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5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60733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花木盆景:花卉园艺、北方园艺、花卉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全国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 、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等;栽培基质的相关文献由702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锡鸿、孙向阳、李萍萍等。

栽培基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5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0733 占比:98.38%

总计:61731篇

栽培基质—发文趋势图

栽培基质

-研究学者

  • 冯锡鸿
  • 孙向阳
  • 李萍萍
  • 张启翔
  • 蔡培元
  • 颜恒海
  • 朱忠贵
  • 王国强
  • 何绍东
  • 陈美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尚雁鸿; 王培; 张红升
    • 摘要: 以7个菏泽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物候期、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鲁菏红为试材,以育苗基质、有机肥、草炭为基质材料,设置6种基质配比,以育苗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1∶1∶1)为对比,对其物候期及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7个牡丹品种中,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品种为芳纪,其次为贵妃插翠和雪映桃花,花王、岛锦、绿幕隐玉和太阳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指数较低,这与依据物候期和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在7种基质配方中,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为配方4,CK最低,与依据物候期和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最适宜银川地区盆栽的牡丹品种为芳纪,其次为雪映桃花和贵妃插翠;牡丹盆栽的最佳基质配比为育苗基质∶有机肥∶草炭=6∶2∶2。这对丰富盆栽牡丹品种、实现盆栽牡丹在银川地区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 姜悦航; 张越; 段雨婷; 庞梦迪; 程玥; 丁泽贤; 孙明杰; 王雷; 彭代银; 俞年军; 陈卫东; 刘李
    • 摘要: 目的比较松树、泡桐树、枫香树、杜仲树、香椿树栽培茯苓的品质。方法测定不同树种栽培茯苓的生物转化率、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水溶性多糖、总三萜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茯苓可寄生于香椿树以外的其他4种树种,生物转化率、浸出物在杜仲树栽培条件下最高,水分在松树栽培条件下最低,水溶性多糖含量在枫香树栽培条件下最高,灰分在枫香树栽培条件下最低,总三萜含量在泡桐树栽培条件下最高。主成分分析可反映原信息量的85.705%。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高,浸出物及水溶性多糖、总三萜含量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结论杜仲树、枫香树、泡桐树均有成为代替松木栽培茯苓的潜力,以杜仲树栽培的品质最优。
    • 左思敏; 付家顺; 余海东; 云永欢
    • 摘要: 栽培基质是影响铁皮石斛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拟选用松树皮(PB)、椰糠(CC)和松树皮∶椰糠(PC,1∶1)的复合基质栽培铁皮石斛,基于代谢组学思路探究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茎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环刀法测定3种基质的物理性质,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茎的多糖含量,采用硅烷化衍生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铁皮石斛茎中的初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椰糠和复合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持水性能均优于松树皮基质,多糖含量顺序为椰糠组>复合基质组>松树皮组。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检测鉴定出的42个代谢产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质栽培的铁皮石斛样本各自聚成一类,组间分离明显,说明各组间代谢产物差异显著。进而基于OPLSDA结果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 VIP)结合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 FC),设置阈值条件为VIP>1、FC≥2或FC≤0.5,在松树皮与复合基质、松树皮与椰糠、复合基质与椰糠组间分别筛选出显著性差异代谢物14、11、5个。与椰糠组和复合基质组相比,大部分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含量在松树皮组中呈下调趋势。基质物理性质与差异代谢物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的通气供水能力越弱,植株可利用水越少,景天酸代谢途径表达越强而C3途径越弱,糖类物质积累量越少。即通气孔隙度高、持水性能好的基质更有利于铁皮石斛的糖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铁皮石斛栽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 朱森林; 张钦语; 陈旭
    • 摘要: 本研究以燕麦、大米和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对蛹虫草菌株QC04进行栽培,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和栽培周期对蛹虫草子实体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蛹虫草菌株QC04的生产及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栽培时间为35~55 d时,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子实体干重不断增加且同一时期子实体干重由高到低为小麦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和大米培养基的剩余栽培料干重大于小麦培养基且剩余栽培料干重均大于子实体干重;燕麦和小麦培养基的子实体和栽培剩余物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均高于大米培养基;55 d时子实体和栽培剩余物中虫草酸和腺苷含量达到最高;同一时期同一种培养基虫草素在子实体中的含量低于栽培剩余物,腺苷则相反;大米培养基的虫草酸含量普遍高于燕麦和小麦培养基,子实体后期生物量衰退时,子实体虫草酸含量有少量增加且在65 d时大米培养基的子实体虫草酸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95.18mg/100g。
