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相页岩

海相页岩

海相页岩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91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沉积学报、地球化学、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三届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与井筒技术推介交流会、第二届气体能源开发技术国际研讨会等;海相页岩的相关文献由627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振学、王朋飞、宋岩等。

海相页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8912 占比:98.67%

总计:9032篇

海相页岩—发文趋势图

海相页岩

-研究学者

  • 姜振学
  • 王朋飞
  • 宋岩
  • 薛子鑫
  • 黄一舟
  • 黄璞
  • 刘天琳
  • 张昆
  • 李宜润
  • 王幸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鹏威; 陈筱; 刘忠宝; 杜伟; 李东晖; 金武军; 王濡岳
    • 摘要: 页岩储层压力预测是评价页岩储层质量、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识别页岩含气性及寻找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的基础。高-过成熟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大量纳米级有机质孔隙,且页岩储层普遍存在由生气造成的异常高压。目前页岩储层压力预测多建立在无机孔隙发育演化规律基础之上,没有考虑纳米级有机孔隙发育演化,从而导致“压力异常”的假象或者储层压力预测结果不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储层压力预测方法:假设页岩储层有机孔隙和异常压力共存,计算有机孔隙的声波测井响应,并校正声波测井曲线,建立新的压力预测模型。以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相校于原始Eaton法,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压力数据吻合程度更高(R2=0.81),预测误差相对较小且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该压力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可靠地预测研究区海相页岩储层压力。据预测,焦石坝一期产建区地层压力总体具有背斜中间高、周缘低、东南侧局部具有高值的特征,该结果与无阻流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于完善非常规页岩储层压力预测方法、推动超压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超; 印兴耀; 陈祖庆; 刘晓晶; 谢佳彤
    • 摘要: 近年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其产量与压力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准确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页岩气储层富含有机质及有机质孔隙,其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相比常规储层更复杂。为此,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页岩的岩石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页岩地层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首先结合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针对骨架矿物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自洽(SCA)模型和微分等效介质(DEM)模型模拟得到背景介质,结合孔隙及流体等特征,建立等效岩石物理模型;进而通过计算背景介质体积模量及饱和流体等效岩石体积模量,发现两者的差异与实钻井压力系数正相关,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最后推导建立了基于Gray近似弹性阻抗的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方法,实现了页岩地层体积模量及压力系数的定量预测。实际数据试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及后验井吻合度较高。
    • 王迎港; 申峰; 吴金桥; 孙晓; 穆景福; 汤积仁
    • 摘要: 为确定海相与陆相页岩微观结构差异及其对可压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CT扫描、岩石力学测试及水力压裂实验,结合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对比。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约占45.3%,海相页岩以石英和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约占67.9%。海相页岩孔隙度约为陆相页岩的2倍,海相页岩宏孔比例更高,孔径分布范围更广;陆相页岩中孔和小孔占比更高,天然裂缝及层理较发育。陆相页岩平均起裂压力较海相页岩低22.52%,高黏土矿物含量导致的低力学强度是其重要原因,而孔隙压力对陆相页岩起裂压力的影响较小。海相页岩水力压裂主裂缝为基本沿井筒对称的贯穿裂缝;陆相页岩发育的天然裂缝和层理容易捕获水力压裂裂缝,形成垂直于主裂缝的剪切裂缝,裂缝的开启和连通,有利于形成更复杂的裂缝网络。陆相页岩3个脆性指标均低于海相页岩,但陆相页岩起裂压力更低,缝网结构更好,具备良好的压裂潜力,采用单一脆性指标评价其可压性不准确。陆相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及高水敏性不利于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
    • 史淼; 张金川; 袁野; 陶隆凤; 刘钊
    • 摘要: 为明确海相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特征之间的差异性,以上扬子黔西北地区为例,对区内广泛分布的海相龙马溪组、牛蹄塘组及海陆过渡相龙潭组页岩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页岩内部孔隙的类型、发育与分布模式,进一步探索其差异性成因。研究表明:海相页岩整体是以有机孔为主、石英与碳酸盐类矿物等刚性颗粒间孔为辅的孔隙分布模式,有机孔相对含量约占总孔隙的50%以上;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的孔径较海相页岩大且变化范围大,为无机粒间/粒内孔与微裂缝占主体、有机孔次之的孔隙分布模式,其内部碳酸盐类矿物溶蚀孔/缝大量发育,有机孔相对含量仅占总孔隙的20%左右;形成时期沉积环境的差异是海相与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发育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后期保存条件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针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对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余寅; 夏鹏; 王英彪; 宁诗坦; 钟毅; 牟雨亮; 李琨杰
