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736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62篇、会议论文1035篇、专利文献16702篇;相关期刊1769种,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安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64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兴达杯”第七届全国橡胶工业用织物和骨架材料技术研讨会、2013耐火材料综合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13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等;理化性质的相关文献由21469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嘉海、等、汪多仁等。

理化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62 占比:26.09%

会议论文>

论文:1035 占比:4.31%

专利文献>

论文:16702 占比:69.59%

总计:23999篇

理化性质—发文趋势图

理化性质

-研究学者

  • 秦嘉海
  • 汪多仁
  • 蒋益花
  • 蒋新龙
  • 李敏
  • 王娟
  • 王颖
  • 肖占文
  • 闫治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何露露; 王航; 解慧琪
    • 摘要: 随着对生物材料、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据骨免疫学,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性质可调节植入材料引起的宿主反应,具有免疫调节性骨组织工程支架可诱导巨噬细胞及时从促炎M1型转换为抗炎M2型,促进骨整合。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备受关注,水凝胶组成的不同,包括来源、组分含量及分子量、偶联连接蛋白、使用交联剂等均会影响免疫反应,对水凝胶的理化性质进行改性亦可影响免疫反应,如软光刻等处理水凝胶形成的不同表面微形貌,加入酶敏感序列、酯键及使用动态共价化学等避免水凝胶降解过快或过慢,添加制孔剂、3D打印等制备具有互通大孔的水凝胶,柔软可注射水凝胶等,可减少促炎因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分化为M2型及减少异物反应,促进骨再生。然而骨免疫反应机制尚未阐明,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的水凝胶对免疫调节的具体机制。
    • 张慧; 王加才; 李斌; 张娜; 李飞; 王成森
    • 摘要: 美洛昔康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不仅可广泛用于抗炎、镇痛、解热,还具有安全高效、副作用小、半衰期长等优点.研究显示,此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无毒或低毒性,在美国已广泛应用于犬、猫等宠物临床疾病治疗.由于目前兽用美洛昔康剂型较为单一,且临床应用靶动物种类较少,因此未来需开发更多种类剂型,同时应增加不同靶动物的临床应用研究.本文对兽用美洛昔康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新型的兽用美洛昔康及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鲍艺丹; 付凯勇; 贾中立; 李诚; 李春艳
    • 摘要: 【目的】小麦淀粉理化性质不仅受品种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生态因素与栽培措施的影响。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磷肥运筹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理化特性的影响,可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新冬20号’为试材,分别设置花后干旱胁迫(DT,灌水量为5625 m^(3)/hm^(2))和适水灌溉(WT,灌水量为9000m^(3)/hm^(2))两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磷肥(P_(2)O_(5) 10^(5) kg/hm^(2))施用方式:P1 (小麦返青期一次性施用)、P2 (小麦返青和拔节期分别追施50%)、P3 (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期分别按40%、30%和30%比例追施)。于小麦成熟后收获籽粒,提取淀粉粒并测定平均粒径、直支比、晶体结构、酶解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DTP1和DTP2处理的淀粉粒平均粒径比WTP1和WTP2处理分别降低5.92%和7.61%,而DTP3处理比WTP3处理则升高13.29%;DT条件下淀粉粒平均粒径表现为P3>P2>P1,而WT条件下表现为P2>P1>P3。DT条件下,不同磷运筹之间直支比差异不显著;WT条件下,直支比表现为P1>P2>P3。不同的水分条件并未明显改变淀粉粒基本形态,DT条件下表面破损淀粉粒数量多于WT,其中DTP3处理下表面破损的淀粉粒数量最多。WTP3处理的淀粉粒具有较多的淀粉微通道。DT条件下P1和P2处理的淀粉粒内部通道蛋白数量低于P3处理;WT条件下,P2处理的淀粉粒内部通道蛋白数量最少,P3处理最多。DT条件下P1、P2和P3处理的结晶度分别比WT条件下相应的处理增加66.50%、0.55%和46.20%。关于淀粉,起始温度各处理间以WTP3最高,WTP1最低;DTP3峰值温度显著低于WTP3;对于终止温度,WT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P3最高,P1最低;对于热焓值,DTP2和DTP3均高于相应的WT处理。DTP3/WTP3组内的糊化参数有5项达到显著差异,DTP2/WTP2组内糊化参数有3项达到显著差异,DTP1/WTP1组内仅有1项糊化参数达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粒径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淀粉总量与结晶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直/支值仅与终值粘度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千粒重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籽粒磷含量对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负效应,结晶度与淀粉低谷粘度、终值粘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干旱胁迫下磷肥分3次施用(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期分别按40%、30%和30%比例追施),相对于其他施磷方式可显著提高胚乳淀粉粒平均粒径,增加内部通道蛋白数量,返青期一次施磷相对于其他施磷方式可显著提高胚乳淀粉粒结晶度。正常灌溉时,返青期一次施磷可显著提高胚乳淀粉粒的直支比。籽粒中磷含量与糊化特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生产上可通过调节水分和选择在不同生育期按不同比例施磷来生产不同加工品质的小麦。
    • 周宏炫; 谭书明; 陈萍; 黄颖; 陈小敏; 宋长军
