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6-11-11

主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斗南锰矿是我国滇东南地区典型的大型海相沉积锰矿床,区域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滇东南斗南海盆南缘的斗南锰矿带之中,构造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右江褶断束西缘,赋矿地层为中三叠世法郎组,为一套浅海相泥岩、粉砂岩、砂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前人对斗南锰矿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岩相古地理和矿床成因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矿床中锰矿石结构构造多样、锰矿物成分复杂且多为微晶或隐晶质,因此,目前对于锰矿物学的认识程度仍偏低,从而阻碍了对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及成矿机制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对斗南锰矿中锰矿物开展详细的矿物成分研究,以期为探讨矿床成因等科学问题提供详实的矿物学依据.斗南锰矿的锰矿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原生和后期改造两个阶段。根据矿物形态和成分差别,原生锰氧化物发生了重结晶作用,而锰的碳酸盐矿物经历了交代蚀变作用,锰矿物形态和成分的不同体现了改造程度的差异性。
  • 摘要:在塔里木西缘和西南天山造山带耦合转换部位,在前陆盆地-山间拉分断陷盆地-后陆盆地中形成了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砂砾岩型铜铅锌区域成矿带.萨热克大型层控砂砾岩型铜矿床赋存在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旱地扇扇中亚相紫红色铁质砂砾岩类中.乌拉根超大型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赋存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5岩性段和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阿尔塔什组坍塌角砾岩相层等.古近系和新近系砂岩型铜矿床,主要赋存层位是乌恰-温宿-拜城-轮台前陆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中,赋矿岩系为含铜膏盐岩-砂岩-灰岩系,如萨哈尔铜矿、杨叶、花园、吉勒格、伽师铜矿等.玛依喀克砂岩型铜矿带位于乌帕尔断裂带南侧古近系喀什群顶部,主要有玛依喀克、休木喀尔和乔克玛克等砂岩型铜矿床等.研究表明这些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明显受同生沉积成岩期构造岩相学和盆地改造期构造-流体多重耦合作用控制.其盆地流体的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不同,对于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其成矿机制也具有较大差异,但含铜铅锌氧化相盆地流体和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混合,是形成不同成矿系统的关键地球化学岩相学机制.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系统是最终形成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关键因素.
  • 摘要:为确定芨岭铀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碳酸盐脉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具有特征有以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盐度和密度芨岭铀矿碳酸盐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141℃~295℃(N=104),平均温度为205℃.上述测温结果表明,芨岭铀矿床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热液的特点.根据对芨岭矿床的C、O同位素研究,C、0同位素组成:813CVPDB的值在-1.50‰~-6.33‰。之间,8180SMOW值为-2.577‰~5.051‰之间,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但以大气降水形成为主。
  • 摘要:新疆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天山造山带,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盆地控制显著(方维萱等,2015).区内出露地层为长城系阿克苏岩群、志留系、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和康苏组、中侏罗统杨叶祖和塔尔尕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其中库孜贡苏组为一套紫色-灰绿色砾岩,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就赋存于该层位中.采用实测萨热克铜矿区构造岩相学剖面和构造岩相学柱状图方法,对碎裂岩化相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认为库孜贡苏组致密砾岩的宏观裂隙和微观裂缝较为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的骨架颗粒粒度、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自生矿物的析出和溶蚀等因素控制。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库孜贡苏组砾岩裂缝发育程度和影响因素,将碎裂岩化相划分为强碎裂岩化相、中碎裂岩化相、弱碎裂岩化相和无碎裂岩化相,强碎裂岩化相对于铜富集成矿最为有利。库孜贡苏组砾岩的微观裂缝可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巩磊,2016)。三种类型的砾岩裂缝在矿区含矿地层较为发育,并且对成矿的富集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 摘要: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大型毕力赫金矿,根据金特殊的赋存状态,可将金成矿分为三期.本次研究选取了毕力赫矿区不同岩性和脉体中的磁铁矿,利用LA-ICP-MS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磁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该区磁铁矿普遍含有Si、Ti、Al、Mn、Mg、V、Cr、Co、Ni、Ga、Zn、Sn,以及少量的Cu、Mo、W。在Ni/Cr-Ti图解中,M2和M6都落在了热液磁铁矿的范围,而M5与M3范围一致,均落在了岩浆磁铁矿区域,但是Ni/Cr稍大于M3,表明石英一磁铁矿脉体中较大颗粒的磁铁矿继承了花岗闪长斑岩的特征。M2具有更高Si、Al、Mn、Zn、Ga、Mo值,但是Ti、V、Co浓度较低,并且赤铁矿与磁铁矿共生,说明了该磁铁矿形成时氧逸度较高。M3和Ms中的磁铁矿具有更高的V、Ni值,并且Ms中具有较高含量Ti,可能暗示了Au沉淀于相对还原且高温的环境。从而表明,毕力赫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对氧化到还原的过程,而金的沉淀(至少在次成矿期)可能与还原环境密切相关。
  • 摘要:南岭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型W、Sn多金属矿床成矿带,钨矿类型丰富,如石英脉型、矽卡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等,但以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为主.本文共收集了72个中国南岭地区三类(石英脉型、矽卡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典型钨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旨在讨论并厘定各类钨矿床的成岩成矿时差.笔者将统计的成岩成矿时差数据按照钨矿成因类型分类,绘制成图。从钨矿成岩成矿时差散点图可知,三种钨矿的成岩成矿时差有按蚀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的顺序依次递增的趋势。按照张德会等(2004)、赵博等(2015)等人的意见,在矿床形成过程中,F、U等矿化剂很可能影响了南岭W、Sn成矿体系的生存周期与富集机制。因此,笔者收集了6个南岭典型钨矿床源岩中的U、F数据,并与其时差进行对比。各矿床成矿源岩中的U、F丰度均较高(超过了世界平均值),说明成岩成矿时差对成矿源岩中的U、F丰度具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但是,U、F丰度与成岩成矿时差并没有线性关系,说明U、F丰度并非影响成岩成矿时差的唯一因素。
  • 摘要:成矿物质包括成矿元素以及搬运它的介质—成矿流体的来源问题是矿床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作者以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卡林型金矿为例,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Au,Hg等低温元素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块体。金具有深源性,而砷、锑、汞则是区域性的高背景,本区金与砷、锑、汞的相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氧化物、矿化剂高背景的形成,是本区右江裂谷带、富宁一关岭南北向断裂带、文山-富宁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别是峨眉地慢柱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喷溢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的客观地球化学反映。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导致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基性场元素的突变,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源与裂谷、特提斯、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慢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有关。
  • 摘要: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是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交汇部位的得尔布干成矿亚带.矿区出露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安山岩为主,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是受断裂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其形成于燕山晚期地壳伸展的构造环境.断裂构造、围岩蚀变与物化探异常等是极其重要的找矿标志.
