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存形式
赋存形式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845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地质论评、矿床地质、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五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赋存形式的相关文献由4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沛静、王静纯、于景坤等。
赋存形式
-研究学者
- 刘沛静
- 王静纯
- 于景坤
- 任德贻
- 刁江
- 吕宁宁
- 姚林波
- 张军营
- 曾庆友
- 王大辉
- 谢兵
- 乔春梅
- 刘炫
- 刘纯波
- 初茉
- 包友书
- 周玲妹
- 姜丽丽
- 寇生中
- 廖名扬
- 张冠军
- 张术根
- 张雄华
- 彭蜀涛
- 戴文斌
- 朱勋
- 朱永满
- 李建国
- 李志明
- 李政
- 李文博
- 李方林
- 李玉帮
- 李辉辉
- 杨刚刚
- 林忠良
- 潘世语
- 熊风
- 王圣柱
- 王明再
- 王晓兵
- 王永红
- 王运泉
- 王金龙
- 王飞宇
- 申宝剑
- 秦建中
- 简晓忠
- 腾格尔
- 蒋启贵
-
-
张燕;
李引;
尹鑫;
陈翠华;
王嘉欣;
杨玉龙;
邹发
-
-
摘要:
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金矿床。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发现载金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金的化学状态可将金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金这三大类,按照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这三大类,金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µm,属于明金、显微金。
-
-
张志鸿
-
-
摘要:
伊和乌素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该区含矿主岩为白垩系环河组上段,通过α径迹蚀刻、电子探针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伊和乌素铀矿床铀矿物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态及成矿期次等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伊和乌素地区铀矿物有铀石和沥青铀矿两种类型,主要产于矿物颗粒边部及间隙中,与黄铁矿、方解石、黑云母等矿物共生,以胶状或不规则状或细小颗粒集合体等形式充填在胶结物或石英、长石碎屑颗粒边缘。结合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图像,发现UO2与TiO2、MoO3、Na2O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可作为此类铀矿物的指示化合物;对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对铀石生长进行初步探讨;另一方面铀矿物中存在高Y和低Y两种类型,推测可能存在后期流体成矿作用,而沥青铀矿Y含量极低,推测为原铀矿物的残留且经过后期含少量或不含Y元素的流体进行改造。
-
-
冷筠滢;
钱门辉;
鹿坤;
徐二社;
周勇水;
鲍云杰;
李志明;
蒋启贵
-
-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页岩油的含油性及烃类组成特征,对文410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岩心样品开展了冷冻热解、三维定量荧光、气相色谱—质谱、岩石薄片等分析测试。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裂缝型2种页岩油富集类型,烃类赋存主要为粒间孔和微裂缝2种形式,有效孔缝组合是页岩油高效富集的关键;岩心样品抽提物烃类组成特征主要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C 27—C 28—C 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反映出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该区有机质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结合C_(31)22 S/(22 S+22 R)、T_(s)/(Ts+Tm)、C_(29)ααα20 S/(20 S+20 R)、C_(29)ββ/(αα+ββ)等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
-
王圣柱
-
-
摘要:
页岩油储层储集特征及其赋存形式研究是提高页岩油有利储层钻遇率、实现高效动用开发的基础.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核磁共振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层表征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开展了页岩油岩相划分与岩相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及页岩油赋存形式研究.研究认为芦草沟组受物源、气候及湖平面升降等沉积环境周期性变化影响岩性变化快,为陆源碎屑组分和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可划分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泥页岩相储层以纳米级粒(晶)间溶孔为主,其次为粒间孔、纹层理缝,可见有机质孔、构造裂缝等;砂岩和碳酸盐岩相以微米级粒(晶)间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孔、粒内溶孔和粒间孔.识别出裂缝型、孔隙型、薄膜型、毛管型、颗粒型、吸附型6种主要的页岩油微观赋存形式,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相页岩油赋存形式以裂缝型、孔隙型和吸附型为主,可动性相对较好;富(含)有机质块状—层状泥岩相和含有机质块状—层状粉砂质泥岩相页岩油赋存形式以毛管型和吸附型为主,可动性差;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页岩油以孔隙型、薄膜型和毛管型为主,可动性好.预测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层发育区.
