大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燕; 李引; 尹鑫; 陈翠华; 王嘉欣; 杨玉龙; 邹发
    • 摘要: 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金矿床。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发现载金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金的化学状态可将金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金这三大类,按照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这三大类,金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µm,属于明金、显微金。
    • 张志鸿
    • 摘要: 伊和乌素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该区含矿主岩为白垩系环河组上段,通过α径迹蚀刻、电子探针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伊和乌素铀矿床铀矿物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态及成矿期次等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伊和乌素地区铀矿物有铀石和沥青铀矿两种类型,主要产于矿物颗粒边部及间隙中,与黄铁矿、方解石、黑云母等矿物共生,以胶状或不规则状或细小颗粒集合体等形式充填在胶结物或石英、长石碎屑颗粒边缘。结合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图像,发现UO2与TiO2、MoO3、Na2O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可作为此类铀矿物的指示化合物;对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对铀石生长进行初步探讨;另一方面铀矿物中存在高Y和低Y两种类型,推测可能存在后期流体成矿作用,而沥青铀矿Y含量极低,推测为原铀矿物的残留且经过后期含少量或不含Y元素的流体进行改造。
    • 冷筠滢; 钱门辉; 鹿坤; 徐二社; 周勇水; 鲍云杰; 李志明; 蒋启贵
    •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的含油性及烃类组成特征,对文410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岩心样品开展了冷冻热解、三维定量荧光、气相色谱—质谱、岩石薄片等分析测试。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裂缝型2种页岩油富集类型,烃类赋存主要为粒间孔和微裂缝2种形式,有效孔缝组合是页岩油高效富集的关键;岩心样品抽提物烃类组成特征主要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C 27—C 28—C 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反映出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该区有机质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结合C_(31)22 S/(22 S+22 R)、T_(s)/(Ts+Tm)、C_(29)ααα20 S/(20 S+20 R)、C_(29)ββ/(αα+ββ)等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 王圣柱
    • 摘要: 页岩油储层储集特征及其赋存形式研究是提高页岩油有利储层钻遇率、实现高效动用开发的基础.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核磁共振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层表征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开展了页岩油岩相划分与岩相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及页岩油赋存形式研究.研究认为芦草沟组受物源、气候及湖平面升降等沉积环境周期性变化影响岩性变化快,为陆源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可划分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泥页岩相储层以纳米级粒(晶)间溶孔为主,其次为粒间孔、纹层理缝,可见有机质孔、构造裂缝等;砂岩和碳酸盐岩相以微米级粒(晶)间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孔、粒内溶孔和粒间孔.识别出裂缝型、孔隙型、薄膜型、毛管型、颗粒型、吸附型6种主要的页岩油微观赋存形式,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相页岩油赋存形式以裂缝型、孔隙型和吸附型为主,可动性相对较好;富(含)有机质块状—层状泥岩相和含有机质块状—层状粉砂质泥岩相页岩油赋存形式以毛管型和吸附型为主,可动性差;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页岩油以孔隙型、薄膜型和毛管型为主,可动性好.预测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层发育区.