  • 摘要:东川'观音山式'铜矿为我院实施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基金项目的《铁架山—菜园子铁矿普查》时首次发现,特指产于昆阳群大营盘组二段(Pt2d2)炭硅质板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所夹持的昆阳裂谷内会理—东川裂陷槽的一个断陷盆地中部,处于落因背斜南西翼即基多向斜北东翼,茂麓—落因—九龙弧形构造带内.矿区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上昆阳群大营盘组、中昆阳群青龙山组、黑山组等,总体呈近北西—南北向展布.矿体主要赋存于大营盘组二段黑色炭硅质板岩中,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观音山式”铜矿具有显著的层、位专属性,受地层与岩性双重控制,其成因可能属于沉积-改造,其中的成矿金属元素来源于地层(板岩),成矿流体具中温、低中盐度特征。其落雪—因民带西侧大营盘组地层出露地区成矿条件较好,具寻找观音山铜矿的前景。
  • 摘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常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但找矿效果参差不齐.黑龙江开展的2015-2017地质勘查专项工作,在异常评价、筛选、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找矿成果.对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本质,应当从成矿信息传递的角度来加以认识,从而发现覆盖层下基岩中的成矿信息,这一点是能否取得找矿效果的关键。评价异常不应仅依靠数据、图件等室内资料,应紧密结合采用的工作方法,尤其是采样介质进行分析,提取蕴含于表生介质中的内生成矿信息。实践证明,黑龙江深林沼泽区以B层下部C层上部土壤作为采样介质,能够更好地发现成矿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提高找矿效果。
  • 摘要:永新金矿床是黑龙江省多宝山外围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目前规模已接近大型.该矿床在发现及评价过程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该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综合分析工作区内的Au、Ag、As、Sb、Bi、Cu、Mo、Pb、Zn、W、Mn、Hg、Fe、Ni等14种元素在土壤中分布的均匀程度、富集程度、相关关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套合关系等,并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圈定异常,筛选出重点检查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地质、物探等方法进一步圈定异常、定位靶区和后期验证发现了永新金矿床.勘查结果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多宝山外围地区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 摘要:为研究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与空间分布,中国开展了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的工作.在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三条地球化学走廊带在跨越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可以为提供更加丰富的关于不同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组成信息,以及讨论其它诸如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nation,CIA)等其它问题提供数据基础.本文主要讨论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走廊带范围内沉积物中SiO2、Al2O3、CaO、Na2O、K2O在不同二级构造单元的含量特征,并讨论了该地球化学走廊带上的化学蚀变指数及其指示意义。兴蒙-华北地球化学走廊带沉积物的CIA值反映出在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低等的化学风化程度;但相对而言,兴蒙造山带沉积物 CIA值变化范围较小(51-55),而华北克拉通沉积物CIA值变化范围较大(48-63),反映兴蒙造山带沉积物平均风化程度相对较接近,而华北克拉通沉积物的平均风化程度差异相对较大。
  • 摘要:孟德河金矿床是在多宝山外围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调查基础上发现的.通过对研究区圈定出1∶5万土壤元素异常,并综合地质、物探、遥感等特征,圈定出重点工作区.对重点工作区开展1∶1万土壤测量,并结合1∶1万地质填图、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测量等工作进行综合研究并排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并发现了孟德河金矿床.笔者通过对多宝山外围孟德河金矿区在发现过程中1∶5万、1∶1万土壤测量显示出的异常特征、套合关系等进行总结,并综合分析区域上构造控矿等特征,推测该区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
  • 摘要:地电化学测量是借助外电场作用,将具有电活动性的离子或元素团聚物迁移到接收电极的载体物质上,采集并分析载体物质,通过评价载体物质中元素含量及组合分布特征达到找矿评估目的的一种非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应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的“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在内蒙古风成砂浅覆盖景观区的洛恪顿铅锌多金属矿、朝不楞外围铁锌多金属矿及阿尔哈达铅锌多金属矿等多个矿区开展的1:5万地电化学勘查试验结果表明:地电化学方法在该景观区1:5万比例尺勘查中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可以有效的圈出常规土壤测量无法发现的,与矿体密切相关的异常靶区,从而为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技术及找矿方向支撑。
  • 摘要:样品分析测试是地球化学勘查的重要环节,分析测试数据结果直接影响到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择内蒙古洛恪顿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一条勘探剖面开展了地电化学测量试验,分别使用灰化法、微波消解法、多酸联合溶解法对泡塑样品进行了预处理,拟从实际异常显示效果角度评价三种方法在分析测试泡塑样品不同元素时的优劣,以期针对不同的分析测试元素,初步建立相对合理的多元素分析配套方案。
  • 摘要:线、面金属量法主要用于定量对比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其利用与背景值的背离可以定量的表现出元素的异常强度及分带情况,有利于指示找矿方向及研究.本次线金属量计算样品数据来自旧锡矿东区老厂矿田塘了凹矿段的ZK 166号、ZK166-2号、ZK175号、ZK 177号勘探线钻孔和1850与1900中段。钻孔数据用于垂直线金属量计算,中段样品数据用于平面线金属量计算。前期样品数据统计分析,显示W, Sn, Cu元素与成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工作仅计算这三种元素的线金属量。综上可见Sn, Cu元素富集区大致相同,其中Cu面金属量最大,富集程度最高,两者富集趋势相似,均具向花岗岩体延仲趋势,找矿指示作用较好。W元素的异常分布面积大,异常不明显,可能由大面积的岩浆热液作用导致,找矿指示作用不明显。
  • 摘要:大量的找矿实践证明,地球表面各类覆盖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有效的化探找矿方法还在探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覆盖区采样及分析标准,而是继续沿用常规的标准,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浪费和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找矿效果.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在荒漠戈壁、森林植被覆盖区找矿的实践,探讨选择性分析土壤化探样品元素的方法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 摘要: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是应用在矿区寻找深部或隐伏矿体的一种主要勘查手段,区域矿产调查中,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和矿产勘查的工作鲜有报道.笔者在黑达坂—党河南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时,首次将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引入该区找金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该方法的成功应用,对浅覆盖区、高寒荒漠流石区找矿具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1:1万岩屑地球化学工作,在党河南山金矿勘查区内,圈出以Au为主的综合异常13处,Au与As、Sb、Ag、W、Mo等元素套合好,综合异常区位于断裂构造发育的地段,表明金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Au、As等元素异常浓度分带清晰,内、中、外带发育。Au、As、Sb、W、Mo等元素异常沿70°~85°、100°~130°两个方向分布,异常走向与区内NE向与NW向两组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印证了区内金矿化受“入”字型构造控制的特征。