    • 摘要: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沉积的黑色页岩是有利烃源岩。以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气体吸附等方法,研究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赋存状态和特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主要以条带状、团块状、充填状和互裹状4种状态赋存。条带状有机质受压实作用控制,孔隙一般不发育;团块状有机质整体孔隙发育较差,但分布于刚性矿物颗粒中间的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好;充填状和互裹状有机质中孔隙较发育,分布于粒间孔,颗粒骨架支撑作用能够有效保护有机质孔隙。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别,页岩岩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机质丰度和赋存状态,有机质赋存状态决定有机质孔隙结构,有机质丰度影响有机质孔隙在岩石孔隙中的占比。该结果准确刻画页岩岩相—有机质赋存状态—有机质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评价提供思路。
    • 熊敏; 陈雷; 陈鑫; 计玉冰; 吴佩津; 胡月; 王高翔; 彭浩
    • 摘要: 基于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结合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地球化学相关测试等方法,分析海相页岩纹层及纹层组的类型和发育特征,讨论其多源成因机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纹层形态学和矿物学特征,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纹层多发育4种产状(板状、条带状、波状和透镜状)、6种类型(硅质纹层、黏土纹层、富有机质纹层、碳酸盐岩纹层、黄铁矿纹层和斑脱岩纹层)、3种纹层组(硅质−黏土纹层组、硅质−富有机质纹层组和硅质−黏土纹层组);海相页岩纹层成因复杂,通常是在不同水深范围内受不同水动力条件作用而成,或在沉积过程中具有悬浮沉降、沉积物输入变化、生物生产力波动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叠加效应;纹层的多样性影响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和微裂缝展布,导致海相页岩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中高有机碳质量分数、高孔隙度、高含气性层段往往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生物硅质纹层以及二者的纹层组合,不同笔石带纹层和纹层组类型均具有特殊性,大量有机质呈纹层状分布,LM1—LM7生物笔石带页岩纹层及纹层组合类型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为页岩气提供了更多的储集空间。
    • 黄开展; 刘薇
    • 摘要: 以胜页1井为例,综合应用全岩XRD、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法与低温氮气吸附法相结合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南川地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数学分形理论深入研究了页岩孔隙分布问题,尝试探讨了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纳米级有机质孔及孔径较大的矿物质孔,其中孔径小于10 nm的微孔是页岩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占总孔体积的70%以上),页岩微孔的分形维数介于大孔(孔径>100 nm)和介孔(孔径=10~100 nm)之间,且与TOC、石英含量呈正相关性,这表明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越大,孔隙结构就越复杂,对应的微孔分形维数也就越大。分析发现,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孔的分形维数和解吸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是因为页岩内部存在大量的开放状态纳米孔,这些呈开放状态的纳米孔越发育,孔隙结构就越复杂,储层的渗透率就越高,其解吸气量和解吸速率也就越大。本文研究成果可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有效和必要的帮助。
    • 李培军; 陈孝红; 刘秀岩; 张保民
    • 摘要: 原油裂解气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确定原油向天然气转化的温度对页岩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主要基于生烃模拟实验和动力学方程来模拟原油裂解的温度条件,但是依然缺乏直接的地质记录。本次研究通过对湖北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中白云石脉和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手段来识别代表早期原油裂解的沥青+气两相包裹体,通过其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约束原油向湿气裂解的温度。结果表明早期油包裹体形成在白云石脉充填之后、方解石脉充填之前,与其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平均均一温度指示原油裂解的最低温度为142.1°C。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石脉形成于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晚期,原油快速裂解成气在海西运动晚期(300 Ma)开始,方解石脉则形成于燕山早期(140~120 Ma);鄂西地区水井沱组台内冩湖区由于缺乏岩家河组沉积,构造作用造成水井沱组早期形成的页岩油气沿白云石脉向下进入灯影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对寒武系页岩气成藏以及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 丁舒婷; 黄毅; 张辉毓; 王海波; 曹茜
    • 摘要: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有机质孔的发育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海相五峰-龙马溪组、陆相沙河子组页岩层系的有机质类型及相关孔隙特征:①海相頁岩中现存的有机质成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真菌以及疑源类;②多细胞藻类和固体沥青相关的孔隙比较发育,且通常成群出现,连通性较好;③单细胞藻类和笔石相关孔隙不发育,且规模通常又较小,主要为几十nm的孤立孔隙;④陆相页岩现存的有机质成分主要包捋镜质体、惰质体以及固体沥青;⑤镜质体和惰质体整体孔棟不发育,仅发育少数分散的有机质大孔,而固体沥青相关的孔隙比较发育,但固体沥青个体孔隙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 程鹏; 吴伟; 高海涛; 罗超; 刘燊阳; 田辉
    • 摘要: 页岩孔隙的含水性特征直接影响页岩气的赋存、富集和开发。以扬子地区YQ1井龙马溪组和FY1井牛蹄塘组高成熟度海相页岩为例,基于干燥条件下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和实取状态下页岩孔隙水的含量,通过理论计算初步研究了水在页岩不同孔隙中的分布和赋存相态。结果表明,页岩有机孔中的水可能只填充到有机微孔中,而有机非微孔中不含水;页岩无机孔中的水主要填充到无机微孔中和以单分子层吸附在无机非微孔孔壁上,少量的孔隙水会以双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在无机非微孔孔壁上。高成熟度海相页岩的孔隙水对微孔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非微孔,对无机孔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有机孔。实取状态下,页岩有效的比表面主要来自于有机孔,导致吸附气主要储存在有机孔中;页岩有效的孔容来自有机孔和无机孔的共同贡献,导致两类孔隙中均含有游离气。虽然YQ1龙马溪组和FY1牛蹄塘组页岩中水占孔隙结构的比例相似,但FY1页岩有效的孔隙结构中无机孔隙结构的占比更大,这可能也是造成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