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
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

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10-07-23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会议文集: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北部,属山前复杂构造带,对该研究区天然气的勘探目前主要集中在库车坳陷的北部。然而全区无论是浅层还是目的层,普遍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构造建模、速度研究和圈闭评价的需要。针对这些难点,塔里木油田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成像质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在近几年开展了宽线大组合及山地三维等技术攻关,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构造建模及圈闭落实精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相继发现了大北3、克深2、克深5这3个千亿方大气藏。但库车坳陷地震勘探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速度建模困难,这些问题仍是今后需要持续攻关的重点。
  • 摘要:柴达木盆地的地震勘探经过50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柴达木盆地特色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配套技术,在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勘探、发现和落实有利勘探目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柴达木盆地勘探工作逐步向精细勘探、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转变,柴达木盆地的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着新的技术转型和技术挑战,主要包括: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深度域精确成像,在极低信噪比地区如何获取可以用于地质研究的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如何有效地利用地震资料在第四系疏松砂岩中进行中低丰度天然气藏检测等问题。在这些地区和领域,地震资料普遍存在的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非均质性严重所带来的时间域构造成像变形等难题,是下步勘探急需攻关的重点课题。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天然气田,因其薄互层非均质性强,阻碍了钻井成功率的提高。目前已经找到利用地震预测来经济有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的方法,这就是基于逐点激发—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的高密度采集技术。高密度采集参数是建立在储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在地震处理中加入CDP道集保幅处理流程,可为叠前反演和AVO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与常规检波器相比,数字检波器能更有效地保持远炮检距的振幅。该岩性地震预测的有效性已得到苏里格气田已知井的验证。目前全数字地震采集已是苏里格气田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使得苏里格气田的钻井成功率提高了50%。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长庆油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
  • 摘要:地表起伏、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所引起的道间时差大、数据信噪比低是中国西部和南方山前带地区地震勘探的典型问题,这2个问题都与地表高程起伏变化大密切相关。基于水平地表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不能满足此类探区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为此,文中将三维最短旅行时计算方法推广到了起伏地表条件。通过对道间时差的高低波数分量的分析,认为选择适当光滑的成像基准面来消除或减弱高波数道间时差对叠前成像的影响,中低波数部分在后续的叠前偏移剩余速度分析中可加以控制。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际观测数据的处理给出了很好的偏移结果,证明了上述流程的合理有效性。
  • 摘要:基于共聚焦点技术的叠前AVP(振幅随射线参数变化)分析方法与叠后反演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通过褶积和互相关两步数学运算来实现的方法依赖于聚焦算子,而在复杂构造区走时计算困难且子波难以精确提取,从而导致了聚焦算子不准确,而且会影响信噪比和分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复杂构造的适应性以及振幅保持性,文中提出了基于保幅单程波延拓算法的叠前AVP成像方法。具体的延拓算子选取保幅傅里叶有限差分延拓算子,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保幅傅里叶有限差分延拓算法在复杂构造适应性及其保幅性方面的优势。该方法在继承了传统叠前AVP成像方法优势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构造,因而能够得到质量更高的成像结果。
  • 摘要: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基于1-D连续介质模型假设,隐式地利用了水平地表回折波的射线传播规律和运动学特性,采用层析法反演近地表模型。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黄土巨厚,地表起伏剧烈,风化层速度横向上比较稳定,而垂向上呈连续变化,比较符合1-D连续介质模型假设。但是由于地表起伏剧烈,不能直接利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该文针对黄土塬起伏地表地区,推导出起伏地表连续介质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并且采用微测井时深曲线多项式拟合、野外单炮初至波时距曲线指数拟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消除地表起伏对初至渡传播时间的影响,然后应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 摘要: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的马仙断裂带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而且由于地下介质在垂向上的非均一性及其内部的各向异性,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成像。