    • 闫玉杰; 王川奇; 高菁菁; 李亚灵; 温祥珍
    • 摘要: |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渐受到关注。鱼菜共生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鱼类养殖及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净化再利用。影响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众多,本试验在现有的叶菜生产温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循环式鱼菜共生系统,研究了蔬菜种类、栽培基质对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对水体中氮磷去除率较其他三种蔬菜高,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2.63%,对总磷的去除率为55.62%,同时试验进行30天后蕹菜生物量增加最多,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最多。以陶砾和沙子为栽培基质时,对养殖水的氮磷去除率高,净化效果整体较好,且菜苗长势好、矿质元素吸收量多。
    • 徐恒; 姜露熙; 刘璐萍; 郭敏强; 房丹丹; 赵立艳; 陈计峦; 裴龙英
    • 摘要: 为充分利用阿克苏地区苹果木废弃资源,以东北黑木耳栽培品种为试验对象,以苹果木屑、杨树木屑为栽培基质,对比分析黑木耳在不同配方栽培基质上的菌丝生长、产量及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从栽培种培养料菌丝萌发天数、出耳时间、产量及木耳物理品质来看,配方2(苹果木屑44.25%、杨树木屑44.25%、麸皮8%、棉籽壳2%、石膏1%、石灰0.5%)是最佳配方;对木耳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为,配方2栽培的木耳蛋白质、钙含量最高,分别为12.3 mg/100g和1069.1 mg/100g,配方3栽培的木耳总糖含量最高,为54.1%。各配方处理的黑木耳干品重金属砷均未检出,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05~0.06 mg/100g、0.001~0.002 mg/100g,符合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有关食用菌中砷、铅(1.0 mg/kg)、镉(0.2 mg/kg)的限量标准。
    • 周佩华; 高峰; 杨涵童; 贺殊敏; 杨力瑞; 刘金磊; 傅民杰; 李翔国
    • 摘要: 为合理利用废弃菌渣资源,以菌渣为主料辅以珍珠岩和有机肥,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人参栽培基质。通过分析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人参生长发育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拟筛选出适合大田人参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各栽培基质的水气调控能力好,有机质、有效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大田改良土壤(CK),能为人参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经主成分综合模型评价分析,处理T5(菌渣、珍珠岩比为5∶3,鹿粪用量为6kg·m^(-2))在人参出苗率、保苗率、农艺性状等指标表现较好,产量显著高于CK和其他栽培基质处理。
    • 张锐; 刘玉艳; 申晓杰
    • 摘要: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施肥配比对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 Klatt)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小苍兰用蛭石作基质,施肥配比以NPK肥共同施用,可以明显地促进小苍兰的株高生长,其花量、花枝长度、新球大小和质量等性状表现都优于其它处理;在有土基质中对小苍兰生长最有利的是施用PK肥;蛭石基质更有利于小苍兰的生长发育。
    • 蒋俊杰; 朱琳琳
    • 摘要: 秸秆饲料化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与黑木耳菌糠资源化开发方向相结合,利用平菇相对其他菌类有更强秸秆分解能力的特点,能够实现玉米秸秆基料的产业化及创新应用。本研究将玉米秸秆、黑木耳菌糠用作平菇培养基料生产平菇,通过实验优化选出了理想的培养基配方,即玉米秸秆58%、黑木耳菌糠20%、玉米芯20%、石灰2%,利用该配方,平菇‘优平680’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21.58%。
    • 贾培松; 贾文捷; 罗影;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王艺华; 温切木·阿布列孜; 魏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的分离方法,为双孢蘑菇线虫病调查、分离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贝曼漏斗法分离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对不同栽培基质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评价不同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对线虫发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材料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显著,在分离24 h时线虫分离速率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棉秆、麦草、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分离速率分别为86.05%、70.91%、37.98%和28.03%;孔隙度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麦草、棉秆、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其孔隙度依次为3.36、2.48、2.02和1.24 mL/g;线虫浓度差异显著,工厂化生产方式和二次发酵处理条件下,基质材料中线虫浓度最低,出菇前后,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0和59.21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12和79条/100g;农法生产方式和一次发酵处理条件下,线虫浓度最高,出菇前后,培养料中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1556.33和5371.33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79和5236.67条/100g。【结论】不同基质材料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十分显著,活体线虫分离速率与材料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线虫发生数量与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生产方式越先进、培养料发酵处理越彻底,线虫数量越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