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培苗

组培苗

组培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023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6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34136篇;相关期刊391种,包括北方园艺、现代园艺、中国园艺文摘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组培苗的相关文献由734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沿友、李小泉、董举文等。

组培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6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4136 占比:98.95%

总计:135558篇

组培苗—发文趋势图

组培苗

-研究学者

  • 吴沿友
  • 李小泉
  • 董举文
  • 刘丽敏
  • 刘红坚
  • 姚瑞玲
  • 张敏
  • 李松
  • 韦绍龙
  • 张本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黄小华; 聂天军; 班兆丹; 熊发前; 韦荣昌
    • 摘要: 遵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宗旨,规范南药牛大力组培苗生产的物种选择、组织培养、瓶内炼苗、瓶外炼苗、出圃、装框、运输和档案记录,旨在提高南药牛大力组培苗的质量。
    • 时健; 龙新宪; 徐祚荣; 蔡伟海; 左锐
    • 摘要: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是一种典型的Zn、Cd、Pb的超积累植物,也是一种极佳植物修复材料.本文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东南景天组培苗在几种不同Zn、Cd污染土壤上的生长情况,及其对土壤Zn、Cd的去除效果.预期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利用东南景天组培苗治理Zn、Cd污染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取得主要研究结果:1)东南景天组培苗完整地保留了扦插苗对于重金属的耐受性,并且对于高质量分数的Zn、Cd的环境适应性更强.在3#污染土壤(w(Zn)约2000 mg·kg^(−1))中,组培苗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对照组的2.3倍;在4#污染土壤(w(Cd)约1344 mg·kg^(−1))中,组培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相比于对照组的生物量增加了16.4%.2)东南景天组培苗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Zn、Cd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在1#和2#复合污染土壤中,组培苗对Zn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9.69和11.09,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12.67和85.36.3)复合污染土壤中的Zn、Cd会发生一定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东南景天组培苗对Zn、Cd的吸收和富集.土壤中低质量分数的Cd会促进植物对Zn的吸收,但Zn却会抑制植物对Cd的吸收富集.此外,生长在复合污染土壤中的东南景天组培苗体内Zn、Cd重金属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
    • 扁红英; 苏世平; 李毅; 王鑫鑫
    • 摘要: 以传统组培技术培养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苗为对照,采用开放式组培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抑菌剂次氯酸钠加入到白刺培养基中,根据其生理特性,评价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对白刺培养基抑菌效果逐渐增强,浓度达到50 mg·L^(−1)时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根数、根长产生抑制作用,次氯酸钠浓度为15~20 mg·L^(−1)时促进白刺组培苗的生长。开放式组培中次氯酸钠的加入增强了组培苗自生代谢,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升高,开放式组培相对于传统组培抑制了白刺组培苗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及游离脯胺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在高浓度范围内受害积累;次氯酸钠浓度大于20 mg·L^(−1)时,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形态指标综合考虑,次氯酸钠浓度为50 mg·L^(−1)时,极不利于白刺组培苗生长,次氯酸钠浓度在15~20 mg·L^(−1)时可作为白刺开放式组培抑菌剂。
    • 安雪菲; 罗旭璐; 唐军荣; 刘云; 杨晓琴; 马焕成; 赵平
    • 摘要: 为了挖掘樟叶越桔根优势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生物学功能,将其回接到宿主组培苗中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其对宿主组培苗干旱胁迫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正常的情况下,二型伞霉在植物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有助于增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干旱胁迫下,接种二型伞霉能够快速且显著地增强植物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利于组培苗迅速调节自身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二型伞霉能够快速且明显地增强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累积。因此,樟叶越桔根中的优势内生真菌二型伞霉能够增强樟叶越桔抵御干旱的能力。
    • 刘福云; 孙怡婷; 徐一超; 卢显; 张东; 赵彩平
    • 摘要: 针对桃组培苗生根率低,侧根少,质地脆,移栽成活率低的情况,研究采用无糖生根技术,以山桃(Prunus davidiana)组培苗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生长素、蛭石含水量对山桃根系发育的影响,并观察了不同时期山桃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生长素为1.0 mg/L IBA时,山桃生根情况最好。②适宜山桃无糖生根的蛭石含水量为65%~70%。③山桃组培苗培养到第10天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根尖,第25天时生根率达到100%,第35天时最适合移栽。无糖生根能明显改善山桃组培苗的生根情况,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显著提高,苗子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操作简单,适宜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 喻娜; 黄勇盛; 黄旭