开展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考虑各向异性参数的影响,建立用于叠前时间偏移的更为准确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场,通过非双曲动校方程实现叠前偏移CRP道集真正的同相叠加,大大改善了马仙断裂带的成像效果,解决了困扰地质和解释人员多年的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难以匹配的问题。采用全面考虑各向异性的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在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马仙断裂带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本次处理的最终解释成果,在实际钻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 摘要:四川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腹构造复杂,给地震资料的处理成像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全面分析该区地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野外地质到室内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地震资料成像研究思路,从而针对地震地质模型、静校正、速度场建立、偏移成像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并将这套成像方法在西山构造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开展穿越高点的三教镇、邮亭铺及协丰剖面的实地考察和构建地震地质模型等研究工作,使该区主体构造地震老资料的成像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下古生界新的勘探目标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该技术不仅在四川东部双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复杂)地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也为提高复杂构造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积累了经验。
  • 摘要:地震勘探领域已经由简单的背斜构造圈闭向复杂断裂构造和岩性圈闭转变,地震储层预测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复杂山地构造逆掩断裂带的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方法较为缺乏,难度更大。常规的逆掩区域的处理方式是只取断层上盘或下盘来完成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这样可能导致信息丢失,形成错误的判断,作出不充分的决策。针对这个问题,文中研究了分块反演的算法和反演参数自动评判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优选反演参数,并能同时反演计算出复杂逆掩构造的上、下盘,进行综合储层预测。通过对理论模型和DKH构造实际数据反演计算,表明该反演算法正确可靠,反演参数评判方法能大大提高反演参数测试的效率,而且利用该方法的反演结果预测的储层边界更加清晰、可预测区域更大。
  • 摘要: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缝、洞组成,非均质性强,其中的孔、缝、洞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被直接识别。常规属性如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碳酸盐岩储层边界以及平面分布,但是不能清晰刻画其内部特征。目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有时窗固定的限制,导致其不能自适应地调节时频分辨率。该文采用基于S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进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并对S变换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自适应调节窗口长度,避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限制。实际资料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清楚显示碳酸盐岩储层内部结构及储层发育区。
  • 摘要:柯柯亚地区处于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冲断带中段,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受山前逆掩断裂带的影响,处理中叠加速度难以求准,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使得构造面貌难以准确落实,且区带构造样式复杂等难题并存,从而影响了该区致密砂岩气勘探研究的深入。为落实柯柯亚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特征,采用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两套攻关资料对该区精细构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区域标志层特征,应用VSP资料以及合成记录对地质层位进行精细标定。同时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开展构造建模分析,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方案,较好地落实了柯柯亚地区的构造面貌及其演化特征,发现并落实了多个有利构造圈闭,促进了柯柯亚地区改造型致密砂岩气勘探工作的进展。
  • 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侏罗系目的层由于埋藏深、储层薄,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使用常规的叠后渡阻抗反演很难得到满意的储层预测效果。而由于该区地表为沙漠,使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在叠前道集上很难看到AVO异常响应特征,使叠前AVO油气检测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对叠前不同角度道集的叠加得到地震资料,再进行井震对比分析,发现能够反映地层流体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来进行油气检测。利用多个角度叠加数据体进行同时反演得到的泊松比等弹性参数资料,与已知井油气显示情况符合程度高。该方法结合了叠前地震资料信息丰富和叠加资料信噪比高的优点,为沙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叠前反演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思路。
