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侏罗系

侏罗系

侏罗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2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通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全国第八届油气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储层大会、第六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侏罗系的相关文献由331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筱敏、陈洪德、唐勇等。

侏罗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2 占比:93.86%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5.65%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0.48%

总计:1238篇

侏罗系—发文趋势图

侏罗系

-研究学者

  • 朱筱敏
  • 陈洪德
  • 唐勇
  • 王绪龙
  • 王英民
  • 邵龙义
  • 张琴
  • 李永红
  • 陈建平
  • 陶士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安湘; 喻建; 刘显阳; 焦创赟; 韩天佑; 楚美娟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其中,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勘探难度大。50年来,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地质研究,提出了侏罗系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岩性油藏成藏理论和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实现3次战略转移,发现4个储量超过10×10^(8) t的常规油气区和1个储量达20×10^(8) t的页岩油接替区,探明石油储量连续10年年均增长超3×10^(8) t,成为中国增储上产速度最快的油区,原油年产量占中国的12.5%,可供其他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借鉴。
    • 孙靖; 薛晶晶; 费李莹; 宋明星; 贾开富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莫北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基于岩心、录井、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侏罗系三工河组粗粒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模式。结果表明:莫北地区广泛发育以粗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的粗粒浅水三角洲沉积,盆1井西凹陷发育控制沉积的两级坡折带和三个区带,凸起—斜坡区发育粗粒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形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及砂质碎屑流亚相,整体呈朵状或鸟足状垂直或斜交湖岸分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前缘骨架砂体,以粗粒、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块状和牵引流成因构造发育,物性相对较好。垂向发育多期砂体,侧向砂体相互切割、叠置,连片分布;平面呈近东西方向、宽条带状,发育4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延伸距离远;类型为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水进退积、粗粒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湖盆面积大,物源供给充足。该结果为准噶尔盆地莫北地区及同类区域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谢晓庆; 吴伟; 程亮; 赵莉; 隋秀英; 刘春雷
    • 摘要: 针对莫索湾北部侏罗系八道湾组复杂岩性储层具次生孔隙发育、岩屑塑性强的特征,及传统孔渗相关法渗透率计算误差大的问题,首先综合利用铸体薄片、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和密度、中子、自然伽马、声波等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粒度的敏感测井项,建立了储层高精度粒度计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粒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和岩心分析渗透率刻度方法,建立了基于粒度的储层渗透率模型。结果显示,补偿中子和自然伽马为粒度的敏感测井项,储层渗透率受粒度控制。经与岩心分析结果对比,渗透率计算精度较传统方法提高了22%,这为研究区测井储层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物性参数。
    • 雷垒
    • 摘要: 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调整中,柴北缘侏罗系陆相页岩气逐步成为我国页岩气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柴北缘侏罗系陆相页岩气的成藏机理进行总结,确定柴北缘下侏罗统累计厚度在20~1200m,埋深在3000~16000m,TOC在0.5%~4.5%之间,Ro在0.19%~6.5%之间,中侏罗统累计厚度在50-350m之间,埋深在200~10000m之间,TOC在0.05%~5.5%之间,Ro在0.5%~1.6%之间,有机质类型皆以Ⅲ型为主,脆性指数均值在29.6%~74.4%之间。
    • 冯动军
    • 摘要: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已取得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建成了涪陵、威远、长宁、昭通、威荣、永川6个页岩气田。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采用全岩X衍射、有机碳含量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岩石学、高压压汞—氮吸附联合测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综合评价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气形成条件,并探讨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陆相页岩具有岩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页岩与砂岩、灰岩频繁互层特征;有机质丰度低,TOC为0.04%~3.89%,有机质类型以Ⅱ_(2)型和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低,R_(o)介于1.10%~1.83%,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以凝析油和湿气为主。陆相页岩物性较好,孔隙度介于0.95%~8.42%,平均值3.21%,以无机矿物质孔为主,主要为微孔和介孔,现场含气量测试平均为0.96 m^(3)/t。