  • 摘要: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随着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应用,同位素技术作为来源解析与示踪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大气中污染物质来源判定,以及污染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大气颗粒物中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Hg、Pb、Sr、Os)在大气颗粒物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做一总结.并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 摘要:页岩气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在泥页岩中的天然气聚集,具有自生自储、吸附成藏和隐蔽聚集等地质特征.近年来,在我国海相和陆相页岩气勘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研究却稍显不足.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分布广泛,主要发育在石炭系和二叠系,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本文以萍乐坳陷乐平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例,通过对页岩露头观察、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等手段,在页岩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进行研究,总结萍乐坳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页岩生气条件的综合分析,为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
  • 摘要: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河流相地层多发育在大型坳陷湖盆发育的晚期或断陷湖盆发育的断-坳转换时期与坳陷阶段.饶阳凹陷新近系河流相发育在坳陷湖盆演化阶段.饶阳凹陷新近系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由于坳陷期盆地多为补偿或过补偿沉积,准平原化作用明显,河流相地层时空演化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地震资料难以对此进行详细识别,钻井岩心资料因其局限性难以找到、找全判断岩相古地理的古生物及沉积构造标志.此时应用微量元素沉积化学分析方法来还原地层层序中的沉积环境变化进而帮助恢复岩相古地理,指导层序地层框架内油气生、储、盖条件的研究显示出明显优势.
  • 摘要:施氏矿物是酸性矿山废水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之一,化学式:Fe8O8(OH)xSOy·nH2O(8-x=y,1.0≤y≤1.75),其对酸性废水中有毒元素砷等具有吸附钝化的作用.研究施氏矿物的形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对砷及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吸附钝化能力.本研究对粤北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库酸性废水中典型沉积层进行采样,分别为黄棕色的角砾状尾矿砂,红褐色鲕状壳体沉积物,灰绿色孔隙状沉积物及深灰色、锖色相间底泥。分析结果显示各沉积层次生矿物种类丰富,其中施氏矿物主要呈现海胆状聚集体、似草皮状团簇体、纤状放射状集合体及球状团聚体;部分施氏矿物与黄钾铁矾共生,呈施氏矿物向黄钾铁矾的过渡态。
  • 摘要: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0、+2、+3、+4、+5),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钒有两个稳定同位素50V(0.24%)和51V(99.76%).根据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再考虑到钒同位素的多价态性,其在自然界应当存在较大分馏.而随着新一代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钒同位素的精确测量也成了可能,因此近几年钒同位素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 摘要:采用新法模式可检测氩气中的碳、硫化物信号和质量数丰度值与比值,可看到氩气长什么样,也就是单位氩气中不同质量数原子、分子的分布。从MSD离子流图可看出主要成分为氩气(Ar),还有一点氮气(N2);Ni+FID碳化物色谱图中可看出氩气峰中含有碳化物;FPD硫化物色谱图中氩气峰中含有硫化物信号.说明从分子筛柱馏出的是含有碳、硫化物的氩气峰而不是纯氩分子峰.
  • 摘要:根据水化学组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了吉林省松原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成因.2014~2015年在松原及其附近的8个水井点采集了4次水样,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水的主要离子浓度,用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分析了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矿化度在125.4~19354.8mg/L;δD和δ18O值分别在-71.7‰~-98.1‰和-9.0‰~-12.5‰的范围内.地下水的δD、δ18O组成表明该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可划分为7种水化学类型,其中陶赖昭潜水井的井水以HCO3-、Ca2+为主,受地表农田灌溉、施肥及季节变化等作用影响较大,水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其余各采样井均为承压井,其中东大什等地的地下水为低矿化度的HCO3-Na型,该水化学类型的形成受硅酸盐矿物的溶剂及石油开采添加活性剂的共同作用影响,因此采样期间Na+、SO42-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δ18O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漂移;扶余井及前郭井井水分别为Cl-Na型的淡水及盐水,其中扶余井水的矿化度最高仅400.8mg/L,前郭井的矿化度最高可达19354mg/L,由于受油田开采注酸影响,采样期间扶余井的主要离子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前郭井受影响较小,矿化度在四次采样期间表现为明显的递增趋势,可能与采样前后发生的中、小地震有关.研究结果为地震水化学监测提供了背景资料。长岭、扶余、前郭等地水井是监测地震较好的井点。
  • 摘要:龙海程溪菠萝因其味道鲜美,果肉肥厚,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以及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菠萝生长及其微量元素的富集含量受到种植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其养分和理化性状、农业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名特优农产品产地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查明名特优农产品产地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简历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模型是近年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程溪菠萝产地岩石、土壤及果实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种植区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海拔等)及土壤成因等因素,探索建立程溪菠萝产地生态地质环境模型,为龙海市菠萝种植规划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能的科学技术支撑.