  • 摘要:该文阐述了叠前AVA反演与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核心技术、设计实现及主要功能。该系统应用现代软件工程理论,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特点,采用结构化数据管理及构件化软件架构方案设计而成,是一套面向油气储集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参数预测的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退火叠前AVA同时反演方法、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Kohonen自组织储层聚类分析与MLP多层感知器的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等方法,实现了储集层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与物性参数的定量分析,因此可用来解决非均质储层预测问题。该系统已在多个研究区得到应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率较高。系统提供的界面开发库与基础算法库也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提供了基础平台。
  • 摘要:库车坳陷中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制约了勘探进程。该区地震勘探难点主要表现在:地面山体高大、地形条件复杂、地表类型多、地震采集困难、表层结构复杂、调查建模不准、求准静校正难、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构造落实难等。针对库车坳陷中部地震勘探面临的诸多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技术攻关。检波器大组合是使用大量的检波器,并且在纵向上大量增加检波器组合基距的一种地震勘探接收技术,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并且提高单炮资料信噪比。该技术在库车坳陷吐孜阿瓦特地区的使用,较好地提高了单炮和剖面资料信噪比,压制了侧面反射和次生干扰波,提高了弱信号的接收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技术。
  •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由于目的层埋藏深,使用常规提高分辨率的勘探手段不能见效。对数字检波器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浅层原始资料主频能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目的层反射高频也得到增强,但分析认为目的层增强的高频能量主要为高频随机噪声。在进行频率扫描时无法获得深层弱反射信号,数字检波器高动态范围、高频特征相位曲线平直的特性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无法达到提高目的层分辨率的目的。常规磁钢检波器虽然瞬间动态范围小于数字检波器,但其有弱信号灵敏度高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检波器组合,压制高频随机干扰,同时采用适当的激发能量,使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在检波器瞬间动态范围窗口内得到增强。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常规检波器能够接收到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可增强本区反射信号的主频。
  • 摘要:针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塔里木盆地主要集中在塔北和塔中地区的奥陶系地层,资源量预计可达(35~40)×10 8t。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目的层埋藏深度在5000~7000m,岩性主要为灰岩,储层非均质性非常强。原有地震资料主频低、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地震储层预测、流体检测成果精度不能完全满足非均质性油气藏“精雕细刻”的需求。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碳酸盐岩储层描述、地震资料处理、储层反演、裂缝预测(叠前、叠后)、缝洞定量雕刻、烃类检测方法(AVO,WVD,MDI,VVA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缝洞钻遇率>90%;烃类预测吻合率>75%。尽管如此,塔里木油气勘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攻关。
  • 摘要:逆时深度偏移的优点可以用来对全波场逆时外推,使得来自高角度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甚至来自超过90°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精确成像。逆时深度偏移涉及到2个重要问题:精确且高效的逆时波场外推算法及反射波的成像条件。文中提出了修改的激励时间成像条件:在反射界面处,反射波出发时等于入射波到达时。认为用反射界面上某成像点与法线方向对称的波矢量所定义的波场进行相关成像是完善的成像条件。边界条件的处理借鉴Robert提出的随机边界,这可以提高波场外推算法的并行性。关于存储,认为牺牲一次正向波场外推,先把波场正传到最大时间,然后与观测波场同时逆时外推并成像,在GPU/CPU计算机平台上是比较合适的方案,这样就彻底抛弃了正向外推波场的存储。数值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 摘要:因山地地表复杂,地震采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差,地震成像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山地地区的勘探。山地地表的特点包括:①地表起伏较大,山体陡峭,沟壑纵横;②表层地质结构复杂,横向变化快。资料采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信噪比低,干扰波发育;②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快,静校正问题严重,这都给地震成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文中以广西桂中山地地震资料为例,针对低信噪比和静校正这两大关键问题,首先采取叠前多域迭代去噪的思路,其次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消除长波长静校正的影响,最后采用多种剩余静校正的组合方法和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来不断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并逐步消除静校正的影响。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 摘要:地震波形包含的多种信息往往被传统的地震处理技术所忽略,而全波形反演寻求利用地震记录的全部信息。利用反传波场修正初始模型来减小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波形误差,其中模拟数据是通过基于频率域双程声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方法得到,该方法避免了射线方法的近似,自动考虑了绕射和多次散射的高阶效应。频率域波形反演整合了叠前逆时偏移,而区别在于前者是以速度为未知量的问题。采用梯度迭代法进行反演,利用SuperLu_Dist并行计算入射波场与散射波场逆时传播的相关性,对Marmousi模型进行速度反演测试,有限的频点反演出精度很高的速度。分析透射波、反射波和全波形反演对反演精度的影响,认为全波形反演精度最优、反射波形反演次之、透射波形反演精度最低。
