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体识别

流体识别

流体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309874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物探与化探、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流体识别的相关文献由1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印兴耀、宗兆云、谭茂金等。

流体识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9874 占比:99.85%

总计:310344篇

流体识别—发文趋势图

流体识别

-研究学者

  • 印兴耀
  • 宗兆云
  • 谭茂金
  • 贺振华
  • 张广智
  • 张世鑫
  • 肖立志
  • 覃豪
  • 黄德济
  • 李洪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国红; 陈再峰
    • 摘要: 本文阐述了MDT测试资料的快速直观解释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应用该方法取得的解释成果与斯伦贝谢公司的解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缩短MDT测试资料的处理解释时间。
    • 张攀; 刘红岐; 王伟俊; 辛炯垄; 孙扬沙
    • 摘要: K油藏是中东伊拉克H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层,储层裂缝基本不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基质孔隙和溶孔,渗透率极差范围大,孔渗相关性较差。储层厚度大,层间非均质性极强,使得仅依靠常规测井资料和传统的测井评价方法来评价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效果差,针对该问题,进行H油田K油藏流体识别研究。通过分析常规测井资料发现,深浅电阻率比值可以较好地划分水和烃类。在分析总结气测全烃曲线的形态特征及所对应的储层流体性质基础上,发现气测曲线对于不同流体性质形态差异明显,因此考虑利用气测曲线进行水和烃类进一步划分。统计发现重烃比值和烃气密度指数可以较好划分油水同层和水层,为了定量表征识别过程建立水层-油水同层气测曲线识别法(ECR1),ECR1大于0为油水同层,反之为水层。以烃气湿度指数、轻烃比值、挖掘效应可以较好划分气层和油层,以此为基础建立气层-油层气测曲线识别法(ECR2),ECR2大于0为气层,反之为油层。以该模型对H油田K油藏13口井38个小层的应用表明,其识别符合率达到81.58%,识别精确度高,能满足研究区实际需要。通过建立的气测曲线识别法(ECR)模型,在H油田K油藏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可为本区块后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外类似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提供参考。
    • 吴进波; 陈鸣; 孙殿强; 杜超; 周基恒
    • 摘要: 储层压力及流体性质识别信息是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质资料。随钻测压取样技术在面对大斜度井、长裸眼井段等复杂井况条件时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即钻即测减少地层浸泡时间和取样时间,支持钻井液循环降低黏卡风险。南海油田部分地层属于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且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筒压差大、钻井液侵入深、井壁不规则等特点,造成测压取样时探针座封困难、地层超压、取样耗时过长等情况。借助随钻测压取样技术在南海某油田的首次成功案例,介绍针对低渗透率地层所作的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加长型椭圆探针、针对低渗透率设置测压参数、利用多维度探头实时监控井下流体类型等。最终在泵抽点仅耗时4 h取得了纯度达95%的原油样品,为后续实验室流体特征分析提供原材料。案例证明,通过合理的测压模式、探针类型选择以及针对性的参数预设,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为海上测压取样测井作业提供参考。
    • 姜志敏; 成家杰; 张传举
    • 摘要: 南海浅层疏松砂泥岩储层岩性细,常规测井技术区分砂岩与泥岩存在困难,不利于储层划分。核磁共振测井能充分发挥其受岩性影响小且可进行孔隙结构精细评价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地层信息。首先,阐述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结构、测量功能及耐温耐压性能。其次,介绍核磁共振测井的2种测量方式,并对2种方式的采集原理及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分析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在南海浅层的实测案例。案例中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比常规测井资料能更有效地判别泥质砂岩层与泥岩层的差异性,为有效储层的划分提供依据。此外利用二维核磁共振采集模式对案例中重点储层进行同一纵向深度点的不同横向切片深度分析,可实现储层流体的有效识别。
    • 姬建飞; 毛敏; 杨毅; 袁胜斌; 郭明宇; 李战奎
