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6762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物探与化探、石油天然气学报、测井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七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第三届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等;测井响应特征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向公、常静春、张小莉等。
测井响应特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762篇
占比:99.82%
总计:96938篇
测井响应特征
-研究学者
- 王向公
- 常静春
- 张小莉
- 毛志强
- 潘保芝
- 郝丽萍
- 于之深
- 吴璇
- 孙建孟
- 张庆国
- 张晋言
- 潘和平
- 王磊
- 申波
- 盛兰敏
- 侯秋元
- 关红梅
- 冯明刚
- 况晏
- 刘俊东
- 刘得芳
- 刘静
- 司兆伟
- 孙佩
- 宁丽凯
- 张承森
- 张日供
- 张晓军
- 张杰
- 曹开芳
- 李健伟
- 李剑平
- 李宁
- 李春树
- 李洪娟
- 李留中
- 李进
- 李长文
- 杨剑萍
- 杨波
- 林发武
- 林振洲
- 汪忠浩
- 海川
- 潘拓
- 牛一雄
- 王宏建
- 王文英
- 王昆
- 王春燕
-
-
毛志强;
姜志豪;
李长文;
令狐松;
张莉莉
-
-
摘要:
Bongor盆地在经历断陷、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后,不同勘探区块的含油性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非常规油气层。地层内不同油气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大,存在低电阻率及低对比度油气层的识别难题。为此,根据岩心、测井、试油及地化分析等资料,以Bongor盆地Baobab区块和Daniela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白垩系层序地层测井特征、低阻油气层成因和分布。结果表明:①R-K、M和P组测井响应差异明显,M-P组泥岩中发育含有机质薄层源岩,其测井特征典型、易辨;Baobab、Daniela等区块M组具有快速沉积超压测井响应特征。②自生自储的P组为白垩系的主要含油气层组。③M-P组存在二类低阻油气层(第一类为薄砂层或薄泥质砂层,第二类为非常规油气层)及一类低对比度油气层,其中低阻油气层主要发育在M组底部或P组顶部,具有源内或近源成藏特征,当存在地层超压特征时,一般具有很高的自然产能;低对比度油气层主要发育于P组主力油层中下部,对应层段中的水层具有天然水淹痕迹,电阻率普遍较高,接近甚至高于相邻的油层电阻率。
-
-
李晓峰;
王黎;
李剑平;
黄亮;
杨原军;
侯秋元
-
-
摘要: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岩性之间孔隙度、渗透率差异较大,直接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渗透率的精度较低。为提高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渗透率评价精度,首先以取心井段岩性识别为基础,结合测井响应特征,通过曲线重构,构建岩性指示、孔隙度指示曲线;其次应用构建的指示曲线,建立研究区的岩性识别标准;最后根据不同岩性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资料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按不同岩性建立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的精度与通用模型比显著提高。该方法为乍得Bongor盆地复杂砂砾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也可应用于其他区块的渗透率计算。
-
-
何玉;
周星;
李少轩;
丁洪波
-
-
摘要:
通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测压、测井数据建立全井段地层压力曲线,划分其垂向超压带,并根据垂直有效应力-速度交会图、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了超压成因和类型,完善了超压成因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至沙三段均发育异常超压,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随着地层年代变老,超压成因由欠压实向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等非欠压实成因变化。(2)欠压实超压多发生在厚泥岩段,声波速度变化小,岩石密度较小,垂直有效应力稳定;有机质生烃超压层段的声波速度低于正常压实地层的速度,但随深度增加略有增大,垂直有效应力较小;流体传导超压一般发生于不具备自源型超压生成条件的流体封存箱,声波速度及岩石密度均为正常压实趋势,实测压力纵向上随深度线性增加,表现为同一压力系统。
-
-
付蕾;
张本健;
曹正林;
黄东;
白蓉;
李育聪;
王小兰
-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泊—河流沉积体系中的砂体是目前浅层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对象。由于受沉积微相影响,砂体具有类型多样、岩性多变、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预测困难。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砂层组类型的划分,开展了不同类型砂体的储层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砂体的测井、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时窗对不同类型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空间预测。研究表明:①沙一段可划分为5个砂层组,其中第一砂组主要为滨浅湖相席状砂、滩坝砂,2~5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平原相河道砂;②河道砂平均孔隙度为4.68%,明显高于底部席状砂孔隙度的3.1%,且Ⅰ期河道砂物性最好,其次为Ⅳ期、Ⅱ期、Ⅲ期河道砂;③河道砂的预测标准为自然伽马小于65 API,席状砂的预测标准为自然伽马65~75 API。砂体预测中,针对席状砂(滩坝)将研究时窗提取到0~20 ms以内;针对河道砂将研究时窗划分在沙底向上20~100 ms范围内。最终建立起了一套适用湖泊—河流沉积体系中不同类型砂体精细刻画与预测的方法。
-
-
鲁辉
-
-
摘要:
利用测井资料信息丰富、分辨率高的优势,结合岩心和录井分析,对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段柘垛低凸起北东部新近系盐城组、古近系三垛组-阜宁组-泰州组、白垩系浦口组、奥陶系红花园组-仑山组、寒武系观音台组-炮台山组的地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找寻热储层有利区,为东台坳陷的干热岩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
-
李广龙;
王双龙;
施淳元;
齐鸿
-
-
摘要: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元素俘获测井(ECS)、成像测井及地震等多种资料,对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岩性及其演化对裂缝储层影响以及储层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岩性为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夹杂着中性、基性侵入岩岩脉以及动力变质岩,各类岩性在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和数值、元素俘获测井(ECS)中的元素组成及含量的高低、成像测井的特征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采用自然伽马、密度、中子两两交会图可较好区分;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以及片麻岩为研究区主要的储集岩性;岩石类型、暗色矿物含量及岩性演化等均对储集性能存在较大影响;储层岩性在垂向上呈现“似层状”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呈现分区性。
-
-
张庆国;
杨鹏程;
张浩;
黄莹双
-
-
摘要:
针对王官屯油田沙河街组沙三3储层低孔低渗特征和薄差低干等低品层开发后期面临低产能、低采出、油藏潜力无法全部释放的开发难题,利用试油、试采、投产资料,分析典型井油层、差油层、干层、水层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低品层的测井曲线,建立了低品层精细油水层识别图版2个,划分油层界限,通过油水层图版识别低品层潜力井层,并用潜力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区优选措施潜力井符合率极高为92.8%,验证井的数据均落入油层界限上,与试油结论相符。该研究表明挖掘低品层潜力工作,对油藏稳产开发做出很大贡献。
-
-
郑奎;
杨晋玉;
胡晓雪;
张换果;
李海菲;
李彦秋
-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姬塬地区长9油藏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给勘探带来较大困难。长9油藏的油源来自于长7段油页岩,并与长9油藏构成了“上生下储”型生储组合。为此,以长9油藏的成藏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基于测井资料的长7段油页岩识别,用以指导长9油藏有利区的快速识别。通过岩性与测井系列分析认为,研究区长7段油页岩测井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自然电位”的特性,依据该特性,形成了定性识别油页岩的“三步法”:第1步,利用自然伽马曲线排除砂岩;第2步,依据页岩渗透性特点,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确定页岩;第3步,综合声波时差、密度及电阻率曲线的特征,最终确定油页岩。在油页岩定性识别的基础上,通过砂岩基线与自然伽马曲线、泥岩基线与自然电位曲线、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与密度曲线的交会面积及油页岩厚度共5项参数,定义了油页岩“综合影响系数”参数,用以定量表征油页岩发育程度。应用长7段油页岩的量化评价结果指导长9油藏的勘探评价,发现了H89等3个油藏,应用效果较好。
-
-
盛兰敏;
于之深;
肖斐;
赵静;
孔海军;
罗军洁
-
-
摘要:
港北潜山上古生界石炭系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复杂的岩性和储集空间使得在识别储层岩性、有效储层和流体性质方面存在很大难度。本文针对存在的这一系列的难题,以港北潜山上古生界石炭系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储集空间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港北潜山上古生界石炭系储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研究,指导该地区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从而提高该类储层的识别能力。
-
-
钟文俊;
熊亮;
黎鸿;
董晓霞;
周静
-
-
摘要:
页岩气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气性等特征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传统的常规测井技术和解释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针对威荣深层页岩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测井技术系列,在分析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六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以及岩石物理最优化体积模型和回归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了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研究,形成了威荣深层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建立页岩储层测井识别标准,在威荣深层页岩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
-
杜娟;
李健伟;
齐真真;
王磊
- 《第八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南华北盆地是典型的海陆过渡相页岩,页岩分布广泛、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该区优质页岩气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具有五高两低的特点,结合法、ECS测井以及电成像测井方法可全面准确的识别页岩储层,通过孔隙度、TOC、含气饱和度、游离气量、吸附气量、总含气量以及综合可压指数等成果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根据南华北区块页岩储层化验分析结果,充分利用常规测井以及特殊测井资料,建立了南华北区块页岩储层分类标准.
-
-
-
-
申波;
毛志强
- 《2011年盆地动力学与油气储层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结合薄片鉴定资料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表明,位于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夏子街组的部分井区发育热液成因的蚀变地层。通过热液流体演化规律的阐述及控制因素分析,总结概括了夏子街组热液蚀变体中的不同热液蚀变作用类型的成因机制,在热液蚀变机理及其蚀变矿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热液蚀变作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放射性元素沉淀、富集规律。
-
-
-
于孝玉;
阮宝涛;
王志文;
李忠诚;
宋鹏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对于火山岩气藏裂缝的识别,成像测井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成像测井的成本较高,在油气田开发中很少被列入测井系列,因此,对该类储层裂缝的识别变得相对困难.从常规测井的裂缝响应特征出发,分析影响裂缝的关键因素,同时考虑流体对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火山岩气藏储层常规测井评价裂缝的模型,实现了裂缝的有效识别及定量解释.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多口气井常规测井的裂缝识别成果与成像和岩心对比,符合效果较好,从而拓宽了常规测井的应用领域.
-
-
王春燕;
侯云福;
刘宪伟
- 《高含水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大庆油田储油层形成大孔道的主要因素,探讨识别大孔道的方法,建立注水油田大孔道层段的识别标准.主要研究了大孔道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参数测井解释经验方程.综合分析同位素示踪、流量、井温、压力等多项参数所反映的动态信息,寻找高吸水层,识别出大孔道层,总结建立了识别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大孔道层段的标准.
-
-
-
-
Jin Xueying;
金雪英;
Li Hongjuan;
李洪娟;
Wang Chunyan;
王春燕
- 《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曲线差异小,岩性识别难度大.为此,本文结合取芯、粘土分析及薄片分析等资料,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先将沙河子组岩性归为砂砾岩、砂岩、泥岩三大类,然后对各类岩性的常规测井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orTex模块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到成像测井定量识别砂岩和砂砾岩的参数,最后综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选用对岩性反映敏感的参数,应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岩性识别方法的精度.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10口井的岩性进行了解释,经32段取芯94个层段岩性的验证,岩性识别符合率为90.6%,应用效果较好,为储层测井评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