    • 摘要: 为提高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率和质量,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未处理的三叶木通果皮生粉和炒制、砂制、醋制、酒制方法处理的果皮粉为原料,酸法提取得到果胶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果胶提取率、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酯化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醋制果胶提取率、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性均最高,分别达到19.53%、83.51%和82.95%,前两项指标比生粉提取方法分别提高5.90%和6.41%;按果胶提取率和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炮制法从高到低依次为醋制>酒制>砂制>炒制。醋制果胶酯化度(82.26%)接近生粉(82.51%),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指标也较高,分别达到89.23 m^(2)/g和160.15 min,炮制法从高到低依次为醋制>酒制>炒制>砂制。炮制加工方法所得果胶经FT-IR、XRD、SEM进行表征,其结构性质基本符合果胶特征,醋制方法对于提高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提取率及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效果最明显,并能够较好地保持产品质量。
    • 陈援援; 牛文秀; 马凯华; 梁丽雅; 马俪珍
    • 摘要: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剂对风干肠在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将SHI-59(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PRO-MIX5(木糖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复合型商业发酵剂接种到肉馅中,3个接菌组分别用SHI、WBL、PRO表示,经过12 d的风干过程生产发酵型风干肠,以不接种作为对照组(control check,CK),分别在风干的第0、3、6、9、12 d检测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_(w))、色差值(L^(*)值和a^(*)值)、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并分别测定风干第6和12 d的生物胺含量以及第12 d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和6种N-亚硝胺(N-nitrosamines,NAs)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干过程的进行,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和aw呈现逐渐降低趋势,TVB-N值、L^(*)值和a^(*)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H呈现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SHI-59和WBL-45菌在风干第0~3 d期间能快速降低肉馅体系的pH至5.39和5.10。当风干12 d时,WBL组的水分含量为组内最高值(27.57%),对风干肠的感官性质有改善作用;4组风干肠的p H均小于5.4,亚硝酸盐残留量在1.91~2.95 mg/kg范围;3组试验组的L^(*)值和a^(*)值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WBL-45菌的发色效果最佳;PRO组和SHI组的总NAs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3个接种组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含量在1.24~1.82μg/kg,远小于国家限量标准和CK组,说明3种商业复配菌对NAs有显著的抑制效果;3种发酵剂对色胺和亚精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尸胺、组胺、酪胺和生物胺总量没有抑制效果,不过其含量在安全可控范围。整体上,接种3种复合发酵剂可使NAs和亚硝酸盐残留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风干肠的安全品质。
    • 田然; 冯俊然; 隋晓楠; 江连洲
    • 摘要: 以大豆7S和11S球蛋白为对象,研究了高强度超声处理(150、450、1350 W)在不同时间条件(15、30 min)下对7S和11S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不改变7S和11S的一级结构,但能够使二级结构中各组分含量发生改变。同时,7S和11S的荧光强度在超声处理后降低,表面疏水性(H0)显著增加(P<0.05)。粒径分布测定显示7S和11S经超声处理后液滴粒径分布更加均匀,蛋白溶液的稳定性有所提升。DSC结果可以看出,超声后7S的焓值(ΔH)从1.22 J/g最多下降至0.17 J/g,11S从1.41 J/g最多下降至0.53 J/g,展开蛋白质结构所需的能量更少。在理化性质方面,超声处理后7S和11S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溶解度最多分别提高了12.85%和10.57%。此外,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EM)观察微观结构显示,7S和11S超声后从较为有序的网状聚集状态转变为无序的状态。因此,采用高强度超声处理能够显著影响7S和11S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赵颖; 王素玲; 陈超; 奚梅杰; 王晓燕; 江景勇; 陈安东
    • 摘要: 为分析猕猴桃根际土细菌群落结构随连作时间的变化,选取种植1年、3年、4年、5年、8年和12年的猕猴桃植株,对其根际土细菌16S rRNA 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群落结构分析,并对各年份梯度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探究连作年份和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菌OTU数、特有OTU数及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Simpson)均随连作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连作年份显著改变细菌群落组成。检测出的13个细菌门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对这6个优势菌门和相对丰度>5%的7个优势属分析发现,Xanthomonadales_uncultured、酸杆菌属(Acidibacter)、Cyanobacteria_norank 3个属和蓝藻门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份的增加显著增加,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则随连作年份的增加显著减少。(3)细菌群落组成的改变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对13个优势细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中有11个与土壤电导率(SEC)、氨态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中至少一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而与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和硝态氮(NN)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也表明,土壤AN和AK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综上,连作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根际土细菌群落结构,不仅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还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降低了细菌多样性和特有类群的数量。
