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炭

生物炭

生物炭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715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3篇、会议论文105篇、专利文献378656篇;相关期刊720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生物炭的相关文献由17722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光明、孟军、杨生茂等。

生物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3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78656 占比:99.18%

总计:381794篇

生物炭—发文趋势图

生物炭

-研究学者

  • 曾光明
  • 孟军
  • 杨生茂
  • 赵立欣
  • 陈温福
  • 吕豪豪
  • 刘玉学
  • 任永香
  • 魏巍
  • 刘云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刘腾腾; 吴超玉; 薛琳; 单芳; 彭正萍; 付鑫; 王洋
    • 摘要: 为系统梳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群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200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针对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文献的年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论文数量和质量来看,近年来以生物炭为主题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急剧增长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文献排名TOP 10的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作者分析显示科研团队之间存在深入的学术交流。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研究主题热点集中在不同材质、温度等条件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和古菌的影响。该领域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炭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内在机理研究,提高生物炭和土壤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关注度。
    • 李心怡; 陆丽芳; 麻淳雅; 雷明婧; 朱健
    • 摘要: 以湿地植物美人蕉(MBC)、再力花(ZBC)和旱伞草(HBC)为原材料,采用热裂解法于300、500、700°C下制备生物炭,应用全自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分析生物炭理化性质,采用静态吸附法系统研究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对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表面形貌和矿物成分有很大影响;中温(500°C)、高温(700°C)裂解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性能优于低温(300°C)裂解生物炭的,500°C裂解生物炭吸附性能最好,对Cd^(2+)吸附容量均值可达96.00 mg·g^(-1),极值可达108.28 mg·g^(-1),且吸附容量从大到小为ZBC、MBC、HBC;500°C裂解湿地植物基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左右,适宜的投加量和较大的溶液pH、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温度有利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对Cd^(2+)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属于优惠吸附;裂解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生物炭芳香化,改善孔隙结构,提高比表面积,进而提升生物炭活性,中高温裂解生物炭对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蒋敏华; 丁懿; 王星; 孟浩然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施用石灰、 生物炭对土壤Cd、 水稻稻谷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 生物炭均可降低稻谷中Cd含量,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它们的修复效果有所不同,生物炭修复效果相对石灰更好.石灰和生物炭共同施用,稻谷Cd含量显著下降,土壤有效态Cd含量也表现出下降趋势.总体看来,石灰和生物炭的施用效果优于单施石灰或生物炭的效果.
    • 刘爽; 汪东风; 徐莹
    • 摘要: 为综合利用工业茶渣,并探明磷酸浓度对生物炭表面特性及铅吸附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工业茶渣制备的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SEM、FTIR、XPS、XRD等表征手段和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等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磷酸浓度下生物炭的表面特性和铅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当磷酸浓度为50% 时生物炭羧基和偏磷酸基团含量最高,不溶性晶体分解最完全,对Pb(II)有最佳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88畅68 mg·g-1,且经盐酸解吸后可多次循环使用.其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络合和沉淀.研究结果表明,浓度50% 的磷酸对生物炭具有最佳的活化效果,磷酸活化茶渣生物炭对铅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 汪振国; 马媛媛; 王西娜; 刘少泉; 古超峰; 姬强
    • 摘要: 【目的】研究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无外源碳输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外源碳(秸秆及其生物炭)等碳量输入条件下(秸秆1%-Str1.0、秸秆3%-Str3.0、秸秆10%-Str10.0;生物炭0.8%-BC0.8、生物炭2.4%-BC2.4、生物炭8.0%-BC8.0),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玉米叶绿素度、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较CK处理,输入生物炭显著增加了玉米抽叶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幅分别为0.38%~3.64%、1.57%~15.57%、0.37%~3.88%,差异性显著(P<0.05);生物炭输入后,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72.21%~99.45%,而秸秆碳输入,则使得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30.78%~41.38%;生物炭输入对玉米叶绿素度(SPAD)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较CK处理提高13.33%、0.07%。玉米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相较CK处理提高了15.99%~29.11%,且以开花期的增幅最大。生物炭少量和适量输入(BC0.8和BC2.4)条件下,玉米产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71%和18.80%。【结论】向土壤中输入生物炭BC0.8和Str10.0可以有效的培肥土壤,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
    • 袁婷婷; 席雪萍; 齐超; 闫烨琛