  •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区正成为勘探的主战区。这些地区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易产生时间域构造形态和深度域构造形态不相符的现象,即出现所谓的“假构造”现象。导致时间域“假构造”的因素很多,而以复杂浅表层产生的“假构造”最难识别。浅表带在地震剖面上常属于被切除的范围,在钻井上也是缺少测井和录井资料的井段,很难被解释人员发现和重视,这可能导致地质认识出现偏差和钻探的失利。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切6号构造为例,对时间域“假构造”产生的地质原因和物探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采用变速时-深转换方法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地下真实构造形态进行了恢复,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满足了勘探的需求。
  • 摘要:基于“反射系数白噪,子波最小相位”假设的常规叠后反褶积方法,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往往会降低资料的信噪比,不利于薄储层预测。文中通过引入测井资料的高频信息,对常规反褶积方法进行改进,确保了高频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了井控反褶积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求取信噪比的几种方法,最终选择互相关法计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并选用三角滤波器分频求取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信噪比谱。对比反褶积前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谱,认为约束井控反褶积参数选取,确保反褶积结果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保持高信噪比。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结果表明井控反褶积后目的层段地震资料频谱得到一定的拓展,有效带宽内信噪比基本保持不变,并略有提高,为提高薄层的识别能力奠定了资料基础。
  • 摘要:苏里格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气田。该区盒8段砂岩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因此针对有效储层开展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对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盒8段砂岩有效储层单层厚度薄且纵横向变化显著的特征,对地震预测方法在苏里格地区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苏里格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的研究,形成了适合该地区的配套地震预测技术系列。该技术系列以基于测井资料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AVO分析、叠前地震反演、叠后油气检测和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综合描述为地震预测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这些技术使苏里格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厚度预测符合率达70%以上,提高了苏里格气田气层预测的准确率和钻井成功率。
  • 摘要: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大多属于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所控制的边水气藏,在单个气藏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和地球物理模型,从分析储层及流体测井响应特征入手,在物理模型上应用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预测气水界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而且在实际地震数据上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鲕滩储层具备地震气水预测工作的基础条件,泊松比可以较好地避免岩性因素的影响,用于直接找气,它可以排除水层、非储层及一些低孔储层,适用于区分低电阻率及高阻水层。对于主要受构造控制的边水气藏,只要有一口井的横渡资料,采用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技术进行气水预测,就能大致探明气水界面。
  • 摘要:三塘湖盆地重点勘探区域存在以裂缝为主的储层,经工区内主要井验证,裂缝发育程度好的地区,储层物性好。这些特征需要应用专门的裂缝研究技术对其进行预测。FRS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技术是以裂缝存在情况下的方位AVO属性变化、地震衰减和干涉属性理论为依据,以叠前保幅道集为基础,提取叠前方位角道集数据和多种方位角地震属性。综合地质和测井信息,进行横波测井曲线反演,建立关键井岩石物理模型。应用岩石物理正演模拟技术验证该区是否存在裂缝及裂缝产生的地震响应特征,指导多种叠前方位角地震属性预测裂缝走向与密度的研究工作。通过预测结果与测井获得的裂缝相比较,选择合适的叠前方位角地震属性对该区域裂缝储层进行精细刻画,可确定裂缝的走向和密度,并为该区油气勘探指明了有利目标区。
  • 摘要:生物礁与膏盐岩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中最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受古地貌、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生物礁类型和膏盐岩变形程度有所不同。膏盐岩的分布一方面受控于生物礁的发育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膏盐岩发生形变,影响盐下礁体的识别。该文以阿姆河盆地中油合作区块为例,对台缘以及斜坡带大量分布的生物礁与上覆膏盐岩变形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相带礁体与膏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并资料,探索出一套基于膏盐岩变形下的不同类型礁体识别方法;优选层序格架约束稀疏反演方法,并将其与岩石物理分析相结合,确定了储层门槛值,有效地消除了膏盐岩变形对生物礁储层的影响,并指出台缘斜坡带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礁群是潜在的勘探领域。