  • 摘要:高生产力是生油湖泊的基本条件之一,这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本次研究以古龙凹陷古12井中泉四段顶部-姚一段底部沉积时期的湖相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定性恢复和定量计算了松辽盆地中部晚白垩世早期的古湖泊生产力,并建立了古生产力和有效烃源岩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 摘要:大气颗粒物中含有酸性氧化物、重金属、有害有机物、细菌和病菌等多种有害组分,成分十分冗杂,对人和环境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成都市东区TSP质量浓度及其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TH-150C型TSP中流量大气采样器,滤膜为纯石英滤膜,采样时间为2014年全年,进行定期采样。采样高度为5~10m,采样时间为连续24h,一个采样周期连续采集5d。采样完成进行样品处理后,采用ICP-MS进行了元素含量的测试。
  • 摘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硫化物矿石在采矿和选矿过程中,与水圈、大气圈和微生物作用能产生低pH和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在这种极端环境条件下,重金属离子(如As)的自然衰减现象引起了对AMD中次生矿物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地球化学特性,为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提供思路.本文以广东大宝山铁龙尾矿库为研究区域,沿尾矿库上下游采集了9个采样点的水样及底泥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对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次生矿物相及其形貌进行鉴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水样和底泥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通过野外测定的物理化学参数(p H/Eh/TDS/LSI),研究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对次生矿物相及其形貌的影响,并与典型酸性矿山废水(如西班牙Iberian Pyrite Belt Tinto river、Odiel river)的物理化学条件、底泥中的矿物相组合及其形貌、对应的矿山类型进行对比归纳。结果表明,大宝山槽对坑及铁龙尾矿库AMD中的主要含铁次生矿物有施威特曼石、七水铁矾、叶绿矾、黄钾铁矾、针铁矿等,其中施威特曼石具有“毛毡状”、“海胆状”形貌,针铁矿呈典型的针状,黄钾铁矾呈六方板状。酸性矿山废水的pH与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成反比,Eh与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成正比。
  • 摘要:朝鲜半岛与华北克拉通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朝鲜半岛北部狼林地块的平南盆地和华北南部均出露新元古代冰碛岩.由于朝鲜半岛的狼林地块与华北北部的龙岗地块有相似的前寒武纪基底,因而狼林地块常被认为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但是狼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沉积盖层的对比却很少.本研究对狼林地块平南盆地新元古代飞狼洞组中含砾千枚岩以及华北南部新元古代罗圈组中杂砾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分析.选取这两处杂砾岩的原因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新元古代的冰碛岩,具有可对比性.
  • 摘要:蒙其古尔铀矿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缘斜坡带东部构造活动区与西部构造稳定区的过渡区带,属次级构造单元北东方向扎吉斯坦屉型向斜东南翼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主要发育F1、F2、F3断裂构造,矿床夹持于F1与F3断裂之间.矿区共揭露四层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分别为三工河组下段、三工河组上段、西山窑组下段和西山窑组上段.研究区含矿目的层砂岩成岩作用较强,成岩过程中受一定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不同程度溶蚀作用;根据碎屑石英、长石的显微特征及重矿物的组合特征等得出,物源主要来自周围中酸性火山岩体,为近物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另外含矿砂体经后期流体作用,发育有明显高岭石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等后生蚀变现象,且后生蚀变的粘土矿物在相互转化过程中不断改变砂体的地球化学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铀的迁移、沉淀。
  • 摘要:大规模的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呈带状近东西向展布于中部拉萨地块.本文以申扎俄央地区的则弄群火山岩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试图约束则弄群火山岩的活动时限、成分演化及源区性质.申扎地区则弄群火山-沉积地层厚约1600m,不整合于下伏中二叠统下拉组灰岩之上,其上被渐新统日贡拉组砂岩不整合覆盖.根据岩性的差异,将俄央剖面分为上段和下段.
