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南方

中国南方

中国南方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090篇;相关期刊1366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空运商务、海相油气地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浙江省地质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中国南方的相关文献由292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彤楼、冯增昭、周雁等。

中国南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7 占比:37.2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090 占比:62.53%

总计:6541篇

中国南方—发文趋势图

中国南方

-研究学者

  • 郭彤楼
  • 冯增昭
  • 周雁
  • 本刊编辑部
  • 沃玉进
  • 鲍志东
  • 余婕
  • 刘辰晖
  • 向敏
  • 周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君; 饶惠玲; 王耘籽; 黄伟; 吴承祯; 李键
    • 摘要: 解磷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筛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际高效解磷菌对于缓解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磷素受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方红壤区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初筛菌株、液体发酵复筛菌株和16S rDNA测序,筛选、鉴定高效根际解磷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效解磷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15 a杉木根际土壤的解无机磷菌与解有机磷菌数量分别为3.64×105和2.14×105 cfu/g,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且各林龄解磷菌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筛选出25株解无机磷菌和20株解有机磷菌,经平板初筛、液体发酵复筛和16SrDNA测序鉴定,分别得到一株解磷效果显著(p<0.05)的解无机磷菌株W1(溶磷量238.08μg/mL,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解有机磷菌株Y9(溶磷量15.04μg/mL,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3)优化后W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0%(质量分数)葡萄糖、1.50%(质量分数)酵母粉、初始pH 7.5、装液量30 mL、接种量3%(体积分数)、温度40°C,Y9的最佳培养条件为0.5%葡萄糖、1.25%酵母粉、初始pH 6.0、装液量20 mL、接种量9%、温度28°C.上述结果可为杉木根际解磷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 唐文元
    • 摘要: 文章综述铜鼓中的非物质文化元素,指出其具有历史悠久、传播广阔、多族共创、纹饰精美、造型优雅和礼乐重器六大特点。
    • 任菊章; 郑彬; 金燕; 琚建华
    • 摘要: 基于1979—2020年逐日的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全球CMAP再分析降水资料,探讨了气候态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过程及与我国夏季相应的降水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季节内振荡(CISO)活动是亚洲夏季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时间北传的亚洲热带夏季风CISO称为亚洲热带夏季风涌,主要有南亚夏季风涌和南海夏季风涌。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发展阶段,印度洋区域低频气旋与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区域被低频东风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发生,降水中心位于两广地区。当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活跃阶段,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气旋和对流活跃,东亚低频“PJ”波列显著,我国降水中心北移到长江以南的附近区域。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减弱阶段,孟加拉湾与南海低频气旋消亡,对流减弱,低频西风加强,日本南部附近为低频反气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低频南风活跃,降水中心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南地区已基本无降水,此阶段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发展阶段基本相反。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间歇阶段时,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反气旋活跃,对流不显著,日本南部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北移减弱,我国东部基本在低频南风的控制下,降水中心也逐步北移到华北-朝鲜半岛一带,此时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季风涌活跃阶段基本相反。
    • 李鑫琴; 樊杨; 田静; 尹祥; 胡亚琴; 唐国建; 张建国
    • 摘要: 青贮能够长期保存饲草料的营养成分,青贮饲料作为草食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是多汁饲料全年平衡供应的有效保障。中国南方地区气候高温多湿,植物生长季长,鲜草供应较北方地区充足,因此青贮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检索中国南方地区主要省(市、区)已发表的中文、英文论文情况,对南方青贮饲料的研究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便了解我国南方青贮饲料的研究发展状况,为该区域青贮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 宋忠华; 高文娟; 刘富来; 解娜; 桑友伟; 黄晚华