  • 摘要:西沙海区是一个碳酸盐岩十分发育的区域,通过地震剖面可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具有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潜力。由于西沙海区没有针对油气勘探的钻井,现阶段对西沙海区碳酸盐岩的研究主要基于地震数据。文中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及地震属性提取,总结了西沙海区碳酸盐岩的部分地震响应特征。首先,碳酸盐岩一般为正地形,如生物礁具有典型的丘状反射,碳酸盐岩与围岩的边界处地震反射表现为强振幅,内部反射表现为弱振幅、不连续、低频特征;其次,碳酸盐岩与围岩地震属性的相干性差,在二者边界部位呈明显的负值,可识别碳酸盐岩,而且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能雕刻碳酸盐岩形态及分布;最后,碳酸盐岩与围岩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其内部由于孔隙度高,有流体存在,表现为低波阻抗。
  • 摘要:碳酸盐岩溶洞体的空间位置与地震数据体上显示的“串珠状”地震响应之间关系的确定,以及溶洞体体积大小的计算,一直是困扰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难题。文中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对缝洞体空间定位和缝洞体体积计算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缝洞储层的空间定位。认为横向上溶洞位于串珠状反射的半幅点位置;纵向上溶洞顶界位于波谷,溶洞越大,其顶界越接近最大波谷。通过2组溶洞模型的正演模拟,分别得到了溶洞体的宽度校正系数图版和高度校正系数图版,在此基础上编程实现了溶洞体积校正,为溶洞型油气藏储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上结论与认识对提高碳酸盐岩钻探成功率、指导高效开发、实现碳酸盐岩探明储量尤其是产量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在非均质性较强的油气田进行水平钻井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大,如何确定井周储层的优势发育方位一直是困扰勘探工作的主要问题。为此,吐哈油田尝试用Walk-around与Walk-away VSP相结合预测井周含气储层优势发育方位。通过利用Walk-arounol VSP密集环形布点激发的特性,全方位研究井周储层发育规律,建立了VSP地震属性与储层含气性的关系,并据此预测了各含气储层段的优势发育方位,为水平井侧钻提供了可靠资料。同时数据处理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P-P渡和P-S波成像资料,计算了P-P波与P-S波振幅比,提取了下行波吸收曲线、纵横波射线速度比曲线,导出了Walk-away VSP/Walk-around VSP的AVO/拟AVO异常。Walk-around VSP与Walk-away VSP相结合,利用多属性综合研究储层优势发育方位,是VSP方法的新应用。从已取得的成果看,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地震属性与地质特征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传统的基于线性变换的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方法不能充分反映这种非线性关系,降低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流形学习通过保持数据局部结构的方式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挖掘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内在特征与规律性,是地震属性优化研究的新领域。文中提出了基于流形学习的地震属性特征提取方法,把基于线性降维的主成分法(PCA)和基于非线性降维的局部线性嵌入法(LLE)提取地震属性特征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际应用均表明: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流形学习具有更好的聚类分析能力和特征提取性能,LLE提取的地震属性比PCA提取的属性更加准确地刻画了有利储层的展布特征,说明流形学习在地震属性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叠前波动方程反演是地球物理反演的重要发展方向,反演过程中利用了全波场信息,且反演出的弹性参数对预测地下储层的含油气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中以Tarantola的全波形反演理论和波场回传技术为基础,推导出了声波方程反演的体积模量和密度扰动量公式,从而利用叠前炮集数据反演地层有效介质体积模量和密度。联合Gassmann方程和Kuste-Toksuz方程,对有效介质体积模量进行分解,获得流体模量。根据研究区域有效油气藏饱和度下限,确定模量法流体识别准则。叠前波动方程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参数,同时考虑了孔隙形状对介质弹性性质的影响,显著提高了地震流体识别的准确度。该方法在我国西部某致密砂岩气田的应用结果表明,其流体识别结果与钻探结果基本一致。
  • 摘要:针对叠后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洞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研究,并在4个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叠前反演方面,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敏感参数,指导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进而预测储层物性;②在“串珠”反射有效性识别方面,主要利用AVO属性进行流体等充填物识别,对叠后剖面上的“串珠”反射去伪存真;③在裂缝储层识别方面,利用叠后/叠前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研究裂缝分布规律,提高储层识别精度;④在洞缝型储层空间雕刻方面,对有效洞缝储层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缝、洞空间配置关系。通过连续4年的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攻关,叠前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为洞缝型储层高效井组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