  • 摘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是国内重要的钼矿带,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多处储量巨大的钼矿床,本文在该区选取矽卡岩型翠宏山、五道岭钼矿与斑岩型鹿鸣、霍吉河与大黑山钼矿床等5个矿床对其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及反映的构造动力学环境研究与探讨.上述5个钼矿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矿体产出多受近SN、NE等构造及其派生出的次级构造控制;赋矿围岩多数为花岗岩类或花岗岩与地层接触部位,钼矿多数直接产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岩体内部;矿石矿物主要以辉钼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钨矿等组成,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石榴子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以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青磐岩化、矽卡岩化等为主,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
  • 摘要:华北克拉通南缘在新元古界四顶山组与寒武系猴家山组白云岩之间存在一套含磷结核和沥青质的暗色碎屑岩系,区域分布稳定,几乎遍及整个华北地台南缘.本次工作依据马店组碎屑岩的碎屑锆石分析非碳酸盐质陆源碎屑物质的物源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马店组碎屑岩年龄谱图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图相似,其中~2.8Ga、~2.5Ga和~1.85Ga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大规模陆壳生长、克拉通化和克拉通最终形成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也说明其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基底,部分来源于1.8~1.6Ga镁铁质岩墙群和熊耳群火山-沉积建造以及后造山花岗岩。研究区内~1.0Ga碎屑锆石U-Pb年龄记录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Grenvill期大洋板块俯冲活动有密切关系,华北克拉通可能只是边缘部分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 摘要:新元古代末至古生代初是全球古构造、古地理和古生物的重大变革时期,全球寒武系黑色岩系烃源岩分布具有广泛性,中国扬子、塔里木、华北等克拉通均有分布,并已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目前在中国四川盆地发现寒武系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是国内最大单体海相整装气藏,龙王庙组天然气气源来自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华北克拉通南缘分布一套与筇竹寺组相当的黑色岩系,具有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储层中有丰富的油侵和运移痕迹,镜下荧光显示明显,具有形成热解、裂解成因页岩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的现实可能性.综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来看,马店组非碳酸盐质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石英岩沉积物源区,缺乏热水化学沉淀沉积物;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的缺氧沉积环境。
  • 摘要:在康古尔-黄山剪切带及其邻区发育一系列走向近东西向的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如二红洼、香山、黄山、黄山东、黄山南、葫芦、图拉尔根、四顶黑山等岩体,这些岩体高度分异,普遍有铜镍矿化,其中黄山、黄山东和图拉尔根为大型矿床,香山、葫芦为中型矿床,二红洼有不同程度的矿化.黄山南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东天山地区近年查明的大型隐伏矿床.本文对黄山南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物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对确定母岩浆性质及硫化物熔离具有良好的示踪作用,为该区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成因提供研究资料.黄山南岩体的橄榄石Fo值与Ni呈正相关,黄山南岩体中含硫化物的橄榄岩、橄辉岩中橄榄石的Ni含量低于正常橄榄石结晶的演化线,指示橄榄石结晶过程中有硫化物熔离。通过模拟计算,黄山岩体橄榄岩和橄辉岩中的橄榄石可以通过橄榄石:硫化物以50:1的比例共结形成,岩浆成分与温度根据MELTS程序模拟得到,因此可知黄山南硫化物熔离发生在橄榄石结晶过程中。
  • 摘要:东准噶尔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Kr(o)ner et al.,2005),是中亚—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古生代花岗岩为特征,成为探讨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增生造山过程的理想地区.东准噶尔造山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晚古生代造山带,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早古生代造山带的论点后,东准噶尔的演化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一期造山还是早晚古生代两期造山就一直存在争论.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火山岩带具有相近的400Ma~365Ma、336Ma~312Ma和300Ma~270Ma三期活动期次,额尔齐斯构造带和卡拉麦里构造带的蛇绿岩形成年龄亦相近,原泥盆纪及部分早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重新厘定为不早于晚石炭世,进而认为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两个大洋同期俯冲消亡,最终消亡时间均不早于晚石炭世;东准乃至整个新疆北部普遍发育早二叠世后碰撞花岗岩,表明碰撞期向后碰撞期转换时间为晚石炭世末期。因此,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不同洋盆在晚石炭世同期碰撞拼贴,将其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进一步细分四个演化阶段:400Ma~336Ma次生洋盆同期俯冲阶段、336Ma~300Ma洋盆闭合消亡阶段、300Ma~270Ma后碰撞伸展阶段及中晚二叠世剥蚀及南缘湖相沉积阶段。
  • 摘要:宝丰寺花岗斑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属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于33.5~35.0Ma,与青藏高原晚碰撞阶段(40~26Ma)的斑岩型Cu-Mo(Au)成矿事件和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Ma)对应,彰显成矿潜力巨大.对宝丰寺岩体含矿性研究前人多从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方面入手,而利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计算岩浆氧逸度对其含矿性定量评价尚属首次.
  • 摘要:大兴安岭东北部野猪沟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是多宝山重要矿产聚集地的外围地区.研究区处在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霍龙门至孬石梁子断褶带北东段.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在野猪沟矿区分布最广,同时也是最直接的赋矿围岩,钼矿体即赋存在该岩体的碎裂蚀变带中。对其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主量元素中SiO2含量为71.58%~76.82%;K2O含量较高,介于4.74%~6.23%之间,K2O+Na2O的含量介于8.25%~8.76%之间;Al2O3含量为12.00%~14.02%;Fe、Mg、Ca氧化物的含量低,多贫磷贫钛。对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挑选和测试,指示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中侏罗世。综上分析可以确定研究区及区域上的花岗岩及其钼矿应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向西俯冲以及佳木斯板块与松嫩板块拼合后的伸展环境。
  • 摘要: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新生资源概念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其中油页岩作为非常规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截止2013年,全球已发现600余处油页岩矿,油页岩地质资源量约为4540×108t(约3.14×1012bb1),折合可采资源量为1501×108t.前人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在盆地南部主要为湖相沉积环境,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长7段的泥岩和泥页岩,且目前对盆地南部是否存在海侵现象还存在争议.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无机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油页岩沉积期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水深等进行研究.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进入板块碰撞拼接、幕式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湖盆强烈扩张,是盆地发展的最鼎盛时期.该期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盆地快速沉降,最大湖泛期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以达到10×104km2以上,沉积了一套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的细粒沉积物.综合研究认为构造平缓、水体能量低的湖盆底部往往具有最好的烃源岩条件。而位于半深湖环境、具有构造斜坡的沉积区,往往细粒沉积与粗粒沉积呈互层状,从而导致细粒沉积物有机质赋存状态明显差于湖盆底部。
  • 摘要:中晚元古界蓟县系海相碳酸盐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沉积厚度超过1000m,其岩性主要为含硅质条带纹层状藻白云岩.近年来,多位学者报道在蓟县系中发现了沥青,经研究认为,其可作为鄂尔多斯盆地重要潜在烃源岩.本次通过地球化学手段对蓟县系的沉积环境进行剖析,为了解该区沉积相特征及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月亮田煤矿位于贵州省盘县特区西部盘江镇境内,盘县煤田盘西矿区的西北部,拖长江东岸,东西宽约2.5km,南北走向长6km.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月亮田煤矿10#煤层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表征煤中微量元素的分散与富集情况,将样品所测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与上地壳值、世界煤均值、中国煤均值的比值Re、CC、Rc作为衡量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水平的标志,以及选择化学性质较稳定、受污染影响较小的Sc元素作为参比元素的EF值,分析元素富集情况。根据富集系数CC结果,月亮田煤矿10#煤层样品中As富集,Cu、Ga、Cr、Pb轻度富集;按照R值分析,样品中As含量属高含量水平,其余元素为正常含量水平。根据富集系数EF结果得到,样品中As元素富集,其余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通过煤样在光学显微镜、XRD、SEM-EDX等仪器分析,未发现含As矿物,说明该区煤中As元素不是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由相关性分析,As与S呈正相关(R2=0.7364,R=0.858),与Al2O3、Si O2不相关,所以推测月亮田煤矿10#煤层煤样中As主要以硫化物等无机物的形式存在.