-
-
汪周华;
赵华臻;
朱光亚;
李茜瑶;
郭平;
方全堂
-
-
摘要:
H油田Mishrif组储层以生屑灰岩为主,主要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及体腔孔,属于孔隙型生物礁碳酸盐岩油藏,目前以注水开发为主.文中基于微CT扫描技术,针对不同物性的岩心开展了孔隙结构特征、原始状态及水驱后的油相分布特征测试.结果 表明:干岩心孔径占比呈反J形(中孔低渗岩心)、正态(高孔低渗岩心)分布特征,孔径大于50 μm的孔体积占比大于90%以上;孔径小于50 μm的油相孔径占比超过80%,孔径大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超过85%;水驱后剩余油以分散状态赋存,孔径大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减少,孔径小于50 μm的油相体积占比增加.后期开发应提高小孔隙中原油的动用程度,不同物性储层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挖潜增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
邱柏欣;
罗宏杰;
王芬;
朱建锋;
刘一军;
郝瑶睿
-
-
摘要:
中国细白瓷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使得优质粘土矿物资源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对中低品质矿物的提纯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劣质矿产的除杂即是提高其品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铁杂质是陶瓷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对Fe的赋存方式进行探究可为除杂技术的应用建立相关基础.目前,对中低品质的粘土矿物中铁杂质赋存形式的研究仍较少.广东省红粘土分布广、储存量大,但其较高含量的Fe降低了其使用价值,限制其作为优质资源进一步利用.该研究对中国广东省梅州市的低品质红粘土中铁杂质和其赋存形式进行分析.Fe在矿物中的赋存形式复杂,结晶程度较低,采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因此,通过拣选红粘土原矿中红、黄、灰绿三种杂质组分,并分别进行淘洗和过筛法分离粘土矿物.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及可见光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探讨Fe元素的赋存形式.结果表明:Fe元素是影响该红土矿外观颜色的最主要元素.所有样品中粘土矿物主成分为高岭石和伊利石.红色和黄色杂质组分中,Fe元素主要以赤铁矿-针铁矿的自由团聚体夹杂或附着于片状粘土矿物表面;灰绿组分中Fe元素主要以Fe-M g云母的结构铁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在对红粘土矿物的分离过程中,Fe杂质以自由铁和结构铁的形式随着粘土矿物一同被选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南方红粘土提纯方法的选择,并有助于提高低品位粘土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
-
赵泽森;
崔莉;
郭彦霞;
程芳琴
-
-
摘要:
镓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催化、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镓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来源.从粉煤灰中回收镓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对镓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综述了粉煤灰中镓的赋存形式、浸出工艺和镓提取分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法和吸附法用于粉煤灰中镓资源回收的现状,总结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粉煤灰中镓资源的回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粉煤灰中镓和其他伴生元素协同提取的资源化利用方向.
-
-
刘国栋;
付勇;
何伟;
唐波;
龙珍;
杨颖;
龙克树
-
-
摘要:
钪(Sc)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分布极为稀散,钪的独立矿物稀少,独立矿床几乎没有.铝土岩系中的钪资源储量巨大,本文统计了中国各铝土矿成矿带Sc数据,在对比山西(断隆)成铝区、华北陆块南缘成铝区、渝南-黔北成铝带、黔中成铝区和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数据基础上,发现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Sc含量最高,含钪铝土岩系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通过对比分析A/S与钪的关系,在A/S小于2.5,钪的含量总体较高,且与A/S正相关,大于2.5后,与A/S负相关.从而得出在铝土岩系中,Sc分布在顶层的黏土岩、中部的铁质铝土矿以及底部的铁质黏土岩、铁质岩,尤其是在含铁铝土岩系中高度富集.通过对比分析铝土岩系各元素含量,发现钪与铁、铌、钒、铬元素成正相关,综合铝土岩系中其他元素的矿物表现形式,推测钪在铝土岩系中的赋存形式可能为: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和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本文初步探讨总结钪在铝土岩系中可能的赋存形式、时空分布规律及钪的迁移转化机制,为铝土矿中伴生钪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
-
赵熙;
刘东泉;
周立波;
李文博
-
-
摘要:
为充分了解镜铁山矿区某铜矿工艺矿物学性质,并为制定合理的分选工艺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筛分分析、显微镜检测等分析手段,对镜铁山矿区某铜矿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粒度特征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铜矿石矿物种类复杂,脉石成分较多,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矿石中黄铜矿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粒度不均匀,呈两极分化的特征,需结合选矿试验确定最佳的磨矿条件.研究结果对镜铁山矿区铜矿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曾庆友;
林忠良;
潘世语;
彭蜀涛
-
-
摘要:
松树岗钽铌矿床位于下扬子陆块江南古岛弧带东南部,钦杭东段北部成矿带之怀玉山钽铌多金属萤石-磷-滑石非金属成矿亚带内,为灵山地区重要的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目前矿区查明的钽铌矿资源储量规模位居亚洲首位,矿石类型有钠长石化花岗岩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型两类.云英岩化花岗岩型矿石中钽铌品位较高,但其物质组分较复杂、赋存形式不明,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仪及系统处理技术(MLA)对矿区云英岩化花岗岩型钽铌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及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这为矿产综合利用、选矿工艺等方面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
何蓓;
蔡进功;
雷天柱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烃源岩是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集合体,在演化过程中有机质会生成大量的有机酸(Seewald J S,2003),它们既可以转化成烃(Carothers et al.,1978),也可以参与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如对储层矿物溶解和形成次生孔隙等(Surdam et al.,1984),因此,关注烃源岩中有机酸的特征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和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烃源岩中有机酸不同赋存形式的提出和系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有机酸研究上,能够对不同形式有机酸在组成、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直观认识,进而总结烃源岩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为后续有机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在石油地质方面,理论上对于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有机一无机相互作用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实际应用上可以对烃源岩评价、储层孔隙预测以及泥页岩非常规油气藏孔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陈印;
金若时;
苗培森;
李建国;
郭虎;
陈路路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段附近发育大量的黄铁矿.本次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北缘微扬起端北翼,北部以河套断陷为隔与阴山造山带(乌拉山、大青山)毗邻,东部毗邻吕梁-太行山造山带,向南为伊陕斜坡,转换为宽缓斜坡带.该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白垩世伊金霍洛组和东胜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内广泛发育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在空间上与铀矿的分布呈正相关密切产出。本次工作通过手标本、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矿区内的黄铁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和成分分析,并将进一步探讨与其它蚀变矿物的共生关系。
-
-
李丽荣;
王正其;
许德如
- 《第五届全国矿田构造与深部找矿预测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热液型铀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工作的深入,关于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热液型铀成矿作用理论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众多的铀矿地质工作者逐渐开始摒弃"热液型铀矿为低温热液、浅成再造成因,主要与壳内热液作用相关"的观点,转而认同"热液型铀成矿作用与幔源物质(流体)参与密切相关"的深源铀成矿作用思想(杜乐天,2001;李子颖等,2006;王正其等,2007,2010;2013;赵凤民等,1986).同时,在热液型铀成矿作用过程,关于"铀以六价氧化态形式活化迁移,以四价还原态沉淀成矿"的"氧化还原作用控矿"思想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基于粤北棉花坑矿床矿石中铀矿物赋存特征,探讨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铀的沉淀方式与机理.