发育于半深湖相、有利的岩相组合、裂缝和保存条件是陆相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基于主控因素分析,突出陆相页岩品质及热演化程度,结合保存条件和工程技术条件,建立了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采用GIS融合的空间叠合技术,评价出元坝西南部、阆中东南部、仪陇地区、涪陵西北部和建南西北部是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 高志勇; 石雨昕; 冯佳睿; 周川闽; 罗忠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勘探程度低而导致的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困难、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可信度低的问题,基于源-汇思想,使用新方法开展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砂砾岩体分布预测研究,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确定宏观物源区范围与隆升时间;依据砾石径与搬运距离定量关系、构造缩短量等地质参数,恢复物源区范围、湖岸线迁移过程;开展钻井岩心与野外露头沉积构造等分析,编制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砂砾岩体分布范围系列图件。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南缘物源区范围由南向北逐步扩大,湖盆经历扩张—萎缩—扩张、古气候经历潮湿—干旱—潮湿的演化过程。西段一直发育来自南部古天山物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中段与东段物源区具有由远源到近源的演化特征,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西段与中段物源区的分界线推测为红车断裂带。恢复出的古湖岸线与现今盆地边缘线呈向西北敞开的夹角,控制了其两侧三角洲平原相带与前缘相带储集体的非均质性,湖岸线与现今地层剥蚀线、盆地边缘线限定了有利储集体的类型与范围。该认识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参数依据。
    • 朱志良; 高小明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煤田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查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认识尚不足。为弄清气体的富集规律,优选勘探靶区,运用钻探(现场解吸、试井、岩芯)、测井、水文、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从构造演化、埋深条件、沉积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讨论了气藏的煤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和富气成藏机制,划分出4种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及对应的气藏类型;评价优选出3个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陇东地区煤层厚度大,煤系地层非均质性强,煤岩煤化程度低,含气量横向变化大;煤岩生烃能力强,储集性能好,富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盖层的发育程度和后期次生生物气的调整;埋深控藏呈现出"最佳深度"的特征。该结果为后期煤层气勘探的井位部署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 付蕾; 张本健; 曹正林; 黄东; 白蓉; 李育聪; 王小兰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泊—河流沉积体系中的砂体是目前浅层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对象。由于受沉积微相影响,砂体具有类型多样、岩性多变、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预测困难。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砂层组类型的划分,开展了不同类型砂体的储层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砂体的测井、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时窗对不同类型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空间预测。研究表明:①沙一段可划分为5个砂层组,其中第一砂组主要为滨浅湖相席状砂、滩坝砂,2~5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平原相河道砂;②河道砂平均孔隙度为4.68%,明显高于底部席状砂孔隙度的3.1%,且Ⅰ期河道砂物性最好,其次为Ⅳ期、Ⅱ期、Ⅲ期河道砂;③河道砂的预测标准为自然伽马小于65 API,席状砂的预测标准为自然伽马65~75 API。砂体预测中,针对席状砂(滩坝)将研究时窗提取到0~20 ms以内;针对河道砂将研究时窗划分在沙底向上20~100 ms范围内。最终建立起了一套适用湖泊—河流沉积体系中不同类型砂体精细刻画与预测的方法。
    • 魏志红; 刘若冰; 魏祥峰; 陈斐然; 刘珠江; 王道军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层系多、页岩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提储增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总结该区优质陆相页岩储层地质特征,提高对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成藏的认识,提出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3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早—中侏罗世,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主要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及凉高山组二段3套半深湖相优质页岩储层,总体具有中等TOC、中等孔隙度和高黏土矿物含量特征;(2)沉积相带控制陆相页岩储层的发育与分布,沉积环境和保存条件控制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天然裂缝控制陆相页岩油气高产,热演化程度控制陆相页岩油气藏类型;(3)高分辨率“甜点”预测技术、水平井高效导向钻井技术及低脆性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技术3项关键技术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潜力较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 梁世君; 钱峰; 肖冬生
    • 摘要: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均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在凹陷区广泛发育;水西沟群发育西山窑组二段、西山窑组一段、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一段多套储盖组合,西北部、北部和南部3个方向五大辫状河三角洲物源供给充足、满凹富砂,烃源岩层既生油气也可作为区域盖层,形成多层“三明治”式源储盖组合;凹陷区负向构造稳定、保存条件好、地层压力高、烃源岩成熟度高,具备形成源内大面积致密砂岩油气藏有利地质条件。按照“进源、进凹、水平井”思路钻探的吉7H水平井压裂后7mm油嘴放喷获得日产气51283m^(3)、日产油40.37m^(3)高产工业油气流,油藏类型为源内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开辟了吐哈盆地下凹勘探新领域,揭开了吐哈盆地二次勘探序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