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压性

可压性

可压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3725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2018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 、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可压性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明、赵金洲、冯爱国等。

可压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7251 占比:99.97%

总计:437363篇

可压性—发文趋势图

可压性

-研究学者

  • 李勇明
  • 赵金洲
  • 冯爱国
  • 时贤
  • 石善志
  • 蒋廷学
  • 蒋恕
  • 廖勇
  • 汪道兵
  • 王小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清爽; 李坤娓; 王英娟; 黄国英; 张天; 常慧君
    • 摘要: 目的考察硬脂酸镁过度润滑作用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硬脂酸镁的用量、改变硬脂酸镁的混合时间、改变加料器转速,制备不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通过对比总混颗粒的粉体性质、片剂的溶出,综合评价硬脂酸镁过度润滑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影响。结果增加硬脂酸镁的用量、延长总混时间、加快加料器的转速均会导致硬脂酸镁过度润滑。表现为颗粒流动性并未明显改善,但可压性显著下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溶出无明显减缓。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可压性对硬脂酸镁的润滑作用敏感,需控制硬脂酸镁的用量、混合的时间以及加料器的转述,防止过度润滑,造成可压性变差的现象产生。
    • 钱玉萍
    • 摘要: 通过对比基于岩石力学参数与基于弹性波径向变化这两种评价煤岩脆性的方法,分析这两种方法在煤层可压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可看出,基于岩石力学参数计算的煤层脆性指数很低,反映煤岩可压性较差,忽略了微裂缝对煤层可压性的影响;径向速度剖面显示煤层段的径向速度降低最为明显,反映煤岩的可压性较强,这与煤层段的压裂效果也是相符的。所以,对于煤层,基于弹性波速径向变化评价脆性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煤层可压性的强弱。
    • 高兵艳
    • 摘要: 莱阳凹陷水南组是山东省中生代暗色泥页岩发育最好的层位之一,为了获取水南组泥页岩可压性,对水南组页岩气储层开展岩性特征、有机地化特征、裂缝发育特征、脆性/黏土矿物特征、脆性指数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水南组泥页岩发育厚度为200~443 m,泥地比大于70%;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8%,生烃潜量平均为4.42 mg/g,干酪根以Ⅱ型为主,Ⅰ型次之,镜质体反射率为0.70%~1.30%,泥页岩中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压裂诱导缝的产生;泥页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75.2%~94.1%,脆性矿物含量较高,采用改进岩石脆性指数评价方法计算水南组泥页岩样品脆性指数为28%~63%,水南组泥页岩脆性很强,说明水南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可压性,利于人工压裂改造形成网状体积裂缝,研究成果对水南组页岩气储层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刘尧文; 卞晓冰; 李双明; 蒋廷学; 张驰
    • 摘要: 地应力求取及可压性评价是进行页岩压裂设计的基础,由于页岩构造和组分的特殊性,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为此,以川东南某页岩气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该页岩气区块十余口压裂井196段施工数据,在建立井口压力与井底压力实时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反演了该区块储层的破裂压力和水平主应力,反演结果与岩心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低于10%;综合考虑储层岩石特性和施工参数,选取脆性指数、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储层破裂压力梯度、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综合砂液比、滑溜水占比、40/70目和30/50目支撑剂占比等7个参数作为评价参数,通过变异系数法获得各评价参数的权重,建立了基于应力反演的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目标区块4口放喷测试井的综合可压性指数,发现综合可压性指数与测试产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其中1口井一些层段在利用该方法计算地质特征相似已压裂层段综合可压性指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施工参数,使综合可压性指数提高。研究表明,基于应力反演的页岩可压性评价方法可充分利用施工数据,指导页岩气井压裂施工,对于实现页岩气井"一段一策、精细压裂",提高单井产能及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王迎港; 申峰; 吴金桥; 孙晓; 穆景福; 汤积仁