    • 摘要: 渤海湾盆地含油层系多、流体性质复杂且纵向多变,精准快速地识别流体难度较大,而胶囊网络深度学习法可提高储层流体录井参数识别精度。胶囊网络通过卷积结构提取不同储层流体的录井参数特征,利用胶囊网络特有向量表达特征的不变性和共变性,有效挖掘出录井评价参数与储层流体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高精度的储层流体快速识别模型。以黄河口凹陷常规砂岩储层为例,开展基于胶囊网络的流体录井识别方法研究。首先,对储层流体信息敏感的6种录井评价参数为样本基础,划分黄河口凹陷381个样本数据的训练集和二级构造带X井区132个样本的测试集;再建立基于录井评价参数的胶囊网络储层流体识别模型。与常规线性Fisher判别分析法相比,基于胶囊网络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模型正确率达到87.66%,识别精度提高约10%。实践表明,基于胶囊网络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录井参数的储层流体敏感性特征,为储层流体识别录井评价方法提供新思路,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 韩玉娇
    • 摘要: 大牛地气田储层复杂,矿物组分多样、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流体识别困难。为提高该气田复杂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率和解释效率,以广泛发育的低阻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Adaboost机器学习算法,分别以逻辑分类、决策树等主流智能算法作为弱分类器,集成了4类强分类器模型。基于低阻气藏成因机理分析优化了模型输入参数,基于常规测井和试油、试采资料进行了参数优选,并将上述模型应用到6口实际井资料中。结果显示,其中以决策树为弱分类器集成的强分类器取得了最佳识别效果,流体识别准确率达到86.5%,F1得分达到86.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低阻气藏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流体的有效手段,为流体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 单沙沙; 卢春利; 周丽艳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生界长8、长9段由于物性差、流体性质复杂,测井响应显示油水电性特征差异小、对比度低,高电阻率水层的存在给油水识别带来极大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研究明确了盆地西缘高电阻率水层主要受古油藏破坏后的氧化残余油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针对氧化残余油“重碳轻烃”的特性,基于不同测井方法的原理差异,结合体积模型,建立了氧化残余油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测地层电阻率与校正后电阻率的比值进行流体性质识别,该比值降低了地层水矿化度及氧化残余油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实现了流体性质的准确识别。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低对比度储层的流体性质识别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李枫凌; 徐士鹏; 刘涛; 卢志明; 李想; 艾尼·买买提
    • 摘要: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 印兴耀; 马正乾; 宗兆云; 商硕
    • 摘要: 裂缝密度、发育方位和充填物类型等裂缝参数的预测在很多工程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油气勘探方面,裂缝参数预测方法众多,其中基于纵波属性随入射角和方位角变化(五维地震)的裂缝预测技术具有预测范围广、分辨率高等优势,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第一部分(Ⅰ)综述了裂缝储层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第二部分(Ⅱ)从椭圆拟合分析和基于等效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理论的裂缝参数预测两个方面,综述了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裂缝储层五维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第一个方面概要介绍了AVO梯度椭圆拟合和杨氏模量椭圆拟合两种方法,AVO梯度椭圆拟合较杨氏模量椭圆拟合操作更简单,但杨氏模量椭圆拟合较AVO梯度椭圆拟合预测结果更稳定。第二个方面根据采用的岩石物理理论差异,从三个角度分别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裂缝密度、裂缝方位和流体分布的五维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给出西南某页岩气工区裂缝参数预测实例。随着勘探目标预测难度的不断增大,未来应关注更稳定的模型参数化、正演算子和反演算法构建方法及复杂地层中模型参数的解耦策略研究,以提高裂缝参数预测精度,同时强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理论也是未来的探索方向。
    • 翟亮; 魏杰瑞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标区域内的常规测井、录井、气测等资料,在此基础上,以低孔渗储层岩性和油气水分布特征为研究出发点,结合测井物理原理与海上勘探井场时间紧的特点,研究低孔、低渗储层现场快速直观的测井定性解释方法。通过气测数据,建立了三角形气体组分图版,若呈现正三角形则为气层,反之则为油层;通过电阻率反演,考虑到井眼扩径会影响反演的准确性,需要结合钻井相关数据来进一步提高解释精度,以此帮助现场确定油气水层的划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