    • 摘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法绿色、高效、安全、治理成本低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的重点。并且在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重金属有效成分、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抑制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等方面显示出诸多优势。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制备过程生成的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修复效果,文章综述了生物炭对重金属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最后,阐述了生物炭原位修复策略的潜在风险,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以确保生物炭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利用。
    • 王大凤; 卢树昌; 王威
    • 摘要: 以糯玉米为供试作物,以草本生物炭为供试调理剂材料,设计6个不同生物炭用量,即C1(0%)、C2(0.5%)、C3(1.0%)、C4(2.0%)、C5(4.0%)、C6(8.0%)处理,研究生物炭施用对夏填闲糯玉米生长与土壤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株高、茎粗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C4处理株高最大,为272.0 cm,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作物生长发育较生长前期均有所增加。填闲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和吸磷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其中C3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吸磷量则是C2处理较好。土壤总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C2处理较种植前表层土壤总磷含量降低最多,降低了1.9%,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均能降低0~3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其中C2处理降低最多,降低率为21.6%,其他土层中,均是C3处理降低最为明显。表明,0.5%~2.0%生物炭施用量范围种植填闲糯玉米对阻控磷素的淋失问题效果较好。
    • 陈天涯; 袁木子; 张舒羽; 马秀兰; 韩兴; 王玉军; 王波
    • 摘要: 为研究老化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本研究将新鲜生物炭进行自然老化、冻融循环老化和高温老化,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老化前后生物炭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化,研究老化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机理以及pH、离子类型和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老化方式均使生物炭的C元素含量降低,O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极性增加,芳香性降低,其中高温老化影响最大。高温老化使生物炭表面的—OH和C=C明显减少,冻融循环老化使—OH数量增加,自然老化对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影响较小。老化使生物炭表面破损、孔道塌陷,生物炭上的吸附点位被阻塞,不利于对诺氟沙星的吸附。老化前后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诺氟沙星在生物炭上的吸附过程。自然老化、冻融循环老化和高温老化分别使生物炭的吸附量降低了5.50%、7.70%、14.80%;在背景液pH 3.0~11.0范围内,老化前后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随pH增大先升高再降低,当pH为7.0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阳离子价态越高,离子浓度越大,老化后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越小。研究表明,老化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抗生素的能力均有影响,因此在使用生物炭去除目标污染物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 杜思垚; 郭晓雯; 王芳霞; 叶扬; 杨茂琪; 闵伟
    • 摘要: 【目的】淡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咸水灌溉在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维持作物生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合理利用咸水资源、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方法】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度和有机物料两个因素,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w)设2个水平,为0.35 dS/m (淡水)和8.04 dS/m (咸水),分别用FW和SW表示;每个灌溉水盐度处理下分别设置对照、棉花秸秆和棉花秸秆生物炭3个处理,分别以CK、ST和BC来表示。【结果】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增加土壤容重、含水量、盐分、总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但土壤pH值、速效钾、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土壤呼吸及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生物炭和秸秆施用降低土壤容重,但增加土壤pH、总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淡水灌溉下土壤盐分差异不显著,但咸水灌溉下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BC和ST处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总体上蔗糖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8.65%和35.89%;ST处理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总体上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较CK处理高35.90%和65.01%;土壤脲酶活性与3种酶活性呈相反趋势,尤其是在SW条件下,BC处理和ST处理较CK分别降低20.51%和2.91%。生物炭和秸秆施用也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BC和ST处理的土壤基础呼吸分别较CK增加24.88%和27.03%。BC处理和ST处理均显著提高棉花株高、生物量、氮素吸收和产量,总体上,生物炭和秸秆施用后的棉花产量较对照提高9.09%和5.66%。【结论】生物炭和秸秆的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条件,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棉花产量。
    • 邓玲芳; 张纯; 刘辉; 王志国; 杨淋; 喻鹏
    • 摘要: 以凹凸棒与碱木质素为原料,采用炭化活化法制备凹凸棒/生物炭(ATP/C)复合材料,并设计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较优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00°C、反应时间60 min、ATP与K_(2)CO_(3)质量比为1∶2、ATP与LG质量比为1∶2。利用XRD和SEM等技术对材料形貌以及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详细考察投放量、初始浓度、溶液pH值以及温度等因素对ATP/C吸附Cd^(2+)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ATP/C材料对Cd^(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4、投放量80 mg、溶液温度25°C、初始Cd^(2+)浓度100 mg/L时,ATP/C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可达到82.83 mg/g。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由单层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