  • 摘要:以黔西南火烧铺煤矿(3#、7#、12#、17#)和金佳煤矿(3#、9#)煤层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索氏抽提、色谱仪(GC)、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对煤中伴生元素和饱和烃、芳香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晚二叠世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黔西南盘县火烧铺和金佳煤矿受海水影响较小,属于陆相沉积。整体而言,两煤矿均属低灰分、低水分、高固定碳和低硫煤。煤中矿物以粘土矿物和碎屑石英为主,其次是方解石。煤中伴生微量元素As异常富集,而且可能是含砷矿物被硅酸盐矿物包裹或以高价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根据显微煤岩、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组成特征,火烧铺和金佳煤矿煤质属于中阶烟煤(Ro=0.97%),成煤植物为高等植物(S/A=0.34),沉积条件为弱氧化-还原环境(Pr/Ph=1.97),此外,由氧芴和硫芴的含量亦可推断。而且在成煤过程中煤层受热演化作用显著,尤其是萘系和菲系芳烃化合物。
  • 摘要: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复杂,是多成因的岩石.除跟碎屑岩一样在波浪、水流等作用下搬运沉积(但是是在盆内搬运)之外,还可以是纯粹的化学沉淀(如石钟乳)或生物、生物化学成因(如礁灰岩).白云岩的成因问题就更为复杂,至今没有定论.碳酸盐岩后期的成岩作用也相当活跃,溶蚀、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改变原来岩石的面貌,这大大增加了岩石成因分析的难度.过去的全岩分析难以识别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微区多参数包括微区(单一碳酸盐岩结构组分或微结构组分)取样和多参数(显微表征,锶同位素、碳氧稳定同位素、白云石有序度等)分析两个方面,因而可以进行结构组分的成因研究,并运用多个测定分析结果综合判断验证,减小地质问题的多解性,获得最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本次研究针对龙王庙组白云岩做了微区多参数分析,揭示了龙王庙组白云岩的成因和成岩演化特征.
  • 摘要: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Cu、Mo、(Au)最主要的来源,而且具有规模大,埋藏较浅等特点,因此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斑岩型矿床开展了大量勘探与研究工作,认识到斑岩矿区中矿体外围带(青磐岩化带)或原生晕分带结构外带往往呈现明显的Mn异常,而且含矿斑岩体具有贫MnO、Y等特征,如安徽沙溪斑岩铜矿、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青海那然公玛斑岩铜钼矿、江西城门山斑岩铜矿、江西LS斑岩型铅锌矿、美国克拉马祖斑岩铜矿和Ely斑岩铜矿区等.Mn易于进入与花岗岩熔体平衡的水溶液,而斑岩型矿床成矿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岩浆熔体挥发分的出溶,因而出溶流体带走了Mn,引起了矿化岩体中Mn亏损,反过来导致矿体外围带或青磐岩化带呈现强烈的Mn正异常。因此,Mn是勘查斑岩型矿床的最佳探途元素,这印证了“Levinson (1980)将Mn作为斑岩型铜矿的探途元素”的结论。
  • 摘要:哈达门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西郊,是内蒙古最大的黄金矿山之一.该矿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内蒙古地轴中部阴山隆起中段,是典型的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从1986年发现此矿至今30年来,前人研究了哈达门沟金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条件、成矿年龄等问题.本文从矿物组成、矿石特征、黄铁矿成分标型、晶胞参数等方面入手,阐明该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哈达门沟金矿的矿物组成目前已知达50多种以上,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赤铁矿(镜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铁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石常见自形、半自形结构及压碎结构等.矿石以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团块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局部可见.矿石内已知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其中以自然金最为常见.金矿物主要以包体金、晶隙金、裂隙金三种形式存在.其中黄铁矿中的裂隙金最为常见.
  • 摘要:近年来,在多伦盆地次级火山机构棒子山、白家营子、西干沟发现了核桃坝、狐仙沟、铀铝银矿点,并在桃山、老北沟等地发现铀矿化点。工作区北、中、东部具有铀铝共生的成矿特点,铝异常是铀矿化的重要标志;工作区南部由于断隆引发的剥蚀作用使前中生代地层埋深变浅,发育银矿化,具有铀铝银矿化的特点。内蒙南部的多伦-冀北丰宁地区为中生代火山岩浆带和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该区铀多金属矿成矿与中生代晚期潜火山岩、隐爆角砾岩及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铅锌银矿一般位于铀矿体之下,成矿类型均为火山热液型。根据上述成矿特征及控矿要素,铀多金属矿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应以查找火山机构中侧火口相(火山颈相)隐爆角砾岩、潜火山岩、NE-NW向构造为主要目标。
  • 摘要:云南西邑铅锌矿区位于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怒江断裂与澜沧江断裂之间,以柯街断裂为界的保山地块中,属于典型SEDEX型矿床,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厚、矿化露头少、受次生环境影响小、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等特点,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运用地电化学技术在隐伏矿区外围寻找铅锌矿,样品分析采用美国热电X seri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始数据处理采用单点异常衬度值法,并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以上研究获得如下成果:地电化学技术在该区寻找类似的隐伏铅锌矿是合理有效的;以地电提取主成矿元素Pb、Zn异常衬度大、浓度分带清晰、明显,与Ag、Ge等伴生元素的异常衬度成正相关,吻合度较高,作为研究区内寻找隐伏矿的地电化学技术找矿指标;根据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异常空间位置及可靠程度分析,结合地质情况,共圈定4个找矿靶区,其中Ⅰ类靶区1个,Ⅱ类靶区2个,Ⅲ类靶区1个.