    • 汪周华; 赵华臻; 朱光亚; 李茜瑶; 郭平; 方全堂
    • 摘要: H油田Mishrif组储层以生屑灰岩为主,主要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及体腔孔,属于孔隙型生物礁碳酸盐岩油藏,目前以注水开发为主.文中基于微CT扫描技术,针对不同物性的岩心开展了孔隙结构特征、原始状态及水驱后的油相分布特征测试.结果 表明:干岩心孔径占比呈反J形(中孔低渗岩心)、正态(高孔低渗岩心)分布特征,孔径大于50 μm的孔体积占比大于90%以上;孔径小于50 μm的油相孔径占比超过80%,孔径大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超过85%;水驱后剩余油以分散状态赋存,孔径大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减少,孔径小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增加.后期开发应提高小孔隙中原油的动用程度,不同物性储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挖潜增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邱柏欣; 罗宏杰; 王芬; 朱建锋; 刘一军; 郝瑶睿
    • 摘要: 中国细白瓷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使得优质粘土矿物资源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对中低品质矿物的提纯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劣质矿产的除杂即是提高其品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铁杂质是陶瓷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对Fe的赋存方式进行探究可为除杂技术的应用建立相关基础.目前,对中低品质的粘土矿物中铁杂质赋存形式的研究仍较少.广东省红粘土分布广、储存量大,但其较高含量的Fe降低了其使用价值,限制其作为优质资源进一步利用.该研究对中国广东省梅州市的低品质红粘土中铁杂质和其赋存形式进行分析.Fe在矿物中的赋存形式复杂,结晶程度较低,采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因此,通过拣选红粘土原矿中红、黄、灰绿三种杂质组分,并分别进行淘洗和过筛法分离粘土矿物.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及可见光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探讨Fe元素的赋存形式.结果表明:Fe元素是影响该红土矿外观颜色的最主要元素.所有样品中粘土矿物主成分为高岭石和伊利石.红色和黄色杂质组分中,Fe元素主要以赤铁矿-针铁矿的自由团聚体夹杂或附着于片状粘土矿物表面;灰绿组分中Fe元素主要以Fe-M g云母的结构铁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在对红粘土矿物的分离过程中,Fe杂质以自由铁和结构铁的形式随着粘土矿物一同被选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南方红粘土提纯方法的选择,并有助于提高低品位粘土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 赵泽森; 崔莉; 郭彦霞; 程芳琴
    • 摘要: 镓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催化、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镓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来源.从粉煤灰中回收镓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对镓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综述了粉煤灰中镓的赋存形式、浸出工艺和镓提取分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法和吸附法用于粉煤灰中镓资源回收的现状,总结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粉煤灰中镓资源的回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粉煤灰中镓和其他伴生元素协同提取的资源化利用方向.
    • 刘国栋; 付勇; 何伟; 唐波; 龙珍; 杨颖; 龙克树
    • 摘要: 钪(Sc)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分布极为稀散,钪的独立矿物稀少,独立矿床几乎没有.铝土岩系中的钪资源储量巨大,本文统计了中国各铝土矿成矿带Sc数据,在对比山西(断隆)成铝区、华北陆块南缘成铝区、渝南-黔北成铝带、黔中成铝区和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数据基础上,发现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Sc含量最高,含钪铝土岩系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通过对比分析A/S与钪的关系,在A/S小于2.5,钪的含量总体较高,且与A/S正相关,大于2.5后,与A/S负相关.从而得出在铝土岩系中,Sc分布在顶层的黏土岩、中部的铁质铝土矿以及底部的铁质黏土岩、铁质岩,尤其是在含铁铝土岩系中高度富集.通过对比分析铝土岩系各元素含量,发现钪与铁、铌、钒、铬元素成正相关,综合铝土岩系中其他元素的矿物表现形式,推测钪在铝土岩系中的赋存形式可能为: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和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本文初步探讨总结钪在铝土岩系中可能的赋存形式、时空分布规律及钪的迁移转化机制,为铝土矿中伴生钪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 赵熙; 刘东泉; 周立波; 李文博
    • 摘要: 为充分了解镜铁山矿区某铜矿工艺矿物学性质,并为制定合理的分选工艺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筛分分析、显微镜检测等分析手段,对镜铁山矿区某铜矿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粒度特征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铜矿石矿物种类复杂,脉石成分较多,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矿石中黄铜矿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粒度不均匀,呈两极分化的特征,需结合选矿试验确定最佳的磨矿条件.研究结果对镜铁山矿区铜矿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曾庆友; 林忠良; 潘世语; 彭蜀涛
    • 摘要: 松树岗钽铌矿床位于下扬子陆块江南古岛弧带东南部,钦杭东段北部成矿带之怀玉山钽铌多金属萤石-磷-滑石非金属成矿亚带内,为灵山地区重要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目前矿区查明的钽铌矿资源储量规模位居亚洲首位,矿石类型有钠长石化花岗岩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型两类.云英岩化花岗岩型矿石中钽铌品位较高,但其物质组分较复杂、赋存形式不明,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仪及系统处理技术(MLA)对矿区云英岩化花岗岩型钽铌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及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这为矿产综合利用、选矿工艺等方面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