    • 摘要: 寒露风是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间,因低温造成抽穗扬花受阻、空壳率增加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为了解寒露风研究现状、继承和完善寒露风研究成果并加以突破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对有关寒露风文献的分析和梳理,总结了寒露风研究的主要成果。大气环流异常是引发大范围寒露风的根本原因,地形、地貌、海拔等因素能引起小范围寒露风。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主要在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寒露风指标研究大多基于田间试验、气象要素模拟试验、生产实践以及历史数据、文献的分析,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寒露风等级”和“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寒露风预报以天气学方法较为常见、数理统计法不可或缺、神经网络等新方法的运用是一种趋势。在南方双季稻区,寒露风主要出现在9月中下旬或以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露风初日呈推迟趋势、天数呈减少趋势,但存在连续多年提前和天数增加的案例。单点(站)观测、3S技术是寒露风监测常用的技术。合理安排晚稻播种期、选择耐低温品种、以水调温等多技术并举,对防御寒露风有较好效果。本文还针对寒露风研究存在的指标因子不全面、指标标准不统一、预测预报和监测评估精度达不到精细化服务的需求等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深化寒露风多因子致灾机理及多气象要素指标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农业气象智能化精准预报技术研究;加强气象观测、卫星遥感及作物模型等相融合的精密监测评估技术研究;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寒露风新规律研究;开展与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进步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 邹才能; 赵群; 王红岩; 熊伟; 董大忠; 于荣泽
    • 摘要: 中国南方埋深 3 500 m 以浅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通过 10 余年的攻关实践已经趋于成熟。为了持续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迈向新的高度,基于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践,进一步梳理了中国海相页岩气的主要特征和勘探开发主体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基本特征——海相深水陆棚沉积,富有机质页岩大面积连续分布;有机质高热成熟生气后就地储集,后期构造改造影响页岩含气性;储集空间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储层超致密、特低渗透,不改造无自然产能;层理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影响着页岩气井的产能;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决定水平井实施工程效果,水平井开发初期产量高、递减快,中后期低产但生产周期长。(2)针对上述特征,建立了页岩气“甜点区”“甜点段”理论和有效开发“人工气藏”理论,即沉积和构造共同作用形成海相页岩气“甜点区”或“甜点”,地质和工程两类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决定页岩气开发需找到“甜点段”;通过“人造高渗区,重构渗流场”构建“人工气藏”,可以实现对超致密低渗透页岩气藏的有效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技术精准打造页岩储层“透明地质体”与通过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建立“人工气藏”,是当前页岩气开发最有效的技术手段。(3)四川盆地南部超压区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开发的“甜点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厚度介于 3 ~ 5 m 的高脆性富有机质“甜点段”是页岩气水平井的最优“黄金靶体”。(4)以水平井多段压裂为主体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发展跨越,川南地区埋深 3 500 m 以浅上奥陶统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水平井单井 EUR 由初期的 0.5×10m^(3)提升至目前的 1.0×10^(8)~ 1.2×10m^(3)。(5)川南地区已落实海相页岩气有利区可工作面积为 2.0×10km~2,预计可以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达 10×10m^(3),初步预判 2025 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超过 300×10m^(3)、2035 年有望达到 400×10^(8) m^(3)。
    • 宋庭玉
    • 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明显,中国极端高温气候日益增多,给农业产业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成为维护粮食安全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由于中国南方具有气温高、受季风影响大等特点,农业种植受极端高温的影响不断增大。然而,目前对于中国南方抗高温农业措施的总结和评价比较有限。文章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近年来中国南方的抗高温农业措施进行总结和讨论,并从经济性、生态友好性、有效性3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进一步得出相关结论:抗高温农业措施可分为荫蔽措施、农业栽培措施和物理降温剂3大类;经济性方面,农业栽培措施经济性>荫蔽措施经济性>物理降温剂经济性;生态友好性方面,3类措施都有其潜在问题,但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有效性方面,物理降温剂有效性>荫蔽措施有效性>农业栽培措施有效性。
    • 聂雄峰; 黄雁飞; 陈桂芬; 黄玉溢; 刘斌; 刘永贤
    • 摘要: 针对中国南方重金属超标农田污染治理技术特点作了简要分析与探讨,并收集汇总中国现有镉、砷、铜和铅的超积累植物40种,同时进行了分类与归纳。依据中国现有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讨论了中国南方重金属超标农田修复植物的筛选和培育方向,分别给出对重金属镉、砷、铜和铅的污染修复超积累植物应用建议及相关理论依据。
    • 夏日元; 卢海平; 曹建文; 赵良杰; 王喆; 栾崧
    • 摘要: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 孙晓娟; 李驷焱; 虞越越; 郭栋; 施春华
    • 摘要: 采用1950—2018年中国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1951—2017年冬季中国南方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并对其时空特征、区划及事件爆发日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存在显著的2~3 a周期变化,且198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虽然近年来其强度呈显著减弱趋势,但仍然发生了多次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2)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在中国南方中西部发生频次高、持续日数长,在中国南方中东部则强度更大;(3)中国南方37次强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可划分为华中型、华南型和西南型3类;(4)3类持续性冰冻雨雪事件爆发日,欧亚大陆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呈现北高南低,蒙古高压显著偏强、中心南进,该配置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向南输送,且南支槽显著加深,水汽向北输送活跃。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蒙古高压强度及影响范围存在差异,其中西南型最强、范围最大、南伸显著,华南型次之;华中型、华南型的水汽输送受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而西南型的水汽输送仅受南支槽调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