  • 摘要: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地气测量技术)是为应对覆盖区找矿难题而开发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如今,地气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各种景观覆盖类型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在黄土覆盖区进行的地气测量试验几乎为空白,鉴于此,本文选择黄土覆盖区的河南省洛宁中河堤银多金属矿为研究区,进行地气测量试验,并观测黄土覆盖区地气中的纳微颗粒特征.
  • 摘要:中国西南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与环太平洋两大巨型构造域的汇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在全球有着深远影响的有色-稀、贵金属成矿带,以Cu、Pb、Zn、Ag、Au、Sn等金属矿产资源为优势.西邑铅锌矿区位于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怒江断裂与澜沧江断裂之间,以柯街断裂为界的保山地块中,属于典型SEDEX型矿床.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厚、矿化露头少、受次生环境影响小、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等特点,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运用以地电提取测量法为主,土壤离子电导率和热释相态汞测量法为辅的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区已知剖面开展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模型研究,并在未知区赵家寨进行找矿预测;样品分析采用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多元素同时检测的美国热电X-seri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土壤样品过100目筛子后可直接进行测定的意大利DMA-80测汞仪;以建立的找矿模型为指导,结合地质特征,在未知区赵家寨共圈定了4 个综合异常区,按找矿潜力大小分为Ⅰ、Ⅱ、Ⅲ三类,其中Ⅰ类综合异常区 1个,Ⅱ类综合异常区2 个,Ⅲ类综合异常区 1个。
  • 摘要:地气测量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于覆盖区地质景观寻找隐伏矿床被认为行之有效.申家窑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床位于国内第二大小秦岭金矿田的外围,为黄土覆盖区的隐伏矿床。成矿及成矿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基本能够反映深部矿体,为应用地气测量方法寻找隐伏矿床的宏观表现,观测到的含金及其他伴生元素纳米微粒为异常物质的微观实证。同时,在矿石与地气中Au与W、Ag与Hg均表现出相关性,可以推测地气中元素继承了矿石中元素的性质,即地气异常来源于矿体。在申家窑金矿区,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宏观表现与微观实证表明在黄土覆盖区可以运用地气测量方法寻找隐伏金矿床。
  • 摘要:从我国当前的不同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研究可以看出,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存在着很大的起伏,如果全区采用同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将会导致“有矿无异常”或者“有异常无矿”的情形.本文尝试对全国范围的水系沉积物数据采用趋势面分析法,将元素的背景含量统一在一个或多个拟合曲面内,然后提取剩余异常,在考虑剩余异常各种随机误差的干扰下,凸显与成矿作用或者表生作用有关的元素异常,为矿产勘查与成矿预测提供可靠的方向。通过对银、金、砷、铜、铅、锌、钨、锡、锑等9种元素剩余异常图的分析,结合异常区内的地质背景和景观条件,给出了单元素和组合元素剩余异常在我国的分布模式。通过讨论认为,元素的分布差异除了受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的直接控制之外,还要受到景观条件的影响。
  • 摘要:在研究黑龙江省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时发现,在一些重要的成矿带特别是矿集区,发育着一系列空间上断续分布、指示元素不同、异常强度各异但却有成因联系的异常元素组合,每一个组合异常的浓集中心部位,几乎都对应着已知矿床或矿(化)点,它们受同一构造——岩浆作用或同一规模较大的成矿作用控制,成因相同或有成因上的联系,整体上反映了成矿作用的范围、种类及成矿系列.为此,提出成矿地球化学异常体系这一想法,旨在研究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反映,拓宽化探异常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或半挥发性,能够从生态系统的土壤、水体等介质中以蒸汽形式进入大气介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表面,并可在通过长距离的迁移后返回地表.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广为人知的POPs,尽管其使用已经被禁止了几十年,有研究者对于大气中多氯联苯的监测表明,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现在还有持续不断的多氯联苯输入.本次研究在青藏高原中部采集的44个表层土壤样品中,PCBs的总含量为66.98-150.81ng/kg,平均含量为100.64ng/k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表层土壤样品中多氯联苯的总含量与采样点的高度和粘土矿物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并发现CB-95、CB-136和CB-149的EF值与采样高度和各自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可能的解释是环境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山冷捕获作用”加强,沉降到土壤的PCBs的量增加,并引起EF值的变化。
  •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长距离传输、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等特点的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燕山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区西南50公里处,配套有大量炼油厂及化工厂。而工业活动是POPs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在燕山石化工业区深入开展表层土壤多种POPs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其潜在的暴露风险评价。本次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北京燕山石化工业区表层土壤中的POPs浓度。其中,ΣPAHs浓度范围为35.29-6120.22ng/g,ΣOCPs浓度范围为4.13-7215.24ng/g,ΣPCBs浓度范围为2.21-4008.47ng/g。进一步认定研究区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当地的石油燃烧,OCPs主要来自于近年来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而商业产品Aroclor 1016、1242和1248的使用则是影响研究区土壤PCBs浓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POPs的致癌风险,发现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处于较安全水平。但应适当关注东风化工厂附近区域,做好治理防范措施。