    • 马强; 杨焱; 张忠; 陈万超; 李文; 庞小博; 周靖; 吴迪
    • 摘要: 在筛选的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壳聚糖酶)配比(1∶1∶1)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中多糖溶出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酶解后子实体粉溶出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粉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复合酶添加量150 U·g^(-1)、52°C、30 min、pH 5.5,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含量可达(8.41±0.31)%,与响应面预测值8.45%接近,与未酶解子实体粉多糖含量相比提高115%。酶解后子实体粉多糖重均分子量明显降低,单糖组成中葡萄糖胺、半乳糖比例增加,葡萄糖的比例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研究表明,酶解猴头菌子实体粉处理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存活率可达81.30%,与未酶解子实体粉的细胞存活率相比提高约20%。表明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溶出量和保护胃黏膜作用得到提升。
    • 杜思垚; 郭晓雯; 王芳霞; 叶扬; 杨茂琪; 闵伟
    • 摘要: 【目的】淡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咸水灌溉在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维持作物生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合理利用咸水资源、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方法】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度和有机物料两个因素,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w)设2个水平,为0.35 dS/m (淡水)和8.04 dS/m (咸水),分别用FW和SW表示;每个灌溉水盐度处理下分别设置对照、棉花秸秆和棉花秸秆生物炭3个处理,分别以CK、ST和BC来表示。【结果】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增加土壤容重、含水量、盐分、总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但土壤pH值、速效钾、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土壤呼吸及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生物炭和秸秆施用降低土壤容重,但增加土壤pH、总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淡水灌溉下土壤盐分差异不显著,但咸水灌溉下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BC和ST处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总体上蔗糖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8.65%和35.89%;ST处理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总体上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5.90%和65.01%;土壤脲酶活性与3种酶活性呈相反趋势,尤其是在SW条件下,BC处理和ST处理较CK分别降低20.51%和2.91%。生物炭和秸秆施用也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BC和ST处理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较CK增加24.88%和27.03%。BC处理和ST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总体上,生物炭和秸秆施用后的棉花产量较对照提高9.09%和5.66%。【结论】生物炭和秸秆的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条件,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棉花产量。
    • 潘南; 江婷婷; 陈晓婷; 徐清云; 吴靖娜; 蔡水淋; 廖登远; 刘智禹
    • 摘要: 以福建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性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水酶法提取紫海胆性腺脂质工艺,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二醇基硅胶固相萃取(Generik Diol SPE)、高效薄层色谱(HPTLC)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技术,以脂质得率、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营养指标、脂质组成、熔融与结晶特性为指标,探讨了水酶法、Folch法和Matyash法对紫海胆性腺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紫海胆性腺脂质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7500 U/g、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0°C和pH 7,该条件下脂质得率为23.22%,显著低于Folch法(27.27%)和Matyash法(27.14%);与Folch法和Matyash法相比,水酶法提取的紫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值(0.006 g/100 g)较低,碘值(95.77 g/100 g)较高,饱和脂肪酸含量(51.48%)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4.53%)较高,EPA与DHA总含量(15.04%)较高,营养指标较好,磷脂含量(4.23%)较低,熔融与结晶温度较低。综上,虽然水酶法提取紫海胆性腺脂质工艺存在得率低、破乳工艺复杂、磷脂选择性差等技术瓶颈,但其反应条件温和、绿色安全,所提取的脂质品质佳,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较低的熔融与结晶温度,适合高品质海洋膳食脂质的研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