-
-
张倩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综合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地震相和沉积相研究,以及单井相分析、测井、地震特征,研究归纳总结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特征,概括总结了烃源岩发育有5种赋存形式,它们包括:中厚层砂与中厚层泥互层型、厚层泥夹薄层砂型(包括3个亚类:下厚砂中间薄砂夹厚泥互层型、厚泥夹薄砂和煤线型、厚泥薄砂互层型)、厚层砂与厚层泥互层型、厚层砂夹薄层泥型(包括5个亚类:上下薄砂中间厚砂夹薄泥型、上部厚砂下部薄砂夹泥岩型、下部厚砂砾上部薄砂夹泥岩型、上下厚砂中部局部厚砂夹泥岩型、上下薄砂中间厚砂夹薄层泥型)、薄层砂薄层泥夹煤线型,不同的赋存形式在地震剖面和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的特征不同.
-
-
张聪;
杨玉茹;
夏响华;
代峰;
熊杰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我国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缺乏镜质体,难以按照常规方法有效的分离有机质并对有机质进行分类.研究人员虽一直强调页岩中不同形态的有机质组分、演化及其孔隙发育特征的重要性,但是鉴于页岩中有机质多为微纳米尺度,研究难度大,故此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贵州正安地区实施的页岩气参数井——安页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岩心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为研究手段,从微纳米尺度上分析页岩有机质赋存形式、有机质孔发育程度以及不同形态有机质拉曼光谱特征,计算获取页岩的拉曼成熟度,这为我国南方海相高演化页岩成熟度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
吴连波;
包友书;
李政;
王宇蓉;
张蕾
-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东营凹陷古近纪主要发育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两套泥页岩,两套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分布范围广是东营凹陷主要的页岩油勘探层系.目前条件下,真正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页岩油主要为页岩中的游离态油,但对于泥页岩中游离态油含量缺少测试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热压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中游离油比例随热演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
-
童兵;
许虹;
徐楠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建东洋金矿位于福建省德化-永泰-尤溪"金三角"区,区内陆续发现双旗山、邱村、前洋、十字格等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南缘.东洋金矿属中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受断裂带控制,蚀变广泛,矿体与次流纹斑岩存在紧密联系.含砷黄铁矿是金矿中最重要载金矿物.研究认为东洋金矿中的金可能以Au(HS)-2络合物运移并以固溶体赋存于黄铁矿内部.
-
-
-
LIU Chong;
刘崇;
WANG Bao-hua;
王宝华;
LIU Run-zao;
刘润藻;
ZHU Rong;
朱荣
- 《2017年全国特钢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探索CAO基含V2O5、TIO2脱磷渣中磷酸盐的磷富集形式,借助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模型,建立了预测磷富集可能性NCI-CJ和富集程度RCI-CJ的参数,预测所有组元和生成的复杂分子的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计算得到C3P+C4P的富集可能性范围87%~94%,RC2S的范围是46%~89%,磷酸盐富集相中主要以为C2S-CaP和C2S-C4P固溶体存在于炉渣中,结合SEM扫描结果,XRD理论分析与假设,计算可得深灰色区域内的含P2O5固溶体为2CAO·SIO2-3CAO·P2O5和2CAO·SIO2-4CAO·P2O5,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
-
钟海仁;
孙艳;
赵芝;
王成辉;
王登红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黔北—渝南是中国重要的铝矿产地,由贵州务正道地区以及重庆武隆和南川组成.对水江铝土矿开展调研发现,锂是重要的伴生元素.锂是重要的产业资源和新兴战略性矿产,中国的锂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和盐湖中,沉积岩中较少.开展铝土矿中伴生锂的分布特征研究,在提高铝土矿综合利用的潜在价值的同时,可以丰富中国锂的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