    • 摘要: 为分析旱半夏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从100条UBC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对野生旱半夏和不同继代数组培苗进行ISSR扩增。结果表明:从电泳条带的带型和强弱来看,野生型植株在继代过程中基本保持一致,野生型和第十一代组培苗之间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0.88%,与继代六十代组培苗之间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42%。这说明旱半夏能够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保持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 杨生丽; 孙大宽; 罗星瑞; 唐军荣
    • 摘要: 组培快繁育苗是林木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可为企业运行中的成本管控提供参考。以年产100万株互叶白千层组培生根苗为例进行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年产量100万株互叶白千层组培苗的生产总费用为268640.4685元,折合单株生产成本为0.27元/株。在总成本中,按不同项目类别进行统计,以人工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支出费用的63.12%;按不同生产环节进行统计,在生根阶段的成本最高,占总支出费用的29.86%。此外,针对如何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的方法也提出了一些探讨。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组培苗生产的成本构成,为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也为制定商品苗价格提供了理论依据。
    • 唐银; 李玲燕; 许珊珊; 钟明慧; 郑雪燕; 叶义全
    • 摘要: 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20’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筛选出最适宜杉木组培苗生根的光质配比;进一步以白光为对照,并结合生根率最低和最高的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学参数、内源性激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揭示不同光质组合介导的组培苗生根和生长的调控机理,为杉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光质组合条件下,以红蓝光质组合处理(红∶蓝=3∶1)杉木组培苗的生根率最高(71.11%),较白光对照显著提高45.61%,而蓝光处理生根率最低(12.50%)。(2)红蓝光质组合处理组培苗生物量和株高均高于白光对照和蓝光处理,且不同处理间株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和蓝光处理相比,红蓝光质组合处理组培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值均显著提高,暗示该处理叶片具有较强光源捕获能力和光能利用能力。(4)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红蓝光质组合处理的组培苗叶绿体淀粉粒数量少,体积小,且叶绿体基质和基粒片层结构清晰,有利于同化产物输出。(5)红蓝光质组合处理的组培苗具有较高的生根率与其具有较高的生长素(IAA)、较低的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以及较高的IAA/CTK比值有关,而具有较高的株高与其较高的赤霉素(GA)和IAA含量、较低的ABA含量以及较高IAA/ABA、GA/ABA比值有关。
    • 李茂林; 陈喆; 周红燕; 吴佳玲; 李侃麒; 游少鸿
    • 摘要: 为探究天然有机酸对伴矿景天吸收和富集Cd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伴矿景天组培苗和扦插苗作为2种供试景天苗,并设计不施强化剂处理和基施5 mmol·kg^(-1)柠檬酸、基施5 mmol·kg^(-1)苹果酸2种强化剂施用处理,监测了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和伴矿景天生物量、Cd含量及根系微区Cd^(2+)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与不施强化剂的对照组相比,基施5 mmol·kg^(-1)柠檬酸或苹果酸均可以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有效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以及提高根部微区Cd^(2+)吸收速率,分别使伴矿景天组培苗地上部Cd富集量提高了90.4%和61.6%,扦插苗地上部Cd富集量提高了73.8%和34.5%。强化方式相同时,伴矿景天扦插苗的生物量和地上部Cd含量显著高于组培苗。研究表明,基施5 mmol·kg^(-1)柠檬酸是强化伴矿景天修复Cd污染农田土壤的有效方法,扦插苗在Cd污染土壤的生长适应性与修复效率方面较组培苗表现得更好。
    • 甘德煜; 林武; 罗敦; 陈家平; 王胤
    • 摘要: 选用4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种质繁育的家系组培苗,在广西马尾松Ⅲ类产区开展不同地点造林对比试验,对4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立地条件差异对各马尾松家系组培苗生长性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参试马尾松家系组培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达到4.8 cm和3.74 m,与湿地松实生苗相比无明显差异;生长表现突出的家系B、家系C组培苗试验林,其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为4.8、6.4 cm和3.91、4.39 m,分别比对照湿地松提高了26.3%、68.4%和7.4%、20.6%,其中,家系C胸径和树高生长达到广西马尾松Ⅱ类产区速生丰产标准。在本试验立地条件下使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获得了不低于湿地松实生苗的早期生长效果,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保障人工林质量和效益精准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