    • 摘要: 为确定海相与陆相页岩微观结构差异及其对可压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CT扫描、岩石力学测试及水力压裂实验,结合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对比。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约占45.3%,海相页岩以石英和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约占67.9%。海相页岩孔隙度约为陆相页岩的2倍,海相页岩宏孔比例更高,孔径分布范围更广;陆相页岩中孔和小孔占比更高,天然裂缝及层理较发育。陆相页岩平均起裂压力较海相页岩低22.52%,高黏土矿物含量导致的低力学强度是其重要原因,而孔隙压力对陆相页岩起裂压力的影响较小。海相页岩水力压裂主裂缝为基本沿井筒对称的贯穿裂缝;陆相页岩发育的天然裂缝和层理容易捕获水力压裂裂缝,形成垂直于主裂缝的剪切裂缝,裂缝的开启和连通,有利于形成更复杂的裂缝网络。陆相页岩3个脆性指标均低于海相页岩,但陆相页岩起裂压力更低,缝网结构更好,具备良好的压裂潜力,采用单一脆性指标评价其可压性不准确。陆相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及高水敏性不利于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
    • 余致理; 肖晖; 宋伟; 郭高峰; 徐吉; 梁朝阳; 刘辉; 胡志国
    • 摘要: 渝西深层页岩气H202井区H3平台有4口水平井压后测试产量较差,后期平台作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平稳作业,针对H3平台进行压裂效果分析。首先,从物质基础、矿物脆性、天然裂缝发育和地应力特征等方面分析该井区页岩储层的可压性,并与典型中浅层和深层页岩气井区进行对比;其次,结合微地震监测技术分析压后裂缝的复杂性;最后,根据压后排采和示踪剂监测情况对比分析H3平台的返排情况和井间连通性。研究认为:H3平台物质基础较好、地层能量充足、矿物脆性较强,但天然裂缝欠发育、应力差较大,形成缝网的难度较大;此外,施工净压力偏低、工艺措施不足导致裂缝复杂程度偏低,小粒径石英砂占比过高、井距过小导致井间连通率偏高,进而降低了压裂效果。建议提高施工排量、采用组合暂堵方式提高裂缝复杂程度,适当加大井距并降低小粒径支撑剂的占比。
    • 钱玉萍; 王文文; 张聪慧; 祁晓
    • 摘要: 非常规储层的开发均需要进行压裂,所以对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评价就变得很重要。岩石的脆性是影响储层可压性的重要因素,是优选压裂层位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单极子波形正演模拟及波速径向变化计算的基础上,针对非常规储层,应用弹性波速径向变化来评价储层脆性,并分析这种方法在非常规储层可压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可看出,对于相邻两套致密砂岩储层,脆性好的井段压裂后产能也较高,证实了此方法对可压性的分析结果;对于煤储层,煤层段弹性波速降低明显,反映煤层可压性较好,这与煤层段的压裂效果也是相符的。所以,对于非常规储层,基于弹性波速径向变化评价脆性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非常规储层可压性的强弱。
    • 蒋廷学; 路保平; 左罗; 卞晓冰
    • 摘要: 针对目前页岩气水平井部分压裂段簇产量贡献率低,且与相应的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评价结果吻合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应用与压裂后产量相关性更强的甜度概念深化以往甜点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计算的综合甜度即可压度来表征可压性程度的方法。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页岩气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新理念,利用可压度表征可压性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增强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与施工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无效段簇占比由33%降至13%~20%,平均单井产量提高35.6%,单簇裂缝改造体积提高约15%,可压度大于0.5时,压裂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加大页岩气可压度评价体系的应用力度,特别是在常压与深层页岩气中的应用与验证,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与迭代升级。
    • 赵圣贤; 刘勇; 冯江荣; 范存辉; 季春海
    • 摘要: 页岩的脆性控制着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对页岩气层的体积改造和页岩气的增产极为关键。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岩石力学等实验对龙一_(1)亚段的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孔隙裂缝结构以及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不同脆性矿物、有机质以及埋深的页岩脆性特征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龙一_(1)亚段脆性最高者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石英、长石和黄铁矿等脆性矿物的总含量大于50%,它们能够调节岩石断块的剪切滑移,所积累的能量大于完成岩石整体剪切破坏过程所需的能量;有机质及其在成熟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孔隙与微裂缝可促进裂缝的拓展、贯通以及连接,有机碳含量越高,裂缝系统越发育;随着埋深增加,页岩的脆性下降,岩石破裂模式由复杂的劈裂型向单一的剪切型转变;龙一1^(1)、龙一1^(2)小层脆性矿物和有机碳含量最高,脆性指数分别达到了61.31%和60.70%,为压裂甜点层段。
    • 张洞君; 石学文; 文山师; 王畅
    • 摘要: 1.目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当前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数值模拟与生产实践统计结果表明,物性好、可压性好的Ⅰ类页岩储层厚度薄、TOC≥3%、有效孔隙度不低于4%、含气量不低于3 m3/t、脆性矿物含量不低于55%,是该区页岩气水平井获得高产的地质主控因素之一。当前,地震上主要基于岩石物理分析,采用密度反演定量描述Ⅰ类页岩储层。上述方法要求地震资料经过高保真、高保幅处理且具有足够的入射角,项目运行周期长,并且不适用于“弱三维地震采集参数区”和二维地震资料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