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淹层

水淹层

水淹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1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6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59400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测井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三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2014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等;水淹层的相关文献由17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青山、耿长喜、马德华等。

水淹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6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9400 占比:99.59%

总计:160052篇

水淹层—发文趋势图

水淹层

-研究学者

  • 杨青山
  • 耿长喜
  • 马德华
  • 刘江
  • 卢艳
  • 左铁秋
  • 王向公
  • 苗清
  • 刘传平
  • 宋子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峰
    • 摘要: 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孔隙构造越来越复杂。而声波测井是测量孔隙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声波测井的观察可以了解到不同开发阶段的孔隙度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油层动态变化以及调整最有效合理的采油方案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共处理了7个开发阶段的20口井资料。对所测井的声波测井曲.线和计算得出的孔隙度曲线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声波测井曲线和孔隙度的变化规律。
    • 盛兰敏; 于之深; 杨永红; 朱瑞; 刘婧; 成振娥; 梁金平; 陶婕
    • 摘要: 大港油田所辖的北大港富油气区属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其构造、储层变化较大,分布范围广、开发层系多、生产井段长,绝大多数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存在一些制约测井解释评价的关键难题,主要是:中浅层低阻油层、水淹层评价难题;中、深层低孔、低渗储层评价难题。针对不同开发区块存在的评价难题,实施了测井一体化方案,以解决地质难题为主要目的,丰富了测井评价手段,旨在通过探讨研究5700测井技术在区块的集中应用、一体化服务,评估技术应用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李永贵
    • 摘要: 碳酸盐岩地层水淹层识别与评价是当今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在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试油、生产层位数据统计及邻井地层对比,提出了电阻率-声波时差镜像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比值法、邻井对比法三种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利用本井测井曲线确定的水线和Rwa计算混合水饱和度的方法,可以避免各井间的测量系统误差,避免与实验室化验的矿化度的误差。本方法是把测井资料与试油(生产信息)资料相结合,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区储层流体定性与半定量评价,建议了水淹层识别方法,提高了解释符合率。
    • 屈亚龙; 裴宸育; 李卫兵; 喻臻; 钟晓勤; 谭茂金; 张天涯
    • 摘要: 热中子成像(TNIS)测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核测井新技术,能够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及剩余油含量,对水淹层测井解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基于热中子成像测井原理,指出了通过热中子衰减谱和俘获成像图可以识别水层和油层,指示储层含油性;同时结合常规测井计算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推导了根据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公式,并利用上述特征参数建立了交会图版,实现了水淹层识别与级别划分。在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热中子成像测井能够用来有效识别水淹层与划分水淹等级,为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油田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 陈红兵; 时新磊; 汪瑞宏; 张占松; 张冲; 孙康
    • 摘要: 结合西门度公式和物质平衡方程可以用来评价泥质砂岩水淹层混合水电阻率和饱和度,由于模型中待求参数较多且不易准确获取,制约了该方法在水淹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以渤海B油田馆陶组为例,首先利用Waxman-smits模型原理,对岩电参数m和n进行了黏土附加导电校正;然后,通过岩心核磁共振实验确定束缚水饱和度,依据双水模型原理,推导了黏土束缚水饱和度公式,采用截止值误差模拟法确定研究区束缚水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τ_(2cutoff))为11ms,黏土束缚水τ_(2cutoff)为1.4ms,将确定的双截止值用来计算随钻核磁毛细管束缚水饱和度;最后,利用上述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结合随钻核磁共振、自然伽马及电磁波测井,联合西门度公式和物质平衡方程求解水淹层混合水电阻率和饱和度。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获取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且评价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下降程度与水淹级别基本相符,明显提高了水淹层解释精度,为油田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技术支撑。
    • 齐春生; 丁磊; 王一; 郑志锋; 张茜
    • 摘要: 南海西部海域油田测井资料采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测井曲线缺失的问题,为油气层测井解释精确评价带来了较大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基于XGBoost算法综合利用测井、气测录井资料实现测井曲线重构。该方法支持处理稀疏数据,并且通过网格搜索实现模型参数自动优选。通过在靶区对比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不同测井曲线的重构效果,该方法的调参难度低、计算精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曲线重构的工作效率。将该方法应用到南海西部油田低阻水淹层识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张建升; 杨洪伟; 时新磊; 关叶钦; 安玉华
    • 摘要: 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水淹后电性特征变化复杂,混合水(注入水和原生地层水的混合液)矿化度不仅受注入水和原生地层水矿化度的控制,还受水淹程度等因素影响,造成混合水电阻率和岩电参数的动态变化,为水淹层的识别和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带来较大困难.以渤海S油田为例,利用图论多分辨率聚类算法对测井相进行划分,建立了测井相约束下的束缚水饱和度评价模型;根据岩电实验数据讨论了岩电参数随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规律,提出水淹层中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与混合水矿化度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迭代反演得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混合水电阻率,实现了水淹层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图论多分辨率聚类算法可以对测井相进行有效划分,基于测井相约束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精度高于未分相的结果;(2)水淹层储层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随混合水矿化度增大而增大,二者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3)该方法划分水淹层结果与S油田产出剖面测井测量结果吻合率为92.3%,明显提高了水淹层的评价精度.
    • 姜立富; 康凯; 李冰; 李林; 李景玲
    • 摘要: 针对大段合注合采油田中高含水期面临的调整井储层水淹问题,基于已实施井钻后储层水淹状况和生产效果分析,研究水淹层避射对油井产液量、初期含水率和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主力层合采油井部分储层适当避射对产液能力影响不大,整体水淹弱仅主力层强水淹油井对强水淹层避射可降低油井初期含水率(较同条件井下降5%~30%);储层水淹较弱的油井含水上升以中低含水稳定和正常上升为主,储层水淹较强油井以快速上升和开井高含水为主,强水淹层避射对控制含水上升有一定作用,避射后调整井含水快速上升和开井高含水比例有所下降.研究成果对新井射孔方案研究和老油田调整井挖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张春露; 程梦薇
    • 摘要: 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经多年开发,已进入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并存阶段。注入溶液改变了储层的物理性质,地层水矿化度、含油饱和度、孔隙结构以及岩石润湿性等都会发生变化,不同的驱替方式导致了不同的储层地质特征。油层水淹后,电阻率、自然电位、微电极幅度差等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也不同。本文利用大庆油田丰富的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系统的研究了化学驱后水淹层地质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对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 陈火红; 于红果; 王雪亮; 张玮; 史书琦; 刘洁梨; 刘杰
    • 摘要: 水淹层精准识别对剩余油评价、开发方案设计、调整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克拉玛依油田B区块砂砾岩油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油层特定范围孔径的孔隙空间经注入水浸蚀冲刷改造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上表现出孔径分布随着水淹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通过开展岩心模拟不同水淹程度的核磁共振实验,核磁实验T2谱反应的孔径结构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基于此研究,形成了采用核磁共振测井定性识别水淹层的新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水淹指数”快速识别水淹层,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对比分析,评价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