  • 摘要:本文对松花湖所采集的沉积柱中正构烷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近60多年来松花湖流域的物源输入组成、沉积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相关信息。自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C13-C36)的含量变化范围在20.39-168.35μg/g,平均值为72.58μg/g。垂向上正构烷烃的沉积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形式,分布模式主要有主峰碳数为C29、C31的单峰型分布和主峰碳数为C17、C29、C31的双峰型分布,与CPI,LMW/HMW,Paq,ACL等指标共同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短链正构烷烃(
  • 摘要:自然界中,镉有106Cd、108Cd、110Cd、111Cd、112Cd、113Cd、114Cd、116Cd、8种稳定同位素,其丰度分别为1.25%、0.89%、12.8%、12.8%、24.1%、12.2%、28.7%和7.49%.目前,Cd同位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陨石、月壤等示踪行星、星云演化和示踪海洋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演化以及示踪人为的Cd污染源等方面.根据过去30多年中许多研究者对海水中Cd的地球化学的研究,Cd和P在海水中的停留时间大约10~100kyr,除了蒸发和冷凝外的无机地质过程不会引起较大的Cd同位素分馏。因此,海水中的Cd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Cd浓度和营养利用的指示剂。样品中Cd的化学分离和纯化是准确测定样品中Cd同位素组成的基础,液体样品在Cd同位素预处理过程中均需结合双稀释剂法,控制样品预处理过程中造成的Cd同位素分馏。
  • 摘要:本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支持下,选择矿产资源丰富的攀枝花地区作为研究区,应用环境地球化学方法及原理,系统研究了攀枝花地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土壤中各重金属以宝鼎煤矿采场及攀钢钢厂、兰尖铁矿分布为主;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所测定的攀枝花矿区土壤中14种元素,总体上Mn、V、Cd、Ti的最高污染系数大,Cu、Co、Ni、Cr、Zn次之,Mo、As、Ni、Pb的最高污染系数较小,U最小。从不同区域的污染物负荷指数来看,攀钢和河门口废石堆放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远离矿区则影响渐小。表明除各区的地质背景之外,矿业活动是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来源。
  • 摘要: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生物可利用性及不可降解性,其污染是滞后的,隐蔽的,综合伴生的,并且是难以恢复的.因此有必要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行为,空间分异,污染状态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本文应用了随机森林方法,随机森林分析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性的,模型平均的方法,预测变量的随机样品用来产生模型的'森林',通过该森林可以计算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 摘要:对应用于地震预报的地下流体观测井泉来说,确定其地下水来源及其补给源有助于了解观测数据的动态变化成因、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确定观测数据异常动态特征并进行地震预报.目前水体的氢氧同位素是理想的示踪剂,利用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探讨其来源和补给源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辽宁地区地震流体观测井泉进行了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 摘要:水仙花是多年生鳞茎植物,水仙花在我国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以福建漳州水仙花最为出名.开展名特优农产品产地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查明名特优农产品产地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建立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模型是近年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漳州水仙花传统种植区九湖镇园山脚下及非传统种植区九龙江南岸榜山镇等地的土壤、灌溉水及水仙花球茎等样品的系统采集与分析,对比研究水仙花种植区的土壤、灌溉水及水仙花球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以期识别漳州水仙花产地的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为漳州市水仙花种植规划及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能的科学技术支撑.
  • 摘要:铬为Ⅵ族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为1.0×10-4,是重要的生命微量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得到了大跨步的进步,比如:TIMS、MC-ICP-MS等高尖端仪器的运用,研究铬稳定同位素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铬稳定同位素最早应用于早期太阳系的演变研究中,可以高分辨地标定太阳系前的地质年代。刘佳等人通过研究化学沉积岩中的Cr同位素反映地球早期海水的同位素组成,示踪古大气中氧气的相对含量,进而揭示全球尺度下的氧化还原环境。铬同位素在上机测试时存在同位素分馏,为了得到准确的数值就必须对其进行同位素的分馏校正。高永娟采用了外部校正法对铬同位素数据校正。但是相对于外部校正法,当下众多国内外学者采用双稀释法对铬同位素的质量分馏进行校正。因为双稀释剂法比较外部校正法所造成的误差更小,比值的外部精度更高。铬同位素双稀释剂采用50Cr-54Cr,是测量绝对比值最精确的方法。样品的化学分离纯化之前就要加入双稀释剂。铬同位素的仪器测量使用 TIMS 和MC-ICP-MS 都可准确测量。TIMS 相比MC-ICP-MS精度要高些,但是测试的时间更加长。
  • 摘要:本文研究了首都圈地区土壤气Rn、Hg和CO2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2015年6-7月,对山西地震带北段和张-渤地震带挑选出的18条活动断裂布设35条土壤气测量条剖面,每条剖面布设4个通量点,视情况平行布设1-3条测线,每条测线布设10个浓度测量点进行土壤气Rn、Hg和CO2测量.测量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35条剖面土壤气Rn、Hg和CO2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20-29.94k Bqm-3、3.9-24.9ngm-3和0.155%-2.175vol.%;通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81-152.10m Bqm-2s-1,0.09-42.65ng m-2h-1和8.52-89.36gm-2d-1.本次笔者综合气象条件、土壤类型、断裂构造活动、地壳结构、沉积层厚度以及地震活动几方面对西低东高这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气象条件及土壤类型对土壤气的浓度及通量空间变化影响相对较低,而首都圈地区近东西向的构造应力作用,从西至东应力水平逐渐加强、地壳厚度逐渐减薄、沉积层厚度逐渐增大以及地震活动逐渐增强的特征与土壤气西低东高的变化趋势相对应,表明首都圈地区土壤气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上地壳物质结构、深部气体补给和地震活动,同时也受环境及土壤类型的影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