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59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53465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等;污泥堆肥的相关文献由140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刘永德、赵继红等。

污泥堆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3465 占比:99.37%

总计:53804篇

污泥堆肥—发文趋势图

污泥堆肥

-研究学者

  • 王涛
  • 刘永德
  • 赵继红
  • 陈玲
  • 张杰
  • 赵建夫
  • 邱家洲
  • 张健
  • 张宏忠
  • 徐福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郇辉辉; 王兴明; 储昭霞; 王运敏; 范廷玉; 董众兵; 徐晓平
    • 摘要: 重金属积聚于生活污泥中限制了其利用价值,为削弱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和提升其可利用性,向污泥中添加蚯蚓黏液和不同比例竹炭(2%、4%、6%和8%),以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探究黏液联合竹炭对堆肥后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污泥单独堆肥,添加黏液提升了污泥pH、电导率(EC)和降低了总氮(TN)、总磷(TP),添加竹炭后,污泥弱酸性环境进一步改善,有机质(OM)和EC提高,但营养元素仍存在一定流失。在单独黏液堆肥时,重金属总量(Pb、Ni、Cu、Zn和Cd)降低,Pb、Ni、Cd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降低其有效性,随着污泥中添加黏液和不同比例竹炭,重金属总量进一步降低,Pb、Ni、Zn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逐渐向残渣态转化,而Cu有机结合态逐渐向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Pb、Ni、Zn和升高Cu的有效性。通过相关、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可知,黏液联合竹炭主要改变EC和OM,分别影响污泥中有效Cu和有效Zn、Pb、Ni。黏液+8%竹炭处理在降低污泥中多数重金属有效性的效果最为显著。
    • 刘瑞龙
    • 摘要: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在发生变化。本试验通过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随着好氧堆肥的进行,堆料内营养物质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在升温期内各参数变化不大;高温期内,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氮素含量及磷含量逐渐提高;堆肥后期含水率缓慢下降。总体而言,在一个好氧堆肥过程中,堆料内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氮素含量及磷含量明显上升,终产物呈现的特点适用于作为肥料的原材料。
    • 秦维; 蒋心茹; 刘明刚; 刘杨; 王茄灵; 姬高升; 许力山; 闫志英
    • 摘要: 为探究污泥堆肥演变规律并优化污泥气流膜堆肥工艺参数,以园林垃圾和玉米秸秆作为辅料,通过对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可溶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等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辅料配比、3档通风速率对气流膜堆肥过程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堆体相比,在辅料配比为7∶3∶1(污泥∶园林垃圾∶玉米秸秆)、通气速率为0.9 m^(3)·h^(-1)的条件下,堆体总氮含量相对上升了9.65%,腐植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相对百分含量增加了76.62%,此条件下堆体内氮素向稳定的可利用含氮物质中迁移最多,堆肥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辅料添加量越大,高温阶段持续越长,无害化处理效果越好,但腐熟效果不佳;通风速率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稳定化转移影响较大,合适的通风速率能使氮素向有利的方向迁移。
    • 李慧; 钟磊; 边康玲
    • 摘要: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待处理的污水和污泥量急剧增加,如何以经济和环境可接受的生态方式处理污泥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农业利用、垃圾填埋和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理的主要方式。然而,未来的污泥处置应注重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影响,节约经济成本。文章梳理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意义,分析了污泥的能源化利用、建材利用、堆肥,污泥制备生物炭、可降解塑料、生物絮凝剂等资源化利用技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 刘媛媛; 张倩; 梁涛; 郑国砥; 王凌青
    • 摘要: 污泥堆肥样品基质复杂,其中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操作烦琐、回收率低。通过对净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污泥堆肥样品中TCS和TCC的分析方法,并对上海某污水厂实际污泥堆肥样品中的TCS和TC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CS和TCC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和0.0002μg/g,加标回收率为90.3%~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5%(n=6)。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时间短、回收率高、试剂使用量少,能够满足实际污泥堆肥样品中TCS和TCC的检测要求。
    • 徐富锦; 常会庆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比例污泥堆肥替代氮肥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肥力特征影响及污泥堆肥过量施用的养分淋失风险。采用田间试验,分别设置不施氮肥处理(WN)、常规施化肥处理(S0)和5种污泥堆肥替代氮肥比例处理(替代比例分别为20%、50%、100%、200%、300%,代号依次为S1、S2、S3、S4、S5),选择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污泥堆肥替代氮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综合肥力;污泥堆肥替代氮肥处理拔节期土壤pH值、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但成熟期pH值没有显著变化;土壤全氮含量在替代氮肥100%条件下开始显著增加。污泥堆肥替代氮肥各处理全氮单因子指数等级表现为Ⅰ级清洁类型,土壤有机指数在替代氮肥100%条件下达到Ⅱ级较清洁类型。替代氮肥2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最大,与S0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17%和43.33%,且小麦产量最高;污泥堆肥替代氮肥比例不超过100%时,小麦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均有所增加。可见,污泥堆肥替代20%氮肥施用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提高,并且污泥堆肥施用处理养分淋失风险小,小麦产量和品质也不会降低。
    • 王涛
    • 摘要: 污泥堆肥过程中干料成本占比很大,实现全返混运行模式将提升堆肥项目的经济性.在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进行的SACT工艺实验中,对全返混模式进行了尝试.实验通过跟踪目标堆垛,尝试了最多6个实验周期连续运行实验,并对堆积密度、含水率、堆温进行了持续监测记录.得到结论:污泥全返混堆肥模式可以阶段实现;基于SACT工艺及配套机械系统,以及沈阳气候条件,返混次数最多为4次;全返混次数限制性因素是翻堆设备能力,即翻堆机必须可以适应最大0.8~0.9t/m3堆积密度工况前提下,方有可能实现全返混模式;全返混次数最直接的表观参数是堆积密度,通过对堆积密度的监测,可以确定最大全返混次数.
    • 王涛
    • 摘要: 结合理论、实验、工程数据,对翻堆作为污泥动态好氧堆肥工艺核心工序的三方面作用:保持堆体孔隙率、减小堆体物料颗粒粒径、均化堆体以及两方面重要影响:对堆体温度的影响和对含水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污泥堆肥领域,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考虑翻堆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生产系统效率提升的倍增器,还是产品稳定化、无害化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对翻堆频次的选择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结论:翻堆频次没有绝对最佳,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目前可将每天1次作为污泥动态堆肥系统的推荐翻堆频次.最后提出:翻堆作用是通过翻堆机实现的,翻堆机作为唯一直接参与堆肥反应过程的机械设备,能效、自动化水平与可靠性的提升,是未来翻堆系统乃至工业化堆肥系统技术提升的关键.
    • 欧阳英; 王建湘; 皮俊
    • 摘要: 为确定城市污泥堆肥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添加不同比例的城市污泥堆肥为栽培基质,以园土为对照,对观赏植物百日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泥堆肥对促进百日草的生长发育作用明显,最适合百日草栽培的污泥堆肥基质配比为:V(污泥堆肥)∶V(珍珠岩)∶V(河沙)=2.5∶1.5∶1.0。
    • 王杰; 刘静姝; 赵焕; 刘利; 陈忠林
    • 摘要: 将污泥堆肥与土壤按照不同干质量比(0%、0.8%、2%、6%和10%)混匀,用作草坪草培养基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泥堆肥施用条件下重金属Cu和Zn在草坪草(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草种和污泥堆肥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3种草根和叶中Zn和Cu含量影响差异均显著(P6%后,高羊茅对Cu的吸收能力略有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